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有極大的痛苦!”杜麗珍想道,“找不到訴說的地方。……也許他要講給我聽吧?……他是慈愛的,我也應該像女兒那樣愛他……”
第6章 家史(一)
“我原來是臨夏(古稱河州)地區的教長阿訇,我對我們回族馬家家族有較多的了解,既然你是我的女兒,在這漫漫的冬夜裏,你就是我這個寂寞老人傾訴衷腸的人了,你願意聽嗎?”
“阿爸,你講吧!”杜麗珍帶著一種宗教的虔誠,“我會當成自己的家史來記取的!”
“我們祖上是河州(現今也叫臨夏)摩尼溝何家莊人。我的爺爺輩裏最有學問的是馬占鰲,他原在本地傳經,以後到西安清真寺留學。
“那時大清王朝已經腐敗,官吏庸劣貪財昏昧無知。那時太平天國起義的烈火卷到西北,西安深受太平天國的影響。陝西回民向來被地方官府歧視壓迫,就借著太平天國的燎原大火,秘密準備起事。
“馬占鰲在留學中對太平天國有所見聞,‘穿衣’,也就是畢業,回到家鄉,在本莊寺院裏做開學阿訇。他能言善辯、敢做敢為,很受本鄉教友的尊崇。
“鹹豐年間(1851—1861年)青海藏民和蒙古族互相拚殺,清廷不得不多次在西寧鎮壓,那也是個兵連禍結的年代。接著,巴燕戎格的撒拉族人舉行暴動,馬占鰲便集合本鄉回民群起抵禦,屢戰屢勝。
“那時,馬占鰲是公認的有勇有謀通曉經典的阿訇,自然也就成了回民的領袖。
“同治二年(1864年),馬占鰲被推為河州回民暴動的主帥,率隊攻擊河州城。馬占鰲的二弟戰死。從此,馬占鰲與守城者結下了殺親大仇,發誓拿下河州。他給暴民下了禁令,破城後,對俘虜不能亂殺,隻要他歸順回教就可饒恕。同治三年,攻陷了河州,不亂殺俘虜很得民心,都願歸順,暴動隊伍擴大,到處燒起戰火。
“追隨馬占鰲的人越來越多,成分也越來越雜,紀律越來越壞,部隊越來越難管束,這和中國歷史上許多農民起義一樣。”
杜麗珍耐心地聽著,像聽一個驚險的故事。
“馬占鰲對這種狀況,甚感憂慮和不滿。他召集大小頭目們訓話,他說:‘開頭起事時,大夥腳上穿麻鞋,手裏拿著五尺長矛,過著比老百姓還苦的日子;如今大夥搶富了,腳上穿上了羽綾靴,身上穿上了綢緞馬褂,變得愛錢愛命不愛民了。不去打壞人,隻想到民眾家裏地窖,為民變成害民,矛變成剷頭了!’
“馬占鰲的話說得很嚴厲,東鄉幫頭目大為不滿,說馬占鰲辱罵了他們,聚眾包圍起來要殺害他,幸虧有一部分人挺身保護他,這才解圍。
“馬占鰲既憤怒又傷心,他對那些一齊起事同甘共苦而後又變了心的頭目們說:‘既然你們恨我,不尊順我,我也不強來管你們,以後我隻守積石關和循化城,河州的事我不管了,你們另推首領吧!’
