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一月四日:
西路軍又向軍委報告:“高台以東人糧極富,以西則甚荒涼,據點少且遠,正值天寒,如主力進則齊進,道路、糧、房、敵騎均不許可,打則齊打,亦隻有坐待消耗……”建議軍委“如何以外力幫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馬,或令三十一軍、四軍過河配合,則我損失必少,任務更易完成,或則我們即均在高台戰敵,遠方物資用外力送下,亦屬必要。”並表示“西路軍抱最大決心克服空前困難,不怕犧牲,照前電完成任務。”
顯然,西路軍向中央提出的建議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
軍委電令西路軍:“即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勿西進。全軍集結於兩三點,大力訓練,伺機消滅敵人。”
一九三七年一月七日: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對西路軍行動方針向軍委作如下分析和建議:(一)西路軍單獨在高台、洪水行動一到兩個月,爭取滅敵一部,但欲迅速與徹底消滅屬不易,這不能不使西進困難;(二)東進在目前無敵有利條件下較易做到,如果延擱根本大計,滋長二馬之力而後擊之更不易;(三)我處倪家營子到洪水約一百九十裏,沿途糧、房便利,洪水到北大通三百六十裏,必須三天露營……非萬分必要時,不輕採取。西路軍暫時在原地行動,重要是滅敵西進……”
一九三七年一月七日——八日:
中央軍委兩次電示西路軍:“動員全軍在臨、高地帶,消滅敵人來完成創造根據地任務……切勿分兵去安西。”並進一步說明,“並沒有變更你們的基本任務,也沒有要你們久停不進,僅要你們暫勿西進。”
一九三七年一月八日:
張國燾個人署名致電西路軍將領,主要內容是:“蔣回南京後親日派扣張並向西安進兵,目前整個戰略中心是鞏固張、楊部隊和紅軍的聯合,在西安附近擊退親日派所領導的進攻,穩定抗日派,爭取中間的動搖派別,求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實現。這種方針是正確的,並已得到中外輿論的同情……目前西路軍是處在獨立作戰的地位,要達到創造甘北根據地和接通新疆的任務,必須擊退二馬的進攻,消滅其一部,在臨澤、高台、甘州地區站住腳跟,如此遠方接濟才能到手和更有意義,對於西北整個局麵的配合才更有力……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不可能經常提供給情報,因為××電台聲音過小的緣故,如果還有因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留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幹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
顯然這份電文不是指示,而是解釋與勸導。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二日:
西路軍集結在臨、高地區後,馬步芳、馬步青部五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炮團、民團,在飛機配合下,蜂擁而至,在前敵總指揮馬元海指揮下,先以一部分兵力鉗製倪家營子地區西路軍主力,而後集中力量猛攻高台,紅五軍苦戰至一月二十日,慘遭失敗,軍長董振堂、政治主任楊克明、師長葉崇本以下兩千八百名紅軍指戰員,除個別突圍外,全部壯烈犧牲。
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敵人於一月二十日占領高台後,氣焰囂張,當即回軍猛攻臨澤。臨澤紅軍激戰三日。一月二十四日臨澤失守。突圍部隊集中於倪家營子,同時,九軍也撤離沙河堡,到倪家營子集結。至此,西路軍一萬餘人,全部集中在倪家營子四十三個屯莊裏。於是,在倪家營子地區,敵我雙方,展開了歷時二十餘天的浴血苦戰。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西路軍麵臨著極為險惡的前景,孤軍奮戰有耗無補,傷亡日增,敵人卻有充足後備力量,攻勢不斷加強,西路軍召開軍政委員會,在中央不能派兵來援的情況下,提出自救東返的主張。於是在二月二十一日突圍東進,急速向西洞堡、龍首堡一帶轉移……於是就發生了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風雕群落中的那場激戰。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馬元海發現自己原本是一場虛驚之後,第二天投入了他的憲兵團。紅軍並沒有像馬元海判斷的那樣,在寨堡屯莊中恭候他來進攻,而是用殺“回馬槍”的戰術,給予迎頭痛擊,把憲兵團全部殲滅在西洞堡北麵坦闊的戈壁灘上。
當戰鬥接近尾聲的時候,陳昌浩和總指揮仍然站在龍首堡大地主張龍官屯莊的小白樓上,用八倍望遠鏡視察著戰場。
夕陽西下,酸風射目。陳昌浩將大衣皮領豎起,側著身子,以抵禦迎麵襲來的凜冽寒流。他忽然想起了古代的一首邊塞詩,忘記是誰的了,隻記得兩句:
明月如霜照白骨,
惡風捲地吹黃沙。
這些極盡悲壯的詩句沒有給他帶來悽苦之感,反而使他興奮起來。一種奪取更大勝利的渴望在他心中燃燒,萌生了一種久已期待的激情。放下望遠鏡,他轉身對站在他右首的總指揮說:
“今天取得了比昨天大得多的戰果……是一次帶有決定性的勝利!”
