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剛走,桑顯和便迫不及待地獻上潼關,歸降於劉文靜。之前桑顯和率領的軍隊被劉文靜大軍消滅,隻有他一人倖免於難,實際上是他早已歸順,隻不過這些時日被屈突通鎮壓著,使得他無法行動,一旦失去了屈突通鎮守的大軍,所有的兵權被他一人接管,急忙就獻城投降。
劉文靜接管了潼關,從桑顯和的口中得知屈突通準備投奔越王,急忙派遣副將竇琮、段誌玄等率精騎與桑顯和去追擊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為劉文靜軍追上,遂結陣自守。竇琮將從長安城前來的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去勸說自己的父親,沒有想到屈突通大罵道:“往昔與你是父子,現在就是仇敵了。”
屈突通不顧及父子之情,仍然命令身邊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壽。可是,眾人都知道屈突壽是將軍的公子,屈突通的威嚴在軍中無人能敵,不僅僅是他為人正直,其次還是因為他對每一位軍士都愛護不已,仿佛就像是他的親人一樣,所有的軍士對屈突通異常的尊敬。再說,他們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事,所有人都遲疑不定地對視一眼,誰也不敢第一個放箭,屈突通見他們遲遲不肯射出箭矢,將身邊得士兵弓箭搶來,準備自己動手。
眾人都看出屈突通雙眼通紅,顫抖的雙手,心裏知道他也不願意親手射死自己的兒子。可是,忠孝兩難全,身為大隋王朝的恩惠,屈突通隻能選擇忠義,不顧父子之情。此時,桑顯和見屈突通真的想殺死自己的兒子,心中暗暗地焦急,其實他投降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屈突通的性命,他不願意見到屈突通真的做出這等之事。
他急忙對屈突通的部眾高聲喝道:“京師陷落,各位都家住關西,為何還要向東去?”
眾人聞聽此言,紛紛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老小,戰意全無,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見大勢已去,下馬向東南方向,再三跪拜,並號哭道:“臣力盡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鑑察。”於是,他也被迫歸降,擒送長安。
屈突通在長安城與李淵見麵後,李淵問道:“為何相見得這麽晚呢?”
屈突通大哭道:“我未能盡人臣的忠節,所以到了這個地步,讓本朝蒙羞,實在是愧對代王。”
李淵對他的忠心耿耿,寧死不屈的行為讚賞不已,讚嘆道:“這是隋朝的忠臣啊。”然後,李淵親自將綁縛與屈突通身上的繩索解除,並且並授於他為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於是,屈突通歸降於李淵,並且得到他的封賞。劉文靜圓滿的完成了李淵的命令,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隨著,屈突通的歸降,長安城內附近再無任何一方軍士反抗李淵的命令,使得李淵真正的將長安城控製在自己的手中。既然長安城已經在他的控製之內,李淵也準備將遠在太原的家眷接來,定居在長安城內。
☆、第163章 收復河東
堯君素,是魏郡湯陰人,為人桀驁不馴,對隋煬帝忠心耿耿,聽聞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即令三軍披麻戴孝,立誌於將宇文化及斬首,隻因堯君素乃是隋煬帝的心腹大將。隋煬帝尚未登基稱帝,還是晉王的時候,堯君素便被楊廣收歸於自己的麾下,是在他身邊侍候的人。
隋煬帝楊廣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他都是楊廣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由於他跟隨在楊廣身側,任勞任怨,被隋煬帝逐步升遷到鷹揚郎將。大業末年,隋煬帝遊幸江都將他留在長安城內,與屈突通一起輔佐代王楊侑,鎮守河東。
代王楊侑年紀尚幼,卻知道收攏人心,將堯君素以及屈突通兩人視為自己的左右手。無論任何事情,他都會請教於堯君素、屈突通兩人的意見,使得他們二人更是對他唯命是從。楊侑不僅僅是政事,就連軍事上的事情都由他們兩人全權辦理,更加讓堯君素、屈突通忠心耿耿,對代王楊侑甚是尊敬。並且,楊侑還將一些自己的珍藏的物品賞賜給他們兩人。
堯君素、屈突通兩人掌控著長安城以及河東的軍事大權,就連隋煬帝楊廣死於江都,他們二人都沒有想過要以下犯上,殺死楊侑或者架空代王楊侑坐地為王。楊侑就是看中了他們兩人的忠心不二,無論權力多大,他們都能秉持自己的本心,將手中的權力全部分封給他們兩人,也正是因為君臣上下齊心才使得長安城周邊沒有義軍的滋擾。
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於江都,代王楊侑所處的長安城都安然無恙。隻不過楊侑每日惶恐,不敢入睡,他不知道哪一天叛軍首領攻破長安城,取了他的首級。每次堯君素、屈突通兩人上表出兵征討宇文化及,他都一一拒絕,身在亂世之中,手中的兵力就是活下去的唯一保障。
代王楊侑何嚐不願意將宇文化及這個亂臣賊子千刀萬剮,可是他手中掌控的兵力隻有數萬人,雖然有堯君素、屈突通兩人作為將領,可是能征善戰之人甚少。在權衡利弊後,他決定堅守長城,不願意出兵,一旦兵力盡出,到時候叛軍前來征討,到時候僅僅憑藉自己,毫無任何的勝算。
