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死人,就是崔濟愚,他在1860年為對抗天主教、基督教,自創東學教。崔濟愚和洪秀全是一路貨色,不過,他比洪教父有文化,提出了“人乃天”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跟主體思想差不多。
當然,對朝鮮這樣一個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是文盲的民族來說,當年崔濟愚拉攏教徒,主要還是靠宣稱每天念東學教的十三字教義,拍拍手就能祛除百病,長生不老,教徒一度達到數萬人。當年朝鮮是大院君掌權,他果斷取締東學教,把崔濟愚等骨幹教員以“傳播邪教”罪處死。
崔濟愚雖然死了,但東學教存在的土壤沒滅,閔妃執政後,閔氏集團的*更加嚴重,加上大災之年,李經述遷了二百萬華北災民到朝鮮,開荒地不夠,占了朝鮮貴族和平民的部分土地,朝鮮內部矛盾更加激化,民不聊生,東學教的死灰提前復燃,星火燎原,到了光緒十五年,僅在忠清道,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就聚集了十萬教徒,他上書國王,要求給崔濟愚平反,取消對於東學教的禁令,為爭取民心,還提出“懲辦貪官汙吏”、“斥倭斥洋”,十萬農民軍擊潰了朝鮮軍隊,直撲漢城!
朝鮮暴亂,日本人當然不會錯過這侵略機會,不請自來!此時,日本天皇已下詔頒布了,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本來還想多搞幾年經濟建設,但西鄉從道等陸軍元老再不能忍,以保護各國駐朝公使館和八千日本僑民為由強行出兵,直撲朝鮮。
袁世凱收到情報,東學教的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帶著十萬教徒在朝鮮南部的全羅道起事,這些農民手執竹棒和鋤頭,徑直殺入全州府,接著攻下慶尚道,不到十日,又攻下忠清道,一個月內接連占了三省,勢如破竹,整個朝鮮南部殺氣騰騰,各省教徒密謀聚眾北上,意欲攻下漢城,改朝換代。日本人又來勢洶洶,在朝鮮待下去會很危險,袁世凱便藉機化妝成平民,和親信阮忠樞一起逃回了國內,對李鴻章和李經述的交代,則是以參加李鞠藕遲來的婚禮!
☆、第74章 中日大戰(上)
袁世凱回天津後,找到李鴻章,跟他匯報朝鮮的變故,要求調回國內。李鴻章在書房見了袁世凱,一言不發。
李經述當時也在現場,為了打破尷尬的沉默場麵,問袁世凱道:“項城兄弟,你看現在中國能失去朝鮮嗎?”
袁世凱說:“卑職愚見,朝鮮一國,居亞細亞要衝。其西北諸境與吉奉毗連,為中國左臂。朝鮮存,則外捍大洋,內擁黃海,成山釜山之間,聲援聯絡。津滬數千裏海道直達,斯神京門戶益固,而北洋一帶無單寒梗阻之憂。朝鮮若亡,則我之左臂遂斷,藩籬盡撤,後患不可復言。所以斷然不可失。”
李鴻章這才開口說話,道:“依老夫看,項城賢侄所言極是。故泰西論者皆謂朝鮮之在亞細亞,猶歐羅巴之土耳其,為形勝之所必爭。自我大清興東土,先定朝鮮,而後伐明。當康熙幹隆朝,無事不以上聞。幾無異內地郡縣,其與越南之疏遠,緬甸之偏僻,相去萬萬。而二百餘年,字小以德,事大以禮,朝鮮託庇宇下,得以安全,恩深誼固,相安無事,可謂幸矣。乃至於今日,北有至強之俄羅斯與之為鄰。蓋俄自得樺大洲全島,又經營黑龍江之東,屯戍圖們江口。高屋建瓴,久有實逼處此之勢。朝鮮危,則中國之勢日亟。故論中國今日之勢,不能沒有朝鮮。即便為此與日本一戰,也斷不可失。”
李經述心想1889年,北洋水師完全可以從海上壓製日本,於是對李鴻章說:“考泰西通例,屬國與半主之國與人結納,多由其統轄之國主政。又考泰西通例,兩國爭戰,局外之國,中立其間,不得偏助,惟屬國乃不在此例。今欲救朝鮮,可以與日本一戰。日本海軍現在還不是我北洋水師的對手。我早就想和日本人一戰,日本這種國家,如果不早日剷除,日後必定為中國崛起之後患。”
李鴻章也認為朝鮮必不可失,上奏朝廷,讓李經述和袁世凱一起帶兵盡快回朝鮮平亂。
李經述知道朝鮮農民被李朝統治者閉關鎖國愚弄了好幾百年,一群烏合之眾,不知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兇悍,能打到漢城?
