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財政總長席家棟果然是個留過洋的複合型人才,一上講台就聲情並茂朗誦了幾句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在他著名的悲劇《雅典的泰門》第四幕第三場中的台詞,他說:“莎士比亞借淪落荒郊的泰門之口,對黃金髮出猛烈的抨擊,但也道出了黃金巨大的魔力reads;!”
接著,席家棟對“黃金十字架”的由來和原理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一番: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在歐洲的重商主義者們看來,財富就是貨幣,貨幣就是黃金,而且隻有黃金是唯一真實的貨幣。因此,一個國家要想富有,就必須盡可能多的向別的國家,出售商品,換取黃金;同時盡可能的少從別的國家買東西,以使黃金不外流。而“黃金十字架”起源於1896年,美國人威廉·詹寧斯·布賴恩在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喊出了響徹世界的“黃金十字架”演說:“你們不能把荊棘的王冠壓在勞工的眉毛上,你們也不能把人類釘死在黃金的十字架上!”
布賴恩這位極度精通經濟理論、見識遠遠領先時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說出了這個時代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不管老牌的還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無法不麵對的秘密。德國對“陽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對奧斯曼土耳其這種腐朽不堪的國家充滿熱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被詛咒的“黃金十字架”。因為一切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貨幣,而德意誌鐵血宰相俾斯麥雖然在軍事上強大了德國,卻並沒有給德國帶來點金術。與黃金不同,紙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李經述點點頭,說:“這個我也略懂一些。馬克也好,美元也罷,隻不過是國家信用和銀行信用擔保的,在法律規定下所強製使用的貨幣符號。一旦國家和銀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麽它作為貨幣符號的意義就消失了。這也正是為什麽在經濟危機中,紙馬克也會被德國人拿來燒爐子,因為此時,一張百元馬克的價值還不如一張紙。”
席家棟說:“大總統說得對,紙幣無意義。但黃金不同,天然就是世界貨幣,所以黃金作為價值尺度。能夠保證價值的穩定,而金本位時代,當紙幣和黃金掛鉤之後,紙幣本身就擁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證了匯率的變化波動微小。從1816年英國進入金本位製度開始,法國、德國、俄國等西方主要國家相繼將本國貨幣與黃金掛鉤。隻有美國是個例外,美元實行的是金銀複本位製。也就是說,美元的準備金即包括黃金,也包括白銀。而黃金和白銀之間又維持一個相對固定的比價。美國這樣做一方麵是因為其國內經濟規模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貴金屬作為美元的發行保證;另一方麵時在美國南方存在著勢力強大的銀礦主利益集團,他們聲稱如果美國放棄白銀作為貨幣準備,那麽銀價的暴跌甚至將對南部的經濟構成毀滅性的打擊。”
李經述說:“你的意思也就是說,現在大多數國家,包括德國,都是實行金本位的?我們中華帝國也是!那為什麽我們中國不用發動戰爭,而德國卻需要戰爭呢?”
“中國現在確實也是實行金本位。德國此時正是使用的馬克可黃金掛鉤的金本位製度。我接下來會解釋為什麽德國需要世界戰爭!”財政總長席家棟點點頭,繼續說:“紙幣和黃金掛鉤後,就導致了國家能髮型的紙幣的數量和黃金的數量掛上了鉤,有多少黃金才能髮型多少紙幣。一旦超過了這個比例,缺少黃金支持的紙幣就會導致貨幣體係的不穩定,而貨幣的貶值則代表著國家信用的喪失和政府的垮台。普法戰爭後,法國給了德國50億法郎,約合14億兩白銀的賠款,這筆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的德意誌帝國,而穩定的馬克不僅促進了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也讓德國迅速進入金本位時代。而在普法戰爭後20年,這筆“紅利”基本消耗殆盡,此時的德國的經濟發展終於基本接近德國銀行體係擁有的黃金儲量所能支撐的貨幣總量的時候,價格下跌所引發的通貨緊縮如影隨形出現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此時的德意誌帝國已經不是一個由小工廠主和保守容克組成的國家了。托拉斯、卡特爾、康采恩這些壟斷劇透占據了德國的政治舞台。他們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銀來支持更多的馬克鈔票,支持更多的信貸。”
席家棟的話有點專業,現場很多高級將領也不懂了,馮國璋道:“你能不能說得簡單點reads;。”
席家棟也意識到自己講得太專業了,於是試圖用大白話解釋:“簡單點說,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貨幣,而且貨幣的發行量代表著購買力,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財富量的增加,而財富量的增加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可是,德國沒有黃金!而沒有黃金就會導致貨幣數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數量的猛烈增長則會導致物價下跌,工資減少。而企業家貸款生產商品價值的本身,是銀行判斷企業生存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收回貸款的重要依據。在一個價格下降的通道中,一旦銀行開始停止發放新的貸款,越想收回貸款就越收不回來,然後危機從實體經濟蔓延到金融體係,再通過貿易體係向全世界傳染。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在金本位時代所麵對的揮之不去的詛咒——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接著,席家棟對“黃金十字架”的由來和原理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一番: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在歐洲的重商主義者們看來,財富就是貨幣,貨幣就是黃金,而且隻有黃金是唯一真實的貨幣。因此,一個國家要想富有,就必須盡可能多的向別的國家,出售商品,換取黃金;同時盡可能的少從別的國家買東西,以使黃金不外流。而“黃金十字架”起源於1896年,美國人威廉·詹寧斯·布賴恩在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喊出了響徹世界的“黃金十字架”演說:“你們不能把荊棘的王冠壓在勞工的眉毛上,你們也不能把人類釘死在黃金的十字架上!”
