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黎汝清戰爭經典係列:湘江之戰 作者:黎汝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恩來要為戰鬥戰役負責,為全軍命運負責,為革命事業的成敗負責,甚至要對歷史的進步與倒退負責,所以他力爭毛澤東留在紅軍的指揮位置上無疑是真誠的,但是否被人理解或誤解,那就隻有天知了。
毛澤東離開軍事指揮崗位,引起他的空虛和失落感是很自然的。
毛澤東從少年到老年都有一種尚武精神。他在1917年發表在《新青年》3卷2期上的《體育之研究》,已經充分表達了這種精神:“國力恭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到1929年的“戰地黃花分外香”再到1961年的《為女民兵題照》,“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他的尚武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槍桿子裏麵出政權”是他的至理名言。
毛澤東遠在i971年(24歲),還是湖南長沙公立第一師範四年級學生時。就作過軍事指揮的嚐試。
那時,在護法戰爭中,段祺瑞為奪取湖南,於1917年9月派他的陸軍次長傅良佐為湖南督軍。傅到任後即委派北洋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為總司令,第二十師範師長為副總司令,向南軍發動進攻,南北兩軍在衡寶一線相持近月,雙方互有勝負。11月初,王、範二人企圖在混亂中取代傅良佐,傅倉促出走。此時北洋軍鬥誌鬆懈,南軍乘勢北進。不斷取勝,11月16日,王、範退出長沙,北洋潰軍成群結隊四處姦淫虜掠,一時間長沙城秩序大亂,第一師範位於長沙南郊,靠近粵漢鐵路,為潰軍必經之路。校方準備動員全校師生往城東阿彌嶺躲避,但任校友會總務的毛澤東卻挺身而出,他分析了潰軍隻顧搶劫不願戰鬥的特點,提出依靠學生誌願軍留校自衛的主張。
毛澤東組織學生誌願軍日夜警衛,並作出嚴陣以待的模樣,使潰軍行至校前而不敢入內。當潰軍在師範南麵猴子石一帶惶惶麋集,不知所趨時,毛澤東放棄了保守防禦,果決地組織出擊。以土槍、長矛、鞭炮,武裝起學生誌願軍,並取得附近警察分所的支持,在暗夜裏突然向潰軍分進合圍,警察首先以長短武器打響,學生誌願軍則吶喊助威,潰軍早已如驚弓之鳥,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失魂落魄中,被解除了武裝。
有人說,“毛澤東渾身是膽。”有人稱他為“毛奇將軍”。
葉捷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靈頓,拿破崙,喬治·華盛頓等風雲英傑從《世界英傑傳》裏站出來,在他麵前炫耀他們的奇功險勛。毛澤東寫道:“華盛頓經過8年苦戰,始獲勝利遂建國家。”表示出他對開國元戎的尊崇與嚮往。中國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也都是他祟尚的人物。1964年,他對法國議會代表團說的一句話,很耐人尋味:“雖然羅伯斯庇爾是偉大的革命家,但拿破崙給我的印象更深。”
他不願單純作一個羅伯斯庇爾式的革命家。指揮千軍萬馬的拿破崙式的開國元勛更是他的追求!
寧都會議,使他喪失了軍權,其痛苦的深度是可想而知的。
寧都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毛澤東被解除軍職,離開了他創建的中央紅軍。
毛澤東推開椅子,向門口走去,他的腳步是匆促的,沉重的,他這時的一切細膩的動作、表情,全部落進坐在門口右邊角落裏的陳毅的眼裏。
會場上啞然無聲,無人挽留,無人送行,無人動作,全都心懸氣斂,看著那高大微躬的背影和蓬亂的長髮,從門口走出。
當那輕微的布底鞋聲在條石台階上消逝之後,沉重的會場才舒了一口氣,戰鬥已告結束,會場已不是戰場,情緒立即渙散了。
項英、顧作霖、凱豐等等這些積極的衝鋒陷陣者,在大獲全勝之後,並沒有帶來預想的那種愉快,反而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寂和惆悵。
奇怪的成功後的失落感。
陳毅永遠也忘不掉毛澤東走向門口時那黯淡的目光。那目光淒楚中透出一種寧靜悠遠,仿佛辨認一個陌生的去處,追隨一樁神秘難料的命運的奧秘。
陳毅心頭不由一陣悲涼泛起,想起他與毛澤東相處的那些患難與共既不全好也不全壞的歲月。驀然間提出了一個提議,這個提議在一分鍾前是絕對沒有想到的:
“毛澤東同誌離開部隊之前,是不是請他給軍區機關和直屬部隊講一次話,他對部隊是很有感情的,這裏,有許多同誌是跟他一道從井岡山……”
“沒有這個必要!”項英打斷了他,“給機關部隊作個報告,當然是需要的,目前亟需的是要大家理解中央和共產國際的基本路線。……”然後他以堅決的不容置辯的口吻說,“這個報告我已準備好了,你們軍區定個時間,由我來作!”