“東鄉幫占了河州,失去了統一指揮,內部又鬧糾紛,彼此不服,紀律更壞,釀成自相殘殺。
“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率領湘軍入甘肅剿撫。總兵傅先宗、徐文秀等從臨洮渡河,直逼河州,東鄉幫各頭目大為恐慌,隻好懇請馬占鰲出麵維持局麵。
“馬占鰲說:‘既然要我管轄,就得聽我號令,你們要納經發誓。’
“納經,就是捧著《古蘭經》!眾頭領一概遵從,馬占鰲就回到太子寺主持大局,製定計劃。
“後來,互有勝負,傅先宗、徐文秀都被打死,四十營湘軍全部潰敗,回軍大勝。湘軍後退三甲集,馬占鰲進駐馬裏莊。
“馬占鰲用‘黑虎掏心’的戰術取得了大勝。頭目們都以為打了勝仗,一定要繼續發動進攻,可是馬占鰲卻忽然提出了投降的問題,大夥都很吃驚。”
“為什麽打了勝仗反而要投降?”杜麗珍大惑不解。
“這正是馬占鰲的遠見。他能從一時的勝利中看到未來的失敗,就像你們西路軍一樣,即使再打幾個勝仗,也還是要敗。”
“為什麽?”
“你聽那時的馬占鰲怎麽說,他說:陝西的白彥虎失敗了;寧夏的馬化龍也失敗了;陝西已告肅清;甘肅也大部平定;隻剩下我的河州和西寧兩個地方。就像全城都失守了,還剩下兩間房屋還在打。屋裏的人越拚越少,屋外的敵人越聚越多,屋裏的人敗是定局,隻是早晚的事。與其打敗而降,不如乘勝而降。他說,我們兩個小縣和整個大清王朝作對是不能取勝的,乘勝投降是吃敬酒,失敗投降是吃罰酒。過去抵抗大清的罪責,由我一人擔承;清廷一定少辦善後,寬待大家。若是戰敗而降,已先戰死許多無辜,而後反再嚴辦,又死許多人。知勝不知敗,早晚都得慘死,落個霸王自刎烏江……我馬占鰲反而對不住大夥!”
“這個道理我要仔細想想才明白。”杜麗珍說,“打了勝仗投降,不是很容易理解的。”
“馬占鰲講的已經很明白了,隻是你入世不深,不容易想透就是了。為了取信左宗棠,不使他起疑心,各首領派出自己的兒子去作人質,表示投降誠意。馬占鰲的長子馬七五,花寺馬永瑞的長子馬如蛟,洪門馬萬有的長子馬福才,帶著投降稟帖到安定城去見左宗棠。
第6章 家史(一)
“我原來是臨夏(古稱河州)地區的教長阿訇,我對我們回族馬家家族有較多的了解,既然你是我的女兒,在這漫漫的冬夜裏,你就是我這個寂寞老人傾訴衷腸的人了,你願意聽嗎?”
“阿爸,你講吧!”杜麗珍帶著一種宗教的虔誠,“我會當成自己的家史來記取的!”
“我們祖上是河州(現今也叫臨夏)摩尼溝何家莊人。我的爺爺輩裏最有學問的是馬占鰲,他原在本地傳經,以後到西安清真寺留學。
“那時大清王朝已經腐敗,官吏庸劣貪財昏昧無知。那時太平天國起義的烈火卷到西北,西安深受太平天國的影響。陝西回民向來被地方官府歧視壓迫,就借著太平天國的燎原大火,秘密準備起事。
“馬占鰲在留學中對太平天國有所見聞,‘穿衣’,也就是畢業,回到家鄉,在本莊寺院裏做開學阿訇。他能言善辯、敢做敢為,很受本鄉教友的尊崇。
“鹹豐年間(1851—1861年)青海藏民和蒙古族互相拚殺,清廷不得不多次在西寧鎮壓,那也是個兵連禍結的年代。接著,巴燕戎格的撒拉族人舉行暴動,馬占鰲便集合本鄉回民群起抵禦,屢戰屢勝。
“那時,馬占鰲是公認的有勇有謀通曉經典的阿訇,自然也就成了回民的領袖。
“同治二年(1864年),馬占鰲被推為河州回民暴動的主帥,率隊攻擊河州城。馬占鰲的二弟戰死。從此,馬占鰲與守城者結下了殺親大仇,發誓拿下河州。他給暴民下了禁令,破城後,對俘虜不能亂殺,隻要他歸順回教就可饒恕。同治三年,攻陷了河州,不亂殺俘虜很得民心,都願歸順,暴動隊伍擴大,到處燒起戰火。
“追隨馬占鰲的人越來越多,成分也越來越雜,紀律越來越壞,部隊越來越難管束,這和中國歷史上許多農民起義一樣。”
杜麗珍耐心地聽著,像聽一個驚險的故事。
“馬占鰲對這種狀況,甚感憂慮和不滿。他召集大小頭目們訓話,他說:‘開頭起事時,大夥腳上穿麻鞋,手裏拿著五尺長矛,過著比老百姓還苦的日子;如今大夥搶富了,腳上穿上了羽綾靴,身上穿上了綢緞馬褂,變得愛錢愛命不愛民了。不去打壞人,隻想到民眾家裏地窖,為民變成害民,矛變成剷頭了!’
