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彪夫人隻生一女欽米亞,其婿是父王之子萊德侯妙山包。
欽乃道被送入宮後,生一女名亞德那德加。
亞威公主欽蓬基被選入宮後,育三子,即瓦亞底哈、那臘達馬和埃嘎達塔。
孟乃那臘勃底之女欽昂坎隻育一女,名亞德那因素。
孟拱土司之女欽妙山生有二女,名為阿耶那瓦底及金薩那瓦底。
萬象女子欽寧內生一子,名信妙覺,其在清邁獲封號明耶覺廷,食邑孟達城。
八莫土司之女欽瑞班生一子,名為烏巴山達,在東籲獲封號瑙亞塔,在阿瑙白龍王時代食邑蒲甘城,媳為父王之女蓬謬妙拉。
欽推紐生一女,名為梭明妙拉,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德右茂侯般薩底哈。
明摩訶基之女欽紹生女欽漆妙達,其婿為東敦王之子明底哈。亞紮牟尼蘇拉施主時代受封為明耶烏紮納,食邑馬伯城。
良瑞土司孫女生一女,名蓬謬妙拉,其婿為父王之子蒲甘王。
萬象女子優阿永永,生一女,名蓬謬妙。
景永小公主育一子,名貢馬覺都。
孔公主育一子,夭折。
阿覺公主生一子杜達塔。杜達塔到東籲後受戒為僧。在東部地方被克倫人所殺。
杜卡沙亞被選入宮後生一子一女,女欽金宋,子夭折。
瑞梯王舅父撣拜城防統帶之女隻生一女,早亡。
卑謬德多楚侄女欽推拉生一子一女。女彪蓬韋,其婿為白古四十刀衛德多達米耶,到東籲後與巴亞澤亞結婚,生信瓦拉及密敦夫人兩女;子為埃嘎都亞。
德彬瑞梯王舅父敏意德錦妙鬆圖之女納入宮中生有三女。長女明拉,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紮巴底哈德右茂侯;二女妙蓬韋,其婿在白古封號為南達覺廷,在東籲金宮之主時代封號為覺廷瑙亞塔;幼女夭折。
亞紮登西之女欽推漂,隻生育一女,名為欽蓬妙,其婿為實皆王歐德馬律。
阿瑜陀耶王比亞那律之妹阿謬永也隻生一女,名明阿推。
欽珊寶也隻生女凱馬瓦底一人。
清邁女子欽告生一女亞紮梅達,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岱達王。
瑞梯王在位時被封為亞紮丁堅者的女兒欽蓬突生一子,名信別宋。
白古王朝崩潰時投奔若開王的欽紹被選入宮後生一女,名為欽紐,其婿是後來被賜封食邑土瓦城的亞紮丁堅。
白象之主、漢達瓦底王共有王後3人,生3子3女,共6人。王的妃子們生子35人、女56人,共91人。
* * *
[1] 即指:王儲烏巴亞紮。父王死後繼位,史稱南達勃因nandabayin,我國舊譯為莽應裏,亦被人尊稱為五塔施主。後被迫遜位於其弟東籲王,被帶往東籲,故後人又稱其為劫抵東籲王。
[2] 原文誤寫為二子四女。但按文中計明顯有誤應為三子四女,更正之。
(263)王儲烏巴亞紮登基 其子明基蘇瓦被立為王儲
威德高尚的金礦、紅寶石礦、琥珀礦之主、白象紅象之主緬王陛下駕崩後,王儲烏巴亞紮與眾法師商量後,猶如殮葬轉輪王一樣,在眾皇親國戚、文臣武將們簇擁下,於宮前火化了王的遺體。緬歷943年8月22日(公元1581年10月17日)日曜日,王儲烏巴亞紮正式繼承父王衣缽,接管王業,統治國家。同日,賜子明基蘇瓦號摩訶烏巴亞紮,立為王儲。王儲的妃子為阿瓦王德多明紹之女那信梅道。同日,酌情分別賞賜皇親國戚臣相們以各種封號及采邑。
緬歷944年2月(公元1582年4月),國王立王叔東籲王明康的三位女兒為王後。
3月(公元1582年5月)阿瑜陀耶王比亞那律率大隊兵馬來漢達瓦底朝拜緬王。
