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商鞅之前秦國就有軍功爵這個說法,不過這些爵位並不普及,更多的還是以周公所製的「五等九級」爵位為主。周公將貴族自周天子之下分成公、侯、伯、子男四等,這四等可以享受封國,為封君。封君之下是卿、大夫、士。最早的卿也是三級,後來隻稱上卿,表示地位尊崇。
按照周禮,士食田,大夫食邑,卿食國。後來卿族勢力龐大,別說食國,甚至能夠廢了正牌封君取而代之的——三晉趙魏韓和田齊。
商鞅精明的地方就是將食田的士由三級擴充到了九級,從一級的公士到九級五大夫。玩過網遊的人都知道,哪怕最爛的一款遊戲都有死忠,為什麽?因為升級!
我一天一級,玩得不亦樂乎。你一年一級,是不是會很胸悶?把升級要求降低,級別增加,所有人都有個奔頭,自然樂此不疲。所以同樣都是食田四百石的上士,秦國人一年升一級,九年時間過得幸福愜意。六國人升到上士,九年中隻享受了兩次升職的樂趣,隻能用「熬」來形容。
公孫起的左庶長是第十級,相當於列國的下大夫。這一級爵位開始就不能用首級來升了,也不再食田,而是食邑。食田的事由司徒負責,食邑的事卻是要由丞相呈報國君才能批準的。
「所以你現在既沒有食田,也沒有食邑?」我問道。
公孫起蕭瑟一嘆:「的確如此,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打仗啊!」
你妹!這就是典型的秦人思維!一幫軍國主義荼毒下的可憐靈魂!
「我打仗還不錯,」公孫起道,「比吳起強一點。」
我雖然不是吳起的粉絲,但是不代表我能容忍你的狂傲。
「當年吳起奔魏,」公孫起端起碗喝了一口酒,斜眼看我,「李悝說他堪比司馬穰苴,你說呢?」
呃,我第一次聽說這話。李悝那鳥貨拿了吳起的賄賂吧!
司馬穰苴是誰?他可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大兵家。如果說兵家有兩座高峰,那麽無疑是《孫子兵法》和《司馬法》。《孫子》是狹義兵法的巔峰之作,《司馬法》則是古今兵家的集大成之作。
當年為了讓田穰苴獲得出頭的機會,晏嬰甚至還殺了齊國三個勇士。
當時齊國名將田開疆,與田穰苴同族。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曾率齊軍大敗徐軍於蒲隧,殺徐國大將嬴爽。徐國國君大懼,忙遣使至齊求和。附近的小國郯、莒等國君皆來朝見齊景公,尊之為霸主。除了田開疆,景公手下還有兩個壯士,一叫古冶子,一叫公孫捷,與田開疆並稱「三傑」。相傳古冶子曾入水斬黿,公孫捷曾赤手殺虎,都對齊景公有救駕之功,因而被齊景公視為親信。
說起來這也是人的心理。有些人覺得手下小弟的武力值越高越好,有些人卻覺得成天有這麽三個武力值max的怪胎在麵前晃蕩很可怕。齊景公就是後麵那種。他身邊還有一個晏嬰。晏嬰在齊國的地位可以與管子相較,在我轉世來的這個時代經常聽到「管晏之才」。作為一個智力過剩人士,晏嬰很簡單就讓景公相信不除掉那三個人會有禍患。
問題是如何除掉武力值這麽高的三個傢夥呢?得出動多少軍隊呢?
晏嬰說:兩個桃子足矣。
於是齊景公送了兩個桃子給三傑,讓他們三人之中功勞最大,武力最強的兩個人吃。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多了一個比較少見的五字成語,經由諸葛亮先生十分喜歡唱的一首歌而流傳千古:
「步出齊東門,遙望盪陰裏。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塚?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中陰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者,相國齊晏子。」
……
晏嬰殺了這麽三個勇士,就是為了給田穰苴掃清道路,讓他成為抵抗燕、晉大軍的統帥,最終官拜大司馬,成就了我們說的司馬穰苴。
「吳起隻是學到了司馬穰苴的皮毛罷了。」我說道。
公孫起連連點頭:「你也這麽認為吧!他隻做到了愛兵如子,卻也隻是婦人之愛!」他說的是吳起臥不設席,行不高車,與士卒同餐飲,有時候還為士卒吸膿。我微微點頭,給士卒蓋蓋被子什麽的還行,吮膿吸瘡什麽的口味太重,吃不消。
雖然我的確這麽覺得,但不能讓公孫起那小子得意啊!「不過吳子在戰法上卻的確將孫子之學發揚光大。」我道。
「應時而已。」公孫起不樂道,「紮營、擊敵、避讓、斥候,這些豈是他獨創的?隻是運氣好讓他先說出來罷了。」
「吳起在魏的時候,與諸侯大小戰七十六,無一敗績。」我斜眼看了他一眼,道,「你行麽?」
公孫起大笑,將那些與吳起對戰的諸侯一一列舉,從國勢到軍力,分析得頭頭是道,最終得出的結論不是吳起太強,而是諸侯太弱。雖然公孫起的嗓音不怎麽好聽,但是他說這話的時候充滿了自信,節奏感很強烈,讓我都忘記吃肉喝酒了。
「更何況,吳起自己說的,」公孫起喘著氣,喝了口酒,「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他在魏國打了多少仗來著?」
「他這話隻是知兵非好戰的意思,警戒君人者而已。」我慣例抬槓,「魏國處四戰之地,若是沒有吳起,恐怕早已經和韓國一樣淪為下國了。」
按照周禮,士食田,大夫食邑,卿食國。後來卿族勢力龐大,別說食國,甚至能夠廢了正牌封君取而代之的——三晉趙魏韓和田齊。
商鞅精明的地方就是將食田的士由三級擴充到了九級,從一級的公士到九級五大夫。玩過網遊的人都知道,哪怕最爛的一款遊戲都有死忠,為什麽?因為升級!
