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這邊以相邦肥義為首,宗伯公子成次之,我又次之,之後便是平原君為首的等公室親貴。沒有看到安陽君,希望他在朝會之後就已經返回代郡了。
平原君之後是行人、甸師、丞、史、征事等相邦屬官,名為治官。從屬官開始便不再有獨享一席的資格,隻能聯席而坐。治官之後是宗伯所屬的禮官,再然後是司寇所屬的刑官,坐得浩浩蕩蕩,滿山滿穀,一副眾賢盈朝的盛況,好讓對麵稀疏的外國來使有所壓力。
風起沙丘 第83章 第七十七章 喋血沙丘 (五)
我百無聊賴,剛好看到劇方作為引禮宰夫,正與坐在刑官之中的劇辛大眼瞪小眼。兩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靜默對峙,目光相撞。看來劇辛還真的是背叛了家族,一門心思站在法家之徒的立場上。
有幾個士師見到我望向那邊,紛紛遙遙揖手為禮,我一併回了,坐正身體目不斜視,免得惹出更多的禮節來。
期門官開始報唱,先是眾臣迎趙王入席,等這位大君入席坐定之後,趙王高聲宣布迎楚王赴席,由身邊嗓門更大的宦者令信期傳達下去。層層傳唱之後,大腹便便的楚王熊槐在左右侍從的攙扶之下緩緩走上正堂,一路上目光呆滯,走到我麵前的時候突然有了精神,朝我咧嘴一笑,差點嚇得我仰倒。
楚王坐了主賓席之後,行人出席,取代期門開始宣報往來朝賀的外國使節名錄並禮單。這是華夏傳統,早從部落時代開始,往來的禮單都是當著主賓麵讀出來的。禮物重了主賓都有麵子,禮物輕了還會引起邦交不睦。這些送禮的使節並非人人都有資格進來。列國中有秦、魏、燕、宋四國派了正使,持了王節,所以能夠登堂入室。齊王田地和楚王熊橫、魯公姬賈派出的是私使,隻有進來拜謁的資格。
韓室在公子章被廢太子的時候沒有發聲音支持,現在也沒有派使節前來,可以視作是對趙國不參與上次合縱伐秦的怨念。不過韓國的怨念就像是青春期小姑娘的任性,沒人會當回事。
拜謁是個很短的流程,基本上使者進來向趙王打個招呼問個好,然後趙王按照禮官早就準備好的說辭拿出來說一下,賓主兩便,該幹嘛幹嘛就行了。而且這種說辭都是固定的套路,先問人家國君身體好不好,再問今年收成怎麽樣,百姓過得如何。使者需要表示感謝,然後說都好,有點文采的再補幾句詩……隻要智商不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基本不會出錯。
問題出在楚國來的那位使者打破了常規套路,他在拜謁趙王之後,轉向楚王熊槐,道:「主父,大王無時無刻不思念父親,還請主父隨臣返歸故裏。」
「左徒,」熊槐突然抽泣道,「太子已經尊寡人為主父了麽?」
那使者也跟著哭了出來,道:「想當初大王不聽微臣的勸告,以至於今天成了主父。微臣又因為當日的苦諫,已經下遷為三閭大夫了。」
好一對患難君臣……慢,三閭大夫,原來他就是屈原啊!
「平也有幸,能再見王於人間。悲時之迫阨,願輕舉而遠遊。無奈遭沉濁而淪汙穢,獨鬱結其誰語!」屈原悲慟哭道。
我說,能說人話麽?
雖然我很喜歡聽楚音,但是從未聽過這麽拗口的楚音啊!