“馬占鰲的話說得很嚴厲,東鄉幫頭目大為不滿,說馬占鰲辱罵了他們,聚眾包圍起來要殺害他,幸虧有一部分人挺身保護他,這才解圍。
“馬占鰲既憤怒又傷心,他對那些一齊起事同甘共苦而後又變了心的頭目們說:‘既然你們恨我,不尊順我,我也不強來管你們,以後我隻守積石關和循化城,河州的事我不管了,你們另推首領吧!’
“東鄉幫占了河州,失去了統一指揮,內部又鬧糾紛,彼此不服,紀律更壞,釀成自相殘殺。
“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率領湘軍入甘肅剿撫。總兵傅先宗、徐文秀等從臨洮渡河,直逼河州,東鄉幫各頭目大為恐慌,隻好懇請馬占鰲出麵維持局麵。
“馬占鰲說:‘既然要我管轄,就得聽我號令,你們要納經發誓。’
“納經,就是捧著《古蘭經》!眾頭領一概遵從,馬占鰲就回到太子寺主持大局,製定計劃。
“後來,互有勝負,傅先宗、徐文秀都被打死,四十營湘軍全部潰敗,回軍大勝。湘軍後退三甲集,馬占鰲進駐馬裏莊。
“馬占鰲用‘黑虎掏心’的戰術取得了大勝。頭目們都以為打了勝仗,一定要繼續發動進攻,可是馬占鰲卻忽然提出了投降的問題,大夥都很吃驚。”
“為什麽打了勝仗反而要投降?”杜麗珍大惑不解。
“這正是馬占鰲的遠見。他能從一時的勝利中看到未來的失敗,就像你們西路軍一樣,即使再打幾個勝仗,也還是要敗。”
“為什麽?”
“你聽那時的馬占鰲怎麽說,他說:陝西的白彥虎失敗了;寧夏的馬化龍也失敗了;陝西已告肅清;甘肅也大部平定;隻剩下我的河州和西寧兩個地方。就像全城都失守了,還剩下兩間房屋還在打。屋裏的人越拚越少,屋外的敵人越聚越多,屋裏的人敗是定局,隻是早晚的事。與其打敗而降,不如乘勝而降。他說,我們兩個小縣和整個大清王朝作對是不能取勝的,乘勝投降是吃敬酒,失敗投降是吃罰酒。過去抵抗大清的罪責,由我一人擔承;清廷一定少辦善後,寬待大家。若是戰敗而降,已先戰死許多無辜,而後反再嚴辦,又死許多人。知勝不知敗,早晚都得慘死,落個霸王自刎烏江……我馬占鰲反而對不住大夥!”
“這個道理我要仔細想想才明白。”杜麗珍說,“打了勝仗投降,不是很容易理解的。”
“馬占鰲講的已經很明白了,隻是你入世不深,不容易想透就是了。為了取信左宗棠,不使他起疑心,各首領派出自己的兒子去作人質,表示投降誠意。馬占鰲的長子馬七五,花寺馬永瑞的長子馬如蛟,洪門馬萬有的長子馬福才,帶著投降稟帖到安定城去見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