而這個地方就叫漢家村。
但是,當鄉民們沉浸在新家園的美夢中時,楊明又給他們潑了盆冷水。
楊明告訴他們,無論是這以前的漢中還是這現在的夔州府,都會遇到流賊和兵匪,他們隻有站起來保護自己的家園,才能不再流亡。
其實,不用楊明提醒,經歷過兵禍匪患的鄉民們都知道保護自己家園的重要性,而楊明隻需要告訴他們該怎麽做,怎麽做才能保住家園。
在楊明的安排下,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開始了建設新家園的工作。
首先是設定村子界限,這個倒好定,以三個山口為界,三個山口內現成的良田就有些許多,而一些高低起伏的丘陵也可以開墾出無數良田,但楊明並沒有先去測量田畝,而是先將自己設計的圖紙拿出來命第一隊和第二隊、第三隊的青壯年照著圖紙修建寨門。
“作為一個軍人,建立根據地,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展生產而是建立基本的防禦措施,知道嗎,這三處山口就是防禦外敵的三處關隘,必須修建得如鐵桶一般”,楊明一邊教育著這些青壯年一邊通過圖紙給他們講解著如何依山築城。
現在來不及採石燒磚,隻能先用木材竹子搭建,但楊明相信即便是木寨門也比沒有強,隻要沒有大炮和大型投石機,對於普通流賊和官兵的進攻,木寨門也能抵擋一陣,但火攻除外。
指導完如何照圖紙修建木寨門後,楊明又帶著蘭大夫和張員外以及才補了個磕睡覺的第四隊的人去測量田畝。
這是村民們最關心的事情,許多人已經開始議論到底會有多少田畝,自己家能分多少。
讓他們高興的是,楊明已經承諾,到新的地方定居後,他們楊家不會再占據所有的良田,而是分給大家,且按戶口人數和田地貧瘠和肥沃等級分。
而且考慮到楊家是最大的戶口,會對其他鄉民不公平,楊明決定將一些率屬於楊家奴僕的世代佃戶解脫出來,成為獨立戶口。
如此以來楊家就隻有他和雲蝶二人,不但如此,楊明還決定他和雲蝶不算作被分配的對象。
楊明每年隻需定額收取糧賦,一則是養軍備戰需要二則是管理村裏的集體事務需要。
但楊明收取的糧賦相對於朝廷的苛捐雜稅而言要低許多,不但如此,楊明還答應這頭三年裏隻收取一半。
當然,楊家也不是什麽都沒有,在蓋有一百五十個紅指印的《漢家村資源所屬分配條例》裏麵就規定,漢家村一切礦產資源都是楊家所有,未經楊家批準,不準任何人私自開採!
“少爺,現在統計出來了,漢家村現在一共三百五十七畝水田,一百六十二畝旱田,還有山上的梯田二百一十六畝,還有沙地八十四畝,旱地五十七畝”,雲蝶費了好幾個時辰才統計了出來,且已經是大汗淋漓。
“辛苦了”,楊明見此便替她揩拭幹淨汗珠,道:“你先回去歇歇吧。”
雲蝶忙答應著去了。而楊明則高高舉起那本《論語》,喊道:“鄉親們,現在我們就可以分田地了!”
“分田地了!”
土地對於古人而言,無疑是最重要的財富,他們無論是做官還是經商或者務農甚至是造反為的就是自己擁有土地或者擁有更多的土地。
一提到分田,眾人都很興奮,他們已經粗略估算過,每個人至少可以分到四五畝田。
“你們去召集各家各戶,讓他們各派一個代表來,另外把砍好的木樁都放在牛車上,給我拉來,我們分一戶就釘一樁”,楊明說著又道:“昨日我們解救的那四十二個女子,她們都按獨立的戶口算,考慮到她們都是女子不方便上山,就把東邊成片的田地分給她們,每人分二畝水田,二畝旱田,半分沙地,雖然數量少但質量不錯,也算是公平了,你們覺得如何?”
