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黎汝清戰爭經典係列:湘江之戰 作者:黎汝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介石看到這些軍令政令,心頭總漾起一種憂戚之感,他清醒地知道,他的軍令政令沒有多少人認真執行。雷聲大雨點小,這還算好的,很多事情是陽奉陰違。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這已經是國民黨官場中的突出特徵,腐敗的現象。
就在這年的春天(2月19日),他根據《尚書》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這裏發動“新生活運動”,以拯救墮落了的國魂黨魂軍魂民魂,提高全民的素質。成立新生活運動促進會,自認總會長,由陳立夫、康灈、鄧文儀、楊永泰、熊式輝、蔣孝先等任總幹事。那時,他宣稱“國家民族之復興不在武力強大,而在國民知識道德的高超。”而提高國民知識道德在於一般國民衣食住行的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而用《管子·牧民》篇的“禮、義、廉、恥”為治國之綱。他的教導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式的古典式的:“禮義廉恥者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正正噹噹的行為、清清白白的辨別、切切實實的覺悟。”他認為新生活運動可以根本剷除“赤匪共逆”,實現他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預想。
他也以身作則,不吸菸、不喝酒,甚至連茶都不喝,隻喝白開水。可是預想要變成現實並不容易,兩年後他不能不哀嘆道:“新生活運動創始以來,實在不能滿足我們的期望,簡直可以說有退無進,這是很可痛心的,很可慚愧的。”
中國的事情太難辦了!
但他又不能不自寬自慰:孫先生不能統一中國,袁世凱也不能統一中國,難道就沒有能夠統一中國之人嗎?孟軻的話是對的:“如欲治國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一股陡起的使命感使他的精神又為之一振,漢書有雲:君子不恤年之將衰,而憂誌之有倦。我今年尚未衰而誌已倦,豈不可恥可悲?
蔣介石披衣走出戶外,侍衛立即給他披上大氅,室外寒星閃爍,他矚目南天,那裏是他的發祥地廣州。那裏有他的黃埔軍校,在那裏,他誓師北伐。在他意斂心寧的矚望之中,歲月已經流逝了漫長的3年。
1921年2月6日,蔣介石經孫中山和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多次信電邀請並委任援桂中路軍總指揮,始從家鄉抵達廣州,他去的非常勉強。他看到粵軍主要將領間不和,自己處境窘困,於2月14日(隻住了8天)便不辭而別,回家鄉溪口閑居攻讀。5月20日孫中山連發兩電召請,他又勉強回到廣州。5月25日,蔣介石以惦念母病為藉口重又返回家鄉。6月14日,蔣母王采玉病逝。9月13日,蔣介石又經孫中山、陳炯明、胡漢民、許崇智等多次信電相邀,將母裝殮完畢,再從家鄉回到廣州,協助孫中山籌劃北伐軍事。
第二年(1922年)4月16日,孫中山在梧州召開擴大軍事會議,蔣介石力主光回師討伐陳炯明。他說:“自古以來,決無奸臣在朝,大將可以立功於外之事。先生如若北伐,必須除陳安內,方可對外行軍”。22日晚,他又在三水謁見孫中山,再次進諫,極力主張進攻石龍、惠州,消滅陳部,先安後方而後出征,孫中山急於進行多年籌劃的北伐,而未採納。
蔣介石堅持自己是對的,23日到廣州,準備離職回鄉。孫中山聞訊到蔣住處挽留,蔣還是在當晚乘船掛冠而去。
6月18日,蔣介石接汪精衛報告陳炯明叛變的電報,證明了蔣介石識人之深,判斷之正確。同日,孫中山發來急電:“事緊急盼速來”。那時,蔣介石就感到孫中山在廣州雖然僚屬眾多,集中了當時社會上的許多精英人才,在軍事上卻唯有他是可以倚重之人了。經過幾天的思考與準備,終於在25日離滬赴粵,29日登上永豐艦見孫中山,孫中山授他以海上指揮全權。
那時,他在永豐艦上與孫中山並肩抗敵40餘天,一邊與士兵們沖洗甲板,一邊寫《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邊為孫中山出謀劃策。後來,孫中山為此書作序備極讚許:“陳逆之變,介石赴,來粵,入艦日侍予側,而籌劃多中,樂與予及海軍將士共死生,茲記殆為實錄。”
在孫中山的心目中,蔣介石是有謀有勇而能與他共生死的人,廣州集中有那麽多人才,唯對蔣介石多次連電召請,不惜求遠水救近火。可見他對蔣的倚重;那麽8個月後(1923年2月18日),委任他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就是必然的了。
但是,那時候,他對這個職務並不是受寵若驚,倒是遲遲而不到任,孫中山連電催促:“萬請速來,勿延。”蔣介石仍不動身。直到4月15日才勉強啟程,20日抵廣州就職,是年8月16日孫中山派由他任團長的國民黨人蔣介石、沈定一、王登雲,共產黨人張太雷組成“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進行了3個月考察。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蔣介石參加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24日)受孫中山委派為陸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不願赴任,藉口經費拮據辭職返鄉。2月29日,孫中山發電給蔣介石,電謂:“現在籌備即著手進行,經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來者逾數百人,……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但蔣介石給孫中山寫信,說孫中山依靠的人多為“趨炎附勢,依阿諂諛之徒”仍不到職。3月21日黃埔軍校入學考試時,孫中山仍然任命蔣介石為考試委員長,蔣介石在到職前,由李濟深暫代,孫中山依賴蔣氏之深切由此可見。直到4月26日,蔣介石才到校辦公。5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
就在這年的春天(2月19日),他根據《尚書》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這裏發動“新生活運動”,以拯救墮落了的國魂黨魂軍魂民魂,提高全民的素質。成立新生活運動促進會,自認總會長,由陳立夫、康灈、鄧文儀、楊永泰、熊式輝、蔣孝先等任總幹事。那時,他宣稱“國家民族之復興不在武力強大,而在國民知識道德的高超。”而提高國民知識道德在於一般國民衣食住行的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而用《管子·牧民》篇的“禮、義、廉、恥”為治國之綱。他的教導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式的古典式的:“禮義廉恥者就是規規矩矩的態度、正正噹噹的行為、清清白白的辨別、切切實實的覺悟。”他認為新生活運動可以根本剷除“赤匪共逆”,實現他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預想。
他也以身作則,不吸菸、不喝酒,甚至連茶都不喝,隻喝白開水。可是預想要變成現實並不容易,兩年後他不能不哀嘆道:“新生活運動創始以來,實在不能滿足我們的期望,簡直可以說有退無進,這是很可痛心的,很可慚愧的。”
中國的事情太難辦了!