楚王淚落滿襟,轉向趙王道:「大王,屈平乃我楚國左徒,看在不榖麵上,求賜一席,為孤親從。」
「善,」趙何道,「為屈大夫置席。」
屈原長揖道:「外臣屈平謝過趙王。」
屈原身材修長,舉止翩翩。列國之中,衛鄭多輕佻,齊魯多道學,秦人重法度,燕趙多任俠之徒,灑脫之輩。唯有楚國最鍾情於飄逸輕盈,士族以纖瘦為美,乃至常有人為了減肥而餓死。如果從背影看,屈原的身形步伐簡直讓人驚嘆,隻等他轉過身,正麵對著我時,才暴露出那個如同蟠桃的高突額頭,讓我懷疑後世的壽星形象是不是根據屈原畫出來的。
短暫的插曲很快就過了,眼看著一列列的鼓吏穿著袒胸露乳的小馬甲,盡顯強健的肌肉,環抱大鼓而入,即便是屈原都不能再吸引我的目光了。這副架勢是要演奏我的成名曲《主父歌》。準確地說是經由專業的樂師修正後的《主父歌》。雖然原曲雄壯豁達,但是不夠悲愴,不符合趙人的審美情趣。而且沒有編鍾的曲目終究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樂師們加入了編鍾的前奏,以及兩闋之間的編鍾獨奏。
我回國之後在趙雍那兒聽到過一次,趙雍很喜歡,不過我對此謹謝不敏。還好歌和曲都不是我原創的,否則我肯定受不了有人這麽糟蹋。
這首曲子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鼓的戲份比較重。
劇辛說:響鼓為號,紅巾為信。
我朝右看去,公子成一副興致勃勃的姿態看著這些鼓人。我又望向趙奢,見趙奢也看著我這裏,兩人相對無語搖頭而已。
趙何起身致辭之後,眾人舉酒:一祝國安民豐,時和歲稔;二祝兵刑罔措,囹圄空閑;三祝王室安康,永絕病憂。
酒過之後,一片悉悉索索收拾衣服回歸坐席的聲音。我悲催的發現包括我在內,都穿著寬袍大袖的華服。在十餘年前,趙雍大刀闊斧地推行「初胡服」,要求所有人在所有場合都必須穿著胡服,為此不惜激怒大量的公族。十餘年後,無論是朝堂上還是街市上,趙國的服飾再次變回了以華服為主流,而趙雍已經無力再阻擋千年文化的慣性。或許能讓他欣慰的隻是趙國的華服袖子要比中原列國的窄小一些。
平原君之後是行人、甸師、丞、史、征事等相邦屬官,名為治官。從屬官開始便不再有獨享一席的資格,隻能聯席而坐。治官之後是宗伯所屬的禮官,再然後是司寇所屬的刑官,坐得浩浩蕩蕩,滿山滿穀,一副眾賢盈朝的盛況,好讓對麵稀疏的外國來使有所壓力。
風起沙丘 第83章 第七十七章 喋血沙丘 (五)
我百無聊賴,剛好看到劇方作為引禮宰夫,正與坐在刑官之中的劇辛大眼瞪小眼。兩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靜默對峙,目光相撞。看來劇辛還真的是背叛了家族,一門心思站在法家之徒的立場上。
有幾個士師見到我望向那邊,紛紛遙遙揖手為禮,我一併回了,坐正身體目不斜視,免得惹出更多的禮節來。
期門官開始報唱,先是眾臣迎趙王入席,等這位大君入席坐定之後,趙王高聲宣布迎楚王赴席,由身邊嗓門更大的宦者令信期傳達下去。層層傳唱之後,大腹便便的楚王熊槐在左右侍從的攙扶之下緩緩走上正堂,一路上目光呆滯,走到我麵前的時候突然有了精神,朝我咧嘴一笑,差點嚇得我仰倒。
楚王坐了主賓席之後,行人出席,取代期門開始宣報往來朝賀的外國使節名錄並禮單。這是華夏傳統,早從部落時代開始,往來的禮單都是當著主賓麵讀出來的。禮物重了主賓都有麵子,禮物輕了還會引起邦交不睦。這些送禮的使節並非人人都有資格進來。列國中有秦、魏、燕、宋四國派了正使,持了王節,所以能夠登堂入室。齊王田地和楚王熊橫、魯公姬賈派出的是私使,隻有進來拜謁的資格。
韓室在公子章被廢太子的時候沒有發聲音支持,現在也沒有派使節前來,可以視作是對趙國不參與上次合縱伐秦的怨念。不過韓國的怨念就像是青春期小姑娘的任性,沒人會當回事。
拜謁是個很短的流程,基本上使者進來向趙王打個招呼問個好,然後趙王按照禮官早就準備好的說辭拿出來說一下,賓主兩便,該幹嘛幹嘛就行了。而且這種說辭都是固定的套路,先問人家國君身體好不好,再問今年收成怎麽樣,百姓過得如何。使者需要表示感謝,然後說都好,有點文采的再補幾句詩……隻要智商不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基本不會出錯。
問題出在楚國來的那位使者打破了常規套路,他在拜謁趙王之後,轉向楚王熊槐,道:「主父,大王無時無刻不思念父親,還請主父隨臣返歸故裏。」
「左徒,」熊槐突然抽泣道,「太子已經尊寡人為主父了麽?」
那使者也跟著哭了出來,道:「想當初大王不聽微臣的勸告,以至於今天成了主父。微臣又因為當日的苦諫,已經下遷為三閭大夫了。」
好一對患難君臣……慢,三閭大夫,原來他就是屈原啊!
