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的江山有一部分是我等生死兄弟一同打下來的,為了天下穩定,與我們同生共死的兄弟死傷無數,為了這片江山我等付出了多少血和淚。眾多兄弟與我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赫赫戰功,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被調離原來的職位,永遠被孤立起來。”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舉大事。若是有不願意參加者,老夫絕對不會強逼諸位與我一起冒險。畢竟,此事並非是我單方麵的事情。如果有不願意起兵之人,現在就起身離開此地,我李淵絕對不會強人所難,也不會事後算帳,你們可否願意與我一起共舉大事?”
李淵娓娓道來,洋洋灑灑地將自己起兵共舉大事的姻緣一一交代清楚。眾人均是沉默不語,誰也沒有立即回話。畢竟,起兵謀反乃是謀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誅滅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們必須要慎重的選擇才行。
隋煬帝楊廣未死,或許他們還有所顧忌。畢竟,在歷史上記載的絕對不會是光輝的一筆。隻不過這件事就像是賭博一下,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壓上,隻能成功絕對不能失敗。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榮華,失敗則死無全屍。
縱然李淵沒有強迫他們參與其中,此次參與其中他們又不能半途退出。他們大部分都與李淵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們深深地知道李淵是什麽樣的人,絕對是算得上是一位梟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離開,他們相信李淵絕對不會秋後算帳,也不會事後追究,但是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還未走出國公府,就會被李淵囚禁起來。
再說,起兵謀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可是他親自委派的兩員副將與李淵不合,在軍中乃是人盡皆知地秘密。若是將他有反叛之心告知於王威、高俊雅兩人,他們必定會採取雷霆的手段圍攻李府,事情後果很嚴重。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或許李府將成為歷史人物。
這件事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冒這麽大的風險,即使李淵沒有強迫他們。眾人權衡利弊後,異口同聲地回道:“我等願意與元帥共同進退,誓死效忠元帥!”
李淵見眾人一致決定與自己共同進退,微微一笑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既然諸位兄弟與我願意共同進退,起兵共舉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現在諸位有何良策能夠讓我們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兩人的限製,突破他們的阻礙!”然後他又將目光看向了納言劉文靜,笑著問道:“不知劉大人有何高見,不妨說出來?”
“唐公這是在公報私仇啊!”劉文靜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淵,沉聲道:“乘虛入關,號令天下!”
李逍遙目不轉睛地瞥了一眼劉文靜,見他說出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眼神微微一變,這正是歷史上李淵起兵謀反的戰略。他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賓,李府的納言劉文靜,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難怪被二哥選中!”
劉文靜,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早年因父親戰死,襲任父職,授儀同三司。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為好友。由於玄感之亂中李密參與其中,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受到株連,被關進太原郡獄。
李淵次子李世民見天下大亂之時,就曾經對父親言明,讓他起兵共舉大事,隻不過被李淵義正言辭地拒絕,而且還受到李淵的一堆批評。當初,李世民接到父親召集眾人共商大事時,他還有些疑惑,不知父親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見五弟李逍遙坐在父親的身邊,他才知道是李逍遙出麵說服了父親改變了初衷,心裏一陣不舒服。他又聽聞父親所言,然後又徵詢了劉文靜的意見,心裏一陣‘咯噔’。
當初,李世民認為劉文靜是可以共謀大事之人,便去獄中探望。之後又與劉文靜暢談了一番,發現劉文靜確實有真才實學,而且對當前的局勢分析的有條有理,還將自己的看法及意見說給李世民聽,李世民當即決定將他釋放,收納於自己的門下,成為幕僚。
劉文靜見李世民後,便認為他年紀輕輕,卻是天縱之才,能夠與漢高祖、魏太祖相提並論,又加上李世民將他從獄中釋放,因此願意與李世民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劉文靜擔心李淵不同意,便聯絡裴寂讓他幫忙勸說,就在李淵被冤枉入獄時,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是被李淵拒絕。
李淵見劉文靜說出的‘乘虛入關,號令天下’八個字,皺著眉頭,想了許久仍然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沉思道:“劉大人,不知這幾個字是代表什麽意思?”
“其實,國公所擔心之事無非是王威、高俊雅兩員副將從中作梗,晉陽軍中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在下之見,國公擔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說,晉陽軍中絕對大部分跟隨著國公的腳步走。畢竟,他們之中許多士兵都是與元帥出生入死得兄弟,他們一定會支持元帥的選擇!”
