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作者:[澳]約翰.赫斯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王長年征戰不休,原因可能是為了爭權,為了保住統治權以免落入貴族手裏,為了自訂稅收,為了擁有一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軍隊,為了設立自己的官僚體製。可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立足薄弱,有些事永遠也威嚇不了人。私有財產變得神聖不可侵犯,那些貴族已把借著條件交換得來的土地變成了私有財產。這對政府來說永遠是個束縛,因此,雖然歐洲國王的權力日增一日,卻不曾演變成東方的專製君王。
東方的專製暴君把領土上的一切都據為己有,如果需要什麽物資,隻要沒收某人物產或派兵到市集拿一堆東西回來就是。反觀歐洲的政府,雖然號稱“絕對權力”,卻從未這樣做過。“並非所有東西都歸國王所有”,是歐洲政府思維的基石。從私有財產權出發,衍生出人權觀念,是西方價值的核心。政府權力必須有所限製,這樣的觀念之所以勃興,其實是因為這些政府從一開始就處處受限。
“對政府有所設限”對經濟的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歐洲經濟之所以能一飛沖天,成長速度非其他地區所能比擬,“商人有保障”是個關鍵。
了解這些戰士的背景和心態後,對於他們在侵略羅馬帝國後紛紛成為基督徒,我們就不至於感到意外。羅馬帝國崩塌後,教會是唯一倖存下來的機構。當這幫戰士兵臨城下打算掠奪之際,前去打交道的常是基督教的主教,他這樣說:“河流那頭的土地你們可以拿去,但其他的請留給我們。”他遙指的可能是前羅馬的總督府,說自己過不久還會登門叩訪以協助治理國事,日耳曼蠻族首領想當然耳,也就開始以總督自居。很快地,這些戰士就被主教們說服了——主教告訴他們,隻要接受基督教的上帝,就更能克敵製勝。
這是一群很特別的征服者:他們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教會明白告訴這些新來的統治者、國王和貴族,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奉行基督信仰。這是最後一個連結點:日耳曼蠻族支持基督教。
如果我們把以上這些連結點做個歸納:
這是個非常怪異的組合,對不對?他們並不是自然而然的結盟,是個不穩定的組合。它最後終於瓦解,但在分崩離析之前,它維繫了將近千年之久——從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崩滅開始,直到1400年左右。歷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中古時期或中世紀。有些歷史學者採用宏觀角度,認為公元1400年即是現代(近代)的起點。以這種觀點來看,歐洲歷史可分成三個時代:古代或稱古典時期、中世紀、近代。
第12節:第一章從希臘說起,講到日耳曼——古典時期到中世紀
(10)
這個怪異的三角組合雖然撐過了整個中世紀,不過個中元素一直在變。就拿基督教來說,不管你怎麽定義它,它都不是一個傾向開戰的宗教。
耶穌說:“要愛你的敵人。”早期的基督徒拒絕服兵役,羅馬人會對他們心生疑忌,這就是原因之一。但是,基督徒和日耳曼蠻族現在卻是夥伴關係。這種“如果有人打你耳光,你就轉過另一邊讓他打”的宗教,卻受到一群好戰的鋼鐵硬漢的撐持,這是何等地矛盾?不過,表麵上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因為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並訂其為正式國教後,這個宗教對於暴力的想法也開始有了轉變。既然政府不可能不打仗,教會如果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就得點頭同意,認可政府有時可以因為公平正義而出兵打仗。
? 好戰者與基督徒的矛盾結合
不過,教會雖然跟蠻族成為搭檔,對他們的價值觀卻不是照章全收。經過幾個世紀,這些戰士已經演變成騎士。騎士熱愛戰鬥,對自己的戰鬥能力深以為傲,但他們是為了正當理由而戰。教會鼓勵他們去攻打非基督徒——這個理由確實再正當不過。教會也鼓勵十字軍遠征,前往已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的東方聖地。如果你願意出徵到那邊打仗,你會得到特別的獎賞。
騎士也要保護弱者,尤其是保護出身貴族的名門淑女。由於戰鬥被賦予了這種新的道德意涵,一個男人要藉由一種猶如宗教的儀式才能成為騎士。他把劍放在基督教堂的聖壇上,由國王為他佩戴後,這名騎士才能拿它到外頭去行善除惡。
圖1—4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查理大帝)為騎士羅蘭配戴寶劍;根據傳說,羅蘭於遠征西班牙之役中遭穆斯林(伊斯蘭教徒)襲擊而亡。
圖1—5基督教會保存古希臘羅馬的學術,目的是用以支持它的教義。
保護女士、敬重女士的風範在歐洲文化中源遠流長。騎士絕跡之後,演變成為“紳士”風度。紳士是基督教騎士的後裔,有女士進入屋內,即刻起身以示尊重;女士不落座,自己不可就座,見到女士必須點帽簷致意。這些都是我以前在學校裏學到的,而學到後就很難忘記。在這方麵,我發現自己活脫是個中世紀的遺蹟。