7月(公元1582年9月)山達侯、當督侯等謀反。國王派兵前往鎮壓。一路大軍由達耶瓦底侯、色固侯、色林侯、布坎艾侯、德右侯、布坎基侯、阿敏侯、勃東侯、甘尼侯、德勃因侯、美都侯等各率一支人馬,命王叔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為帥。12支人馬共有戰象500、駿馬6000、士卒80000。另一路大軍由底裏達馬道加、德門耶丁延、巴亞覺、彬尼亞江道、東敦侯、央米丁侯、孟乃土司、良瑞土司、登尼土司、翁榜土司、孟密土司等各率一支人馬,命王弟清邁王為帥。12支人馬共有戰象500、駿馬8000、士卒80000。大隊兵馬到達山達時,山達侯不敢迎戰,決定任憑圍攻,誓死閉城固守。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清邁王瑙亞塔紹便從山腳下開始包圍,以截斷對城內的糧草供應。5個月後,城內居民麵臨饑饉,人心渙散,不攻自潰。卑謬王、清邁王將山達侯及其他俘獲之象、馬押送回京。於次年返抵漢達瓦底。
若開王遣使攜禮物來漢達瓦底,表示要加強兩國親善關係。
(264)阿瓦王德多明紹與漢達瓦底五塔施主之戰
緬歷944年(公元1582年)摩訶烏巴亞紮王儲與其妃納信梅道不和,互相推搡,納信梅道撞著龍床角,頓時額頭鮮血直流。納信梅道即用衣服抹擦血汙,並將血衣密封在盒內,送給父親阿瓦王德多明紹,並告:摩訶烏巴亞紮隻傾心於清邁王之妹達杜加勒亞,不斷前往精心照料,而對她則不疼不愛,敷衍應付,所以內心痛楚萬分。阿瓦王後聞訊非常氣惱,多次說,我女出生王族名門,難道不能成為賢妻淑女。阿瓦王也思忖,我去世後,女兒豈不將成為他人之奴。於是告知撣邦9位土司,表示即將反叛妻弟,並詢問他們是否站在他一邊,或站在其妻弟一邊?土司們表示一定站在威德高尚的阿瓦王一邊,絕不與漢達瓦底王聯盟。漢達瓦底王得悉此事後,認為事不宜遲,必須從速計議。於是便調色固、色林、邦林、壘蓋、蒲甘、布坎、德婁、東敦、央米丁等城的象馬兵勇前來漢達瓦底京城。另外,估量禦弟良淵王兵力不足,決定贈其戰象10頭,並選兵勇1000予他,下令其加固城防,嚴加守衛。同時開掘漢達瓦底到勒哈的運河。勒令一些不守戒律的孟族和尚還俗。同年7月(公元1582年9月中至10月中)發生地震,大批佛塔廟宇倒塌。12月16日(公元1583年2月26日)火曜日,出現長如樹幹的幡狀雲。緬歷945年2月(公元1583年4月)將東籲的公主們接至漢達瓦底。同年4月(公元1583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德多明紹派明德耶炯底木前去東籲王處,打聽王弟對於反叛漢達瓦底王一事的想法。同時派敏烏侯前去卑謬王處,派當德曼侯前去清邁王處摸清他們的態度。但是卑謬王、東籲王和清邁王均不同阿瓦王德多明紹一心,並將派來的使臣送往漢達瓦底。這些使臣到漢達瓦底後,使漢達瓦底王弄清了姐丈阿瓦王德多明紹企圖反叛的實情。於是便召集臣相們前來商議。這時,南達覺廷奏道:現在不僅是禦姐丈阿瓦王反叛,看來有跡象表明,撣邦9位土司將幫助阿瓦王,北部地區諸侯也將幫助阿瓦王。因而不該隻派卑謬王、東籲王出征。陛下也應親自出征,並同阿瑜陀耶、萬象、清邁、卑謬、東籲各地力量匯集一起前往征討。漢達瓦底王很贊同南達覺廷所述。即下令召阿瑜陀耶王、萬象王從速派遣大軍與國王陛下一起前往羅陀那補羅征討禦姐丈。