總指揮對“決定性的勝利”頗有異議,但他並不直接反駁這種順口說出來的話,隻是說:
西路軍又向軍委報告:“高台以東人糧極富,以西則甚荒涼,據點少且遠,正值天寒,如主力進則齊進,道路、糧、房、敵騎均不許可,打則齊打,亦隻有坐待消耗……”建議軍委“如何以外力幫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馬,或令三十一軍、四軍過河配合,則我損失必少,任務更易完成,或則我們即均在高台戰敵,遠方物資用外力送下,亦屬必要。”並表示“西路軍抱最大決心克服空前困難,不怕犧牲,照前電完成任務。”
顯然,西路軍向中央提出的建議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
軍委電令西路軍:“即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勿西進。全軍集結於兩三點,大力訓練,伺機消滅敵人。”
一九三七年一月七日: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對西路軍行動方針向軍委作如下分析和建議:(一)西路軍單獨在高台、洪水行動一到兩個月,爭取滅敵一部,但欲迅速與徹底消滅屬不易,這不能不使西進困難;(二)東進在目前無敵有利條件下較易做到,如果延擱根本大計,滋長二馬之力而後擊之更不易;(三)我處倪家營子到洪水約一百九十裏,沿途糧、房便利,洪水到北大通三百六十裏,必須三天露營……非萬分必要時,不輕採取。西路軍暫時在原地行動,重要是滅敵西進……”
一九三七年一月七日——八日:
中央軍委兩次電示西路軍:“動員全軍在臨、高地帶,消滅敵人來完成創造根據地任務……切勿分兵去安西。”並進一步說明,“並沒有變更你們的基本任務,也沒有要你們久停不進,僅要你們暫勿西進。”
一九三七年一月八日:
張國燾個人署名致電西路軍將領,主要內容是:“蔣回南京後親日派扣張並向西安進兵,目前整個戰略中心是鞏固張、楊部隊和紅軍的聯合,在西安附近擊退親日派所領導的進攻,穩定抗日派,爭取中間的動搖派別,求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實現。這種方針是正確的,並已得到中外輿論的同情……目前西路軍是處在獨立作戰的地位,要達到創造甘北根據地和接通新疆的任務,必須擊退二馬的進攻,消滅其一部,在臨澤、高台、甘州地區站住腳跟,如此遠方接濟才能到手和更有意義,對於西北整個局麵的配合才更有力……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不可能經常提供給情報,因為××電台聲音過小的緣故,如果還有因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留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幹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
顯然這份電文不是指示,而是解釋與勸導。
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二日:
西路軍集結在臨、高地區後,馬步芳、馬步青部五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炮團、民團,在飛機配合下,蜂擁而至,在前敵總指揮馬元海指揮下,先以一部分兵力鉗製倪家營子地區西路軍主力,而後集中力量猛攻高台,紅五軍苦戰至一月二十日,慘遭失敗,軍長董振堂、政治主任楊克明、師長葉崇本以下兩千八百名紅軍指戰員,除個別突圍外,全部壯烈犧牲。
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敵人於一月二十日占領高台後,氣焰囂張,當即回軍猛攻臨澤。臨澤紅軍激戰三日。一月二十四日臨澤失守。突圍部隊集中於倪家營子,同時,九軍也撤離沙河堡,到倪家營子集結。至此,西路軍一萬餘人,全部集中在倪家營子四十三個屯莊裏。於是,在倪家營子地區,敵我雙方,展開了歷時二十餘天的浴血苦戰。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一日:
西路軍麵臨著極為險惡的前景,孤軍奮戰有耗無補,傷亡日增,敵人卻有充足後備力量,攻勢不斷加強,西路軍召開軍政委員會,在中央不能派兵來援的情況下,提出自救東返的主張。於是在二月二十一日突圍東進,急速向西洞堡、龍首堡一帶轉移……於是就發生了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風雕群落中的那場激戰。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馬元海發現自己原本是一場虛驚之後,第二天投入了他的憲兵團。紅軍並沒有像馬元海判斷的那樣,在寨堡屯莊中恭候他來進攻,而是用殺“回馬槍”的戰術,給予迎頭痛擊,把憲兵團全部殲滅在西洞堡北麵坦闊的戈壁灘上。
當戰鬥接近尾聲的時候,陳昌浩和總指揮仍然站在龍首堡大地主張龍官屯莊的小白樓上,用八倍望遠鏡視察著戰場。
夕陽西下,酸風射目。陳昌浩將大衣皮領豎起,側著身子,以抵禦迎麵襲來的凜冽寒流。他忽然想起了古代的一首邊塞詩,忘記是誰的了,隻記得兩句:
明月如霜照白骨,
惡風捲地吹黃沙。
這些極盡悲壯的詩句沒有給他帶來悽苦之感,反而使他興奮起來。一種奪取更大勝利的渴望在他心中燃燒,萌生了一種久已期待的激情。放下望遠鏡,他轉身對站在他右首的總指揮說:
“今天取得了比昨天大得多的戰果……是一次帶有決定性的勝利!”
總指揮對“決定性的勝利”頗有異議,但他並不直接反駁這種順口說出來的話,隻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