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對視了一下,劉振武向對方伸出了手——這是中國跤的規矩,高手交手之前必須向對方示意一下,表示對對方的敬重,即便是雙方有著仇恨、哪怕是一會兒就要摔得你死我活,事先也要做出個姿態。中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是那些練家子,就更習慣於先禮後兵了。因此,劉振武把手伸給了對方,一方麵是想看一看對方懂不懂這個規矩,再一方麵也是想借著雙方握手的機會,試探一下對手的手勁兒。


    代表日本出場的這個傢夥叫小原次郎,年齡隻有二十掛零,別看他一身的肉,可是身體靈活,力量奇大,在日本國內也是一個嶄露頭角的相撲好手,大小比賽贏過多少次了,光那獎盃就到手好幾個了。要不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說不定這個人還真就能夠成為日本相撲界的高手!不過,盡管他空有一身的潛質,可是命運不濟,偏偏趕上了小日本兒侵略中國,軍隊需要大批的青年,因此,他便身不由己地穿上了日本軍服……小原次郎來到中國後,憑著他特殊的身份,得到上級的賞識,很快就在特高課裏混了個差事,平日裏沒事就換上便服在天津衛街巷裏轉悠,打聽點兒什麽消息。漸漸地發現了中國式摔跤挺吸引人的,就經常到南市的跤場裏去,打算偷偷地學上幾手。時間一長,跤場的人注意上了他,一打聽是個日本人,就有意地躲著他,隻要他到場,就不讓高手出場,甚至弄幾個小孩兒好歹比劃比劃、應付應付。小原次郎又不傻,還能看不出門道?於是也就不好再厚著臉皮到跤場去轉悠了。不去說不去的,可他的心裏卻是恨恨的,窩著一口氣……於是,他曾經到南市的跤場去挑戰,打算比一比高低。隻是那裏的人們都不願意跟他交手,沒人理他,所以他就以為中國的跤手都怕了他,這才有了要砸天津衛的跤場,要用日本相撲滅掉中國式摔跤的想法兒!


    今天來到劉三爺的跤場,小原次郎原本是沒把中國人放在眼裏的。他覺得,中國跤就是花架子,看著好看,其實不中用!再說了,你們中國人明明是東亞病夫呀,盡管眼下不留大辮子了,可是大部分人還都穿著大抿襠褲呢……就說你們摔跤時穿的衣服吧,笨不拉嘰的,穿在身上不捂得慌嗎?哪有我們大相撲的打扮利索呀!出汗時也涼快兒呀!哼!就沖這一點兒,你們也不是我們大日本相撲手的對手哇……因此小原次郎原以為,剛才出場的那兩個日本人會大獲全勝,自己根本就用不著出場了。可是沒想到,一經較量還真就沒能贏下來!隻好親自出馬了……


    小原次郎不愧為是久經沙場,見劉振武伸過手來,先是猶豫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把手伸出,兩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時候,都暗地裏較了一下勁。也就是這一較勁的工夫,雙方也就都知道了對手絕不是可以小視的……


    雙方正式交手了。


    小原次郎依仗自己年輕力壯的優勢,恨不能三下五除二就能將劉振武製服,因此先發招兒,伸右手抓住劉振武的偏領,向身跟前一拉,想把劉三爺捩到跟前兒,然後雙手也好抱住劉三爺的腰,把劉三爺舉起來之後再恨恨地摔一下。


    劉三爺是什麽人呀!跤場上的那點兒東西,都在心裏頭裝著呢!此時他見對方使足力氣拉住他,想脫手也是不容易,就勢往小原次郎身前一靠,眼睛的餘光盯在對方的手上。就在劉三爺身體撞在小原次郎身上、小原次郎的手勁兒稍微一鬆的剎那之間,劉三爺左手反腕兒從胸前掏入自己的偏領內,四指捂住對方已經伸入自己偏領內的四根手指,向外一帶,右手推住小原次郎的右手腕,猛地一使脆勁兒,便將小原次郎的手崩開,身子向後一側,兩腳丁字步,穩穩地站在原地。


    小原次郎略感意外:明明抓得死死的,怎麽讓他逃脫了?對方使得是什麽招兒哇?我怎麽就沒看明白呢?心裏想著,又往劉三爺身前一撲,伸右手就要再去抓劉振武。


    劉三爺看準時機,用左手抓住對方右臂,右腿對著小原次郎的左腿腕一踢,迅速背步、進肩、入胯,用了一個盪腿手別的技法,摁上手、拉底手、變臉、炸腰、扔腿、蹦腳麵、轉腳尖兒……一連串的動作,又脆又快,簡直就是在同時間內完成的!再看那個小原次郎,還沒明白劉振武使的是什麽絆子呢,就覺得一股巨大的力量,將他從地上掀起,已經騰空的身體在對方的身上一滾,稀裏糊塗地就從劉三爺的背後飛到人家前麵去了!小原次郎一口氣喘到一半時,身體早就平拍在地上,喘進一半兒的那口氣兒當時就頂在了肋叉子上,憋得那個小原次郎光剩下幹瞪著眼睛吐舌頭了……


    現場一片叫好聲!


    劉三爺向後退了退,在場子一邊來回走了幾步,眼睛的餘光注意著對方,等著小原次郎站起來再摔……


    小原次郎咬著牙站起,在原地蹦了幾下,緩過了那口氣,這才知道中國跤的厲害。要不說他是個相撲的好手呢,他不像前兩個上場的日本人那樣,挨了摔也不長個記性,爬起來還是盲目地進攻,而是仔細琢磨剛才失手的原因。隻見他眯著眼睛想了想,脖子轉了轉,像是明白了什麽奧秘似的,暗自嘟囔了幾句,重新擺好了架勢……


    劉振武注意觀察著對手的一舉一動,知道對手是在回憶剛才那一跤的經過、琢磨著剛才挨摔的原因。劉三爺知道,對手肯定也在研究自己,於是,心裏也在想著自己的策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津沽英烈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萬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萬鵬並收藏津沽英烈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