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黎汝清戰爭經典係列:湘江之戰 作者:黎汝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蔣介石每想到孫先生的三大政策,他就產生一種褻瀆感,他必須逃開,就像不願讓看到恥辱的隱疾;就象眼睛不能直視強光,他不願窺視自己心靈的變異,他必須保證情緒的穩定和心靈的安寧和道義上的充分自信!
他回到桌前,讓沉落下去的情緒回升到心安理得的寧謐。1927年4月12日共產黨人的那塊壓在心靈上的巨石隱入過去,不再浮現,那時,還不夠堅決,還不夠狠辣,沒有把嬰兒扼殺在搖籃裏,他將引為終生遺憾。致使巨石變成擋在他前進路上的大山,這座大山已經崩塌,現在,是徹底清除碎石的時候了。
他的麵前浮現出一個身材高大,頭髮灰白,氣派高雅,傲慢、僵硬,嚴肅的臉上高挺著酒糟鼻子,貪饞的嘴角上生著蠶豆大的皰塊的外國人,他就是他的德國軍事顧問馮·賽克特。
是這位日爾曼人給他帶來了致勝法寶——堡壘戰術;還給他帶來了法西斯主義的精髓。
那是1933年的夏天,馮·賽克特初次到中國來旅行視察。蔣介石請他到“廬山軍官訓練團”訓話。
這次訓話給蔣介石留下了極為強烈的印象,在他的軍事政治生涯中,發生過意想不到的影響。
在鋪著潔白台布的講壇上,馮·賽克特大講特講德國的軍人對希特勒的崇拜,他援引了一個典型:
在希特勒還沒有登台的時候,有一個叫魯道夫·赫斯的下級軍官。寫了一篇得獎的學術論文,很受希特勒的讚賞。他的論文題目是《領導德國恢復舊日光榮地位的人應當是怎樣一個人?》這篇文章是怎樣描繪他心目中的領袖的呢?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軍,竟然流暢地背誦出文章中最精采的一段話:
“在一切權威蕩然無存的時候。隻有一個來自人民的人才能確立權威,……獨裁者在廣大群眾中間紮根越深,他就越能在心理上應該怎樣對待他們。……他本人與群眾並無共同之處,象一切偉人一樣,他有偉大的人格,……必要時他不會因怕流血而退縮。重大問題總是用血和鐵來決定的。……為了達到目標,他不惜踐踏他最親密的友人。……立法者必須嚴酷無情。……必要時,他可以用他的軍靴踩著他的人民前進。……”
希特勒正是這個年輕的德國軍人所希望的那個獨裁者的形象。
這段話使蔣介石眼裏射出快樂的透露著深深感謝的光芒,對馮·賽克特表示出超常的誠敬。他抑製著狂風驟起般的過度振奮的激情,隻對身旁的翻譯說了一句頗具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而又有幾分失去節製的話:
“這個赫斯把中國的‘無毒不丈夫’具體化了,可他好話不會好說,幹麽叫獨裁?總裁豈不更好?……”
一字之差,給人的感覺就大不相同:總裁是尊崇,獨裁就成了辱罵了?在他後來成為總裁的時候,人們會產生什麽樣的聯想呢?
馮·賽克特的長達兩個小時(包括翻譯時間)的講話非同小可,他那近似希特勒的激昂的聲調,象巨大的針管,把法西斯主義的精髓,注入了國民黨青年軍官血液,掀起了一個崇拜領袖的高潮,一種近乎神魂顛倒的效忠領袖的狂熱,在軍官訓練團裏翻騰,許多軍官竟然以魯道夫·赫斯作傍樣,寫了幾近荒誕的歌頌委員長的文章。
一周之後,這些中國的魯道夫·赫斯們,在“領袖萬歲”的嚎叫聲中,佩上了他們視之為神聖的“軍人魂”,那是寒光閃閃的一把短劍,在銅質的劍柄上,刻著六個字:
不成功,便成仁。
馮·賽克特出身於普魯士大貴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歷任麥肯森第十一軍團、卡爾大公軍團、約瑟夫大公軍團及駐土耳其最高統帥部的參謀長,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戰後任巴黎和會德國代表團軍事代表,1920年至1926年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提出並實施了建立十萬“袖珍陸軍”的計劃,奠定了德國陸軍重新崛起的基礎,1926年晉升一級上將退休。希特勒派他來擔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豐富的軍事經驗。更主要的他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死敵,是一個純粹的納粹。
作為宴請的答謝,他贈給蔣介石一套德國明信片,製作華貴精美。上麵印著菲特烈大王、俾斯麥、興登堡和希特勒的不同側麵的肖像,都具有一副同樣的不可一世的傲態;文字說明也是絕無僅有的:
“國王所征服的,由親王建成,元帥保衛,士兵拯救和統一。”
國王是指菲特烈、親王是指俾斯麥、元帥係指興登堡、士兵乃指希特勒。希特勒的出身最為低微,但他不僅被描繪成德國的拯救者和統一者,而且還是過去這些把德國造成一個強大國家的傑出人物的繼承者。
這些明信片上的肖像對蔣介石並不是無所謂的,這些人不管內心還是外在,對他都有深刻的影響。
在五次“圍剿”初期,他那張戴著白手套的右拳抵腰,左手撫刀柄,胸掛青天白日勳章。板著嚴肅的臉,雙唇緊合,目露威淩的不可一世的姿勢的照片,就可以從這一套明信片上找出他摹仿的痕跡!
