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聽了深以為然:“先生說的對。”
君臣談話接近尾聲,萬曆關懷說:“先生沿途辛苦了,今日見麵後,先在家休息十日後再入閣議政吧。”還吩咐司禮監太監張宏引導張居正到慈慶宮、慈寧宮,朝謁兩宮皇太後。
金秋九月,張母趙氏在司禮監太監魏朝伴護下,抵達京郊。萬曆特命司禮監太監李佑到郊外慰勞,兩宮皇太後也遣太監前往郊外慰勞。
一路上,儀從煊赫,路人爭相圍睹首輔之母的儀容風姿。萬曆皇帝及兩宮皇太後特意把張母接進宮來,賞賜大量金銀珠寶,用對待家人的禮儀盛情款待張母。
皇帝與皇太後對張先生尊崇得無以復加,儼然超越君臣,親密如家人。君臣關係,千古無量。
第十三章 權力巔峰
權力的後遺症
或許是自信心極度膨脹,或許是皇室無與倫比的依賴寵信,或許是門生接連不斷的彈劾給張居正精神上帶來莫大刺激,奪情以後的首輔在工作作風和個人操守上都有很大轉變,他變得聽不進反對意見,且好奢樂諛。
一般而言,人性格中存在的缺陷與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麵,消極麵與積極麵同時存在。積極麵會促使人成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消極麵開始占上風,成為製約人前進的瓶頸,乃至功敗垂成。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隻要認準了目標,就會勇往直前,任他謗書盈篋也從不理睬,是鐵腕宰相的行事風格。這種風格好而言之是執著果斷,但太過堅持己見未嚐不是剛愎自用。
刑部侍郎劉一儒非常擔心,位高權重的首輔一味這麽唯我獨尊地放縱下去,一旦釀成大錯,必將遺恨千古。劉大人便以討論時政的名義稍加規勸。
劉一儒絕非等閑之輩,張居正早在翰林時期與他官位相匹、誌趣相投,並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美如天人的獨生女許配給才品卓越的劉家公子。
張小姐出嫁時,宰相老爸為寶貝女兒準備了珍寶首飾作為嫁妝,可劉氏父子自居清名,新媳婦攜嫁妝進門時,他們吩咐下人把那些陪嫁的珠玉綢緞小心封存了,不許擅動。
這番舉動,不管劉家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傳出去博得了相當的好評。劉氏如此冷淡對待權勢巔峰的張氏,其中奧妙頗令人探尋與玩味。
劉一儒在寫給張居正的信中首先肯定親家的治績:“自公輔政,訂立省成之典,恢復久任之規,申明考憲之條,嚴格遲限之罰,大小臣工,鰓鰓奉職,治功既精明。”
然後筆鋒一轉,給以忠告:“然政令過嚴則變得苛刻,法律太密則變得擾民,當今綜核既詳,弊端剔盡,而督責復急,人情不堪,不利於培元氣而養敦渾之體也。”
這些見解比較中肯,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社會輿情;劉侍郎希望張居正在萬曆新政取得初步成效後,適當調整政策,“培元氣而養敦渾之體”。
假如張居正接受劉一儒的忠告,或許可以收回部分早已失去的人心,但若真的接受忠告,便不是張居正了。考成法旨在給怠工官員套上緊箍咒,實現綜核督責,現在稍有成績就想放鬆賺人氣,這正是張居正不願看到的。不圖虛名正是張居正無限精神力量的源泉。
親家自覺無趣,從此漸漸遠他而去。
萬曆初年的政局,在時人和後人看來,終有“精明有餘,渾厚不足”的印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下屬們為討首輔歡心,看相爺眉宇行事。投機鑽營之徒爭相阿諛獻媚,向張居正贈送黃金製成的對聯,赫然刻著:
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這顯然把張居正和皇帝抬到同一個高度,頗有僭妄之嫌。也有人這樣歌頌張氏父子:
上相太師,一德輔三朝,功高日月;狀元榜眼,二男登兩第,學冠天人。
張相爺不僅大膽接受,還欣然懸掛在廳房,在這點上頗不如老師謙虛低調。當年徐階退休回家,堂中掛著如此謙虛的對聯:“庭訓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國恩未報,歸來猶抱慚惶。”
喜好阿諛倒不能算太大的汙點,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美,隻是外在表現有所不同。
張相爺失敗的地方在於,繁重的政務和巨大的壓力使得他疑心愈發重,時常用猜疑的目光看待同僚;站在權勢高峰的他偏偏又輕信了一些奸險小人。
追隨張相事業的不乏有識之士,也混雜了不少奸佞之流,阿附者們仗著首相威權,四處招權示威,在外肆意妄為,同時也敗壞了首輔名聲。
張門“鷹犬”為了討好相公以求飛黃騰達,妄自揣摩首輔心思,看到某人與首輔稍有不和就肆無忌憚攻訐排擠,致使不少正直之士不安於位,更有甚者殺人獻媚,使張相爺更加孤立,喪失人心。
高處不勝寒。
張居正摯友陸光祖看不慣昔日好友今日的執拗,時不時敲打規勸他。當首輔父喪之日,大小官員身著素服到朝房拜謁相爺,唯獨陸光祖照常穿著便裝見他,眾人尷尬地瞅著“另類”的陸大人,無人為他設座。
陸光祖厲聲道:“公卿‘坐而論道’啊!”
