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李鴻章當了直隸總督,就掌握了直隸最高軍政大權,當上了北洋大臣,掌握了外交大權和創辦海軍的權力。但清政府是滿人的政權,既要讓李鴻章幹活,又要防著李鴻章造反,李鴻章心裏對此非常清楚。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正式成立後,官員設置仿照總理衙門,由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主辦,派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會辦,由兵部右侍郎、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幫辦。同中央政府的官製一樣,滿漢雙規,以滿清王大臣為統領,平衡各方勢力。
但李鴻章的權力太大,滿清朝廷內眼紅的人是不少的,尤其是“清流”大臣。就在1886年1月,一封告李鴻章狀的奏摺打破了清廷的寧靜,矛頭直指李鴻章。此人是朝中著名的“翰林四諫”之一的黃體芳,和張佩綸名氣差不多,文筆犀利,氣勢逼人,他說李鴻章身為大清國的封疆大吏,事務繁忙,平日裏沒有時間打理海軍,戰事一開又不聽調度,中法戰爭期間福建水師告急,朝廷讓北洋艦隊派“超勇”號和“揚威”號前去增援,可北洋艦隊竟然抗旨不遵,現在讓他擔任海軍衙門會辦,隻怕惡習難改,隻會以保護京師為名,行擁兵自重之實,不聽朝廷調遣。他還說李鴻章用的都是些貪贓枉法之人,到時候隻怕海軍難當大任,最後他建議去掉李鴻章的海軍衙門會辦一職,讓曾紀澤回國頂替。
黃體芳有兩句話很是惡毒,在奏摺上說如果讓李鴻章進入海軍衙門,隻怕“水師非中國沿海水師,乃直隸天津之水師;非海軍衙門之水師,乃李鴻章之水師”,他還說隻怕過了幾天,等李鴻章羽毛豐滿之後,到時候中國海軍“恐用以禦敵則不足,挾以自重則有餘”。
歷來君主最怕的就是臣子擁兵自重,滿族入關一直把防範漢人作為基本國策之一,黃體芳作為漢人站在滿人朝廷的角度向李鴻章發起猛烈攻勢,他相信就算朝廷不把李鴻章弄出海軍衙門,也不會拿他怎麽樣,最多批評幾句就完了,反正藉此可以敲打敲打李鴻章。
可是這一次,黃體芳卻錯了。李鴻章並不替自己申辯,表示如果朝廷問責,自己可以按慣例引咎辭職。
二十年來的洋務和軍務基本是李鴻章一手操辦,在國內的資歷和威望以及實力已經無人能敵,不斷式微的清政府不依靠他來苟延殘喘,還能依靠誰?見有人攻擊李鴻章,慈禧竟然勃然大怒,狠狠地批評黃體芳,說他“妄議更張,跡近亂政”,把黃體芳交給戶部議處,要給他定一個罪名。
戶部官員以翁帝師為首,與黃體芳一個鼻孔出氣,有意替他維護,給他定了一個“妄行條陳”也就是亂打報告的罪名,做出了降一級使用的處理意見,同時認為這是因公事而起,所以兩相抵消,免予處罰。戶部的想法與黃體芳相似,都以為慈禧會就此作罷,可是這一次他們也錯了。慈禧為了拉攏李鴻章,對這個處理意見非常不滿,再次大發雷霆,表示戶部判得太輕,有失公允,有包庇之嫌,這次她幹脆直接給黃體芳做出了降兩級使用的判決,並且要求戶部趕緊落實,黃體芳最終降為通政使
總的來說,慈禧太後對李鴻章的是很信任的,但是海軍衙門成立的時候,規定每隔三年,需要舉行一次南北洋會操的大閱兵。所以醇親王是為清廷海軍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
而醇親王剛取代了恭親王,李鴻章能否與之建立親密的私人關係,成為這次閱兵中對李鴻章的最大考驗。為此,李鴻章才不敢有絲毫輕慢,天津城內一派忙碌景象,為迎接醇親王到來做著各種準備工作。