“再說,軍中有了李靖坐鎮,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說少有也有萬餘人跟隨著元帥共同進退,再說這兩人現在沒有任何靠山,楊廣一死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如坐針氈,終日提心弔膽的。”
“即日起,老夫便起兵共舉大事。若是有不願意參加者,老夫絕對不會強逼諸位與我一起冒險。畢竟,此事並非是我單方麵的事情。如果有不願意起兵之人,現在就起身離開此地,我李淵絕對不會強人所難,也不會事後算帳,你們可否願意與我一起共舉大事?”
李淵娓娓道來,洋洋灑灑地將自己起兵共舉大事的姻緣一一交代清楚。眾人均是沉默不語,誰也沒有立即回話。畢竟,起兵謀反乃是謀逆之罪,以下犯上按律誅滅九族。在座的都是有家室之人,他們必須要慎重的選擇才行。
隋煬帝楊廣未死,或許他們還有所顧忌。畢竟,在歷史上記載的絕對不會是光輝的一筆。隻不過這件事就像是賭博一下,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律壓上,隻能成功絕對不能失敗。成功者可以享受一世榮華,失敗則死無全屍。
縱然李淵沒有強迫他們參與其中,此次參與其中他們又不能半途退出。他們大部分都與李淵相交莫逆,知根知底。他們深深地知道李淵是什麽樣的人,絕對是算得上是一位梟雄人物。如果真的起身離開,他們相信李淵絕對不會秋後算帳,也不會事後追究,但是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還未走出國公府,就會被李淵囚禁起來。
再說,起兵謀反乃是大事。即使,隋煬帝楊廣自刎而死,可是他親自委派的兩員副將與李淵不合,在軍中乃是人盡皆知地秘密。若是將他有反叛之心告知於王威、高俊雅兩人,他們必定會採取雷霆的手段圍攻李府,事情後果很嚴重。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或許李府將成為歷史人物。
這件事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冒這麽大的風險,即使李淵沒有強迫他們。眾人權衡利弊後,異口同聲地回道:“我等願意與元帥共同進退,誓死效忠元帥!”
李淵見眾人一致決定與自己共同進退,微微一笑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既然諸位兄弟與我願意共同進退,起兵共舉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現在諸位有何良策能夠讓我們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兩人的限製,突破他們的阻礙!”然後他又將目光看向了納言劉文靜,笑著問道:“不知劉大人有何高見,不妨說出來?”
“唐公這是在公報私仇啊!”劉文靜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淵,沉聲道:“乘虛入關,號令天下!”
李逍遙目不轉睛地瞥了一眼劉文靜,見他說出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眼神微微一變,這正是歷史上李淵起兵謀反的戰略。他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賓,李府的納言劉文靜,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難怪被二哥選中!”
劉文靜,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早年因父親戰死,襲任父職,授儀同三司。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結為好友。由於玄感之亂中李密參與其中,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受到株連,被關進太原郡獄。
李淵次子李世民見天下大亂之時,就曾經對父親言明,讓他起兵共舉大事,隻不過被李淵義正言辭地拒絕,而且還受到李淵的一堆批評。當初,李世民接到父親召集眾人共商大事時,他還有些疑惑,不知父親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見五弟李逍遙坐在父親的身邊,他才知道是李逍遙出麵說服了父親改變了初衷,心裏一陣不舒服。他又聽聞父親所言,然後又徵詢了劉文靜的意見,心裏一陣‘咯噔’。
當初,李世民認為劉文靜是可以共謀大事之人,便去獄中探望。之後又與劉文靜暢談了一番,發現劉文靜確實有真才實學,而且對當前的局勢分析的有條有理,還將自己的看法及意見說給李世民聽,李世民當即決定將他釋放,收納於自己的門下,成為幕僚。
劉文靜見李世民後,便認為他年紀輕輕,卻是天縱之才,能夠與漢高祖、魏太祖相提並論,又加上李世民將他從獄中釋放,因此願意與李世民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劉文靜擔心李淵不同意,便聯絡裴寂讓他幫忙勸說,就在李淵被冤枉入獄時,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還是被李淵拒絕。
李淵見劉文靜說出的‘乘虛入關,號令天下’八個字,皺著眉頭,想了許久仍然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沉思道:“劉大人,不知這幾個字是代表什麽意思?”
“其實,國公所擔心之事無非是王威、高俊雅兩員副將從中作梗,晉陽軍中出現反對的聲音。以在下之見,國公擔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說,晉陽軍中絕對大部分跟隨著國公的腳步走。畢竟,他們之中許多士兵都是與元帥出生入死得兄弟,他們一定會支持元帥的選擇!”
“再說,軍中有了李靖坐鎮,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說少有也有萬餘人跟隨著元帥共同進退,再說這兩人現在沒有任何靠山,楊廣一死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如坐針氈,終日提心弔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