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阿闍世王 ajatasat,舊譯“阿闍貰”,音譯“未生怨”,又名“善見”。釋迦去世後,資助由迦葉主持的佛教第一次結集。
[2] 原書印刷有誤,寫為118年。見(40)節,應為148年。
[3] 烏陀耶婆陀王,印度古代史中也有譯為優陀那拔陀羅者。
[4] 《分別論釋》 vibba?ga a?hakathā。
[5] 佛教用語,謂罪大惡極之五種罪過。小乘說法: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即:分裂僧團)、噁心出佛身血(即:傷害佛的身體)者。
(81)烏陀耶婆陀王 注 、阿努樓陀王、蒙陀王、那伽達薩王
阿努樓陀王子在其父烏陀耶婆陀王在位16年佛曆40年(公元前504年)時,謀害其父,篡位為王。蒙陀王子步其父後塵,將父王阿努樓陀害死,自立為王。阿努樓陀、蒙陀二王共在位8年。佛曆48年(公元前496年)那伽達薩王子又將其父蒙陀王害死,篡位為王。那伽達薩王在位24年,佛曆72年(公元前472年) 注 ,民眾認為阿闍世王的後裔乃謀弒父王的後裔,於是就推翻了那伽達薩王,擁立蘇蘇那伽 注 大臣為國王。
* * *
[1] 原文誤印為婆陀先那王。按婆陀先那王是在其後和他相差六代的王名,是蘇蘇那伽王之孫。故更正之。
[2] 原文誤為佛曆77年,有誤,經查《緬甸大史》應為佛曆72年,更正之。
[3] 蘇蘇那伽,在印度古代史中也有譯作什蘇那加者。
(82)蘇蘇那伽王
吠舍裏城的梨闍威王等聚眾商議道:“吾城完全具備一都城的諸般特徵,像都城之七條件、城市必備之四大資源等。然而城鎮卻冷落蕭條,用何種辦法才能促其繁華熱鬧?”眾人議論:“國中無妓女,故四處冷落。”王遂將族中一女子充當妓女。梨闍威王先將妓女置於自己寢宮內七日。妓女懷孕,足月後產一子,將該子置於缸中蓋嚴,棄於城外垃圾堆裏。護城那伽王(龍王)將身繞缸保護起來。四周民眾紛紛前來觀看,一時熱鬧非凡。此時,龍王發出“蘇蘇”之聲後便在人群中消失了。此時,眾人將缸蓋打開,發現缸中有一相貌不凡的男孩,人人憐愛。一大臣之子將其收養。因守護過他的那伽王消失時發出“蘇蘇”之聲,故為他取名為蘇蘇那伽。長大成人後,因齋戒具足,人們均稱其為賢者。
據《緬甸大史》載,是在國人與該女子親密交往之後梨闍威王才將她據為己有的。
蘇蘇那伽大臣抵達王舍城的經過是:阿闍世王欲得知吠舍裏城之吉凶,便命伐夏迦羅婆羅門去祈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告阿難說:“吠舍裏城諸王修習不毀之法,隻要他們團結一致不僅不會被毀,且會得到興盛繁榮發展。”伐夏迦羅婆羅門遂將此言告國王。阿闍世王問婆羅門“應如何為之?”婆羅門說:“國王陛下可佯裝將我驅逐,我便逃至吠舍裏城去,設法破壞他們之間的團結,待團結被破壞時我再派人來奏,國王陛下屆時可發兵直取吠舍裏城。”國王按其言,將伐夏迦羅婆羅門逐出國境,命其前往吠舍裏城。伐夏迦羅到吠舍裏三年,設計破壞了他們之間的團結,上奏阿闍世王:“請發兵!”阿闍世王集大兵從不設防的城門攻入,摧毀了吠舍裏城。在奪取吠舍裏城時,蘇蘇那伽大臣已到王舍城。當民眾推翻了那伽達薩王之後,就擁戴蘇蘇那伽大臣為王。
《緬甸大史》載,阿闍世王欲奪取吠舍裏城,便去請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說,梨闍威王們團結一致,不可得。盡管阿闍世王再三請求,都隻得到同樣的回答,隻好不發兵。釋迦牟尼涅槃滅度之後,阿闍世王才派伐夏伽羅婆羅門到吠舍裏城去破壞梨闍威王們之間的團結,最後奪得該城。此說與經典不符。