李經述聽了李鴻章的絮叨,才明白李鴻章在清廷的地位其實也很尷尬,也有很多苦衷,才明白李鴻章為什麽說辦洋務要“崇尚實幹”,於是認真準備北洋艦隊的演習去了。
不久,醇親王率領200多人的各色隨從啟程,先乘馬行40公裏,到通州換成長龍坐船,沿北運河南下,抵達天津。
李鴻章帶領文武官員乘小輪船出迎恭候,淮軍各軍統領全身披掛,領隊在20公裏外沿途跪接。一起隨行的,果然是慈禧心腹太監李蓮英,為防口舌,醇親王和李蓮英都極盡低調。
李經述看了醇親王一眼,他體態微胖,頭頂花翎,身著朝服,胸前還掛著耀眼奪目的朝珠。李蓮英則顯得瘦高,畢恭畢敬跟在醇親王的後麵,唯唯諾諾,像個家奴。不過,其實李蓮英代表的是西太後,在外人看來,他過於謙卑低調了。
實際上,滿清吸取了明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太監的權力實際上受到了很大的製約。早在幹隆年間,就在紫禁城豎起了“禁止太監幹政”的鐵牌,鐵牌高一丈,寬六尺,詳細規定了限製太監的章法:“太監不得外出為官,也就是說不再當監軍、監稅、監礦;太監出宮門必須得到軍情處的批準,私出宮門一步者,斬;太監品級不能高過四品;不許結交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不許假弟侄等人名字置買田屋”,但凡犯法幹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劣者,即行淩遲處死,定不姑貸。
李蓮英雖然是西太後眼前的第一紅人,但出門在外,也就十分低調了。
☆、第63章 亞洲第一艦
醇親王率眾到了天津,先和李蓮英視察了天津武備學堂,也就是北洋軍官學堂,觀看了段祺瑞指揮的炮兵演習,任命滿洲正白旗人廕昌當武備學堂監督。廕昌這人在光緒十年入德*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畢業後奉派押運地雷返國,交給北洋新軍,李經述對他的印象還不錯,於是接受了。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正式成立後,官員設置仿照總理衙門,由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主辦,派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會辦,由兵部右侍郎、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幫辦。同中央政府的官製一樣,滿漢雙規,以滿清王大臣為統領,平衡各方勢力。
但李鴻章的權力太大,滿清朝廷內眼紅的人是不少的,尤其是“清流”大臣。就在1886年1月,一封告李鴻章狀的奏摺打破了清廷的寧靜,矛頭直指李鴻章。此人是朝中著名的“翰林四諫”之一的黃體芳,和張佩綸名氣差不多,文筆犀利,氣勢逼人,他說李鴻章身為大清國的封疆大吏,事務繁忙,平日裏沒有時間打理海軍,戰事一開又不聽調度,中法戰爭期間福建水師告急,朝廷讓北洋艦隊派“超勇”號和“揚威”號前去增援,可北洋艦隊竟然抗旨不遵,現在讓他擔任海軍衙門會辦,隻怕惡習難改,隻會以保護京師為名,行擁兵自重之實,不聽朝廷調遣。他還說李鴻章用的都是些貪贓枉法之人,到時候隻怕海軍難當大任,最後他建議去掉李鴻章的海軍衙門會辦一職,讓曾紀澤回國頂替。
黃體芳有兩句話很是惡毒,在奏摺上說如果讓李鴻章進入海軍衙門,隻怕“水師非中國沿海水師,乃直隸天津之水師;非海軍衙門之水師,乃李鴻章之水師”,他還說隻怕過了幾天,等李鴻章羽毛豐滿之後,到時候中國海軍“恐用以禦敵則不足,挾以自重則有餘”。