但他又不能不自寬自慰:孫先生不能統一中國,袁世凱也不能統一中國,難道就沒有能夠統一中國之人嗎?孟軻的話是對的:“如欲治國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一股陡起的使命感使他的精神又為之一振,漢書有雲:君子不恤年之將衰,而憂誌之有倦。我今年尚未衰而誌已倦,豈不可恥可悲?
蔣介石披衣走出戶外,侍衛立即給他披上大氅,室外寒星閃爍,他矚目南天,那裏是他的發祥地廣州。那裏有他的黃埔軍校,在那裏,他誓師北伐。在他意斂心寧的矚望之中,歲月已經流逝了漫長的3年。
1921年2月6日,蔣介石經孫中山和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多次信電邀請並委任援桂中路軍總指揮,始從家鄉抵達廣州,他去的非常勉強。他看到粵軍主要將領間不和,自己處境窘困,於2月14日(隻住了8天)便不辭而別,回家鄉溪口閑居攻讀。5月20日孫中山連發兩電召請,他又勉強回到廣州。5月25日,蔣介石以惦念母病為藉口重又返回家鄉。6月14日,蔣母王采玉病逝。9月13日,蔣介石又經孫中山、陳炯明、胡漢民、許崇智等多次信電相邀,將母裝殮完畢,再從家鄉回到廣州,協助孫中山籌劃北伐軍事。
第二年(1922年)4月16日,孫中山在梧州召開擴大軍事會議,蔣介石力主光回師討伐陳炯明。他說:“自古以來,決無奸臣在朝,大將可以立功於外之事。先生如若北伐,必須除陳安內,方可對外行軍”。22日晚,他又在三水謁見孫中山,再次進諫,極力主張進攻石龍、惠州,消滅陳部,先安後方而後出征,孫中山急於進行多年籌劃的北伐,而未採納。
蔣介石堅持自己是對的,23日到廣州,準備離職回鄉。孫中山聞訊到蔣住處挽留,蔣還是在當晚乘船掛冠而去。
6月18日,蔣介石接汪精衛報告陳炯明叛變的電報,證明了蔣介石識人之深,判斷之正確。同日,孫中山發來急電:“事緊急盼速來”。那時,蔣介石就感到孫中山在廣州雖然僚屬眾多,集中了當時社會上的許多精英人才,在軍事上卻唯有他是可以倚重之人了。經過幾天的思考與準備,終於在25日離滬赴粵,29日登上永豐艦見孫中山,孫中山授他以海上指揮全權。
那時,他在永豐艦上與孫中山並肩抗敵40餘天,一邊與士兵們沖洗甲板,一邊寫《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邊為孫中山出謀劃策。後來,孫中山為此書作序備極讚許:“陳逆之變,介石赴,來粵,入艦日侍予側,而籌劃多中,樂與予及海軍將士共死生,茲記殆為實錄。”
在孫中山的心目中,蔣介石是有謀有勇而能與他共生死的人,廣州集中有那麽多人才,唯對蔣介石多次連電召請,不惜求遠水救近火。可見他對蔣的倚重;那麽8個月後(1923年2月18日),委任他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就是必然的了。
但是,那時候,他對這個職務並不是受寵若驚,倒是遲遲而不到任,孫中山連電催促:“萬請速來,勿延。”蔣介石仍不動身。直到4月15日才勉強啟程,20日抵廣州就職,是年8月16日孫中山派由他任團長的國民黨人蔣介石、沈定一、王登雲,共產黨人張太雷組成“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進行了3個月考察。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蔣介石參加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期間(24日)受孫中山委派為陸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不願赴任,藉口經費拮據辭職返鄉。2月29日,孫中山發電給蔣介石,電謂:“現在籌備即著手進行,經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來者逾數百人,……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但蔣介石給孫中山寫信,說孫中山依靠的人多為“趨炎附勢,依阿諂諛之徒”仍不到職。3月21日黃埔軍校入學考試時,孫中山仍然任命蔣介石為考試委員長,蔣介石在到職前,由李濟深暫代,孫中山依賴蔣氏之深切由此可見。直到4月26日,蔣介石才到校辦公。5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