是年8月12日(公元1583年10月16日)月亮出現彗星般光芒。9月,國王將自己不信任的臣相30餘人投入囚籠燒死。在漢達瓦底與東籲之間開鑿運河後,即向阿瓦進軍。由南達覺廷、彬尼亞勃仰 注 、彬尼亞江道、巴亞覺廷、德門耶丁延、內謬覺廷、彬尼亞壩、巴亞加馬尼、埃蒙德亞、巴亞覺都、德門敖昆、亞紮丁堅、德門澤布翁、德榭覺廷、德門勒宮恩、底裏達馬道加各領一支人馬,其後的主軍由國王親自率領。17支人馬共有戰象1500、駿馬15000、士卒15萬。卑謬王和東籲王也帶領卑謬和東籲的兵馬向阿瓦進軍。清邁王和萬象王大軍則由孟乃向阿瓦進發。國王任命王子摩訶烏巴亞紮為駐城守備後,於緬歷945年1月15日(公元1583年3月27日)向阿瓦進發。到達後,將大軍駐紮於彬牙城。卑謬王、東籲王、良淵王等也率部隊來到。這時,彬西侯向阿瓦王德多明詔奏道:當今漢達瓦底王率大軍前來,且戰象駿馬眾多,而我方撣邦的援軍尚未到來,應令大軍圍繞德達烏固守。阿瓦王德多明紹說:先摸清白古軍和東籲王、卑謬王的軍隊實力。在他們紮營未穩之前,我先出兵攻之,他們必敗。於是命令馬兵連夜搜索。馬兵回奏道:因天黑,無法辨清何者是國王的人馬,何者是東籲王的人馬,何者是卑謬王的人馬。次日清晨,阿瓦王德多明紹遣使前往妻弟處告之,願同妻弟乘象單騎比試,臣相們均在旁觀戰。漢達瓦底王答道:善!朕願單騎相戰。此時,南達覺廷奏道:阿瓦王的騎象丹敏蘇瓦無論氣力或廝殺能力均與其他象不同。王隻有乘坐禦象蘇仰寧出戰,才能與其匹敵。於是在緬歷946年2月16日(公元1584年4月14日)火曜日,將勇士遍布前線戰場,漢達瓦底王的禦象蘇仰寧身披金網,澤亞巴拉坐於象轎後座,亞紮德曼坐於中座。左右各有戰象30頭簇擁護駕。戰場設於彬牙之北迪岑賓地區。阿瓦王德多明紹的禦象丹敏蘇瓦也身披金網,皎意侯坐於象後座,巴亞亞紮都坐於象中座,左右也各有30頭戰象助陣。出城到達德達烏後,也將勇士分布戰場各處。兩位君王正欲交戰時,漢達瓦底王之奴德右茂侯乘坐名為耶妙蘇瓦的象直向阿瓦王德多明紹衝去。此時,阿瓦王德多明紹之奴、彬西侯乘坐名為納加瓦拉的象向前迎敵,與德右茂侯之象拚殺良久。阿瓦王德多明紹上前攻之,德右茂侯戰象突然轉身後逃,坐在阿瓦王象轎中座的巴亞紮都便投出投槍,德右茂侯肋部中槍跌落象下,當場斃命,象也被俘。此時,漢達瓦底王驅象蘇仰寧向彬西侯之象發起進攻。彬西侯的騎象力弱不敵,掉頭而逃。彬西侯從象上跌落被活捉。此時因兩位均是威德高尚之王,勢均力敵,不見勝負。君王兩側騎象勇士皆不敢貿然參與,隻在旁觀戰。此時,阿瓦王德多明紹讓禦象後退,憋足了勁頭,剎那間又猛揮象鞭全力向妻弟衝去。德多明紹禦象的整個象牙剛好刺中漢達瓦底王坐象蘇仰寧。禦象蘇仰寧被刺得全身顫抖。漢達瓦底王左右騎象衛士見勢便驅象上前。阿瓦王德多明紹見所騎禦象已疲憊即後退。漢達瓦底王騎在另一頭象上。禦象蘇仰寧則由兩頭象陪同撤回,但隻走了約10達遠,即死去。阿瓦王德多明紹見自己的騎象疲憊不堪,即令浸在水中解乏,問:“是否還能繼續騎乘?”答:“禦象已疲憊,應讓其浸於水中,不可再騎。”漢達瓦底王改乘名為烏布薩塔的禦象與左右象兵一起出陣。兵勇們見阿瓦王德多明紹後退,便隨後追擊,德多明紹王不堪攻擊,收集殘部於德達烏渡過阿瓦河,將兵馬集中於曼德勒東麵博甘基山腳下。阿瓦王思忖:朕缺乏良象駿馬,兵勇也不足,不宜死守,應前往中國烏底勃瓦處請求援兵,然後會同中國士兵直驅漢達瓦底。決心一定,即集合7隊馬軍,2000餘兵勇前往中國。但到達坎底時病死。阿瓦王德多明紹隻有一女,即納信梅道,沒有其他子女。
