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靈棲息之所——宇宙形成,創世雨水幹涸之後,被焚的梵界、六欲天的上四重天等便依次出現。繼之,有了土地,水被風控製住,就像濾水器那樣,一旦口被封住,水就不會外流了。在水麵上出現了充滿芬芳氣味仙食般的像沒摻水純奶表層那樣的蓮葉狀的大地精華。
* * *
[1] 佛教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三者。
[2] 《論事釋》kāthāvathu a?hakathā,目犍連子帝須長老著南傳佛教巴利文論藏中七部論之一《論事》的註疏性著作,為佛音長老所著。
[3] 《根本經註疏》mtikā,是佛音所著對《根本經》的疏釋。《根本經》南傳佛教巴利文經藏中部一經名。
[4] 《最勝者莊嚴經註疏》jin?kara?ikā,是對公元5世紀後覺授寫的《最勝者莊嚴》的註疏。
[5] 佛教謂色界十六天,即: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七天。還有十七天或十八天的說法,則四禪為八天或九天。
[6] 《清靜道論》 visuddhimagga,公元5世紀佛音長老對戒定慧三學體相的論述,是南傳佛教重要的一部典籍。
[7] 《小緣經釋》 agga?asutta a?hakathā。
[8] 《精義攝要》 sāratthasa?gaha。
[9] 《精義釋》 sāratthadipani,也譯《精義解釋》。
[10] 《論藏淺釋》 abhidhammatthavibhāvanitikā。
[11] 《世間緣說》 lokuppatti。
[12] 《世燈精要》 lokadipakasāra。
[13] 公元1714—1733年間吳加拉著的一部緬甸君王世係史。
[14] 《彌蘭陀王問經》milindapa?ha,彌蘭陀王是前3世紀古印度西北部一位國王。受那先比求的教化皈依佛教。此部經書就是他與那先比丘關於佛教一些問題的問答。漢譯本稱之為《那先比丘經》。
[15] 《未來佛種姓史經釋》 anāgatava?a?hakatha,也譯《未來史註疏》,是對6世紀迦葉著《未來史》的註疏。
(3) 世界形成後摩訶菩提座所在的大地出現
在大地出現之時,眾佛成道的摩訶菩提座所在的地方最先形成。而它在世界毀滅之後才毀壞。該地有蓮花徵兆。無佛之世,蓮花不開;佛將出世,蓮花開放。蓮花的朵數與出世佛的尊數相一致。眾梵天見蓮花朵數便知將有幾尊佛出世。據《佛史經釋》 注 等書載:有佛之世,一佛成道稱為娑羅劫;二佛成道稱為曼陀劫;三佛成道稱為婆羅劫;四佛成道稱為娑羅曼陀劫;五佛成道稱為婆陀劫。凡有佛成道之世,眾梵天便將蓮花中的八法器 注 取出存放在淨居天梵界。
* * *
[1] 《佛史經釋》 buddhavamsa a?hakathā,是對南傳佛教巴利文經藏小部第14部經《佛史經》的註疏。
[2] 八法器即缽、復衣、上著衣、內衣、腰帶、剃刀、針線、濾水袋等八件僧侶用品。
(4) 梵界之眾梵天命終化身人間
是時,梵界之眾梵天因命數已盡,紛紛脫離梵界化身來到人間。他們身泛祥光,仍似梵天終日歡樂自得,不食自飽,宛如飛禽嬉戲翱翔於高空。無男女之別,皆呼為生靈。此類人眾,後因爭食大地油質精華,身光泯滅,一片漆黑,眾皆無限驚恐。
(5) 上古人眾有造化日月出現
因上古人眾有造化,或因自然之威力,琉璃其外,赤金其中,直徑50由旬 注 ,方圓150由旬的名為婆怒羅闍,有霞光萬縷之日神,於十二月月盈日,乘坐第26宿,自東勝身洲中心處日出山巔升起,光輝無比。上古人眾見之,排除了驚恐,產生了勇氣,遂稱其為太陽。日神運行30時 注 後,落入持雙山 注 背後,又呈一片漆黑狀態。上古人眾急切期望能再獲一光明物。於是。白銀其外,寶石其中,直徑49由旬,方圓147由旬,身披寒光的月神,於六月乘坐第12宿,在眾星辰簇擁之下,從東方升起。上古人眾欣喜若狂,因願望得到滿足,遂稱其為月亮。