任誰也想不到,胸無大誌的太原郡守李淵,居然在太原起兵,而且在晉陽城內設立起義堂。當時聽聞這個消息事,代王楊侑以及堯君素、屈突通兩人都震驚不已,為了以防萬一,代王楊侑便讓堯君素跟隨驍衛大將軍屈突通,一起前往河東抗拒李淵的軍隊。
劉文靜接管了潼關,從桑顯和的口中得知屈突通準備投奔越王,急忙派遣副將竇琮、段誌玄等率精騎與桑顯和去追擊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為劉文靜軍追上,遂結陣自守。竇琮將從長安城前來的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去勸說自己的父親,沒有想到屈突通大罵道:“往昔與你是父子,現在就是仇敵了。”
屈突通不顧及父子之情,仍然命令身邊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壽。可是,眾人都知道屈突壽是將軍的公子,屈突通的威嚴在軍中無人能敵,不僅僅是他為人正直,其次還是因為他對每一位軍士都愛護不已,仿佛就像是他的親人一樣,所有的軍士對屈突通異常的尊敬。再說,他們不能做忘恩負義之事,所有人都遲疑不定地對視一眼,誰也不敢第一個放箭,屈突通見他們遲遲不肯射出箭矢,將身邊得士兵弓箭搶來,準備自己動手。
眾人都看出屈突通雙眼通紅,顫抖的雙手,心裏知道他也不願意親手射死自己的兒子。可是,忠孝兩難全,身為大隋王朝的恩惠,屈突通隻能選擇忠義,不顧父子之情。此時,桑顯和見屈突通真的想殺死自己的兒子,心中暗暗地焦急,其實他投降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屈突通的性命,他不願意見到屈突通真的做出這等之事。
他急忙對屈突通的部眾高聲喝道:“京師陷落,各位都家住關西,為何還要向東去?”
眾人聞聽此言,紛紛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老小,戰意全無,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見大勢已去,下馬向東南方向,再三跪拜,並號哭道:“臣力盡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鑑察。”於是,他也被迫歸降,擒送長安。
屈突通在長安城與李淵見麵後,李淵問道:“為何相見得這麽晚呢?”
屈突通大哭道:“我未能盡人臣的忠節,所以到了這個地步,讓本朝蒙羞,實在是愧對代王。”
李淵對他的忠心耿耿,寧死不屈的行為讚賞不已,讚嘆道:“這是隋朝的忠臣啊。”然後,李淵親自將綁縛與屈突通身上的繩索解除,並且並授於他為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於是,屈突通歸降於李淵,並且得到他的封賞。劉文靜圓滿的完成了李淵的命令,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隨著,屈突通的歸降,長安城內附近再無任何一方軍士反抗李淵的命令,使得李淵真正的將長安城控製在自己的手中。既然長安城已經在他的控製之內,李淵也準備將遠在太原的家眷接來,定居在長安城內。
☆、第163章 收復河東
堯君素,是魏郡湯陰人,為人桀驁不馴,對隋煬帝忠心耿耿,聽聞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即令三軍披麻戴孝,立誌於將宇文化及斬首,隻因堯君素乃是隋煬帝的心腹大將。隋煬帝尚未登基稱帝,還是晉王的時候,堯君素便被楊廣收歸於自己的麾下,是在他身邊侍候的人。
隋煬帝楊廣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他都是楊廣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由於他跟隨在楊廣身側,任勞任怨,被隋煬帝逐步升遷到鷹揚郎將。大業末年,隋煬帝遊幸江都將他留在長安城內,與屈突通一起輔佐代王楊侑,鎮守河東。
代王楊侑年紀尚幼,卻知道收攏人心,將堯君素以及屈突通兩人視為自己的左右手。無論任何事情,他都會請教於堯君素、屈突通兩人的意見,使得他們二人更是對他唯命是從。楊侑不僅僅是政事,就連軍事上的事情都由他們兩人全權辦理,更加讓堯君素、屈突通忠心耿耿,對代王楊侑甚是尊敬。並且,楊侑還將一些自己的珍藏的物品賞賜給他們兩人。
堯君素、屈突通兩人掌控著長安城以及河東的軍事大權,就連隋煬帝楊廣死於江都,他們二人都沒有想過要以下犯上,殺死楊侑或者架空代王楊侑坐地為王。楊侑就是看中了他們兩人的忠心不二,無論權力多大,他們都能秉持自己的本心,將手中的權力全部分封給他們兩人,也正是因為君臣上下齊心才使得長安城周邊沒有義軍的滋擾。
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於江都,代王楊侑所處的長安城都安然無恙。隻不過楊侑每日惶恐,不敢入睡,他不知道哪一天叛軍首領攻破長安城,取了他的首級。每次堯君素、屈突通兩人上表出兵征討宇文化及,他都一一拒絕,身在亂世之中,手中的兵力就是活下去的唯一保障。
代王楊侑何嚐不願意將宇文化及這個亂臣賊子千刀萬剮,可是他手中掌控的兵力隻有數萬人,雖然有堯君素、屈突通兩人作為將領,可是能征善戰之人甚少。在權衡利弊後,他決定堅守長城,不願意出兵,一旦兵力盡出,到時候叛軍前來征討,到時候僅僅憑藉自己,毫無任何的勝算。
任誰也想不到,胸無大誌的太原郡守李淵,居然在太原起兵,而且在晉陽城內設立起義堂。當時聽聞這個消息事,代王楊侑以及堯君素、屈突通兩人都震驚不已,為了以防萬一,代王楊侑便讓堯君素跟隨驍衛大將軍屈突通,一起前往河東抗拒李淵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