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王進駐隆格利,命王弟、王子、眾將領將阿瑜陀耶城如鐵桶般團團圍住,水泄不通。包圍後使用大炮、臼炮等以密集火力轟擊,全城惶恐不安,紛紛請求阿瑜陀耶王投降。阿瑜陀耶王與王子、駙馬等商議後便以1頭白象為禮,命部下將官及法師、長老前來求情。阿瑜陀耶王下書內容如下:“若能保全卑臣財產、性命,卑臣願隨駕侍奉效忠。隻求將阿瑜陀耶城封給卑臣之子比亞馬亨,仍讓其為王。”白象之主緬王陛下聽到阿瑜陀耶王之要求後,召王弟、王子、眾將相大臣來商議道:“阿瑜陀耶城原為佛教聖地,佛塔林立、僧侶眾多。朕等圍城時僧侶們都很憂慮,故而朕有心允諾阿瑜陀耶王之求,不知卿等有何見解?”彬尼亞德拉奏道:“阿瑜陀耶王前番派使臣來時口出不遜,冒犯陛下,陛下才率大軍壓境,攻占他的四方屬地。現在他猶如斷翅之鳥,已一蹶不振,故而前來討饒,表示願意臣服效忠。今事已成功,但須取得阿瑜陀耶王及子、女、4頭白象,他才會真正臣服陛下。”白象之主緬王陛下聽了彬尼亞德拉之奏後便降旨召阿瑜陀耶王及其王太子佩戴平日的王服儀仗來見。阿瑜陀耶王派來的大臣、法師、長老等返回後照旨回奏。阿瑜陀耶王與其太子比亞馬亨便帶了兩頭小白象、1頭母白象共3頭白象以及優等布匹、紅綠呢絨、各色綢布、各色香料如伽藍香、沉香、黃玉香、艾納香、龍涎香、香花露、草藥等許多禮品在其部下將相、大臣們的簇擁下於緬歷925年12月8日(公元1564年2月22日)金曜日出城。
白象之主緬王陛下在行宮帳前造了一個圍牆,牆上裝了個門,在圍牆外約15肘尺處為阿瑜陀耶王鋪設了一張竹篾席,上麵再鋪一張鑲邊席,在距其父後5肘尺處為其王太子鋪設了席位。命王太子摩訶烏巴亞紮、王弟卑謬王、東籲王、阿瓦王等諸王公、諸侯、土司、將相大臣等各自按次就坐後,方宣阿瑜陀耶王前來在院門外下轎,在亞紮丁堅和山達亞底的監護下到行宮帳前。其太子不許乘大轎,從院外由亞紮德曼和布翁尼亞約達監護步行至行宮帳前。阿瑜陀耶王隨身儀仗護衛人員不許到宮前,留在院內行宮帳下的棚子內。在阿瑜陀耶王座周圍是緬甸官員們所用儀仗。阿瑜陀耶王在座位上盤膝而坐。一切就緒後才打開行宮大帳正門,緬王端坐於龍榻之上。緬王走下龍榻時,阿瑜陀耶王不需叩拜,要合十而待。
緬王道:“像朕這等具備君王五力之王,欲攻取世上任何國度,豈有不勝之理?”阿瑜陀耶王道:“陛下真乃洪福威盛之君,卑臣不敢與陛下對立抗衡了。”緬王收下禮物,命上自阿瑜陀耶王下至其王子、駙馬、大臣等一一宣誓效忠。宣誓後將阿瑜陀耶城賜與其子比亞馬亨;將彭世洛城仍賜還給其駙馬原彭世洛侯。將道格岱城也仍命原邑主阿瑜陀耶王弟食邑並賜還儀仗。貝曬城也照原來一樣,仍賜還原邑主阿瑜陀耶的幼弟,並賜還所用儀仗。
* * *
[1] 本節所述關於白象之主勃因囊進攻泰國事,泰國史中記有:“緬王被害,緬內亂歷15年之久,始由武陵農登位,仍都白古。武陵農為一緬史中罕有戰將,有長勝王或黑舌王的稱號。其始即出兵侵清邁,清邁向之稱臣始罷兵。繼又悉泰方獲白象7頭乃即來書索2頭白象。武陵農藉此向泰方啟釁,因武陵農曾於為緬方大將時,領軍,對泰國地勢及一切情形甚為明了,乃竟再向泰侵犯也。皇以緬王索二白象,欲許之。惟群臣以有傷國家體麵而止。緬王乃下諭動員大軍侵泰。