《緬甸大史》說,月神在六月乘坐第13宿出現。與《世間釋》 注 及《世間緣說》 注 兩書記載不同。
* * *
[1] 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一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走路程為一由旬。緬人認為一由旬等於12.72英裏。
[2] 古代緬甸一晝夜分為60時。
[3] 持雙山,佛教謂日、月落之山。
[4] 《世間釋》 lokadipani。
[5] 《世間緣說》 lokuppatti。
(6) 世上須彌山 注 、七金山、七香海等形成
日月出現之同時,須彌山、七金山、七香海、四大海、四大洲、兩千小洲、大雪山 注 、大河、巨湖、鐵圍山等,順應自然,於十二月月盈日一起形成。日、月、季、年等亦應運而生。
* * *
[1] 須彌山:佛教傳說該山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麵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金山、七香海,外有鐵圍山所圍繞之四鹹海,鹹海四周又有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等四大洲等、南贍部洲即人類生活的地方。
[2] 大雪山:佛教傳說中一山名,即指喜馬拉雅山。
(7) 上古人眾以土為食 貪慾過盛食物漸缺
上古人眾,有貌美者與貌醜者。貌美者鄙視貌醜者。是時,富有營養的大地油質精華已盡,便以土層充飢。因食物奇缺,人眾極端貪婪。土層食盡,再以香甜的八達拉達 注 蔓草為食。蔓草又被食盡。其時有色味俱佳無糠之達雷米。上古人眾早晚即采即食。采後復生如初,取之不竭。將達雷米放入石臼中自然熟透,漲滿溢出。此種米飯顏色與素馨花色相同。人眾食用此種米飯,可充分獲得所需營養。
* * *
[1] 佛教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三者。
[2] 《論事釋》kāthāvathu a?hakathā,目犍連子帝須長老著南傳佛教巴利文論藏中七部論之一《論事》的註疏性著作,為佛音長老所著。
[3] 《根本經註疏》mtikā,是佛音所著對《根本經》的疏釋。《根本經》南傳佛教巴利文經藏中部一經名。
[4] 《最勝者莊嚴經註疏》jin?kara?ikā,是對公元5世紀後覺授寫的《最勝者莊嚴》的註疏。
[5] 佛教謂色界十六天,即: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七天。還有十七天或十八天的說法,則四禪為八天或九天。
[6] 《清靜道論》 visuddhimagga,公元5世紀佛音長老對戒定慧三學體相的論述,是南傳佛教重要的一部典籍。
[7] 《小緣經釋》 agga?asutta a?hakathā。
[8] 《精義攝要》 sāratthasa?gaha。
[9] 《精義釋》 sāratthadipani,也譯《精義解釋》。
[10] 《論藏淺釋》 abhidhammatthavibhāvanitikā。
[11] 《世間緣說》 lokuppatti。
[12] 《世燈精要》 lokadipakasāra。
[13] 公元1714—1733年間吳加拉著的一部緬甸君王世係史。
[14] 《彌蘭陀王問經》milindapa?ha,彌蘭陀王是前3世紀古印度西北部一位國王。受那先比求的教化皈依佛教。此部經書就是他與那先比丘關於佛教一些問題的問答。漢譯本稱之為《那先比丘經》。
[15] 《未來佛種姓史經釋》 anāgatava?a?hakatha,也譯《未來史註疏》,是對6世紀迦葉著《未來史》的註疏。