「平也有幸,能再見王於人間。悲時之迫阨,願輕舉而遠遊。無奈遭沉濁而淪汙穢,獨鬱結其誰語!」屈原悲慟哭道。
我說,能說人話麽?
雖然我很喜歡聽楚音,但是從未聽過這麽拗口的楚音啊!
楚王淚落滿襟,轉向趙王道:「大王,屈平乃我楚國左徒,看在不榖麵上,求賜一席,為孤親從。」
「善,」趙何道,「為屈大夫置席。」
屈原長揖道:「外臣屈平謝過趙王。」
屈原身材修長,舉止翩翩。列國之中,衛鄭多輕佻,齊魯多道學,秦人重法度,燕趙多任俠之徒,灑脫之輩。唯有楚國最鍾情於飄逸輕盈,士族以纖瘦為美,乃至常有人為了減肥而餓死。如果從背影看,屈原的身形步伐簡直讓人驚嘆,隻等他轉過身,正麵對著我時,才暴露出那個如同蟠桃的高突額頭,讓我懷疑後世的壽星形象是不是根據屈原畫出來的。
短暫的插曲很快就過了,眼看著一列列的鼓吏穿著袒胸露乳的小馬甲,盡顯強健的肌肉,環抱大鼓而入,即便是屈原都不能再吸引我的目光了。這副架勢是要演奏我的成名曲《主父歌》。準確地說是經由專業的樂師修正後的《主父歌》。雖然原曲雄壯豁達,但是不夠悲愴,不符合趙人的審美情趣。而且沒有編鍾的曲目終究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樂師們加入了編鍾的前奏,以及兩闋之間的編鍾獨奏。
我回國之後在趙雍那兒聽到過一次,趙雍很喜歡,不過我對此謹謝不敏。還好歌和曲都不是我原創的,否則我肯定受不了有人這麽糟蹋。
這首曲子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鼓的戲份比較重。
劇辛說:響鼓為號,紅巾為信。
我朝右看去,公子成一副興致勃勃的姿態看著這些鼓人。我又望向趙奢,見趙奢也看著我這裏,兩人相對無語搖頭而已。
趙何起身致辭之後,眾人舉酒:一祝國安民豐,時和歲稔;二祝兵刑罔措,囹圄空閑;三祝王室安康,永絕病憂。
酒過之後,一片悉悉索索收拾衣服回歸坐席的聲音。我悲催的發現包括我在內,都穿著寬袍大袖的華服。在十餘年前,趙雍大刀闊斧地推行「初胡服」,要求所有人在所有場合都必須穿著胡服,為此不惜激怒大量的公族。十餘年後,無論是朝堂上還是街市上,趙國的服飾再次變回了以華服為主流,而趙雍已經無力再阻擋千年文化的慣性。或許能讓他欣慰的隻是趙國的華服袖子要比中原列國的窄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