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可以及其他將領全部都不願意跟隨李逍遙身邊,秦瓊等人勸說都無用。至於呂公旦投靠李逍遙時,秦瓊隻說過有好酒相待,而且吹噓李逍遙釀造酒的技術比呂公旦還要高明,並且給他承諾過戰爭過後就讓他親口嚐試一下,所以呂公旦算的上是第一個歸順李逍遙麾下的人。
其中最難說服的是魏徵、杜義、侯君集、張公瑾、謝映登,他們五人都是秦瓊耗費心機才讓他們正式加入李逍遙的麾下,成為他的大將。直言不諱的魏徵凝望著李逍遙,他知道李逍遙的武藝冠絕群雄,不過他沒有見識到李逍遙的胸懷,至於李逍遙的仁義,魏徵等人已經見識到了,他們都相信李逍遙不會是李密,對他們忘恩負義,也不會對他們猜忌,不過魏徵仍然忍不住問道:“臣想問王爺一句話,不知您能否給臣一個滿意地答案?”
李逍遙微笑地說道:“魏大人但說無妨!”
魏徵見李逍遙同意了,也不再拐彎抹角的了,直接了當的問道:“何為****服,何為治國之道?”
“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李逍遙信手拈來,開門見山地回道:“民富則國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淩上犯禁,淩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誼也,愛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也。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魏徵目瞪口呆地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逍遙,見他說出以民為重的話語,他整個人都興致勃勃地驚喜的笑了起來,激動無比地再次出聲問道:“賢君治國何如?”
“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賦斂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於無功,刑罰不施於無罪,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害民者有罪,進賢舉過者有賞,後宮不荒,女謁不聽,上無淫慝,下不陰害,不幸宮室以費財,不多觀遊台池以罷民,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宮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此賢君之治國也。”
凡是魏徵所提出的問題,李逍遙對答如流,不假思索地說道,然後微笑地看著魏徵,從容不迫地笑道:“魏大人,以為如何?”
“好!”魏徵毫不猶豫地大喊一聲,然後恭敬地說道:“臣誓死追隨少主,願意為少主鞍前馬後,為大唐盡忠,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李逍遙與魏徵兩人的一問一答,眾人中唯有徐懋功聽得真切。他知道李逍遙所表達出來的是何意思,同時也知道魏徵為何有此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眾人隻知道李逍遙的文採風流,不亞於魏徵,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了,李逍遙所言之事他們聽得不是非常明白,不過也知道李逍遙不僅僅武藝高強,還是一位文采大家。
尤其是魏徵聽聞後,心中更是大吃一驚。其實,他提出的兩個問題是任何一位君主必須要思考的,而且這個是西漢歷史家劉向著述的書籍,其中就提高過這兩個問題。可是,李逍遙居然能夠一字不差的將它完成的說出來,並且道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意思,使得魏徵真心的覺得自己選擇沒有錯,跟隨在李逍遙身邊,他定能將才學全部施展出來,有此明主不去歸順,實在愧對於自己。
眾人皆是不知道李逍遙隨口說出的東西,實際是他幼年跟隨著師尊玄真子所學的。並且,不是他主動想要學習的,硬是被玄真子強逼著將這些全部記在腦海中,李逍遙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天,兒時所學的知識還能用得著,不過也多虧記住了,否則他還真的不一定能夠道出魏徵的心聲,魏徵一生為國為民,在他的心中民心所向才能真正的無敵於天下,縱然有強大的兵力仍然無法統一華夏,將紛亂的格局統一成為一個強盛繁榮的國度。
魏徵從隋朝時期就進入官場,他從楊廣的身上看到的是窮兵黷武,鋪張浪費;無奈之下,他隻能投奔瓦崗寨,從翟讓、李密的身上,看到了爭權奪利,不是真心的為國為民的雄心,恰逢其時,秦瓊想要拉攏魏徵,並且告訴他李逍遙的雄心壯誌與他所想的不謀而合,於是才會出聲詢問想要真正的求證,事實證明秦瓊當初所言非虛,李逍遙確實是一位明主。
李逍遙見魏徵心悅誠服,微微頷首,然後又將目光看向了其他人,他鄭重其事地許諾道:“諸位兄弟,既然你們跟我一起共創輝煌,在此我向諸位保證,他日定鼎天下,大唐一統華夏之日,就是你們封疆拜候之時,讓你們真正的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日後你們必定是國家棟樑之才!”