(3) 世界形成後摩訶菩提座所在的大地出現
在大地出現之時,眾佛成道的摩訶菩提座所在的地方最先形成。而它在世界毀滅之後才毀壞。該地有蓮花徵兆。無佛之世,蓮花不開;佛將出世,蓮花開放。蓮花的朵數與出世佛的尊數相一致。眾梵天見蓮花朵數便知將有幾尊佛出世。據《佛史經釋》 注 等書載:有佛之世,一佛成道稱為娑羅劫;二佛成道稱為曼陀劫;三佛成道稱為婆羅劫;四佛成道稱為娑羅曼陀劫;五佛成道稱為婆陀劫。凡有佛成道之世,眾梵天便將蓮花中的八法器 注 取出存放在淨居天梵界。
* * *
[1] 《佛史經釋》 buddhavamsa a?hakathā,是對南傳佛教巴利文經藏小部第14部經《佛史經》的註疏。
[2] 八法器即缽、復衣、上著衣、內衣、腰帶、剃刀、針線、濾水袋等八件僧侶用品。
(4) 梵界之眾梵天命終化身人間
是時,梵界之眾梵天因命數已盡,紛紛脫離梵界化身來到人間。他們身泛祥光,仍似梵天終日歡樂自得,不食自飽,宛如飛禽嬉戲翱翔於高空。無男女之別,皆呼為生靈。此類人眾,後因爭食大地油質精華,身光泯滅,一片漆黑,眾皆無限驚恐。
(5) 上古人眾有造化日月出現
因上古人眾有造化,或因自然之威力,琉璃其外,赤金其中,直徑50由旬 注 ,方圓150由旬的名為婆怒羅闍,有霞光萬縷之日神,於十二月月盈日,乘坐第26宿,自東勝身洲中心處日出山巔升起,光輝無比。上古人眾見之,排除了驚恐,產生了勇氣,遂稱其為太陽。日神運行30時 注 後,落入持雙山 注 背後,又呈一片漆黑狀態。上古人眾急切期望能再獲一光明物。於是。白銀其外,寶石其中,直徑49由旬,方圓147由旬,身披寒光的月神,於六月乘坐第12宿,在眾星辰簇擁之下,從東方升起。上古人眾欣喜若狂,因願望得到滿足,遂稱其為月亮。
《緬甸大史》說,月神在六月乘坐第13宿出現。與《世間釋》 注 及《世間緣說》 注 兩書記載不同。
* * *
[1] 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一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走路程為一由旬。緬人認為一由旬等於12.72英裏。
[2] 古代緬甸一晝夜分為60時。
[3] 持雙山,佛教謂日、月落之山。
[4] 《世間釋》 lokadipani。
[5] 《世間緣說》 lokuppatti。
(6) 世上須彌山 注 、七金山、七香海等形成
日月出現之同時,須彌山、七金山、七香海、四大海、四大洲、兩千小洲、大雪山 注 、大河、巨湖、鐵圍山等,順應自然,於十二月月盈日一起形成。日、月、季、年等亦應運而生。
* * *
[1] 須彌山:佛教傳說該山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麵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金山、七香海,外有鐵圍山所圍繞之四鹹海,鹹海四周又有南贍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等四大洲等、南贍部洲即人類生活的地方。
[2] 大雪山:佛教傳說中一山名,即指喜馬拉雅山。
(7) 上古人眾以土為食 貪慾過盛食物漸缺
上古人眾,有貌美者與貌醜者。貌美者鄙視貌醜者。是時,富有營養的大地油質精華已盡,便以土層充飢。因食物奇缺,人眾極端貪婪。土層食盡,再以香甜的八達拉達 注 蔓草為食。蔓草又被食盡。其時有色味俱佳無糠之達雷米。上古人眾早晚即采即食。采後復生如初,取之不竭。將達雷米放入石臼中自然熟透,漲滿溢出。此種米飯顏色與素馨花色相同。人眾食用此種米飯,可充分獲得所需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