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尼亞德拉領旨後寫好金貝葉書,令孔弁、亞紮曼德意、烏巴透、亞紮透、德裏透等5人出使阿瑜陀耶國下書。阿瑜陀耶王見書後道:“漢達瓦底向朕討白象一頭,要朕送象不難,但受象之人卻不能隨隨便便就領受。過去先王們如提出要一頭白象,那都是給的。朕是求道修身之王,慈悲為懷,隻要漢達瓦底王能遵守君王十規,朕就會送他白象一頭。”遂將使臣放回。使臣回到漢達瓦底後,彬尼亞德拉將事情經過啟奏緬王,緬王道:“朕要像阿奴律陀王對待摩奴哈王那樣,忍耐等待。隻要你既把此事辦妥又不使將士們受累便行。在瓦尤王時得到過阿瑜陀耶國王送的白象1頭;在亞紮底律時代,他們亦貢奉過一頭名叫甘達約的白象;就是在德彬瑞梯在位時,他們還進貢過澤亞努帕和比亞基兩頭象呢。以朕之洪福龍威,想必該國定會順利貢獻白象。”便又派人前往。不料阿瑜陀耶王道:“朕已說過漢達瓦底王若能遵守君王十規朕就給他一頭白象,現在來文中並未提及遵守君王十規之事,而是依仗權勢來討,朕就不能送了。”復金貝葉書一封,信中最後落款是數字“壹”。
緬王見到使臣取回的覆信中落款數字“壹”後便向彬尼亞德拉討教。彬尼亞德拉奏道:“‘壹’一字,在佛經上為‘單一’之意;在占卜上為‘一’。依臣孟族之解,此字即作‘皚’解,‘皚’之意是從‘皚胡勃外’而來,意即‘我不怕’。”緬王稱讚了彬尼亞德拉一番。緬王又對彬尼亞德拉道:“像朕這樣有身份之王,在沒動武力之前,怎樣派使臣去回復才是合分寸的呢?”彬尼亞德拉奏道:“阿瑜陀耶王書中最後落款寫了‘壹’字,吾王覆信落款可用‘貳’字,‘貳’字在經書上是‘雙’之意;占卜上稱為‘山達耶’;緬甸人解作數字‘二’;我們孟族人解作‘兌’;‘兌’之意就是‘兌達臘’、‘兌德壘’;意即‘你不怕,就用繩子捆你’。”彬尼亞德拉奏後,緬王便依奏命人寫了“貳”字落款的書下到阿瑜陀耶國去。阿瑜陀耶王見信後大吃一驚,道:“漢達瓦底王竟能解出朕之用意!”緬王使臣回來後將阿瑜陀耶王感到吃驚但言語中並無臣服之意奏告緬王。緬王道:“此乃阿瑜陀耶王自取滅亡。”遂召王弟、王子、眾將相大臣商議道:“彬尼亞德拉派人去阿瑜陀耶,要他送一頭白象。阿瑜陀耶國王堅信自己的武力,依仗城防堅固,對朕出言不恭。對阿瑜陀耶應如何攻打,才能使之臣服?”底裏澤亞覺奏道:“東部的阿瑜陀耶城、萬象城、勒外城等大城中象馬、兵勇眾多,武器亦然,又有捨命保王之臣將勇士。不應該像進攻撣邦、雲國時那樣毫不在意了,必需鄭重其事,大舉強兵進攻方能成功。”彬尼亞德拉聽後奏道:“底裏澤亞覺廷所奏極是,隻要吾王陛下攜全國諸侯去打,毋庸說阿瑜陀耶城和萬象城,即使是中國烏底勃瓦也會招架不住的。”緬王贊同彬尼亞德拉所奏,遂命全國各諸侯速帶兵馬應召前來。
緬王捐贈了禦用飲水瓶、鹹茶罐、嵌紅寶石水缽等改製成金箔貼在4根幡柱上,布施給摩訶澤底佛塔。舉行盛會齋請有道行有名望的高僧101人,布施了僧用八法器與其他物品。此後便部署攻打阿瑜陀耶國的兵馬陣容。命在清邁城修戰船、貨船等。清邁王遵旨派恩達吉裏侯與布翁馬吉裏侯兩人帶兵勇前去籌備。攻打阿瑜陀耶的大軍部署如下:賴威耶傣、杜因亞紮、亞紮德曼、南達登西等各率一支馬軍;內謬覺廷、彬尼亞江道、南達丁堅、德門埃巴耶、底裏澤亞瑙亞塔、南達覺廷、彬尼亞勃仰、孟密土司、底寶土司、駙馬阿瓦王德多明紹等分率象軍,這路軍隊中包括4支馬軍在內共有14支人馬,有戰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先行。