蘇蘇那伽大臣稱王之後,在吠舍裏城即位,在位18年,佛曆90年(公元前454年)時辭世,其子伽拉索伽繼位為王。
(83)伽拉索伽王
伽拉索伽王在位10年,即佛曆100年(公元前444年)之際,以耶舍長老為首的700比丘,在伽拉索伽王的支持下,於吠舍裏城舉行了第二次佛經結集。結集之後伽拉索伽王繼續執政了18年,至佛曆118年(公元前426年)方與世長辭。伽拉索伽王之子婆陀先那等十位兄弟相繼執政了22年。
(84)婆陀先那王至般闍摩伽王等十王簡況
十王的名號如下:婆陀先那王、拘朗陀灣那王、摩拘羅王、薩婆闍哈王、闍梨伽王、優波伽王、桑闍耶王、拘羅毗王、難提伐陀那王、般闍摩伽王。十王之中最小的般闍摩伽王在位的佛曆140年(公元前404年),賊首難陀殺死般闍摩伽王,以烏偈先那之名自立為王。
(85)以烏偈先那為名的賊首難陀
吠舍裏城邊有一個盜賊頭目經常糾集無數同夥洗劫鄉裏。每次都將搶劫到的財物,強迫物主擔送,然後放回。一次,抓到一身強力壯膽大之人替他們挑擔。這個挑夫問盜賊們:“你們是幹哪一行的?”盜賊們答道:“哼,奴才!我們一不種田二不放牛,是專門搶劫鄉裏財物,吃喝玩樂的。”那人聽了這話挺滿意,也當了賊。
一次,盜賊們進入一個村子搶劫,村民們奮力反抗,盜賊四散,頭目被殺。盜賊們想起自己的頭目無不痛哭念叨。後來也當了賊的那人說:“夥計們!難道隻有你們的頭兒能幹那大大小小的案子嗎?我也能像你們頭兒那樣幹。”眾盜賊聽了十分高興,便推他當了賊首。當上賊首的那人身強力壯、精明能幹,便以賊首難陀之名聞名。他的八位兄弟和眾多親屬也入了夥。
[1] 阿闍世王 ajatasat,舊譯“阿闍貰”,音譯“未生怨”,又名“善見”。釋迦去世後,資助由迦葉主持的佛教第一次結集。
[2] 原書印刷有誤,寫為118年。見(40)節,應為148年。
[3] 烏陀耶婆陀王,印度古代史中也有譯為優陀那拔陀羅者。
[4] 《分別論釋》 vibba?ga a?hakathā。
[5] 佛教用語,謂罪大惡極之五種罪過。小乘說法: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即:分裂僧團)、噁心出佛身血(即:傷害佛的身體)者。
(81)烏陀耶婆陀王 注 、阿努樓陀王、蒙陀王、那伽達薩王
阿努樓陀王子在其父烏陀耶婆陀王在位16年佛曆40年(公元前504年)時,謀害其父,篡位為王。蒙陀王子步其父後塵,將父王阿努樓陀害死,自立為王。阿努樓陀、蒙陀二王共在位8年。佛曆48年(公元前496年)那伽達薩王子又將其父蒙陀王害死,篡位為王。那伽達薩王在位24年,佛曆72年(公元前472年) 注 ,民眾認為阿闍世王的後裔乃謀弒父王的後裔,於是就推翻了那伽達薩王,擁立蘇蘇那伽 注 大臣為國王。
* * *
[1] 原文誤印為婆陀先那王。按婆陀先那王是在其後和他相差六代的王名,是蘇蘇那伽王之孫。故更正之。
[2] 原文誤為佛曆77年,有誤,經查《緬甸大史》應為佛曆72年,更正之。
[3] 蘇蘇那伽,在印度古代史中也有譯作什蘇那加者。
(82)蘇蘇那伽王