據說動員達90萬兵員(另一說為50萬,又一說為20萬)緬軍又令清邁乘彭世洛軍南下救援大城時,乘虛襲彭世洛,緬軍直逼大城都。圍於城下達一周之久,然後遣使攜書致皇詢問欲和抑欲戰。皇以緬軍勢不可擋,乃迫得出城與緬王議和。緬王索白象2頭改為4頭及索以皇子拍拉默萱為質,由緬王收作義子,留居白古。緬王又索當初反對以白象給緬的大臣披耶節基與拍須吞頌堪。另有附加條件,每年貢象及現銀300斤(每斤80銖)與緬。泰緬邊地嗎立市的一切稅收,概由緬方徵收以代。皇僅要求前緬軍攜去的泰人民,概予放回,緬王予允許。皇遂迫於緬軍威而簽城下之盟。”見《泰國古今史》23頁。文中所述武陵農即指(白象之主)勃印囊。
[2] 原文漏掉賴威勃亞一支馬軍,經查《緬甸大史》補正之。
[3] 書中有誤,與第4支大軍中重複,但應係何人所誤無從查考,隻得原文照錄。
(235)稱之為墮羅缽底的阿瑜陀耶國簡況 注
緬歷710年(公元1348年)由名叫比亞亞紮迪巴底的王創建。比亞亞紮迪巴底王在位20年。緬歷730年(公元1368年)去世,其子比亞亞紮馬敦為王。比亞亞紮馬敦王在位10年於740年(公元1378年)去世,由其子勃拉馬亞紮即位。勃拉馬亞紮王在位9年,於749年(公元1387年)去世,其子摩訶達馬亞紮為王。摩訶達馬亞紮在位19年,於768年(公元1406年)去世,其子比亞曬格巴即位。比亞曬格巴在位6年,774年(公元1412年)去世,其子包亞漢達即位。包亞漢達在位37年,於811年(公元1449年)去世,其子勃拉馬亞紮底亞紮即位。勃拉馬亞紮底亞紮在位38年,於849年(公元1487年)去世,其子勃拉馬底勞格即位。勃拉馬底勞格在位4年,於853年(公元1491年)去世,其子比亞馬迪巴底即位。比亞馬迪巴底在位17年,於870年(公元1508年)去世,其子比亞達底亞紮即位。比亞達底亞紮在位33年,於903年(公元1541年)去世,其子比亞底裏杜亞曼即位。比亞底裏杜亞曼在位1年,於904年(公元1542年)去世,其母後稱王。母後在位1年,於905年(公元1543年)去世,其子比亞達底亞紮即位。比亞達底亞紮在位5年時,即910年(公元1548年)被漢達瓦底王瑞梯打敗,一年後在瑞梯王駕崩後重又反叛獨立。925年(公元1563年)白象紅象之主緬王陛下大舉諸侯各軍一齊攻打終於戰勝了威武、強大的曾稱之為墮羅缽底的阿瑜陀耶。
白象之主緬王陛下在行宮帳前造了一個圍牆,牆上裝了個門,在圍牆外約15肘尺處為阿瑜陀耶王鋪設了一張竹篾席,上麵再鋪一張鑲邊席,在距其父後5肘尺處為其王太子鋪設了席位。命王太子摩訶烏巴亞紮、王弟卑謬王、東籲王、阿瓦王等諸王公、諸侯、土司、將相大臣等各自按次就坐後,方宣阿瑜陀耶王前來在院門外下轎,在亞紮丁堅和山達亞底的監護下到行宮帳前。其太子不許乘大轎,從院外由亞紮德曼和布翁尼亞約達監護步行至行宮帳前。阿瑜陀耶王隨身儀仗護衛人員不許到宮前,留在院內行宮帳下的棚子內。在阿瑜陀耶王座周圍是緬甸官員們所用儀仗。阿瑜陀耶王在座位上盤膝而坐。一切就緒後才打開行宮大帳正門,緬王端坐於龍榻之上。緬王走下龍榻時,阿瑜陀耶王不需叩拜,要合十而待。