欽乃道被送入宮後,生一女名亞德那德加。
亞威公主欽蓬基被選入宮後,育三子,即瓦亞底哈、那臘達馬和埃嘎達塔。
孟乃那臘勃底之女欽昂坎隻育一女,名亞德那因素。
孟拱土司之女欽妙山生有二女,名為阿耶那瓦底及金薩那瓦底。
萬象女子欽寧內生一子,名信妙覺,其在清邁獲封號明耶覺廷,食邑孟達城。
八莫土司之女欽瑞班生一子,名為烏巴山達,在東籲獲封號瑙亞塔,在阿瑙白龍王時代食邑蒲甘城,媳為父王之女蓬謬妙拉。
欽推紐生一女,名為梭明妙拉,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德右茂侯般薩底哈。
明摩訶基之女欽紹生女欽漆妙達,其婿為東敦王之子明底哈。亞紮牟尼蘇拉施主時代受封為明耶烏紮納,食邑馬伯城。
良瑞土司孫女生一女,名蓬謬妙拉,其婿為父王之子蒲甘王。
萬象女子優阿永永,生一女,名蓬謬妙。
景永小公主育一子,名貢馬覺都。
孔公主育一子,夭折。
阿覺公主生一子杜達塔。杜達塔到東籲後受戒為僧。在東部地方被克倫人所殺。
杜卡沙亞被選入宮後生一子一女,女欽金宋,子夭折。
瑞梯王舅父撣拜城防統帶之女隻生一女,早亡。
卑謬德多楚侄女欽推拉生一子一女。女彪蓬韋,其婿為白古四十刀衛德多達米耶,到東籲後與巴亞澤亞結婚,生信瓦拉及密敦夫人兩女;子為埃嘎都亞。
德彬瑞梯王舅父敏意德錦妙鬆圖之女納入宮中生有三女。長女明拉,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紮巴底哈德右茂侯;二女妙蓬韋,其婿在白古封號為南達覺廷,在東籲金宮之主時代封號為覺廷瑙亞塔;幼女夭折。
亞紮登西之女欽推漂,隻生育一女,名為欽蓬妙,其婿為實皆王歐德馬律。
阿瑜陀耶王比亞那律之妹阿謬永也隻生一女,名明阿推。
欽珊寶也隻生女凱馬瓦底一人。
清邁女子欽告生一女亞紮梅達,其婿為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之子岱達王。
瑞梯王在位時被封為亞紮丁堅者的女兒欽蓬突生一子,名信別宋。
白古王朝崩潰時投奔若開王的欽紹被選入宮後生一女,名為欽紐,其婿是後來被賜封食邑土瓦城的亞紮丁堅。
白象之主、漢達瓦底王共有王後3人,生3子3女,共6人。王的妃子們生子35人、女56人,共91人。
* * *
[1] 即指:王儲烏巴亞紮。父王死後繼位,史稱南達勃因nandabayin,我國舊譯為莽應裏,亦被人尊稱為五塔施主。後被迫遜位於其弟東籲王,被帶往東籲,故後人又稱其為劫抵東籲王。
[2] 原文誤寫為二子四女。但按文中計明顯有誤應為三子四女,更正之。
(263)王儲烏巴亞紮登基 其子明基蘇瓦被立為王儲
威德高尚的金礦、紅寶石礦、琥珀礦之主、白象紅象之主緬王陛下駕崩後,王儲烏巴亞紮與眾法師商量後,猶如殮葬轉輪王一樣,在眾皇親國戚、文臣武將們簇擁下,於宮前火化了王的遺體。緬歷943年8月22日(公元1581年10月17日)日曜日,王儲烏巴亞紮正式繼承父王衣缽,接管王業,統治國家。同日,賜子明基蘇瓦號摩訶烏巴亞紮,立為王儲。王儲的妃子為阿瓦王德多明紹之女那信梅道。同日,酌情分別賞賜皇親國戚臣相們以各種封號及采邑。
緬歷944年2月(公元1582年4月),國王立王叔東籲王明康的三位女兒為王後。
3月(公元1582年5月)阿瑜陀耶王比亞那律率大隊兵馬來漢達瓦底朝拜緬王。