吠舍裏城的梨闍威王等聚眾商議道:“吾城完全具備一都城的諸般特徵,像都城之七條件、城市必備之四大資源等。然而城鎮卻冷落蕭條,用何種辦法才能促其繁華熱鬧?”眾人議論:“國中無妓女,故四處冷落。”王遂將族中一女子充當妓女。梨闍威王先將妓女置於自己寢宮內七日。妓女懷孕,足月後產一子,將該子置於缸中蓋嚴,棄於城外垃圾堆裏。護城那伽王(龍王)將身繞缸保護起來。四周民眾紛紛前來觀看,一時熱鬧非凡。此時,龍王發出“蘇蘇”之聲後便在人群中消失了。此時,眾人將缸蓋打開,發現缸中有一相貌不凡的男孩,人人憐愛。一大臣之子將其收養。因守護過他的那伽王消失時發出“蘇蘇”之聲,故為他取名為蘇蘇那伽。長大成人後,因齋戒具足,人們均稱其為賢者。
據《緬甸大史》載,是在國人與該女子親密交往之後梨闍威王才將她據為己有的。
蘇蘇那伽大臣抵達王舍城的經過是:阿闍世王欲得知吠舍裏城之吉凶,便命伐夏迦羅婆羅門去祈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告阿難說:“吠舍裏城諸王修習不毀之法,隻要他們團結一致不僅不會被毀,且會得到興盛繁榮發展。”伐夏迦羅婆羅門遂將此言告國王。阿闍世王問婆羅門“應如何為之?”婆羅門說:“國王陛下可佯裝將我驅逐,我便逃至吠舍裏城去,設法破壞他們之間的團結,待團結被破壞時我再派人來奏,國王陛下屆時可發兵直取吠舍裏城。”國王按其言,將伐夏迦羅婆羅門逐出國境,命其前往吠舍裏城。伐夏迦羅到吠舍裏三年,設計破壞了他們之間的團結,上奏阿闍世王:“請發兵!”阿闍世王集大兵從不設防的城門攻入,摧毀了吠舍裏城。在奪取吠舍裏城時,蘇蘇那伽大臣已到王舍城。當民眾推翻了那伽達薩王之後,就擁戴蘇蘇那伽大臣為王。
《緬甸大史》載,阿闍世王欲奪取吠舍裏城,便去請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說,梨闍威王們團結一致,不可得。盡管阿闍世王再三請求,都隻得到同樣的回答,隻好不發兵。釋迦牟尼涅槃滅度之後,阿闍世王才派伐夏伽羅婆羅門到吠舍裏城去破壞梨闍威王們之間的團結,最後奪得該城。此說與經典不符。
蘇蘇那伽大臣稱王之後,在吠舍裏城即位,在位18年,佛曆90年(公元前454年)時辭世,其子伽拉索伽繼位為王。
(83)伽拉索伽王
伽拉索伽王在位10年,即佛曆100年(公元前444年)之際,以耶舍長老為首的700比丘,在伽拉索伽王的支持下,於吠舍裏城舉行了第二次佛經結集。結集之後伽拉索伽王繼續執政了18年,至佛曆118年(公元前426年)方與世長辭。伽拉索伽王之子婆陀先那等十位兄弟相繼執政了22年。
(84)婆陀先那王至般闍摩伽王等十王簡況
十王的名號如下:婆陀先那王、拘朗陀灣那王、摩拘羅王、薩婆闍哈王、闍梨伽王、優波伽王、桑闍耶王、拘羅毗王、難提伐陀那王、般闍摩伽王。十王之中最小的般闍摩伽王在位的佛曆140年(公元前404年),賊首難陀殺死般闍摩伽王,以烏偈先那之名自立為王。
(85)以烏偈先那為名的賊首難陀
吠舍裏城邊有一個盜賊頭目經常糾集無數同夥洗劫鄉裏。每次都將搶劫到的財物,強迫物主擔送,然後放回。一次,抓到一身強力壯膽大之人替他們挑擔。這個挑夫問盜賊們:“你們是幹哪一行的?”盜賊們答道:“哼,奴才!我們一不種田二不放牛,是專門搶劫鄉裏財物,吃喝玩樂的。”那人聽了這話挺滿意,也當了賊。
一次,盜賊們進入一個村子搶劫,村民們奮力反抗,盜賊四散,頭目被殺。盜賊們想起自己的頭目無不痛哭念叨。後來也當了賊的那人說:“夥計們!難道隻有你們的頭兒能幹那大大小小的案子嗎?我也能像你們頭兒那樣幹。”眾盜賊聽了十分高興,便推他當了賊首。當上賊首的那人身強力壯、精明能幹,便以賊首難陀之名聞名。他的八位兄弟和眾多親屬也入了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