又一陣使人感到壓抑的寂靜降落在會場上。
史載:
10月26日中共臨時中央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
寧都會議後,項英、顧作霖,曾找周恩來談話,批評周“在鬥爭上是調和的,是模糊了已經開展的鬥爭戰線。”
周恩來表示不能同意這種批評。
11月12日周恩來與在後方的中央局成員分別致電臨時中央,報告寧都會議經過與爭論情況。
後方中央局成員認為:
毛澤東離開軍事指揮崗位,引起他的空虛和失落感是很自然的。
毛澤東從少年到老年都有一種尚武精神。他在1917年發表在《新青年》3卷2期上的《體育之研究》,已經充分表達了這種精神:“國力恭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到1929年的“戰地黃花分外香”再到1961年的《為女民兵題照》,“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他的尚武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槍桿子裏麵出政權”是他的至理名言。
毛澤東遠在i971年(24歲),還是湖南長沙公立第一師範四年級學生時。就作過軍事指揮的嚐試。
那時,在護法戰爭中,段祺瑞為奪取湖南,於1917年9月派他的陸軍次長傅良佐為湖南督軍。傅到任後即委派北洋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為總司令,第二十師範師長為副總司令,向南軍發動進攻,南北兩軍在衡寶一線相持近月,雙方互有勝負。11月初,王、範二人企圖在混亂中取代傅良佐,傅倉促出走。此時北洋軍鬥誌鬆懈,南軍乘勢北進。不斷取勝,11月16日,王、範退出長沙,北洋潰軍成群結隊四處姦淫虜掠,一時間長沙城秩序大亂,第一師範位於長沙南郊,靠近粵漢鐵路,為潰軍必經之路。校方準備動員全校師生往城東阿彌嶺躲避,但任校友會總務的毛澤東卻挺身而出,他分析了潰軍隻顧搶劫不願戰鬥的特點,提出依靠學生誌願軍留校自衛的主張。
毛澤東組織學生誌願軍日夜警衛,並作出嚴陣以待的模樣,使潰軍行至校前而不敢入內。當潰軍在師範南麵猴子石一帶惶惶麋集,不知所趨時,毛澤東放棄了保守防禦,果決地組織出擊。以土槍、長矛、鞭炮,武裝起學生誌願軍,並取得附近警察分所的支持,在暗夜裏突然向潰軍分進合圍,警察首先以長短武器打響,學生誌願軍則吶喊助威,潰軍早已如驚弓之鳥,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失魂落魄中,被解除了武裝。
有人說,“毛澤東渾身是膽。”有人稱他為“毛奇將軍”。
葉捷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靈頓,拿破崙,喬治·華盛頓等風雲英傑從《世界英傑傳》裏站出來,在他麵前炫耀他們的奇功險勛。毛澤東寫道:“華盛頓經過8年苦戰,始獲勝利遂建國家。”表示出他對開國元戎的尊崇與嚮往。中國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也都是他祟尚的人物。1964年,他對法國議會代表團說的一句話,很耐人尋味:“雖然羅伯斯庇爾是偉大的革命家,但拿破崙給我的印象更深。”
他不願單純作一個羅伯斯庇爾式的革命家。指揮千軍萬馬的拿破崙式的開國元勛更是他的追求!
寧都會議,使他喪失了軍權,其痛苦的深度是可想而知的。
寧都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毛澤東被解除軍職,離開了他創建的中央紅軍。
毛澤東推開椅子,向門口走去,他的腳步是匆促的,沉重的,他這時的一切細膩的動作、表情,全部落進坐在門口右邊角落裏的陳毅的眼裏。
會場上啞然無聲,無人挽留,無人送行,無人動作,全都心懸氣斂,看著那高大微躬的背影和蓬亂的長髮,從門口走出。
當那輕微的布底鞋聲在條石台階上消逝之後,沉重的會場才舒了一口氣,戰鬥已告結束,會場已不是戰場,情緒立即渙散了。
項英、顧作霖、凱豐等等這些積極的衝鋒陷陣者,在大獲全勝之後,並沒有帶來預想的那種愉快,反而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寂和惆悵。
奇怪的成功後的失落感。
陳毅永遠也忘不掉毛澤東走向門口時那黯淡的目光。那目光淒楚中透出一種寧靜悠遠,仿佛辨認一個陌生的去處,追隨一樁神秘難料的命運的奧秘。
陳毅心頭不由一陣悲涼泛起,想起他與毛澤東相處的那些患難與共既不全好也不全壞的歲月。驀然間提出了一個提議,這個提議在一分鍾前是絕對沒有想到的:
“毛澤東同誌離開部隊之前,是不是請他給軍區機關和直屬部隊講一次話,他對部隊是很有感情的,這裏,有許多同誌是跟他一道從井岡山……”
“沒有這個必要!”項英打斷了他,“給機關部隊作個報告,當然是需要的,目前亟需的是要大家理解中央和共產國際的基本路線。……”然後他以堅決的不容置辯的口吻說,“這個報告我已準備好了,你們軍區定個時間,由我來作!”
又一陣使人感到壓抑的寂靜降落在會場上。
史載:
10月26日中共臨時中央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
寧都會議後,項英、顧作霖,曾找周恩來談話,批評周“在鬥爭上是調和的,是模糊了已經開展的鬥爭戰線。”
周恩來表示不能同意這種批評。
11月12日周恩來與在後方的中央局成員分別致電臨時中央,報告寧都會議經過與爭論情況。
後方中央局成員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