7月(公元1582年9月)山達侯、當督侯等謀反。國王派兵前往鎮壓。一路大軍由達耶瓦底侯、色固侯、色林侯、布坎艾侯、德右侯、布坎基侯、阿敏侯、勃東侯、甘尼侯、德勃因侯、美都侯等各率一支人馬,命王叔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為帥。12支人馬共有戰象500、駿馬6000、士卒80000。另一路大軍由底裏達馬道加、德門耶丁延、巴亞覺、彬尼亞江道、東敦侯、央米丁侯、孟乃土司、良瑞土司、登尼土司、翁榜土司、孟密土司等各率一支人馬,命王弟清邁王為帥。12支人馬共有戰象500、駿馬8000、士卒80000。大隊兵馬到達山達時,山達侯不敢迎戰,決定任憑圍攻,誓死閉城固守。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清邁王瑙亞塔紹便從山腳下開始包圍,以截斷對城內的糧草供應。5個月後,城內居民麵臨饑饉,人心渙散,不攻自潰。卑謬王、清邁王將山達侯及其他俘獲之象、馬押送回京。於次年返抵漢達瓦底。
若開王遣使攜禮物來漢達瓦底,表示要加強兩國親善關係。
(264)阿瓦王德多明紹與漢達瓦底五塔施主之戰
緬歷944年(公元1582年)摩訶烏巴亞紮王儲與其妃納信梅道不和,互相推搡,納信梅道撞著龍床角,頓時額頭鮮血直流。納信梅道即用衣服抹擦血汙,並將血衣密封在盒內,送給父親阿瓦王德多明紹,並告:摩訶烏巴亞紮隻傾心於清邁王之妹達杜加勒亞,不斷前往精心照料,而對她則不疼不愛,敷衍應付,所以內心痛楚萬分。阿瓦王後聞訊非常氣惱,多次說,我女出生王族名門,難道不能成為賢妻淑女。阿瓦王也思忖,我去世後,女兒豈不將成為他人之奴。於是告知撣邦9位土司,表示即將反叛妻弟,並詢問他們是否站在他一邊,或站在其妻弟一邊?土司們表示一定站在威德高尚的阿瓦王一邊,絕不與漢達瓦底王聯盟。漢達瓦底王得悉此事後,認為事不宜遲,必須從速計議。於是便調色固、色林、邦林、壘蓋、蒲甘、布坎、德婁、東敦、央米丁等城的象馬兵勇前來漢達瓦底京城。另外,估量禦弟良淵王兵力不足,決定贈其戰象10頭,並選兵勇1000予他,下令其加固城防,嚴加守衛。同時開掘漢達瓦底到勒哈的運河。勒令一些不守戒律的孟族和尚還俗。同年7月(公元1582年9月中至10月中)發生地震,大批佛塔廟宇倒塌。12月16日(公元1583年2月26日)火曜日,出現長如樹幹的幡狀雲。緬歷945年2月(公元1583年4月)將東籲的公主們接至漢達瓦底。同年4月(公元1583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德多明紹派明德耶炯底木前去東籲王處,打聽王弟對於反叛漢達瓦底王一事的想法。同時派敏烏侯前去卑謬王處,派當德曼侯前去清邁王處摸清他們的態度。但是卑謬王、東籲王和清邁王均不同阿瓦王德多明紹一心,並將派來的使臣送往漢達瓦底。這些使臣到漢達瓦底後,使漢達瓦底王弄清了姐丈阿瓦王德多明紹企圖反叛的實情。於是便召集臣相們前來商議。這時,南達覺廷奏道:現在不僅是禦姐丈阿瓦王反叛,看來有跡象表明,撣邦9位土司將幫助阿瓦王,北部地區諸侯也將幫助阿瓦王。因而不該隻派卑謬王、東籲王出征。陛下也應親自出征,並同阿瑜陀耶、萬象、清邁、卑謬、東籲各地力量匯集一起前往征討。漢達瓦底王很贊同南達覺廷所述。即下令召阿瑜陀耶王、萬象王從速派遣大軍與國王陛下一起前往羅陀那補羅征討禦姐丈。是年8月12日(公元1583年10月16日)月亮出現彗星般光芒。9月,國王將自己不信任的臣相30餘人投入囚籠燒死。