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人在背後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帶著一種夢中驚醒的詫異迴轉身來:
“啊!是參謀長!”
“你怎麽不跟他們一道去玩玩呢?”
“不!我不願意……”
“既然那樣,你就到我的屋裏來坐一會兒吧!”
第2章 秘密與目標
張慎之今年三十七歲,二十年來,他懷著一個最巨大的秘密生活著,為這個秘密所誘惑,所左右,他費盡了心機,卻不知如何利用這個秘密。
這個秘密也許會給他帶來齊天洪福,更可能給他帶來殺身之禍。因此,他才把張慕雄改為張慎之,以時刻提醒自己謹慎從事。
張慎之經過多次考證,他是漢代名臣張奐、張芝之後裔,便以此視為榮耀。
據《後漢書·張奐傳》記載:
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奐與皇甫規友善,奐以梁冀故吏免官禁錮,凡諸交舊莫敢為言,唯規薦舉前後七上,在家四歲復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厲散敗,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日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奐示以義方,嚴加賞罰,風俗遂改,舉尤異,遷度遼將軍,武威多為立祠,世世不絕。
在張慎之心目中,他的遠古祖先是忠君愛民為世人敬仰的先賢明哲,是戰功卓著的勇武將領,一生極為廉潔,後因得罪宦官,遭受禁錮之禍,禁錮歸田裏,回到弘農郡(陝西)華陰縣,終年七十八歲。張奐病危時留下遺囑:不要棺槨,把屍體放在靈床上,穿便服,早晨死晚上埋即可。
張芝是張奐的長子,字伯英,是有名的書法家,時稱“草聖”。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之草書。
張慎之常以有此祖先而自豪。他自幼聰穎,素懷壯誌,卻因他的祖父張顯揚,留有一紙遺書而改變了他一生的行程。這份遺囑,他已經倒背如流:
馬文錄占據肅州城九年。廣集珍寶,富可敵國,因吾為其親近侍衛官,得諳其秘。同治十二年春,左宗棠大軍雲集肅州四郊,以百營兵馬攻打肅州,危急之時,馬文錄將其珍寶裝入兩口缸內,加以密封,詭稱陳年老酒,實為鑽石、美玉、古玩,價值連城。令我率領侍衛四人,分抬兩缸,趁夜雨之際,埋入地下。
掩埋之後,馬文錄親置美酒佳肴款待我們五人,我們都是他的貼身侍衛,情同骨肉,願同生死,唯我深知馬文錄之為人,據其巨大秘密,事關奇重,必死無疑,古來如斯。但我立意逃生,故熟記掩埋之地,精確之坐標隻有馬文錄知曉,而我隻知約略方位,距鼓樓東券門約一百步之胡楊樹側。
馬文錄親酌五杯葡萄美酒示飲。我掬飲時將酒傾入袖中。其四人不知其詐,飲後腹痛難忍,在地翻滾,我亦作此痛苦之狀,趁其不意猛然躍起,伏兵無備,我乃奪門而逃;伏兵追捕,因雨夜極黑,我雖跌傷,卻幸而脫險為裏人藏匿。
三日後馬文錄失敗,暗忖此寶來不及轉移,我遂逃他鄉。此寶埋藏之地唯六人所知,四人已死,唯吾與馬文錄兩人,他兵敗投降,已被監禁,而唯吾自由也,但吾傷病在身,無力將寶取出。此秘若泄外人,為奪此財,則我必遭殺身滅口之災,故留此屬傳諸後世有福有能之子孫,當占有之,生命攸關,唯望慎之慎之。
這份囑書落在他父親張高昌之手,他曾扮作商人,從陝西華陰縣到肅州探察。
古諺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財寶,也許比地位榮耀權勢對人具有更大的誘惑力,即使不太貪婪的人,當他握有財寶的機密之後,他的希望之火就會不斷燃燒,而且越燒越旺,使人寢食難安,夢寐以求,充滿各種幻想,為將來得到財寶之後,繪製一幅奇妙無比的圖畫。
