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忠林詳視,仍不能斷其原因,心中焦躁不寧,喜憂參半。
遂令挖掘部隊休工,我與忠林獨留工地,用鐵鍬仔細挖掘,因土質鬆軟,極易掏出,乃一洞穴,其形如灶坑,穴壁堅實……
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如錘擊頂,幾近昏迷,汗水滲滲而下,暗自思忖:莫不是此窟已被人發掘而去?
昔曾聞馬仲英倡亂之後,兵布河西走廊,傳有挖寶之事,確有此平?為保持挖掘之信心,未敢言明,今留填坑之土一包,望日後延請專家化驗,當知發掘之年代矣。
果如職所判斷,此寶窟已為人發掘,軍座費神勞師,空無所得,皆職之罪也。
職雖知罪而又心懷冤屈,本是誠意獻寶而絕非有意欺君罔上自取其咎,因不知能否獲得軍座原宥,故不能不畏罪潛逃他鄉暫避,以免軍座威怒之下嚴懲重罰。望軍座顧念職追隨馬家軍有年,恪守職能,聆聽明訓,同矢救國之熱忱,共除禍國之暴類。胥遵上命,未敢稍懈。如獲寬恕,職當重回軍座麾下,奉以驅馳。
敢布腹心,惟希明察。
職
張慎之敬上
張慎之借用諸葛亮借東風之法,借來東風之日,便是趁機逃亡之時,但他深知自己的處境絕非當年諸葛亮可比,諸葛亮隻要逃離東吳就可保安全,而他則不能。
古諺雲:狐因其皮而亡,麝因其臍而死。
諸葛亮借到東風之後可以避禍;他張慎之如果把寶挖出,他就絕無活命的可能了。
他的結論是此寶絕不能挖出。
所以他早用保密鎖鑰之法修改了寶窟的座標。此法猶如密碼保險鎖,隻有他心裏明白,別人即使得到鑰匙,亦無法打開:名為南,實為北;名為一,實為六。
他必須作出此寶已為他人挖走的跡象,以絕馬步芳繼續追查之念。
這封信在他帶部隊出發之前早已擬定,並且將其夫人、兒子送往老家以觀動靜。
張慎之的這種自救式的安排,當然是權宜之計,在逃亡之後,他將另投明主,寶窟秘密仍在他手中。
他決定再挖掘一天,就把信和一包土放在馬忠林的桌子上,而後騎上一匹駿馬,帶上挖掘部隊的薪餉揚長而去。
他相信馬步芳不會大事張揚地追捕他,那會引起各種猜測和傳聞,馬步芳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把足智多謀的軍座給耍了。當然這是萬不得已!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張慎之的意料。
與張慎之的“興奮情緒”恰恰相反,馬忠林的心緒反而低落下來。他非常憂慮,這天晚上,他心事重重地來找張慎之。
“參謀長,今天挖到的那個坑,你說像不像墓穴?”
“很難說,”張慎之說得十分謹慎,“可裏邊為什麽沒有屍骨?”
“也許是已經遷葬了!”
“可能!“
張慎之認為馬忠林的判斷是對的,那是一個長約一丈,寬約六尺的深穴。他寫在信中的洞穴之狀是假的,他是想把此墓穴改成藏寶之穴,好給馬步芳造成寶已被人挖走的印象。
“我想,挖不到寶也許反而更好!”馬忠林吞吞吐吐地說,頗似試探。
“為什麽?”
張慎之大吃一驚,以為馬忠林已經看透了他的心思。
“我是因為馬鴻逵泰安挖寶逃到這裏來借地藏身的,現在又來挖寶,我們再向哪藏身呢?”
“……”張慎之默然,心裏卻雪亮。他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句名言:“友誼最鞏固的基礎莫過於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兩位挖寶者麵臨的將是同樣的命運。但他不能急於表態,他需要馬忠林更進一步地展露內心。
“馬副官,你說這話很危險,咱們六、三、一分成,不是言定了嗎?我想,我們三人都不是言而無信的人。”
“……”馬忠林又沉默了,考慮能不能把他與馬步芳的密謀說出來。
“我想,咱們再挖一天,碰運氣吧,……”張慎之明知不可能挖到,但不能不做做樣子,“我想,剛才你的憂慮也許是不必要的……”
馬忠林悻悻地走了,他決定挖出來之後,再把危險告訴張慎之,也許能想出更妥善之法。他非常奇怪,張慎之是聰明之人,為什麽不懂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馬忠林在張慎之門口停了一會兒,幾欲轉回。這幾天,他徹底想通了:挖出寶窟,張慎之先死;張慎之死後,他也必死。
張慎之完全洞察了馬忠林的心理,卻不動聲色。他的思緒從原來的潛逃的設計中擺脫出來,另尋萬全之法,他又開始想入非非了。甚至後悔不該誤指座標。早知馬忠林有此心思,還不如按真座標將寶挖出,將馬忠林殺死然後帶寶潛逃。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想的挖寶千難萬險,現在卻水到渠成了。這不正是馬步芳播種他收穫。馬忠林撒網他捉魚嗎?
此時,他需要有幾個心腹配合,也需要把真正的座標方位告訴馬忠林,不然,有什麽理由改變挖掘方向呢?