他大步走上前,一屁股坐在本屬首輔之位的上座。古代入座頗為講究,在場諸位驚慌失色,陸大人也太倨傲了,首輔馬上就來了。
君臣談話接近尾聲,萬曆關懷說:“先生沿途辛苦了,今日見麵後,先在家休息十日後再入閣議政吧。”還吩咐司禮監太監張宏引導張居正到慈慶宮、慈寧宮,朝謁兩宮皇太後。
金秋九月,張母趙氏在司禮監太監魏朝伴護下,抵達京郊。萬曆特命司禮監太監李佑到郊外慰勞,兩宮皇太後也遣太監前往郊外慰勞。
一路上,儀從煊赫,路人爭相圍睹首輔之母的儀容風姿。萬曆皇帝及兩宮皇太後特意把張母接進宮來,賞賜大量金銀珠寶,用對待家人的禮儀盛情款待張母。
皇帝與皇太後對張先生尊崇得無以復加,儼然超越君臣,親密如家人。君臣關係,千古無量。
第十三章 權力巔峰
權力的後遺症
或許是自信心極度膨脹,或許是皇室無與倫比的依賴寵信,或許是門生接連不斷的彈劾給張居正精神上帶來莫大刺激,奪情以後的首輔在工作作風和個人操守上都有很大轉變,他變得聽不進反對意見,且好奢樂諛。
一般而言,人性格中存在的缺陷與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麵,消極麵與積極麵同時存在。積極麵會促使人成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消極麵開始占上風,成為製約人前進的瓶頸,乃至功敗垂成。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隻要認準了目標,就會勇往直前,任他謗書盈篋也從不理睬,是鐵腕宰相的行事風格。這種風格好而言之是執著果斷,但太過堅持己見未嚐不是剛愎自用。
刑部侍郎劉一儒非常擔心,位高權重的首輔一味這麽唯我獨尊地放縱下去,一旦釀成大錯,必將遺恨千古。劉大人便以討論時政的名義稍加規勸。
劉一儒絕非等閑之輩,張居正早在翰林時期與他官位相匹、誌趣相投,並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美如天人的獨生女許配給才品卓越的劉家公子。
張小姐出嫁時,宰相老爸為寶貝女兒準備了珍寶首飾作為嫁妝,可劉氏父子自居清名,新媳婦攜嫁妝進門時,他們吩咐下人把那些陪嫁的珠玉綢緞小心封存了,不許擅動。
這番舉動,不管劉家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傳出去博得了相當的好評。劉氏如此冷淡對待權勢巔峰的張氏,其中奧妙頗令人探尋與玩味。
劉一儒在寫給張居正的信中首先肯定親家的治績:“自公輔政,訂立省成之典,恢復久任之規,申明考憲之條,嚴格遲限之罰,大小臣工,鰓鰓奉職,治功既精明。”
然後筆鋒一轉,給以忠告:“然政令過嚴則變得苛刻,法律太密則變得擾民,當今綜核既詳,弊端剔盡,而督責復急,人情不堪,不利於培元氣而養敦渾之體也。”
這些見解比較中肯,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社會輿情;劉侍郎希望張居正在萬曆新政取得初步成效後,適當調整政策,“培元氣而養敦渾之體”。
假如張居正接受劉一儒的忠告,或許可以收回部分早已失去的人心,但若真的接受忠告,便不是張居正了。考成法旨在給怠工官員套上緊箍咒,實現綜核督責,現在稍有成績就想放鬆賺人氣,這正是張居正不願看到的。不圖虛名正是張居正無限精神力量的源泉。
親家自覺無趣,從此漸漸遠他而去。
萬曆初年的政局,在時人和後人看來,終有“精明有餘,渾厚不足”的印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下屬們為討首輔歡心,看相爺眉宇行事。投機鑽營之徒爭相阿諛獻媚,向張居正贈送黃金製成的對聯,赫然刻著:
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這顯然把張居正和皇帝抬到同一個高度,頗有僭妄之嫌。也有人這樣歌頌張氏父子:
上相太師,一德輔三朝,功高日月;狀元榜眼,二男登兩第,學冠天人。
張相爺不僅大膽接受,還欣然懸掛在廳房,在這點上頗不如老師謙虛低調。當年徐階退休回家,堂中掛著如此謙虛的對聯:“庭訓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國恩未報,歸來猶抱慚惶。”
喜好阿諛倒不能算太大的汙點,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美,隻是外在表現有所不同。
張相爺失敗的地方在於,繁重的政務和巨大的壓力使得他疑心愈發重,時常用猜疑的目光看待同僚;站在權勢高峰的他偏偏又輕信了一些奸險小人。
追隨張相事業的不乏有識之士,也混雜了不少奸佞之流,阿附者們仗著首相威權,四處招權示威,在外肆意妄為,同時也敗壞了首輔名聲。
張門“鷹犬”為了討好相公以求飛黃騰達,妄自揣摩首輔心思,看到某人與首輔稍有不和就肆無忌憚攻訐排擠,致使不少正直之士不安於位,更有甚者殺人獻媚,使張相爺更加孤立,喪失人心。
高處不勝寒。
張居正摯友陸光祖看不慣昔日好友今日的執拗,時不時敲打規勸他。當首輔父喪之日,大小官員身著素服到朝房拜謁相爺,唯獨陸光祖照常穿著便裝見他,眾人尷尬地瞅著“另類”的陸大人,無人為他設座。
陸光祖厲聲道:“公卿‘坐而論道’啊!”
他大步走上前,一屁股坐在本屬首輔之位的上座。古代入座頗為講究,在場諸位驚慌失色,陸大人也太倨傲了,首輔馬上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