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是莊稼,收割之後誰拿走了就是誰。
人才更像是支票,寫了誰的名字就是誰的。雖然延期支付,但是一般數額很巨大。
我為什麽不去做這個寫支票的人呢?
誠如在陶邑時朱泰說狐嬰做事太匆忽,好像被人追趕著一樣。現在該死的死了,不該死的也死了,我總算可以安下心慢慢培植我的根基了。怎麽想都應該把大司徒這個職位拿下,然後我就以墨燎的身份直接出掌泮宮祭酒,把墨學提升到趙國國學的地位。
於此說來,還得去見兩個人。
狐伏勿用 第7章 第一五八章 站隊(一)
要想讓新城君從旁聽席坐到重臣席,有兩個人是必須去見一麵的。
第一個是平原君趙勝,這傢夥現在做到了相邦,雖然未必有實權,但說話還是有點分量的。他舉薦的人未必會被重用,但是他反對的人八成無法被重用。為了讓他不要壞我好事也得去見他一麵。何況他在朝堂上還盯著我發問軍事,顯然是自己幕僚之中缺乏這個領域的人才。
如果我去找他,多多少少會給點麵子,就算不全力支持,好歹也不會阻撓。
第二個就是關鍵人物,左師安平君趙成。
作為沙丘之變最大的得利者,趙成非但風風光光回到朝堂,被趙何拜以左師,同時受封為安平君。從這個封號上就能看出,趙成非但成功封君,而且拿到了封地。這就意味著他的家族可以世世代代繼承這個封號,吃著封地的稅賦,一直到趙國滅亡。有命有爵有封地,趙成真正的走到了人臣的頂峰,他要是想更進一步,隻有拿定身封或者謀反稱王了。
如果能取得他的支持,新城君穩坐大司徒的位置就如鐵板釘釘一般。
他為什麽要支持新城君呢?
我仔細回憶著朝堂上所見所感,隱約之中發現趙成和李兌似乎有些裂隙。當時趙成似乎告誡李兌要「善撫百姓」,這不是**裸的打臉麽?當今之時,還有什麽比「虐下」更讓人鄙夷的事麽?
那麽趙成是否真的需要新城君呢?
我覺得還是需要的,今天他一句話沒說,貌似根本沒表態,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他這麽謹慎膽小的人,肯定要辨明風向,起碼讓人來試探新城君的態度之後才會小心翼翼地採取行動。像李兌那種二貨,當著那麽多人的麵質疑我,不是給自己堵路麽?當了兩天大司寇連自己姓什麽都快忘了。
常聽人說,不怕站錯隊,就怕不站隊。
不站隊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把你當敵人。
這句話被年輕的我奉為圭旨,隨著閱歷的上升,我突然意識道:所有人都是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正麵是強勁的敵人,背後是坑爹的隊友……那種時候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真是恨不得自己不站隊。
這一點上,德國人的體會應該更深刻。
趙成應該不算很坑爹,何況我也不是鐵了心跟他一隊。
我開始考慮該找個什麽樣的契機去見趙成。我跟他的交往不是很多,說不定就算我不易容,他都記不得我的容貌了。不過我擔心見到他我會克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他的封號安平君閃亮亮地提醒我沙丘之痛。
他受封的安平可不是齊國的安平,而是信都轄下的一個城。趙國不像齊國、燕國那樣有首都之外的陪都。不過信都的行政權力已經逼近邊地的一郡,成為趙國政治體製中的一朵奇葩。能封在開發成熟的邯鄲—信都核心區域,可見他這次的收穫實在不小。
換個角度,李兌應該羨慕嫉妒恨吧。他隻封了個奉陽君,聽上去不錯,可惜是個勛銜。雖然不知道賜了多少食邑給他,但是沒有封地就總是差那麽一等。冒了那麽大的風險,東奔西走還要假裝逃亡,最後隻弄了個不能世襲的封號。好不容易把大司寇撈到手裏,盡是老弱殘兵,刁民鬧事敗壞名聲,上麵還卡住不許擴充警士。
呼呼,我替他想想都覺得冤得慌。
那你就索性悲催到底吧,誰讓你站錯隊了呢?
秉承我一貫的習慣:需要別人辦事的時候,坐著等人來求我。
坐等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垂釣。垂釣就必須要下餌,否則就得等到八十歲去了。
我的魚餌是越女社。
魎姒的越女社到了邯鄲,第一站自然就是新城君府上。雖然平原君早早發出了邀請,但是我讓魎姒以「排練新戲」為由推辭了。不過趙勝的氣度還是可以的,知道新城君已經把人接入了府中,直接送來了禮物,並沒有表示什麽不滿。
魎姒倒也不完全是在糊弄趙勝,因為我的確寫了個本子讓魎姒排演。那出劇很貼近實事,演的是伊闕之戰秦國戰敗的故事。雖然事實上秦國並沒有敗,反倒贏得十分漂亮,但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白起的確沒有打下伊闕,所以斷章取義的話問題並不大。何況我也不打算讓魎姒去秦國演出。
現在當然還算不上是戲曲。最多是舞台劇加一點音樂元素,配上雜技戲、歌舞和一些魔術,讓人覺得好看而已。之前那種亂鬧鬧全跑台上的演出都能吸引廣大觀眾,我改良之後已經到了逆天的程度,隻要在一個地方公演過一次,第二次必然是萬人空巷。
有了這個大殺器,何愁釣不到魚?
因為故事情節簡單,文武戲加在一起不過也就是大約一小時的長度。排練數日之後就可以彩排了。說是彩排,其實就是小範圍的內測,正好借著這個名義,邀請一些人過來湊湊熱鬧,冒充專家點評點評,也為日後公演造造聲勢。
人才更像是支票,寫了誰的名字就是誰的。雖然延期支付,但是一般數額很巨大。
我為什麽不去做這個寫支票的人呢?
