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總指揮史迪威,一個在高級將領圈子裏綽號“醋性子喬”的暴脾氣老軍人,卻因為疾惡如仇和平易近人深為普通中國士兵所愛戴。


    謝爾曼坦克後來也裝備遠征軍其它部隊,下麵這張照片上的m4a4坦克側麵有一個白色三角標誌,表示它是遠征軍戰車第1營第2連的車輛。至於車身上裝飾性女郎圖案嘛……那可就沒法判斷是美國佬的作品,還是中國兵效仿的了。


    這支突擊部隊火力和防禦都堪稱一流。原美軍顧問法利回憶,他覺得自己被挑選到謝爾曼坦克部隊是一種運氣。因為謝爾曼厚實的裝甲讓人有足夠的安全感。法利曾檢查一輛被俘的日本坦克,得出結論日軍戰車的防禦根本無法和謝爾曼相比。


    估計所謂被俘的日本坦克,是日軍14坦克聯隊部隊使用的95式輕型坦克。日軍在堅布山曾將這種坦克放置在兩堵土牆之間組織防禦作戰,但麵對中國軍隊兇猛的炮火,這種做法全然無濟於事。實際上,由於日軍的戰術思想是用戰車伴隨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一般不進行戰車之間的對戰,因此其參戰的裝甲車輛多毀於遠征軍的炮火和步兵火力,雙方戰車之間的戰鬥不多。法利承認“在這條戰線上,我們沒有多少像其他戰場上那樣進行大規模坦克戰的機會”。


    遠征軍使用的m4a4謝爾曼坦克


    謝爾曼坦克組成的突擊部隊,使裝甲兵團如虎添翼。此後的攻擊過程中,盡管日軍在沿潘玉河的英開塘(inkawngatawng)、索卡道(hwelonghka)、馬拉高(mkadwng)等據點層層設防,並配置了大量反坦克武器,但在中國遠征軍日益精練的炮兵、步兵、裝甲兵立體攻擊麵前最終敗下陣來。在攻占這三個據點的戰鬥中,美軍顧問中僅僅兩名陣亡,四人負傷,數輛輕型坦克和一輛中型坦克被擊毀。理察回憶,在索卡道,日軍曾派出坦克部隊迎戰,但麵對氣勢如虹的裝甲兵團自知不敵,未及交手就倉皇退遁,讓遠征軍的官兵們有些遺憾。


    遠征軍50師師長潘裕琨在給部下講話,腳下踩的就是一輛被俘的日軍戰車。


    不過,坦克部隊的勢如破竹也帶來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和他們配合作戰的步兵多少產生了一些依賴和消極的情緒。一名美軍顧問回憶孟拱之戰:“在一次協同作戰中,中型坦克突擊隊率先攻破日軍陣線,美軍打頭的謝爾曼戰車部隊一直把日軍追趕了三英裏之遠。當我們返回的時候,卻看到那些配合作戰中國步兵根本就沒動窩,隻是舉起他們的手比出v字型手勢向我們歡呼,實在把我們氣得夠嗆。”


    說來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些中國步兵在瓦魯班的英勇,來自於打回故鄉的勇氣,這些中國步兵在孟拱的消極,又何嚐不是珍惜能活著回家的機會呢?對這些純樸的農家子弟來說,能這樣消極一次,實在是戰場上的奢侈,大多數時間他們的犧牲隻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一寸河山一寸血”。


    對裝甲兵最嚴峻的考驗堪稱英開塘之戰。


    五


    英開塘,是潘玉河東岸一片寬闊的台地,也是日軍在胡康河穀東段中心孟拱的前哨陣地。由於這裏水淺流緩,可以徒涉,雙方都認識到這是遠征軍進攻孟拱日軍的必經之路。


    中國遠征軍曾兩攻英開塘,4月29日,第一次戰鬥中,裝甲兵團和新22師65團一個營發動攻擊。由於渡河兵力不足,寡不敵眾的中國士兵敗回西岸。這時,韓德明已經提升為副營長,剛剛擔任裝甲兵團第1連連長的李紀元指揮車輛拚死力戰,試圖在日軍陣地上殺出一條血路。結果他乘坐的戰車被日軍戰防炮擊中,本人當場陣亡,第1連的多輛坦克受損。5月3日晚,為了打開通道,布朗上校親自指揮了第二次進攻。他調動了57輛m3和m4戰車,地麵由理察·多蘭中尉指揮進攻,自己則乘坐一架l-5炮兵校射飛機直接飛在戰場上方協調裝甲兵和步兵的配合。


    l-5步哨式炮兵校射飛機,解放軍早期也曾使用。


    英開塘的戰場地勢開闊,河麵上被日軍破壞的橋樑隱約可見。這樣的戰鬥,雙方意圖都很明確,無可隱瞞。隔河遙遙相對的兩軍讓人想起古代戰爭中的軍陣。美軍參戰老兵貝克爾中士回憶,他們的謝爾曼坦克在前方安裝了一副很像推土機鏟刀的破障器,一輛輛遠征軍的坦克謹慎而小心地劈開堤坡上的植被,在河岸的幾處同時開始渡河。“從望遠鏡望出去,場麵頗為壯觀。當我們爬上對岸的時候,多蘭中尉下令所有坦克調整位置,整個進攻陣線擺成了一個巨大的楔型。從坦克的潛望鏡中望去,對麵綿延半英裏的台地清晰可見,毫無遮掩。這裏原來顯然曾生長過茂密的樹叢,如今卻隻有不到膝蓋高的大象草,頂端一片被焚燒後的焦黑。台地盡頭,是暗青色的叢林,日軍,就在那裏等待著我們。炮擊一直在持續,配合作戰的轟炸機也頻頻對日軍投下炸彈。多蘭中尉下令——進攻開始了。”


    與我們想像中美軍多怕死不同,在這次進攻中,幾輛美軍駕駛的謝爾曼坦克沖在最前麵,因為他們是最熟悉這些車輛的人員,戰鬥力最強,對多蘭中尉的命令理解也最準確。中國軍人駕駛的坦克緊隨其後。


    在緬北戰場中美兩軍人員相處融洽,這是美軍顧問克勞福德和他的中國戰友合影。


    日軍的戰術十分明確,就是堅決貫徹近戰的原則,把中國軍隊放進自己的陣地再開火。這大概是因為戰車的機動能力太強,日軍很難在中國軍隊突擊的重點目標前預先部署足夠的部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退後一步是家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蘇並收藏退後一步是家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