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王都信德伽育畢得知囊優守軍潰敗後,不敢再在班瑪梯瓦久留,率軍逆水而上,準備與卑謬王那臘勃底會合。大軍抵達因加布拉,留下眾將士象馬等,自己領妻孥等進城見卑謬王。那臘勃底熱情接待他們,並向北方諸土司發出邀請。土司們率領大隊人馬從水陸兩路前來。待到各路人馬會集卑謬後,卑謬王、阿瓦王、漢達瓦底王等商議向漢達瓦底進軍,準備扶都信德伽育畢重登王位。隨後即部署水陸兩軍出征。
瑞梯王於囊優取勝後第二天才到達該地。隨即召見覺廷瑙亞塔,問道:“爾等不待朕到來,擅自攻打敵軍,豈不等於破壞了朕的好戲?”覺廷瑙亞塔奏道:“區區小戰,何勞聖上大駕?隻須臣和下屬去戰足矣。日後待征之地何其多也,屆時陛下再親自征討吧!”將俘獲之象、馬、士卒、武器等全都呈上。王大喜,隨即將自己佩戴之環指、寶石手鐲賞賜給他。並從此要他接受“勃印囊” 注 之稱號。於是覺廷瑙亞塔遂改名為“勃印囊”。王賜他食邑萊城。其他人員均論功行賞,分封食邑城鎮。而後起水陸大軍向卑謬出發,抵因標島後,水陸兩軍合在一起,紮下營來。卑謬王、阿瓦王、漢達瓦底王聞瑞梯王已經前來,便集合水陸兩軍防守卑謬。瑞梯王抵因標島後三天,就詢問勃印囊:“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勃印囊道:“將大炮裝上戰船,隱蔽在因標島下遊河之兩岸,晚上引誘敵船來追,如果敵人上鉤,則命隱蔽在下遊兩岸之船出其不意開火,敵水軍必敗無疑。”
瑞梯王對勃印囊之計極為賞識,便下旨道:“照此辦理,朕去將他們引來!”勃印囊將戰船部署完畢後,奏報瑞梯王。瑞梯王親自乘坐兩艘勞加船,載有鑼鼓、嗩吶等樂器,在夜色朦朧之中,不露聲色直駛卑謬城下,抵達該處後,便鼓樂齊鳴並吶喊助威。卑謬軍見瑞梯王未領水軍,便大膽地全部出動,隻見滿江船隻,前來追趕。為首者是阿瓦王部下甘尼侯瑙亞塔和榜底侯弁琪,卑謬王部下班當侯、炯聰侯、孟王部下彬尼亞德拉和拜格敏等六員大將。各式戰船均出動,前來追趕瑞梯王禦舫。瑞梯王麵無懼色,令禦舫與追趕的敵船若即若離,誘敵深入。待到大批船隻駛到因標島時,埋伏在那裏的船隻一擁而出,向陷入重圍的卑謬水軍船隻猛烈轟擊。卑謬水軍船隊大敗。領頭的6艘大船連同6位大臣一併被擒。同時俘獲戰船200餘及孟、緬、撣人5000餘。將士被殺者甚眾。棄船上岸逃命者亦被陸軍阻擊,傷亡慘重。瑞梯王水戰獲勝,鑑於漢達瓦底局勢尚未全部平定,便迅速撤回漢達瓦底。
在《新史》中,引古典埃欽詩之記載:“多漢發駕崩後,翁榜孔邁在阿瓦登基。此時才與其他土司一起,來到卑謬助戰。”《緬甸大史》中載:“阿瓦王多漢發,翁榜土司等來到卑謬增援。緬歷904年(公元1542年),多漢發歿,後翁榜孔邁在阿瓦登基。”與《緬甸大史》所載年代相符。學者們同時也採用《新史》中引的古典埃欽詩為證,即“翁榜土司也參與其他土司增援卑謬之舉”。
* * *
[1]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之號。巴利文音譯。意為:紅寶石般珍貴英勇弘法善良之王。
[2] 一種船頭船尾向上翹起中間凹下的戰船。
[3] 原文有誤,仍作右翼,經過《緬甸大史》核對,應為左翼,故更改之。
[4] bayinnaung,舊譯莽應龍,意為“王兄”。