這時,挖掘的工地上又挖到一個墓穴,是個女屍。墓中除了幾件陶器外,還有一個首飾盒。
遂令挖掘部隊休工,我與忠林獨留工地,用鐵鍬仔細挖掘,因土質鬆軟,極易掏出,乃一洞穴,其形如灶坑,穴壁堅實……
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如錘擊頂,幾近昏迷,汗水滲滲而下,暗自思忖:莫不是此窟已被人發掘而去?
昔曾聞馬仲英倡亂之後,兵布河西走廊,傳有挖寶之事,確有此平?為保持挖掘之信心,未敢言明,今留填坑之土一包,望日後延請專家化驗,當知發掘之年代矣。
果如職所判斷,此寶窟已為人發掘,軍座費神勞師,空無所得,皆職之罪也。
職雖知罪而又心懷冤屈,本是誠意獻寶而絕非有意欺君罔上自取其咎,因不知能否獲得軍座原宥,故不能不畏罪潛逃他鄉暫避,以免軍座威怒之下嚴懲重罰。望軍座顧念職追隨馬家軍有年,恪守職能,聆聽明訓,同矢救國之熱忱,共除禍國之暴類。胥遵上命,未敢稍懈。如獲寬恕,職當重回軍座麾下,奉以驅馳。
敢布腹心,惟希明察。
職
張慎之敬上
張慎之借用諸葛亮借東風之法,借來東風之日,便是趁機逃亡之時,但他深知自己的處境絕非當年諸葛亮可比,諸葛亮隻要逃離東吳就可保安全,而他則不能。
古諺雲:狐因其皮而亡,麝因其臍而死。
諸葛亮借到東風之後可以避禍;他張慎之如果把寶挖出,他就絕無活命的可能了。
他的結論是此寶絕不能挖出。
所以他早用保密鎖鑰之法修改了寶窟的座標。此法猶如密碼保險鎖,隻有他心裏明白,別人即使得到鑰匙,亦無法打開:名為南,實為北;名為一,實為六。
他必須作出此寶已為他人挖走的跡象,以絕馬步芳繼續追查之念。
這封信在他帶部隊出發之前早已擬定,並且將其夫人、兒子送往老家以觀動靜。
張慎之的這種自救式的安排,當然是權宜之計,在逃亡之後,他將另投明主,寶窟秘密仍在他手中。
他決定再挖掘一天,就把信和一包土放在馬忠林的桌子上,而後騎上一匹駿馬,帶上挖掘部隊的薪餉揚長而去。
他相信馬步芳不會大事張揚地追捕他,那會引起各種猜測和傳聞,馬步芳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把足智多謀的軍座給耍了。當然這是萬不得已!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張慎之的意料。
與張慎之的“興奮情緒”恰恰相反,馬忠林的心緒反而低落下來。他非常憂慮,這天晚上,他心事重重地來找張慎之。
“參謀長,今天挖到的那個坑,你說像不像墓穴?”
“很難說,”張慎之說得十分謹慎,“可裏邊為什麽沒有屍骨?”
“也許是已經遷葬了!”
“可能!“
張慎之認為馬忠林的判斷是對的,那是一個長約一丈,寬約六尺的深穴。他寫在信中的洞穴之狀是假的,他是想把此墓穴改成藏寶之穴,好給馬步芳造成寶已被人挖走的印象。
“我想,挖不到寶也許反而更好!”馬忠林吞吞吐吐地說,頗似試探。
“為什麽?”
張慎之大吃一驚,以為馬忠林已經看透了他的心思。
“我是因為馬鴻逵泰安挖寶逃到這裏來借地藏身的,現在又來挖寶,我們再向哪藏身呢?”
“……”張慎之默然,心裏卻雪亮。他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句名言:“友誼最鞏固的基礎莫過於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兩位挖寶者麵臨的將是同樣的命運。但他不能急於表態,他需要馬忠林更進一步地展露內心。
“馬副官,你說這話很危險,咱們六、三、一分成,不是言定了嗎?我想,我們三人都不是言而無信的人。”
“……”馬忠林又沉默了,考慮能不能把他與馬步芳的密謀說出來。
“我想,咱們再挖一天,碰運氣吧,……”張慎之明知不可能挖到,但不能不做做樣子,“我想,剛才你的憂慮也許是不必要的……”
馬忠林悻悻地走了,他決定挖出來之後,再把危險告訴張慎之,也許能想出更妥善之法。他非常奇怪,張慎之是聰明之人,為什麽不懂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馬忠林在張慎之門口停了一會兒,幾欲轉回。這幾天,他徹底想通了:挖出寶窟,張慎之先死;張慎之死後,他也必死。
張慎之完全洞察了馬忠林的心理,卻不動聲色。他的思緒從原來的潛逃的設計中擺脫出來,另尋萬全之法,他又開始想入非非了。甚至後悔不該誤指座標。早知馬忠林有此心思,還不如按真座標將寶挖出,將馬忠林殺死然後帶寶潛逃。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想的挖寶千難萬險,現在卻水到渠成了。這不正是馬步芳播種他收穫。馬忠林撒網他捉魚嗎?
此時,他需要有幾個心腹配合,也需要把真正的座標方位告訴馬忠林,不然,有什麽理由改變挖掘方向呢?
這時,挖掘的工地上又挖到一個墓穴,是個女屍。墓中除了幾件陶器外,還有一個首飾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