袁世凱回答說:“有可能是日本人在背後搗鬼,在朝鮮的浪人好像比以前多了很多,卑職已經讓唐紹儀暗中查探了,相信等我們趕回朝鮮,就會知道答案了。”
李經述心裏有了數,於是和袁世凱一起帶了八千新練的精銳淮軍在仁川登陸,然後命令水師副提督琅威理指揮“定遠”號、左翼總兵林泰曾指揮“鎮遠”號、中翼總兵鄧世昌指揮“致遠”號巡航警戒,封鎖對馬海峽。
李經述和袁世凱率軍在仁川登陸,他們一上岸,唐紹儀就帶五百淮軍趕來了,他一臉愧色,遞給李經述一份報告,說:“少川有愧兩位大人重託,先前我以為教民皆為農民,隻要嚴懲朝鮮的貪官汙吏,分給他們土地,他們自然就會回鄉務農。不想,根據我軍最近抓獲的俘虜交待,日本陸軍參謀部次長川上操六,秘派了以內田良平為首的一千餘名浪人混入東學教,策動了叛亂。這幫浪人的戰鬥力不低,朝鮮派出鎮壓的軍隊都被打敗了。”
李經述恍然大悟,說:“我說這些朝鮮農民,怎麽會戰鬥力猛增,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朝鮮南方三省,原來又是日本軍部在背後搗鬼!日本人對外稱在朝鮮的僑民有八千,我看包括這些浪人在內。”
當然,對朝鮮這樣一個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是文盲的民族來說,當年崔濟愚拉攏教徒,主要還是靠宣稱每天念東學教的十三字教義,拍拍手就能祛除百病,長生不老,教徒一度達到數萬人。當年朝鮮是大院君掌權,他果斷取締東學教,把崔濟愚等骨幹教員以“傳播邪教”罪處死。
崔濟愚雖然死了,但東學教存在的土壤沒滅,閔妃執政後,閔氏集團的*更加嚴重,加上大災之年,李經述遷了二百萬華北災民到朝鮮,開荒地不夠,占了朝鮮貴族和平民的部分土地,朝鮮內部矛盾更加激化,民不聊生,東學教的死灰提前復燃,星火燎原,到了光緒十五年,僅在忠清道,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就聚集了十萬教徒,他上書國王,要求給崔濟愚平反,取消對於東學教的禁令,為爭取民心,還提出“懲辦貪官汙吏”、“斥倭斥洋”,十萬農民軍擊潰了朝鮮軍隊,直撲漢城!
朝鮮暴亂,日本人當然不會錯過這侵略機會,不請自來!此時,日本天皇已下詔頒布了,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本來還想多搞幾年經濟建設,但西鄉從道等陸軍元老再不能忍,以保護各國駐朝公使館和八千日本僑民為由強行出兵,直撲朝鮮。
袁世凱收到情報,東學教的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帶著十萬教徒在朝鮮南部的全羅道起事,這些農民手執竹棒和鋤頭,徑直殺入全州府,接著攻下慶尚道,不到十日,又攻下忠清道,一個月內接連占了三省,勢如破竹,整個朝鮮南部殺氣騰騰,各省教徒密謀聚眾北上,意欲攻下漢城,改朝換代。日本人又來勢洶洶,在朝鮮待下去會很危險,袁世凱便藉機化妝成平民,和親信阮忠樞一起逃回了國內,對李鴻章和李經述的交代,則是以參加李鞠藕遲來的婚禮!