緬王道:“像朕這等具備君王五力之王,欲攻取世上任何國度,豈有不勝之理?”阿瑜陀耶王道:“陛下真乃洪福威盛之君,卑臣不敢與陛下對立抗衡了。”緬王收下禮物,命上自阿瑜陀耶王下至其王子、駙馬、大臣等一一宣誓效忠。宣誓後將阿瑜陀耶城賜與其子比亞馬亨;將彭世洛城仍賜還給其駙馬原彭世洛侯。將道格岱城也仍命原邑主阿瑜陀耶王弟食邑並賜還儀仗。貝曬城也照原來一樣,仍賜還原邑主阿瑜陀耶的幼弟,並賜還所用儀仗。
* * *
[1] 本節所述關於白象之主勃因囊進攻泰國事,泰國史中記有:“緬王被害,緬內亂歷15年之久,始由武陵農登位,仍都白古。武陵農為一緬史中罕有戰將,有長勝王或黑舌王的稱號。其始即出兵侵清邁,清邁向之稱臣始罷兵。繼又悉泰方獲白象7頭乃即來書索2頭白象。武陵農藉此向泰方啟釁,因武陵農曾於為緬方大將時,領軍,對泰國地勢及一切情形甚為明了,乃竟再向泰侵犯也。皇以緬王索二白象,欲許之。惟群臣以有傷國家體麵而止。緬王乃下諭動員大軍侵泰。據說動員達90萬兵員(另一說為50萬,又一說為20萬)緬軍又令清邁乘彭世洛軍南下救援大城時,乘虛襲彭世洛,緬軍直逼大城都。圍於城下達一周之久,然後遣使攜書致皇詢問欲和抑欲戰。皇以緬軍勢不可擋,乃迫得出城與緬王議和。緬王索白象2頭改為4頭及索以皇子拍拉默萱為質,由緬王收作義子,留居白古。緬王又索當初反對以白象給緬的大臣披耶節基與拍須吞頌堪。另有附加條件,每年貢象及現銀300斤(每斤80銖)與緬。泰緬邊地嗎立市的一切稅收,概由緬方徵收以代。皇僅要求前緬軍攜去的泰人民,概予放回,緬王予允許。皇遂迫於緬軍威而簽城下之盟。”見《泰國古今史》23頁。文中所述武陵農即指(白象之主)勃印囊。
[2] 原文漏掉賴威勃亞一支馬軍,經查《緬甸大史》補正之。
[3] 書中有誤,與第4支大軍中重複,但應係何人所誤無從查考,隻得原文照錄。
(235)稱之為墮羅缽底的阿瑜陀耶國簡況 注
緬歷710年(公元1348年)由名叫比亞亞紮迪巴底的王創建。比亞亞紮迪巴底王在位20年。緬歷730年(公元1368年)去世,其子比亞亞紮馬敦為王。比亞亞紮馬敦王在位10年於740年(公元1378年)去世,由其子勃拉馬亞紮即位。勃拉馬亞紮王在位9年,於749年(公元1387年)去世,其子摩訶達馬亞紮為王。摩訶達馬亞紮在位19年,於768年(公元1406年)去世,其子比亞曬格巴即位。比亞曬格巴在位6年,774年(公元1412年)去世,其子包亞漢達即位。包亞漢達在位37年,於811年(公元1449年)去世,其子勃拉馬亞紮底亞紮即位。勃拉馬亞紮底亞紮在位38年,於849年(公元1487年)去世,其子勃拉馬底勞格即位。勃拉馬底勞格在位4年,於853年(公元1491年)去世,其子比亞馬迪巴底即位。比亞馬迪巴底在位17年,於870年(公元1508年)去世,其子比亞達底亞紮即位。比亞達底亞紮在位33年,於903年(公元1541年)去世,其子比亞底裏杜亞曼即位。比亞底裏杜亞曼在位1年,於904年(公元1542年)去世,其母後稱王。母後在位1年,於905年(公元1543年)去世,其子比亞達底亞紮即位。比亞達底亞紮在位5年時,即910年(公元1548年)被漢達瓦底王瑞梯打敗,一年後在瑞梯王駕崩後重又反叛獨立。925年(公元1563年)白象紅象之主緬王陛下大舉諸侯各軍一齊攻打終於戰勝了威武、強大的曾稱之為墮羅缽底的阿瑜陀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