我一天一級,玩得不亦樂乎。你一年一級,是不是會很胸悶?把升級要求降低,級別增加,所有人都有個奔頭,自然樂此不疲。所以同樣都是食田四百石的上士,秦國人一年升一級,九年時間過得幸福愜意。六國人升到上士,九年中隻享受了兩次升職的樂趣,隻能用「熬」來形容。
公孫起的左庶長是第十級,相當於列國的下大夫。這一級爵位開始就不能用首級來升了,也不再食田,而是食邑。食田的事由司徒負責,食邑的事卻是要由丞相呈報國君才能批準的。
「所以你現在既沒有食田,也沒有食邑?」我問道。
公孫起蕭瑟一嘆:「的確如此,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打仗啊!」
你妹!這就是典型的秦人思維!一幫軍國主義荼毒下的可憐靈魂!
「我打仗還不錯,」公孫起道,「比吳起強一點。」
我雖然不是吳起的粉絲,但是不代表我能容忍你的狂傲。
「當年吳起奔魏,」公孫起端起碗喝了一口酒,斜眼看我,「李悝說他堪比司馬穰苴,你說呢?」
呃,我第一次聽說這話。李悝那鳥貨拿了吳起的賄賂吧!
司馬穰苴是誰?他可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大兵家。如果說兵家有兩座高峰,那麽無疑是《孫子兵法》和《司馬法》。《孫子》是狹義兵法的巔峰之作,《司馬法》則是古今兵家的集大成之作。
當年為了讓田穰苴獲得出頭的機會,晏嬰甚至還殺了齊國三個勇士。
當時齊國名將田開疆,與田穰苴同族。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曾率齊軍大敗徐軍於蒲隧,殺徐國大將嬴爽。徐國國君大懼,忙遣使至齊求和。附近的小國郯、莒等國君皆來朝見齊景公,尊之為霸主。除了田開疆,景公手下還有兩個壯士,一叫古冶子,一叫公孫捷,與田開疆並稱「三傑」。相傳古冶子曾入水斬黿,公孫捷曾赤手殺虎,都對齊景公有救駕之功,因而被齊景公視為親信。
說起來這也是人的心理。有些人覺得手下小弟的武力值越高越好,有些人卻覺得成天有這麽三個武力值max的怪胎在麵前晃蕩很可怕。齊景公就是後麵那種。他身邊還有一個晏嬰。晏嬰在齊國的地位可以與管子相較,在我轉世來的這個時代經常聽到「管晏之才」。作為一個智力過剩人士,晏嬰很簡單就讓景公相信不除掉那三個人會有禍患。
問題是如何除掉武力值這麽高的三個傢夥呢?得出動多少軍隊呢?
晏嬰說:兩個桃子足矣。
於是齊景公送了兩個桃子給三傑,讓他們三人之中功勞最大,武力最強的兩個人吃。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多了一個比較少見的五字成語,經由諸葛亮先生十分喜歡唱的一首歌而流傳千古:
「步出齊東門,遙望盪陰裏。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塚?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中陰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者,相國齊晏子。」
……
晏嬰殺了這麽三個勇士,就是為了給田穰苴掃清道路,讓他成為抵抗燕、晉大軍的統帥,最終官拜大司馬,成就了我們說的司馬穰苴。
「吳起隻是學到了司馬穰苴的皮毛罷了。」我說道。
公孫起連連點頭:「你也這麽認為吧!他隻做到了愛兵如子,卻也隻是婦人之愛!」他說的是吳起臥不設席,行不高車,與士卒同餐飲,有時候還為士卒吸膿。我微微點頭,給士卒蓋蓋被子什麽的還行,吮膿吸瘡什麽的口味太重,吃不消。
雖然我的確這麽覺得,但不能讓公孫起那小子得意啊!「不過吳子在戰法上卻的確將孫子之學發揚光大。」我道。
「應時而已。」公孫起不樂道,「紮營、擊敵、避讓、斥候,這些豈是他獨創的?隻是運氣好讓他先說出來罷了。」
「吳起在魏的時候,與諸侯大小戰七十六,無一敗績。」我斜眼看了他一眼,道,「你行麽?」
公孫起大笑,將那些與吳起對戰的諸侯一一列舉,從國勢到軍力,分析得頭頭是道,最終得出的結論不是吳起太強,而是諸侯太弱。雖然公孫起的嗓音不怎麽好聽,但是他說這話的時候充滿了自信,節奏感很強烈,讓我都忘記吃肉喝酒了。
「更何況,吳起自己說的,」公孫起喘著氣,喝了口酒,「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他在魏國打了多少仗來著?」
「他這話隻是知兵非好戰的意思,警戒君人者而已。」我慣例抬槓,「魏國處四戰之地,若是沒有吳起,恐怕早已經和韓國一樣淪為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