在漢達瓦底與東籲之間開鑿運河後,即向阿瓦進軍。由南達覺廷、彬尼亞勃仰 注 、彬尼亞江道、巴亞覺廷、德門耶丁延、內謬覺廷、彬尼亞壩、巴亞加馬尼、埃蒙德亞、巴亞覺都、德門敖昆、亞紮丁堅、德門澤布翁、德榭覺廷、德門勒宮恩、底裏達馬道加各領一支人馬,其後的主軍由國王親自率領。17支人馬共有戰象1500、駿馬15000、士卒15萬。卑謬王和東籲王也帶領卑謬和東籲的兵馬向阿瓦進軍。清邁王和萬象王大軍則由孟乃向阿瓦進發。國王任命王子摩訶烏巴亞紮為駐城守備後,於緬歷945年1月15日(公元1583年3月27日)向阿瓦進發。到達後,將大軍駐紮於彬牙城。卑謬王、東籲王、良淵王等也率部隊來到。這時,彬西侯向阿瓦王德多明詔奏道:當今漢達瓦底王率大軍前來,且戰象駿馬眾多,而我方撣邦的援軍尚未到來,應令大軍圍繞德達烏固守。阿瓦王德多明紹說:先摸清白古軍和東籲王、卑謬王的軍隊實力。在他們紮營未穩之前,我先出兵攻之,他們必敗。於是命令馬兵連夜搜索。馬兵回奏道:因天黑,無法辨清何者是國王的人馬,何者是東籲王的人馬,何者是卑謬王的人馬。次日清晨,阿瓦王德多明紹遣使前往妻弟處告之,願同妻弟乘象單騎比試,臣相們均在旁觀戰。漢達瓦底王答道:善!朕願單騎相戰。此時,南達覺廷奏道:阿瓦王的騎象丹敏蘇瓦無論氣力或廝殺能力均與其他象不同。王隻有乘坐禦象蘇仰寧出戰,才能與其匹敵。於是在緬歷946年2月16日(公元1584年4月14日)火曜日,將勇士遍布前線戰場,漢達瓦底王的禦象蘇仰寧身披金網,澤亞巴拉坐於象轎後座,亞紮德曼坐於中座。左右各有戰象30頭簇擁護駕。戰場設於彬牙之北迪岑賓地區。阿瓦王德多明紹的禦象丹敏蘇瓦也身披金網,皎意侯坐於象後座,巴亞亞紮都坐於象中座,左右也各有30頭戰象助陣。出城到達德達烏後,也將勇士分布戰場各處。兩位君王正欲交戰時,漢達瓦底王之奴德右茂侯乘坐名為耶妙蘇瓦的象直向阿瓦王德多明紹衝去。此時,阿瓦王德多明紹之奴、彬西侯乘坐名為納加瓦拉的象向前迎敵,與德右茂侯之象拚殺良久。阿瓦王德多明紹上前攻之,德右茂侯戰象突然轉身後逃,坐在阿瓦王象轎中座的巴亞紮都便投出投槍,德右茂侯肋部中槍跌落象下,當場斃命,象也被俘。此時,漢達瓦底王驅象蘇仰寧向彬西侯之象發起進攻。彬西侯的騎象力弱不敵,掉頭而逃。彬西侯從象上跌落被活捉。此時因兩位均是威德高尚之王,勢均力敵,不見勝負。君王兩側騎象勇士皆不敢貿然參與,隻在旁觀戰。此時,阿瓦王德多明紹讓禦象後退,憋足了勁頭,剎那間又猛揮象鞭全力向妻弟衝去。德多明紹禦象的整個象牙剛好刺中漢達瓦底王坐象蘇仰寧。禦象蘇仰寧被刺得全身顫抖。漢達瓦底王左右騎象衛士見勢便驅象上前。阿瓦王德多明紹見所騎禦象已疲憊即後退。漢達瓦底王騎在另一頭象上。禦象蘇仰寧則由兩頭象陪同撤回,但隻走了約10達遠,即死去。阿瓦王德多明紹見自己的騎象疲憊不堪,即令浸在水中解乏,問:“是否還能繼續騎乘?”答:“禦象已疲憊,應讓其浸於水中,不可再騎。”漢達瓦底王改乘名為烏布薩塔的禦象與左右象兵一起出陣。兵勇們見阿瓦王德多明紹後退,便隨後追擊,德多明紹王不堪攻擊,收集殘部於德達烏渡過阿瓦河,將兵馬集中於曼德勒東麵博甘基山腳下。阿瓦王思忖:朕缺乏良象駿馬,兵勇也不足,不宜死守,應前往中國烏底勃瓦處請求援兵,然後會同中國士兵直驅漢達瓦底。決心一定,即集合7隊馬軍,2000餘兵勇前往中國。但到達坎底時病死。阿瓦王德多明紹隻有一女,即納信梅道,沒有其他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