眾人神情更加激動地望著李逍遙,隻不過李逍遙的目光卻看向了醉眼朦朧的呂公旦,他知道呂公旦一生淡泊名利,嗜酒如命,微微一笑道:“呂兄,本王知你嗜酒,恰好本王手中有釀酒的秘方,待處理事情結束後,我就將此秘方交託於你!”
其中最難說服的是魏徵、杜義、侯君集、張公瑾、謝映登,他們五人都是秦瓊耗費心機才讓他們正式加入李逍遙的麾下,成為他的大將。直言不諱的魏徵凝望著李逍遙,他知道李逍遙的武藝冠絕群雄,不過他沒有見識到李逍遙的胸懷,至於李逍遙的仁義,魏徵等人已經見識到了,他們都相信李逍遙不會是李密,對他們忘恩負義,也不會對他們猜忌,不過魏徵仍然忍不住問道:“臣想問王爺一句話,不知您能否給臣一個滿意地答案?”
李逍遙微笑地說道:“魏大人但說無妨!”
魏徵見李逍遙同意了,也不再拐彎抹角的了,直接了當的問道:“何為****服,何為治國之道?”
“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李逍遙信手拈來,開門見山地回道:“民富則國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淩上犯禁,淩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誼也,愛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農失其時,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則殺之也;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則怒之也。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魏徵目瞪口呆地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逍遙,見他說出以民為重的話語,他整個人都興致勃勃地驚喜的笑了起來,激動無比地再次出聲問道:“賢君治國何如?”
“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賦斂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於無功,刑罰不施於無罪,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害民者有罪,進賢舉過者有賞,後宮不荒,女謁不聽,上無淫慝,下不陰害,不幸宮室以費財,不多觀遊台池以罷民,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宮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此賢君之治國也。”
凡是魏徵所提出的問題,李逍遙對答如流,不假思索地說道,然後微笑地看著魏徵,從容不迫地笑道:“魏大人,以為如何?”
“好!”魏徵毫不猶豫地大喊一聲,然後恭敬地說道:“臣誓死追隨少主,願意為少主鞍前馬後,為大唐盡忠,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李逍遙與魏徵兩人的一問一答,眾人中唯有徐懋功聽得真切。他知道李逍遙所表達出來的是何意思,同時也知道魏徵為何有此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眾人隻知道李逍遙的文採風流,不亞於魏徵,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了,李逍遙所言之事他們聽得不是非常明白,不過也知道李逍遙不僅僅武藝高強,還是一位文采大家。
尤其是魏徵聽聞後,心中更是大吃一驚。其實,他提出的兩個問題是任何一位君主必須要思考的,而且這個是西漢歷史家劉向著述的書籍,其中就提高過這兩個問題。可是,李逍遙居然能夠一字不差的將它完成的說出來,並且道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意思,使得魏徵真心的覺得自己選擇沒有錯,跟隨在李逍遙身邊,他定能將才學全部施展出來,有此明主不去歸順,實在愧對於自己。
眾人皆是不知道李逍遙隨口說出的東西,實際是他幼年跟隨著師尊玄真子所學的。並且,不是他主動想要學習的,硬是被玄真子強逼著將這些全部記在腦海中,李逍遙也沒有想到會有一天,兒時所學的知識還能用得著,不過也多虧記住了,否則他還真的不一定能夠道出魏徵的心聲,魏徵一生為國為民,在他的心中民心所向才能真正的無敵於天下,縱然有強大的兵力仍然無法統一華夏,將紛亂的格局統一成為一個強盛繁榮的國度。
魏徵從隋朝時期就進入官場,他從楊廣的身上看到的是窮兵黷武,鋪張浪費;無奈之下,他隻能投奔瓦崗寨,從翟讓、李密的身上,看到了爭權奪利,不是真心的為國為民的雄心,恰逢其時,秦瓊想要拉攏魏徵,並且告訴他李逍遙的雄心壯誌與他所想的不謀而合,於是才會出聲詢問想要真正的求證,事實證明秦瓊當初所言非虛,李逍遙確實是一位明主。
李逍遙見魏徵心悅誠服,微微頷首,然後又將目光看向了其他人,他鄭重其事地許諾道:“諸位兄弟,既然你們跟我一起共創輝煌,在此我向諸位保證,他日定鼎天下,大唐一統華夏之日,就是你們封疆拜候之時,讓你們真正的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日後你們必定是國家棟樑之才!”
眾人神情更加激動地望著李逍遙,隻不過李逍遙的目光卻看向了醉眼朦朧的呂公旦,他知道呂公旦一生淡泊名利,嗜酒如命,微微一笑道:“呂兄,本王知你嗜酒,恰好本王手中有釀酒的秘方,待處理事情結束後,我就將此秘方交託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