以賴亞約達、杜因勃拉、杜因代底、西杜因加都等各率一支馬軍;巴亞覺廷、德門丹萊、明摩訶、德門丹傑、德耶西都、德門耶丁延、底裏澤亞覺廷、孟養土司、孟拱土司、王弟東籲王明康等帶領象兵,包括14支人馬,有戰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一路軍。以賴亞耶傣、巴亞亞紮、杜因布翁尼亞、賴威勃亞 注 分率馬軍及明耶覺廷、德門由格拉、南達覺廷、埃蒙德亞、賴威南達梅、德門澤布翁、澤亞丁堅、翁榜土司、孟乃土司、王弟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等率領的象軍隊伍,包括4支馬軍在內的14支人馬共有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一路軍。以賴亞杜因、澤亞德曼、杜因登西、杜因約達等所率馬軍及澤亞覺廷、彬尼亞德拉、西都覺廷、彬尼亞勃尤、巴亞覺廷、德門毛昆、丁克亞、良瑞土司、登尼土司、王子摩訶烏巴亞紮等所率象兵共14支人馬為一路軍,有戰象400、駿馬1000、士卒14萬。
在王子、王弟等率領的4支大軍之後是杜因德瓦、德瓦都亞、都裏亞甘馬、杜因約達 注 等馬軍及亞紮丁堅、彬尼亞曬、賴亞南達都、德門勒宮恩、底哈勃德等分率象軍。此後是緬王禦駕,前有戰象100、駿馬1000、士卒10000,命南達約達為統領,亞紮約達為監軍;右有戰象100、駿馬1000、士卒10000,命德榭覺廷為統領,澤亞南達梅為監軍;左有戰象100、駿馬1000、兵勇10000,以烏登覺廷為統領,南達都為監軍;後有戰象100、駿馬1000、兵勇10000,以賴亞澤亞丁堅為統領,南達底哈為監軍。緬王大軍中禦駕四周衛戍隊兵勇皆手執金盾、金牌、金擋、金矛。命彬尼亞勞、巴亞丁堅、底裏達馬道加等3支人馬留駐漢達瓦底。命明耶丁克亞、彬尼亞烏等兩支人馬駐守東麵莫塔馬32鎮。命色杜加馬尼、底裏達馬拉等兩支人馬駐守西部勃生32鎮。命德門佐加拉、賴威南達都兩支人馬留下修繕摩訶澤底佛塔坍塌部分。
緬王見到使臣取回的覆信中落款數字“壹”後便向彬尼亞德拉討教。彬尼亞德拉奏道:“‘壹’一字,在佛經上為‘單一’之意;在占卜上為‘一’。依臣孟族之解,此字即作‘皚’解,‘皚’之意是從‘皚胡勃外’而來,意即‘我不怕’。”緬王稱讚了彬尼亞德拉一番。緬王又對彬尼亞德拉道:“像朕這樣有身份之王,在沒動武力之前,怎樣派使臣去回復才是合分寸的呢?”彬尼亞德拉奏道:“阿瑜陀耶王書中最後落款寫了‘壹’字,吾王覆信落款可用‘貳’字,‘貳’字在經書上是‘雙’之意;占卜上稱為‘山達耶’;緬甸人解作數字‘二’;我們孟族人解作‘兌’;‘兌’之意就是‘兌達臘’、‘兌德壘’;意即‘你不怕,就用繩子捆你’。”彬尼亞德拉奏後,緬王便依奏命人寫了“貳”字落款的書下到阿瑜陀耶國去。阿瑜陀耶王見信後大吃一驚,道:“漢達瓦底王竟能解出朕之用意!”緬王使臣回來後將阿瑜陀耶王感到吃驚但言語中並無臣服之意奏告緬王。緬王道:“此乃阿瑜陀耶王自取滅亡。”遂召王弟、王子、眾將相大臣商議道:“彬尼亞德拉派人去阿瑜陀耶,要他送一頭白象。