誠如在陶邑時朱泰說狐嬰做事太匆忽,好像被人追趕著一樣。現在該死的死了,不該死的也死了,我總算可以安下心慢慢培植我的根基了。怎麽想都應該把大司徒這個職位拿下,然後我就以墨燎的身份直接出掌泮宮祭酒,把墨學提升到趙國國學的地位。
於此說來,還得去見兩個人。
狐伏勿用 第7章 第一五八章 站隊(一)
要想讓新城君從旁聽席坐到重臣席,有兩個人是必須去見一麵的。
第一個是平原君趙勝,這傢夥現在做到了相邦,雖然未必有實權,但說話還是有點分量的。他舉薦的人未必會被重用,但是他反對的人八成無法被重用。為了讓他不要壞我好事也得去見他一麵。何況他在朝堂上還盯著我發問軍事,顯然是自己幕僚之中缺乏這個領域的人才。
如果我去找他,多多少少會給點麵子,就算不全力支持,好歹也不會阻撓。
第二個就是關鍵人物,左師安平君趙成。
作為沙丘之變最大的得利者,趙成非但風風光光回到朝堂,被趙何拜以左師,同時受封為安平君。從這個封號上就能看出,趙成非但成功封君,而且拿到了封地。這就意味著他的家族可以世世代代繼承這個封號,吃著封地的稅賦,一直到趙國滅亡。有命有爵有封地,趙成真正的走到了人臣的頂峰,他要是想更進一步,隻有拿定身封或者謀反稱王了。
如果能取得他的支持,新城君穩坐大司徒的位置就如鐵板釘釘一般。
他為什麽要支持新城君呢?
我仔細回憶著朝堂上所見所感,隱約之中發現趙成和李兌似乎有些裂隙。當時趙成似乎告誡李兌要「善撫百姓」,這不是**裸的打臉麽?當今之時,還有什麽比「虐下」更讓人鄙夷的事麽?
那麽趙成是否真的需要新城君呢?
我覺得還是需要的,今天他一句話沒說,貌似根本沒表態,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他這麽謹慎膽小的人,肯定要辨明風向,起碼讓人來試探新城君的態度之後才會小心翼翼地採取行動。像李兌那種二貨,當著那麽多人的麵質疑我,不是給自己堵路麽?當了兩天大司寇連自己姓什麽都快忘了。
常聽人說,不怕站錯隊,就怕不站隊。
不站隊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把你當敵人。
這句話被年輕的我奉為圭旨,隨著閱歷的上升,我突然意識道:所有人都是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正麵是強勁的敵人,背後是坑爹的隊友……那種時候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真是恨不得自己不站隊。
這一點上,德國人的體會應該更深刻。
趙成應該不算很坑爹,何況我也不是鐵了心跟他一隊。
我開始考慮該找個什麽樣的契機去見趙成。我跟他的交往不是很多,說不定就算我不易容,他都記不得我的容貌了。不過我擔心見到他我會克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他的封號安平君閃亮亮地提醒我沙丘之痛。
他受封的安平可不是齊國的安平,而是信都轄下的一個城。趙國不像齊國、燕國那樣有首都之外的陪都。不過信都的行政權力已經逼近邊地的一郡,成為趙國政治體製中的一朵奇葩。能封在開發成熟的邯鄲—信都核心區域,可見他這次的收穫實在不小。
換個角度,李兌應該羨慕嫉妒恨吧。他隻封了個奉陽君,聽上去不錯,可惜是個勛銜。雖然不知道賜了多少食邑給他,但是沒有封地就總是差那麽一等。冒了那麽大的風險,東奔西走還要假裝逃亡,最後隻弄了個不能世襲的封號。好不容易把大司寇撈到手裏,盡是老弱殘兵,刁民鬧事敗壞名聲,上麵還卡住不許擴充警士。
呼呼,我替他想想都覺得冤得慌。
那你就索性悲催到底吧,誰讓你站錯隊了呢?
秉承我一貫的習慣:需要別人辦事的時候,坐著等人來求我。
坐等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垂釣。垂釣就必須要下餌,否則就得等到八十歲去了。
我的魚餌是越女社。
魎姒的越女社到了邯鄲,第一站自然就是新城君府上。雖然平原君早早發出了邀請,但是我讓魎姒以「排練新戲」為由推辭了。不過趙勝的氣度還是可以的,知道新城君已經把人接入了府中,直接送來了禮物,並沒有表示什麽不滿。
魎姒倒也不完全是在糊弄趙勝,因為我的確寫了個本子讓魎姒排演。那出劇很貼近實事,演的是伊闕之戰秦國戰敗的故事。雖然事實上秦國並沒有敗,反倒贏得十分漂亮,但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白起的確沒有打下伊闕,所以斷章取義的話問題並不大。何況我也不打算讓魎姒去秦國演出。
現在當然還算不上是戲曲。最多是舞台劇加一點音樂元素,配上雜技戲、歌舞和一些魔術,讓人覺得好看而已。之前那種亂鬧鬧全跑台上的演出都能吸引廣大觀眾,我改良之後已經到了逆天的程度,隻要在一個地方公演過一次,第二次必然是萬人空巷。
有了這個大殺器,何愁釣不到魚?
因為故事情節簡單,文武戲加在一起不過也就是大約一小時的長度。排練數日之後就可以彩排了。說是彩排,其實就是小範圍的內測,正好借著這個名義,邀請一些人過來湊湊熱鬧,冒充專家點評點評,也為日後公演造造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