歷來君主最怕的就是臣子擁兵自重,滿族入關一直把防範漢人作為基本國策之一,黃體芳作為漢人站在滿人朝廷的角度向李鴻章發起猛烈攻勢,他相信就算朝廷不把李鴻章弄出海軍衙門,也不會拿他怎麽樣,最多批評幾句就完了,反正藉此可以敲打敲打李鴻章。
可是這一次,黃體芳卻錯了。李鴻章並不替自己申辯,表示如果朝廷問責,自己可以按慣例引咎辭職。
二十年來的洋務和軍務基本是李鴻章一手操辦,在國內的資歷和威望以及實力已經無人能敵,不斷式微的清政府不依靠他來苟延殘喘,還能依靠誰?見有人攻擊李鴻章,慈禧竟然勃然大怒,狠狠地批評黃體芳,說他“妄議更張,跡近亂政”,把黃體芳交給戶部議處,要給他定一個罪名。
戶部官員以翁帝師為首,與黃體芳一個鼻孔出氣,有意替他維護,給他定了一個“妄行條陳”也就是亂打報告的罪名,做出了降一級使用的處理意見,同時認為這是因公事而起,所以兩相抵消,免予處罰。戶部的想法與黃體芳相似,都以為慈禧會就此作罷,可是這一次他們也錯了。慈禧為了拉攏李鴻章,對這個處理意見非常不滿,再次大發雷霆,表示戶部判得太輕,有失公允,有包庇之嫌,這次她幹脆直接給黃體芳做出了降兩級使用的判決,並且要求戶部趕緊落實,黃體芳最終降為通政使
總的來說,慈禧太後對李鴻章的是很信任的,但是海軍衙門成立的時候,規定每隔三年,需要舉行一次南北洋會操的大閱兵。所以醇親王是為清廷海軍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
而醇親王剛取代了恭親王,李鴻章能否與之建立親密的私人關係,成為這次閱兵中對李鴻章的最大考驗。為此,李鴻章才不敢有絲毫輕慢,天津城內一派忙碌景象,為迎接醇親王到來做著各種準備工作。
李經述聽了李鴻章的絮叨,才明白李鴻章在清廷的地位其實也很尷尬,也有很多苦衷,才明白李鴻章為什麽說辦洋務要“崇尚實幹”,於是認真準備北洋艦隊的演習去了。
不久,醇親王率領200多人的各色隨從啟程,先乘馬行40公裏,到通州換成長龍坐船,沿北運河南下,抵達天津。
李鴻章帶領文武官員乘小輪船出迎恭候,淮軍各軍統領全身披掛,領隊在20公裏外沿途跪接。一起隨行的,果然是慈禧心腹太監李蓮英,為防口舌,醇親王和李蓮英都極盡低調。
李經述看了醇親王一眼,他體態微胖,頭頂花翎,身著朝服,胸前還掛著耀眼奪目的朝珠。李蓮英則顯得瘦高,畢恭畢敬跟在醇親王的後麵,唯唯諾諾,像個家奴。不過,其實李蓮英代表的是西太後,在外人看來,他過於謙卑低調了。
實際上,滿清吸取了明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太監的權力實際上受到了很大的製約。早在幹隆年間,就在紫禁城豎起了“禁止太監幹政”的鐵牌,鐵牌高一丈,寬六尺,詳細規定了限製太監的章法:“太監不得外出為官,也就是說不再當監軍、監稅、監礦;太監出宮門必須得到軍情處的批準,私出宮門一步者,斬;太監品級不能高過四品;不許結交外官;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結;不許假弟侄等人名字置買田屋”,但凡犯法幹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劣者,即行淩遲處死,定不姑貸。
李蓮英雖然是西太後眼前的第一紅人,但出門在外,也就十分低調了。
☆、第63章 亞洲第一艦
醇親王率眾到了天津,先和李蓮英視察了天津武備學堂,也就是北洋軍官學堂,觀看了段祺瑞指揮的炮兵演習,任命滿洲正白旗人廕昌當武備學堂監督。廕昌這人在光緒十年入德*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畢業後奉派押運地雷返國,交給北洋新軍,李經述對他的印象還不錯,於是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