阿瑜陀耶國王堅信自己的武力,依仗城防堅固,對朕出言不恭。對阿瑜陀耶應如何攻打,才能使之臣服?”底裏澤亞覺奏道:“東部的阿瑜陀耶城、萬象城、勒外城等大城中象馬、兵勇眾多,武器亦然,又有捨命保王之臣將勇士。不應該像進攻撣邦、雲國時那樣毫不在意了,必需鄭重其事,大舉強兵進攻方能成功。”彬尼亞德拉聽後奏道:“底裏澤亞覺廷所奏極是,隻要吾王陛下攜全國諸侯去打,毋庸說阿瑜陀耶城和萬象城,即使是中國烏底勃瓦也會招架不住的。”緬王贊同彬尼亞德拉所奏,遂命全國各諸侯速帶兵馬應召前來。
緬王捐贈了禦用飲水瓶、鹹茶罐、嵌紅寶石水缽等改製成金箔貼在4根幡柱上,布施給摩訶澤底佛塔。舉行盛會齋請有道行有名望的高僧101人,布施了僧用八法器與其他物品。此後便部署攻打阿瑜陀耶國的兵馬陣容。命在清邁城修戰船、貨船等。清邁王遵旨派恩達吉裏侯與布翁馬吉裏侯兩人帶兵勇前去籌備。攻打阿瑜陀耶的大軍部署如下:賴威耶傣、杜因亞紮、亞紮德曼、南達登西等各率一支馬軍;內謬覺廷、彬尼亞江道、南達丁堅、德門埃巴耶、底裏澤亞瑙亞塔、南達覺廷、彬尼亞勃仰、孟密土司、底寶土司、駙馬阿瓦王德多明紹等分率象軍,這路軍隊中包括4支馬軍在內共有14支人馬,有戰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先行。以賴亞約達、杜因勃拉、杜因代底、西杜因加都等各率一支馬軍;巴亞覺廷、德門丹萊、明摩訶、德門丹傑、德耶西都、德門耶丁延、底裏澤亞覺廷、孟養土司、孟拱土司、王弟東籲王明康等帶領象兵,包括14支人馬,有戰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一路軍。以賴亞耶傣、巴亞亞紮、杜因布翁尼亞、賴威勃亞 注 分率馬軍及明耶覺廷、德門由格拉、南達覺廷、埃蒙德亞、賴威南達梅、德門澤布翁、澤亞丁堅、翁榜土司、孟乃土司、王弟卑謬王德多達馬亞紮等率領的象軍隊伍,包括4支馬軍在內的14支人馬共有象400、駿馬5000、士卒14萬為一路軍。以賴亞杜因、澤亞德曼、杜因登西、杜因約達等所率馬軍及澤亞覺廷、彬尼亞德拉、西都覺廷、彬尼亞勃尤、巴亞覺廷、德門毛昆、丁克亞、良瑞土司、登尼土司、王子摩訶烏巴亞紮等所率象兵共14支人馬為一路軍,有戰象400、駿馬1000、士卒14萬。
在王子、王弟等率領的4支大軍之後是杜因德瓦、德瓦都亞、都裏亞甘馬、杜因約達 注 等馬軍及亞紮丁堅、彬尼亞曬、賴亞南達都、德門勒宮恩、底哈勃德等分率象軍。此後是緬王禦駕,前有戰象100、駿馬1000、士卒10000,命南達約達為統領,亞紮約達為監軍;右有戰象100、駿馬1000、士卒10000,命德榭覺廷為統領,澤亞南達梅為監軍;左有戰象100、駿馬1000、兵勇10000,以烏登覺廷為統領,南達都為監軍;後有戰象100、駿馬1000、兵勇10000,以賴亞澤亞丁堅為統領,南達底哈為監軍。緬王大軍中禦駕四周衛戍隊兵勇皆手執金盾、金牌、金擋、金矛。命彬尼亞勞、巴亞丁堅、底裏達馬道加等3支人馬留駐漢達瓦底。命明耶丁克亞、彬尼亞烏等兩支人馬駐守東麵莫塔馬32鎮。命色杜加馬尼、底裏達馬拉等兩支人馬駐守西部勃生32鎮。命德門佐加拉、賴威南達都兩支人馬留下修繕摩訶澤底佛塔坍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