布賴恩這位極度精通經濟理論、見識遠遠領先時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說出了這個時代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不管老牌的還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無法不麵對的秘密。德國對“陽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對奧斯曼土耳其這種腐朽不堪的國家充滿熱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被詛咒的“黃金十字架”。因為一切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貨幣,而德意誌鐵血宰相俾斯麥雖然在軍事上強大了德國,卻並沒有給德國帶來點金術。與黃金不同,紙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李經述點點頭,說:“這個我也略懂一些。馬克也好,美元也罷,隻不過是國家信用和銀行信用擔保的,在法律規定下所強製使用的貨幣符號。一旦國家和銀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麽它作為貨幣符號的意義就消失了。這也正是為什麽在經濟危機中,紙馬克也會被德國人拿來燒爐子,因為此時,一張百元馬克的價值還不如一張紙。”
席家棟說:“大總統說得對,紙幣無意義。但黃金不同,天然就是世界貨幣,所以黃金作為價值尺度。能夠保證價值的穩定,而金本位時代,當紙幣和黃金掛鉤之後,紙幣本身就擁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證了匯率的變化波動微小。從1816年英國進入金本位製度開始,法國、德國、俄國等西方主要國家相繼將本國貨幣與黃金掛鉤。隻有美國是個例外,美元實行的是金銀複本位製。也就是說,美元的準備金即包括黃金,也包括白銀。而黃金和白銀之間又維持一個相對固定的比價。美國這樣做一方麵是因為其國內經濟規模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貴金屬作為美元的發行保證;另一方麵時在美國南方存在著勢力強大的銀礦主利益集團,他們聲稱如果美國放棄白銀作為貨幣準備,那麽銀價的暴跌甚至將對南部的經濟構成毀滅性的打擊。”
李經述說:“你的意思也就是說,現在大多數國家,包括德國,都是實行金本位的?我們中華帝國也是!那為什麽我們中國不用發動戰爭,而德國卻需要戰爭呢?”
“中國現在確實也是實行金本位。德國此時正是使用的馬克可黃金掛鉤的金本位製度。我接下來會解釋為什麽德國需要世界戰爭!”財政總長席家棟點點頭,繼續說:“紙幣和黃金掛鉤後,就導致了國家能髮型的紙幣的數量和黃金的數量掛上了鉤,有多少黃金才能髮型多少紙幣。一旦超過了這個比例,缺少黃金支持的紙幣就會導致貨幣體係的不穩定,而貨幣的貶值則代表著國家信用的喪失和政府的垮台。普法戰爭後,法國給了德國50億法郎,約合14億兩白銀的賠款,這筆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的德意誌帝國,而穩定的馬克不僅促進了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也讓德國迅速進入金本位時代。而在普法戰爭後20年,這筆“紅利”基本消耗殆盡,此時的德國的經濟發展終於基本接近德國銀行體係擁有的黃金儲量所能支撐的貨幣總量的時候,價格下跌所引發的通貨緊縮如影隨形出現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此時的德意誌帝國已經不是一個由小工廠主和保守容克組成的國家了。托拉斯、卡特爾、康采恩這些壟斷劇透占據了德國的政治舞台。他們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銀來支持更多的馬克鈔票,支持更多的信貸。”
席家棟的話有點專業,現場很多高級將領也不懂了,馮國璋道:“你能不能說得簡單點reads;。”
席家棟也意識到自己講得太專業了,於是試圖用大白話解釋:“簡單點說,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貨幣,而且貨幣的發行量代表著購買力,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財富量的增加,而財富量的增加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可是,德國沒有黃金!而沒有黃金就會導致貨幣數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數量的猛烈增長則會導致物價下跌,工資減少。而企業家貸款生產商品價值的本身,是銀行判斷企業生存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收回貸款的重要依據。在一個價格下降的通道中,一旦銀行開始停止發放新的貸款,越想收回貸款就越收不回來,然後危機從實體經濟蔓延到金融體係,再通過貿易體係向全世界傳染。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在金本位時代所麵對的揮之不去的詛咒——周期性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