(211)都信德伽育畢遇神女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見瑞梯王撤軍,便與諸王商議,打算借卑謬、阿瓦之兵進攻漢達瓦底。大家商議決定,攻下漢達瓦底,讓都信德伽育畢重新登基。孟王都信德伽育畢為招集兵馬,從卑謬回到因加布拉軍中,忽聞當地出現好象,就動用70匹戰象,近千名官兵進山捕象。他們見到野象,象群驚恐分散逃跑。都信德伽育畢乘禦象單騎追趕,但未追上。來到登都,口渴難忍,從象背上下來,到一池塘飲水,一裸體女神將王迷住。雲雨過後,神女消失。都信德伽育畢王亦大吃一驚,回到因加布拉軍中,當晚暴卒。卑謬王那臘勃底和阿瓦王多漢發率大批人馬趕到因加布拉軍中送葬。並將都信德伽育畢之遺產、戰象、駿馬及兵卒等均收去。回到卑謬,阿瓦王多漢發將好的象、馬及金銀都據為己有,並將都信德伽育畢的二子一女亦帶回阿瓦,說:“吾無子女,將把他們視為自己子女。”卑謬王那臘勃底在緬歷900年(公元1538年)因腹瀉而亡。後由其弟信德葉繼位。改號“明康”立其嫂底裏蓬突為後,在室利差呾羅登基。卑謬王明康為今後有個依靠,將其妹白古王後送到若開。若開王將卑謬王之妹封為王後。她到若開後得名“佛堂王後”。
《緬甸大史》載:“卑謬王那臘勃底統治時期將禦妹白古王後送至若開。”《新史》載:“那臘勃底歿後在明康信德葉統治時期,將禦妹白古王後送到若開。”《新史》中的記載與關於“佛堂王後”之史料相符,故應取《新史》之說。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歿後,眾文武大臣紛紛投奔漢達瓦底。瑞梯王對來歸順的大臣們均未治罪,而賜與眾大臣名號及封賞。對眾將士亦一一按職論賞。賜給糧食種子、金銀布匹。為確保國土安寧不受滋擾,為了孟國以西勃生32鎮也不受侵擾均分派了大批軍馬與食邑之主,並設立了遠近崗哨。緬歷901年(公元1539年)將漢達瓦底城向南擴展,圍繞著瑞牟陶佛塔西部修建城牆。令勃印囊總理國政。緬歷902年(公元1540年)對視作生父般的明登克都賜號“明耶底哈都”,並賜君主登基之五寶器,命其為給杜摩底王,並賜給大批士卒象馬。
瑞梯王於囊優取勝後第二天才到達該地。隨即召見覺廷瑙亞塔,問道:“爾等不待朕到來,擅自攻打敵軍,豈不等於破壞了朕的好戲?”覺廷瑙亞塔奏道:“區區小戰,何勞聖上大駕?隻須臣和下屬去戰足矣。日後待征之地何其多也,屆時陛下再親自征討吧!”將俘獲之象、馬、士卒、武器等全都呈上。王大喜,隨即將自己佩戴之環指、寶石手鐲賞賜給他。並從此要他接受“勃印囊” 注 之稱號。於是覺廷瑙亞塔遂改名為“勃印囊”。王賜他食邑萊城。其他人員均論功行賞,分封食邑城鎮。而後起水陸大軍向卑謬出發,抵因標島後,水陸兩軍合在一起,紮下營來。卑謬王、阿瓦王、漢達瓦底王聞瑞梯王已經前來,便集合水陸兩軍防守卑謬。瑞梯王抵因標島後三天,就詢問勃印囊:“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勃印囊道:“將大炮裝上戰船,隱蔽在因標島下遊河之兩岸,晚上引誘敵船來追,如果敵人上鉤,則命隱蔽在下遊兩岸之船出其不意開火,敵水軍必敗無疑。”