宴會之後的那天夜間,他們談得很晚。已是67歲高齡而且疾病纏身的馮·賽克特,半躺在安樂椅裏,以其狂熱的激情向蔣介石傳授他的信仰。
蔣介石每想到孫先生的三大政策,他就產生一種褻瀆感,他必須逃開,就像不願讓看到恥辱的隱疾;就象眼睛不能直視強光,他不願窺視自己心靈的變異,他必須保證情緒的穩定和心靈的安寧和道義上的充分自信!
他回到桌前,讓沉落下去的情緒回升到心安理得的寧謐。1927年4月12日共產黨人的那塊壓在心靈上的巨石隱入過去,不再浮現,那時,還不夠堅決,還不夠狠辣,沒有把嬰兒扼殺在搖籃裏,他將引為終生遺憾。致使巨石變成擋在他前進路上的大山,這座大山已經崩塌,現在,是徹底清除碎石的時候了。
他的麵前浮現出一個身材高大,頭髮灰白,氣派高雅,傲慢、僵硬,嚴肅的臉上高挺著酒糟鼻子,貪饞的嘴角上生著蠶豆大的皰塊的外國人,他就是他的德國軍事顧問馮·賽克特。
是這位日爾曼人給他帶來了致勝法寶——堡壘戰術;還給他帶來了法西斯主義的精髓。
那是1933年的夏天,馮·賽克特初次到中國來旅行視察。蔣介石請他到“廬山軍官訓練團”訓話。
這次訓話給蔣介石留下了極為強烈的印象,在他的軍事政治生涯中,發生過意想不到的影響。
在鋪著潔白台布的講壇上,馮·賽克特大講特講德國的軍人對希特勒的崇拜,他援引了一個典型:
在希特勒還沒有登台的時候,有一個叫魯道夫·赫斯的下級軍官。寫了一篇得獎的學術論文,很受希特勒的讚賞。他的論文題目是《領導德國恢復舊日光榮地位的人應當是怎樣一個人?》這篇文章是怎樣描繪他心目中的領袖的呢?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軍,竟然流暢地背誦出文章中最精采的一段話:
“在一切權威蕩然無存的時候。隻有一個來自人民的人才能確立權威,……獨裁者在廣大群眾中間紮根越深,他就越能在心理上應該怎樣對待他們。……他本人與群眾並無共同之處,象一切偉人一樣,他有偉大的人格,……必要時他不會因怕流血而退縮。重大問題總是用血和鐵來決定的。……為了達到目標,他不惜踐踏他最親密的友人。……立法者必須嚴酷無情。……必要時,他可以用他的軍靴踩著他的人民前進。……”
希特勒正是這個年輕的德國軍人所希望的那個獨裁者的形象。
這段話使蔣介石眼裏射出快樂的透露著深深感謝的光芒,對馮·賽克特表示出超常的誠敬。他抑製著狂風驟起般的過度振奮的激情,隻對身旁的翻譯說了一句頗具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而又有幾分失去節製的話:
“這個赫斯把中國的‘無毒不丈夫’具體化了,可他好話不會好說,幹麽叫獨裁?總裁豈不更好?……”
一字之差,給人的感覺就大不相同:總裁是尊崇,獨裁就成了辱罵了?在他後來成為總裁的時候,人們會產生什麽樣的聯想呢?
馮·賽克特的長達兩個小時(包括翻譯時間)的講話非同小可,他那近似希特勒的激昂的聲調,象巨大的針管,把法西斯主義的精髓,注入了國民黨青年軍官血液,掀起了一個崇拜領袖的高潮,一種近乎神魂顛倒的效忠領袖的狂熱,在軍官訓練團裏翻騰,許多軍官竟然以魯道夫·赫斯作傍樣,寫了幾近荒誕的歌頌委員長的文章。
一周之後,這些中國的魯道夫·赫斯們,在“領袖萬歲”的嚎叫聲中,佩上了他們視之為神聖的“軍人魂”,那是寒光閃閃的一把短劍,在銅質的劍柄上,刻著六個字:
不成功,便成仁。
馮·賽克特出身於普魯士大貴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歷任麥肯森第十一軍團、卡爾大公軍團、約瑟夫大公軍團及駐土耳其最高統帥部的參謀長,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戰後任巴黎和會德國代表團軍事代表,1920年至1926年任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提出並實施了建立十萬“袖珍陸軍”的計劃,奠定了德國陸軍重新崛起的基礎,1926年晉升一級上將退休。希特勒派他來擔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豐富的軍事經驗。更主要的他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死敵,是一個純粹的納粹。
作為宴請的答謝,他贈給蔣介石一套德國明信片,製作華貴精美。上麵印著菲特烈大王、俾斯麥、興登堡和希特勒的不同側麵的肖像,都具有一副同樣的不可一世的傲態;文字說明也是絕無僅有的:
“國王所征服的,由親王建成,元帥保衛,士兵拯救和統一。”
國王是指菲特烈、親王是指俾斯麥、元帥係指興登堡、士兵乃指希特勒。希特勒的出身最為低微,但他不僅被描繪成德國的拯救者和統一者,而且還是過去這些把德國造成一個強大國家的傑出人物的繼承者。
這些明信片上的肖像對蔣介石並不是無所謂的,這些人不管內心還是外在,對他都有深刻的影響。
在五次“圍剿”初期,他那張戴著白手套的右拳抵腰,左手撫刀柄,胸掛青天白日勳章。板著嚴肅的臉,雙唇緊合,目露威淩的不可一世的姿勢的照片,就可以從這一套明信片上找出他摹仿的痕跡!
宴會之後的那天夜間,他們談得很晚。已是67歲高齡而且疾病纏身的馮·賽克特,半躺在安樂椅裏,以其狂熱的激情向蔣介石傳授他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