張高昌回家之後作了一份考察實錄:
餘光緒三十二年秋至肅州,鼓樓已於去年重修。因無舊圖,不知高台擴展幾許,高台之上,木樓三層,磚包基座券門通逵四達,四麵門額曰:東迎華嶽、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唯東券門百步之外胡楊樹已不存在。要開深窖,須動土發掘,非有權勢之人,不可為也。
張高昌百思不得取寶之法。於宣統元年病重死去,是年張慎之九歲,上兩秘件存其母手中,待其成年,始傳到張慎之手上。
張慎之從小就是個好幻想的孩子,聰明過人,對新鮮事物具有遏止不住的好奇心,在十七八歲時,便廣讀各種書籍,對《晚清文學叢鈔——域外文學卷》入了迷。張滇之在金陵大學文科畢業後,又籌資赴美留學,在伊利諾大學攻讀市政,獲政治碩士學位,半年後,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尋求救國濟民之道,同時謀取自己輝煌的前程。在回國那一年母親已經年邁,便把祖父和父親的秘囑交給了他。
他對祖上的秘囑在省立資料館裏重新作了考訂,對河西走廊的歷史、地形、風貌、政治情況都作了詳細研究。
他先確定了馬文錄獲取大宗珍寶的可能性。
馬文錄原是青海循化撒拉族人,獵戶,後廣召兵勇占據肅州青山頭為王。這位山大王力量日益壯大,便勾結惠回堡哨所秘密起事,於同治四年(1865年),率眾攻占肅州城,據城九年,擁兵自重廣集珍奇。肅州乃絲綢之路要道,又是漢代以來的古城,漢時,酒泉郡轄領祿福、表是、樂涫、玉門等九縣。唐《元和誌》載“肅州領福祿縣(晉代將祿福改為福祿),西至州一百裏,本漢樂涫。”後來的下河清皇城,正是漢代樂涫城的舊址,這一代漢墓密布,地下文物財寶埋藏極豐,有許多稀世奇珍流落民間。
“啊!是參謀長!”
“你怎麽不跟他們一道去玩玩呢?”
“不!我不願意……”
“既然那樣,你就到我的屋裏來坐一會兒吧!”
第2章 秘密與目標
張慎之今年三十七歲,二十年來,他懷著一個最巨大的秘密生活著,為這個秘密所誘惑,所左右,他費盡了心機,卻不知如何利用這個秘密。
這個秘密也許會給他帶來齊天洪福,更可能給他帶來殺身之禍。因此,他才把張慕雄改為張慎之,以時刻提醒自己謹慎從事。
張慎之經過多次考證,他是漢代名臣張奐、張芝之後裔,便以此視為榮耀。
據《後漢書·張奐傳》記載:
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奐與皇甫規友善,奐以梁冀故吏免官禁錮,凡諸交舊莫敢為言,唯規薦舉前後七上,在家四歲復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厲散敗,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日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奐示以義方,嚴加賞罰,風俗遂改,舉尤異,遷度遼將軍,武威多為立祠,世世不絕。
在張慎之心目中,他的遠古祖先是忠君愛民為世人敬仰的先賢明哲,是戰功卓著的勇武將領,一生極為廉潔,後因得罪宦官,遭受禁錮之禍,禁錮歸田裏,回到弘農郡(陝西)華陰縣,終年七十八歲。張奐病危時留下遺囑:不要棺槨,把屍體放在靈床上,穿便服,早晨死晚上埋即可。
張芝是張奐的長子,字伯英,是有名的書法家,時稱“草聖”。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之草書。