☆、第74章 中日大戰(上)
袁世凱回天津後,找到李鴻章,跟他匯報朝鮮的變故,要求調回國內。李鴻章在書房見了袁世凱,一言不發。
李經述當時也在現場,為了打破尷尬的沉默場麵,問袁世凱道:“項城兄弟,你看現在中國能失去朝鮮嗎?”
袁世凱說:“卑職愚見,朝鮮一國,居亞細亞要衝。其西北諸境與吉奉毗連,為中國左臂。朝鮮存,則外捍大洋,內擁黃海,成山釜山之間,聲援聯絡。津滬數千裏海道直達,斯神京門戶益固,而北洋一帶無單寒梗阻之憂。朝鮮若亡,則我之左臂遂斷,藩籬盡撤,後患不可復言。所以斷然不可失。”
李鴻章這才開口說話,道:“依老夫看,項城賢侄所言極是。故泰西論者皆謂朝鮮之在亞細亞,猶歐羅巴之土耳其,為形勝之所必爭。自我大清興東土,先定朝鮮,而後伐明。當康熙幹隆朝,無事不以上聞。幾無異內地郡縣,其與越南之疏遠,緬甸之偏僻,相去萬萬。而二百餘年,字小以德,事大以禮,朝鮮託庇宇下,得以安全,恩深誼固,相安無事,可謂幸矣。乃至於今日,北有至強之俄羅斯與之為鄰。蓋俄自得樺大洲全島,又經營黑龍江之東,屯戍圖們江口。高屋建瓴,久有實逼處此之勢。朝鮮危,則中國之勢日亟。故論中國今日之勢,不能沒有朝鮮。即便為此與日本一戰,也斷不可失。”
李經述心想1889年,北洋水師完全可以從海上壓製日本,於是對李鴻章說:“考泰西通例,屬國與半主之國與人結納,多由其統轄之國主政。又考泰西通例,兩國爭戰,局外之國,中立其間,不得偏助,惟屬國乃不在此例。今欲救朝鮮,可以與日本一戰。日本海軍現在還不是我北洋水師的對手。我早就想和日本人一戰,日本這種國家,如果不早日剷除,日後必定為中國崛起之後患。”
李鴻章也認為朝鮮必不可失,上奏朝廷,讓李經述和袁世凱一起帶兵盡快回朝鮮平亂。
李經述知道朝鮮農民被李朝統治者閉關鎖國愚弄了好幾百年,一群烏合之眾,不知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兇悍,能打到漢城?
袁世凱回答說:“有可能是日本人在背後搗鬼,在朝鮮的浪人好像比以前多了很多,卑職已經讓唐紹儀暗中查探了,相信等我們趕回朝鮮,就會知道答案了。”
李經述心裏有了數,於是和袁世凱一起帶了八千新練的精銳淮軍在仁川登陸,然後命令水師副提督琅威理指揮“定遠”號、左翼總兵林泰曾指揮“鎮遠”號、中翼總兵鄧世昌指揮“致遠”號巡航警戒,封鎖對馬海峽。
李經述和袁世凱率軍在仁川登陸,他們一上岸,唐紹儀就帶五百淮軍趕來了,他一臉愧色,遞給李經述一份報告,說:“少川有愧兩位大人重託,先前我以為教民皆為農民,隻要嚴懲朝鮮的貪官汙吏,分給他們土地,他們自然就會回鄉務農。不想,根據我軍最近抓獲的俘虜交待,日本陸軍參謀部次長川上操六,秘派了以內田良平為首的一千餘名浪人混入東學教,策動了叛亂。這幫浪人的戰鬥力不低,朝鮮派出鎮壓的軍隊都被打敗了。”
李經述恍然大悟,說:“我說這些朝鮮農民,怎麽會戰鬥力猛增,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朝鮮南方三省,原來又是日本軍部在背後搗鬼!日本人對外稱在朝鮮的僑民有八千,我看包括這些浪人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