“公子的安排哪有不對的,隻是她們當中有些人不願意種,要是荒著豈不是浪費?”村民說道。
“她們不想種可以租給你們啊,你們想想那田地的收成,你們就算交兩份租子也是有很多餘留吧”,楊明這樣一說,一些富有勞動力的村民便暗忖道:“一會回去就找那些姑娘談談租子的事。”
“趙大娘,你家有三口人,考慮到你老已經六十多歲了,所以就把村東口的十畝水田分給你,還有六畝梯田,且因你大兒子在上一次奪糧時斷了腿,所以就額外補償您一畝旱田,再加上共計半畝的地,可是您家隻有您一個人可以下地,您種的過來嗎?”楊明笑問道。
“這個不勞公子掛心,我種不完留給我孫子”,趙大娘說著就忙抱住了寫著自己兒子名字的樁子,深怕被人拔了去。
“羅兄弟,這是你家的二十三畝田地,你看看,還有沒有分得不均的地方”。
“張大爺,這是你的五畝田地。”
……
楊明等人忙活了兩天才把田地分完。分完之後,一些村民家的婦孺已經迫不及待地去各自的田地裏拔草灌水。
因為急著要回去耕田,四隊的青壯年加班加點的用了三天時間就將三處山口的木寨門修建完畢,然後又用了兩天沿著山巒河流,修建好了擋牆。
可等到他們來到各自的田地時,卻發現既沒有足夠的耕牛也沒有足夠的犁頭,連鬆土的鋤頭都沒有。全村隻有十把鋤頭和五把犁頭,七頭畜生,對於耕田而言十分不足。
但是,當鄉民們沉浸在新家園的美夢中時,楊明又給他們潑了盆冷水。
楊明告訴他們,無論是這以前的漢中還是這現在的夔州府,都會遇到流賊和兵匪,他們隻有站起來保護自己的家園,才能不再流亡。
其實,不用楊明提醒,經歷過兵禍匪患的鄉民們都知道保護自己家園的重要性,而楊明隻需要告訴他們該怎麽做,怎麽做才能保住家園。
在楊明的安排下,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開始了建設新家園的工作。
首先是設定村子界限,這個倒好定,以三個山口為界,三個山口內現成的良田就有些許多,而一些高低起伏的丘陵也可以開墾出無數良田,但楊明並沒有先去測量田畝,而是先將自己設計的圖紙拿出來命第一隊和第二隊、第三隊的青壯年照著圖紙修建寨門。
“作為一個軍人,建立根據地,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展生產而是建立基本的防禦措施,知道嗎,這三處山口就是防禦外敵的三處關隘,必須修建得如鐵桶一般”,楊明一邊教育著這些青壯年一邊通過圖紙給他們講解著如何依山築城。
現在來不及採石燒磚,隻能先用木材竹子搭建,但楊明相信即便是木寨門也比沒有強,隻要沒有大炮和大型投石機,對於普通流賊和官兵的進攻,木寨門也能抵擋一陣,但火攻除外。
指導完如何照圖紙修建木寨門後,楊明又帶著蘭大夫和張員外以及才補了個磕睡覺的第四隊的人去測量田畝。
這是村民們最關心的事情,許多人已經開始議論到底會有多少田畝,自己家能分多少。
讓他們高興的是,楊明已經承諾,到新的地方定居後,他們楊家不會再占據所有的良田,而是分給大家,且按戶口人數和田地貧瘠和肥沃等級分。
而且考慮到楊家是最大的戶口,會對其他鄉民不公平,楊明決定將一些率屬於楊家奴僕的世代佃戶解脫出來,成為獨立戶口。
如此以來楊家就隻有他和雲蝶二人,不但如此,楊明還決定他和雲蝶不算作被分配的對象。
楊明每年隻需定額收取糧賦,一則是養軍備戰需要二則是管理村裏的集體事務需要。
但楊明收取的糧賦相對於朝廷的苛捐雜稅而言要低許多,不但如此,楊明還答應這頭三年裏隻收取一半。
當然,楊家也不是什麽都沒有,在蓋有一百五十個紅指印的《漢家村資源所屬分配條例》裏麵就規定,漢家村一切礦產資源都是楊家所有,未經楊家批準,不準任何人私自開採!
“少爺,現在統計出來了,漢家村現在一共三百五十七畝水田,一百六十二畝旱田,還有山上的梯田二百一十六畝,還有沙地八十四畝,旱地五十七畝”,雲蝶費了好幾個時辰才統計了出來,且已經是大汗淋漓。
“辛苦了”,楊明見此便替她揩拭幹淨汗珠,道:“你先回去歇歇吧。”
雲蝶忙答應著去了。而楊明則高高舉起那本《論語》,喊道:“鄉親們,現在我們就可以分田地了!”
“分田地了!”
土地對於古人而言,無疑是最重要的財富,他們無論是做官還是經商或者務農甚至是造反為的就是自己擁有土地或者擁有更多的土地。
一提到分田,眾人都很興奮,他們已經粗略估算過,每個人至少可以分到四五畝田。
“你們去召集各家各戶,讓他們各派一個代表來,另外把砍好的木樁都放在牛車上,給我拉來,我們分一戶就釘一樁”,楊明說著又道:“昨日我們解救的那四十二個女子,她們都按獨立的戶口算,考慮到她們都是女子不方便上山,就把東邊成片的田地分給她們,每人分二畝水田,二畝旱田,半分沙地,雖然數量少但質量不錯,也算是公平了,你們覺得如何?”
“公子的安排哪有不對的,隻是她們當中有些人不願意種,要是荒著豈不是浪費?”村民說道。
“她們不想種可以租給你們啊,你們想想那田地的收成,你們就算交兩份租子也是有很多餘留吧”,楊明這樣一說,一些富有勞動力的村民便暗忖道:“一會回去就找那些姑娘談談租子的事。”
“趙大娘,你家有三口人,考慮到你老已經六十多歲了,所以就把村東口的十畝水田分給你,還有六畝梯田,且因你大兒子在上一次奪糧時斷了腿,所以就額外補償您一畝旱田,再加上共計半畝的地,可是您家隻有您一個人可以下地,您種的過來嗎?”楊明笑問道。
“這個不勞公子掛心,我種不完留給我孫子”,趙大娘說著就忙抱住了寫著自己兒子名字的樁子,深怕被人拔了去。
“羅兄弟,這是你家的二十三畝田地,你看看,還有沒有分得不均的地方”。
“張大爺,這是你的五畝田地。”
……
楊明等人忙活了兩天才把田地分完。分完之後,一些村民家的婦孺已經迫不及待地去各自的田地裏拔草灌水。
因為急著要回去耕田,四隊的青壯年加班加點的用了三天時間就將三處山口的木寨門修建完畢,然後又用了兩天沿著山巒河流,修建好了擋牆。
可等到他們來到各自的田地時,卻發現既沒有足夠的耕牛也沒有足夠的犁頭,連鬆土的鋤頭都沒有。全村隻有十把鋤頭和五把犁頭,七頭畜生,對於耕田而言十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