張慎之常以有此祖先而自豪。他自幼聰穎,素懷壯誌,卻因他的祖父張顯揚,留有一紙遺書而改變了他一生的行程。這份遺囑,他已經倒背如流:
馬文錄占據肅州城九年。廣集珍寶,富可敵國,因吾為其親近侍衛官,得諳其秘。同治十二年春,左宗棠大軍雲集肅州四郊,以百營兵馬攻打肅州,危急之時,馬文錄將其珍寶裝入兩口缸內,加以密封,詭稱陳年老酒,實為鑽石、美玉、古玩,價值連城。令我率領侍衛四人,分抬兩缸,趁夜雨之際,埋入地下。
掩埋之後,馬文錄親置美酒佳肴款待我們五人,我們都是他的貼身侍衛,情同骨肉,願同生死,唯我深知馬文錄之為人,據其巨大秘密,事關奇重,必死無疑,古來如斯。但我立意逃生,故熟記掩埋之地,精確之坐標隻有馬文錄知曉,而我隻知約略方位,距鼓樓東券門約一百步之胡楊樹側。
馬文錄親酌五杯葡萄美酒示飲。我掬飲時將酒傾入袖中。其四人不知其詐,飲後腹痛難忍,在地翻滾,我亦作此痛苦之狀,趁其不意猛然躍起,伏兵無備,我乃奪門而逃;伏兵追捕,因雨夜極黑,我雖跌傷,卻幸而脫險為裏人藏匿。
三日後馬文錄失敗,暗忖此寶來不及轉移,我遂逃他鄉。此寶埋藏之地唯六人所知,四人已死,唯吾與馬文錄兩人,他兵敗投降,已被監禁,而唯吾自由也,但吾傷病在身,無力將寶取出。此秘若泄外人,為奪此財,則我必遭殺身滅口之災,故留此屬傳諸後世有福有能之子孫,當占有之,生命攸關,唯望慎之慎之。
這份囑書落在他父親張高昌之手,他曾扮作商人,從陝西華陰縣到肅州探察。
古諺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財寶,也許比地位榮耀權勢對人具有更大的誘惑力,即使不太貪婪的人,當他握有財寶的機密之後,他的希望之火就會不斷燃燒,而且越燒越旺,使人寢食難安,夢寐以求,充滿各種幻想,為將來得到財寶之後,繪製一幅奇妙無比的圖畫。
張高昌回家之後作了一份考察實錄:
餘光緒三十二年秋至肅州,鼓樓已於去年重修。因無舊圖,不知高台擴展幾許,高台之上,木樓三層,磚包基座券門通逵四達,四麵門額曰:東迎華嶽、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唯東券門百步之外胡楊樹已不存在。要開深窖,須動土發掘,非有權勢之人,不可為也。
張高昌百思不得取寶之法。於宣統元年病重死去,是年張慎之九歲,上兩秘件存其母手中,待其成年,始傳到張慎之手上。
張慎之從小就是個好幻想的孩子,聰明過人,對新鮮事物具有遏止不住的好奇心,在十七八歲時,便廣讀各種書籍,對《晚清文學叢鈔——域外文學卷》入了迷。張滇之在金陵大學文科畢業後,又籌資赴美留學,在伊利諾大學攻讀市政,獲政治碩士學位,半年後,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尋求救國濟民之道,同時謀取自己輝煌的前程。在回國那一年母親已經年邁,便把祖父和父親的秘囑交給了他。
他對祖上的秘囑在省立資料館裏重新作了考訂,對河西走廊的歷史、地形、風貌、政治情況都作了詳細研究。
他先確定了馬文錄獲取大宗珍寶的可能性。
馬文錄原是青海循化撒拉族人,獵戶,後廣召兵勇占據肅州青山頭為王。這位山大王力量日益壯大,便勾結惠回堡哨所秘密起事,於同治四年(1865年),率眾攻占肅州城,據城九年,擁兵自重廣集珍奇。肅州乃絲綢之路要道,又是漢代以來的古城,漢時,酒泉郡轄領祿福、表是、樂涫、玉門等九縣。唐《元和誌》載“肅州領福祿縣(晉代將祿福改為福祿),西至州一百裏,本漢樂涫。”後來的下河清皇城,正是漢代樂涫城的舊址,這一代漢墓密布,地下文物財寶埋藏極豐,有許多稀世奇珍流落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