但近代的女性主義者卻對這樣的尊重抱持不以為然的態度。她們不希望自己被捧得高高的受人致敬,她們要的是平等。在爭取平權的運動中,她們占有高度的優勢——從高台上起步當然勝過從腳下的平地。由於歐洲文化原本就有這種程度的尊重,大眾對女性主義可說是相當平和地接受。這點與其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東方的專製暴君把領土上的一切都據為己有,如果需要什麽物資,隻要沒收某人物產或派兵到市集拿一堆東西回來就是。反觀歐洲的政府,雖然號稱“絕對權力”,卻從未這樣做過。“並非所有東西都歸國王所有”,是歐洲政府思維的基石。從私有財產權出發,衍生出人權觀念,是西方價值的核心。政府權力必須有所限製,這樣的觀念之所以勃興,其實是因為這些政府從一開始就處處受限。
“對政府有所設限”對經濟的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歐洲經濟之所以能一飛沖天,成長速度非其他地區所能比擬,“商人有保障”是個關鍵。
了解這些戰士的背景和心態後,對於他們在侵略羅馬帝國後紛紛成為基督徒,我們就不至於感到意外。羅馬帝國崩塌後,教會是唯一倖存下來的機構。當這幫戰士兵臨城下打算掠奪之際,前去打交道的常是基督教的主教,他這樣說:“河流那頭的土地你們可以拿去,但其他的請留給我們。”他遙指的可能是前羅馬的總督府,說自己過不久還會登門叩訪以協助治理國事,日耳曼蠻族首領想當然耳,也就開始以總督自居。很快地,這些戰士就被主教們說服了——主教告訴他們,隻要接受基督教的上帝,就更能克敵製勝。
這是一群很特別的征服者:他們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教會明白告訴這些新來的統治者、國王和貴族,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奉行基督信仰。這是最後一個連結點:日耳曼蠻族支持基督教。
如果我們把以上這些連結點做個歸納:
這是個非常怪異的組合,對不對?他們並不是自然而然的結盟,是個不穩定的組合。它最後終於瓦解,但在分崩離析之前,它維繫了將近千年之久——從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崩滅開始,直到1400年左右。歷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中古時期或中世紀。有些歷史學者採用宏觀角度,認為公元1400年即是現代(近代)的起點。以這種觀點來看,歐洲歷史可分成三個時代:古代或稱古典時期、中世紀、近代。
第12節:第一章從希臘說起,講到日耳曼——古典時期到中世紀
(10)
這個怪異的三角組合雖然撐過了整個中世紀,不過個中元素一直在變。就拿基督教來說,不管你怎麽定義它,它都不是一個傾向開戰的宗教。
耶穌說:“要愛你的敵人。”早期的基督徒拒絕服兵役,羅馬人會對他們心生疑忌,這就是原因之一。但是,基督徒和日耳曼蠻族現在卻是夥伴關係。這種“如果有人打你耳光,你就轉過另一邊讓他打”的宗教,卻受到一群好戰的鋼鐵硬漢的撐持,這是何等地矛盾?不過,表麵上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因為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並訂其為正式國教後,這個宗教對於暴力的想法也開始有了轉變。既然政府不可能不打仗,教會如果希望得到政府支持,就得點頭同意,認可政府有時可以因為公平正義而出兵打仗。
? 好戰者與基督徒的矛盾結合
不過,教會雖然跟蠻族成為搭檔,對他們的價值觀卻不是照章全收。經過幾個世紀,這些戰士已經演變成騎士。騎士熱愛戰鬥,對自己的戰鬥能力深以為傲,但他們是為了正當理由而戰。教會鼓勵他們去攻打非基督徒——這個理由確實再正當不過。教會也鼓勵十字軍遠征,前往已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的東方聖地。如果你願意出徵到那邊打仗,你會得到特別的獎賞。
騎士也要保護弱者,尤其是保護出身貴族的名門淑女。由於戰鬥被賦予了這種新的道德意涵,一個男人要藉由一種猶如宗教的儀式才能成為騎士。他把劍放在基督教堂的聖壇上,由國王為他佩戴後,這名騎士才能拿它到外頭去行善除惡。
圖1—4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查理大帝)為騎士羅蘭配戴寶劍;根據傳說,羅蘭於遠征西班牙之役中遭穆斯林(伊斯蘭教徒)襲擊而亡。
圖1—5基督教會保存古希臘羅馬的學術,目的是用以支持它的教義。
保護女士、敬重女士的風範在歐洲文化中源遠流長。騎士絕跡之後,演變成為“紳士”風度。紳士是基督教騎士的後裔,有女士進入屋內,即刻起身以示尊重;女士不落座,自己不可就座,見到女士必須點帽簷致意。這些都是我以前在學校裏學到的,而學到後就很難忘記。在這方麵,我發現自己活脫是個中世紀的遺蹟。
但近代的女性主義者卻對這樣的尊重抱持不以為然的態度。她們不希望自己被捧得高高的受人致敬,她們要的是平等。在爭取平權的運動中,她們占有高度的優勢——從高台上起步當然勝過從腳下的平地。由於歐洲文化原本就有這種程度的尊重,大眾對女性主義可說是相當平和地接受。這點與其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