瑞梯王對勃印囊之計極為賞識,便下旨道:“照此辦理,朕去將他們引來!”勃印囊將戰船部署完畢後,奏報瑞梯王。瑞梯王親自乘坐兩艘勞加船,載有鑼鼓、嗩吶等樂器,在夜色朦朧之中,不露聲色直駛卑謬城下,抵達該處後,便鼓樂齊鳴並吶喊助威。卑謬軍見瑞梯王未領水軍,便大膽地全部出動,隻見滿江船隻,前來追趕。為首者是阿瓦王部下甘尼侯瑙亞塔和榜底侯弁琪,卑謬王部下班當侯、炯聰侯、孟王部下彬尼亞德拉和拜格敏等六員大將。各式戰船均出動,前來追趕瑞梯王禦舫。瑞梯王麵無懼色,令禦舫與追趕的敵船若即若離,誘敵深入。待到大批船隻駛到因標島時,埋伏在那裏的船隻一擁而出,向陷入重圍的卑謬水軍船隻猛烈轟擊。卑謬水軍船隊大敗。領頭的6艘大船連同6位大臣一併被擒。同時俘獲戰船200餘及孟、緬、撣人5000餘。將士被殺者甚眾。棄船上岸逃命者亦被陸軍阻擊,傷亡慘重。瑞梯王水戰獲勝,鑑於漢達瓦底局勢尚未全部平定,便迅速撤回漢達瓦底。
在《新史》中,引古典埃欽詩之記載:“多漢發駕崩後,翁榜孔邁在阿瓦登基。此時才與其他土司一起,來到卑謬助戰。”《緬甸大史》中載:“阿瓦王多漢發,翁榜土司等來到卑謬增援。緬歷904年(公元1542年),多漢發歿,後翁榜孔邁在阿瓦登基。”與《緬甸大史》所載年代相符。學者們同時也採用《新史》中引的古典埃欽詩為證,即“翁榜土司也參與其他土司增援卑謬之舉”。
* * *
[1]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之號。巴利文音譯。意為:紅寶石般珍貴英勇弘法善良之王。
[2] 一種船頭船尾向上翹起中間凹下的戰船。
[3] 原文有誤,仍作右翼,經過《緬甸大史》核對,應為左翼,故更改之。
[4] bayinnaung,舊譯莽應龍,意為“王兄”。
(211)都信德伽育畢遇神女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見瑞梯王撤軍,便與諸王商議,打算借卑謬、阿瓦之兵進攻漢達瓦底。大家商議決定,攻下漢達瓦底,讓都信德伽育畢重新登基。孟王都信德伽育畢為招集兵馬,從卑謬回到因加布拉軍中,忽聞當地出現好象,就動用70匹戰象,近千名官兵進山捕象。他們見到野象,象群驚恐分散逃跑。都信德伽育畢乘禦象單騎追趕,但未追上。來到登都,口渴難忍,從象背上下來,到一池塘飲水,一裸體女神將王迷住。雲雨過後,神女消失。都信德伽育畢王亦大吃一驚,回到因加布拉軍中,當晚暴卒。卑謬王那臘勃底和阿瓦王多漢發率大批人馬趕到因加布拉軍中送葬。並將都信德伽育畢之遺產、戰象、駿馬及兵卒等均收去。回到卑謬,阿瓦王多漢發將好的象、馬及金銀都據為己有,並將都信德伽育畢的二子一女亦帶回阿瓦,說:“吾無子女,將把他們視為自己子女。”卑謬王那臘勃底在緬歷900年(公元1538年)因腹瀉而亡。後由其弟信德葉繼位。改號“明康”立其嫂底裏蓬突為後,在室利差呾羅登基。卑謬王明康為今後有個依靠,將其妹白古王後送到若開。若開王將卑謬王之妹封為王後。她到若開後得名“佛堂王後”。
《緬甸大史》載:“卑謬王那臘勃底統治時期將禦妹白古王後送至若開。”《新史》載:“那臘勃底歿後在明康信德葉統治時期,將禦妹白古王後送到若開。”《新史》中的記載與關於“佛堂王後”之史料相符,故應取《新史》之說。
孟王都信德伽育畢歿後,眾文武大臣紛紛投奔漢達瓦底。瑞梯王對來歸順的大臣們均未治罪,而賜與眾大臣名號及封賞。對眾將士亦一一按職論賞。賜給糧食種子、金銀布匹。為確保國土安寧不受滋擾,為了孟國以西勃生32鎮也不受侵擾均分派了大批軍馬與食邑之主,並設立了遠近崗哨。緬歷901年(公元1539年)將漢達瓦底城向南擴展,圍繞著瑞牟陶佛塔西部修建城牆。令勃印囊總理國政。緬歷902年(公元1540年)對視作生父般的明登克都賜號“明耶底哈都”,並賜君主登基之五寶器,命其為給杜摩底王,並賜給大批士卒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