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1931年9月18日的東三省事變作為起點,實際總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場捍衛疆土、抵禦外寇入侵的最壯烈的抗爭。因為時間距離尚不是特別遙遠,所留下的歷史印痕較多,可資研究的條件較好,現代以來中國國內圍繞抗日戰爭史的著作可謂是汗牛充棟。不過在眾多的著作中,老薩的書可以稱得上非常特別、非常與眾不同,乃至可以說視角非常“刁鑽”。
軍事史研究中有一個通行的原則,即所謂的“知我莫如敵”,講究在研究國與國的軍事交爭時,除了大量掌握、分析己方的材料外,更需要了解對方的材料,將雙方史料、檔案互為映照、互作比對,最終得出建立於雙方史料基礎上的紮實的結論。
抗日戰爭涉及中日兩國,老薩恰屬於穿行在兩國之間的特殊人物。燕趙子弟的熱血、歷史癡狂者對史料的執著、老北京侃爺的三寸不爛之舌,在他身上渾然一體。又加上老薩居住日本,得近水之便,對異國資料的釆集有讓人望塵之感。得了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老薩,所寫出的抗戰書不同凡響,也就不奇怪了。
《退後一步是家園》中的題目涵蓋極廣泛:從白山黑水到鐵血淞滬,再到遙遠的南國;從裝甲列車,到飛虎雄鷹,再到埋地雷的土八路、搞除奸的軍統特務等等,共同形成了一幕抗戰群生像。
單就這些題目而言,似乎並不新鮮,但難得的是,老薩給這每一個老題目,都做出了新文章。
中國傳統的抗日戰爭史研究,和中國近代諸如鴉片戰爭、甲申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戰爭史研究一樣,長期以來都處在橫向的廣度上做文章的局麵,而缺少縱向深度切入的細節研究。
橫向、表層的歷史,呈現出的主要是枯燥的時間、人物、事件,缺乏歷史本應具有的感染力。縱向的研究則完全不同,我一直堅持,所謂的歷史其實就是故事,大歷史是由無數個活生生的過往的故事所組成的。如果能夠將某段歷史中最具價值、最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故事挖掘透徹,哪怕僅僅是一些在橫向歷史上根本留不下姓名的小人物的故事,假以時日,這些故事形成累積、量化,由它們所構成的大歷史,會更為紮實,更吸引人,更接近歷史研究的本意。
老薩在書中有一句自謙的話,大意是說淞滬戰爭是一部史詩,他沒有能力去譜寫整部史詩,隻能從中選擇一個短短的小節。
對這句話,我持不同意見。因為老薩選取的小節,是那樣的特別。
淞滬抗戰,他挖掘出了中日雙方同型裝甲車的對決,挖掘出了國軍中神秘的鐵甲列車部隊。
寫抗日空戰,一位為了保衛中國的天空而血灑蒼穹的俄國烈士,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張日軍拍攝的遺物照片,竟能引出如此多的故事。
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戰,誰能想到楊靖宇將軍曾與一批日本“肉彈”遭遇。
太行山上,日軍的掃蕩隊伍中,軍官在檢查士兵們的準備情況,一名小兵竟拿出了一張美國艷星照片……
凡此種種,都是書中娓娓道來的抗戰細節,也都是以往中國抗戰相關書籍中聞所未聞的事件。其中大部分都得益於老薩在日本的留意查考,從日方的檔案、書籍、影像資料中找到了這些在中國幾近湮滅的往事的線索,再加以中國檔案的佐證,這些故事便以鮮活的麵容展現了出來。
這些精彩的故事連綴到一起,恰恰就是一部史詩,一部表現抗戰中細節層麵的史詩。假以時日,這些來自於縱深細節的考證,必將影響到橫麵上大歷史的構成。
老薩的文字詼諧、輕鬆,使得這本書不像一般的抗戰書那樣讀起來令人感覺沉重壓抑,反而會覺得新奇、有趣。不過讀完全書之後,也就是在總攬了這眾多歷史中的小故事後,那個大的抗戰史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裏了。此時,再回想書中看似幽默的語言,將別生一分更具有厚度的歷史沉重感。
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寫抗戰歷史,讓人欽佩。
期待老薩挖掘出更多這樣有趣的抗戰故事。
陳 悅
2010年11月10日於山東威海
蒼穹之魂
——抗戰中的空戰
抗戰中國在敵國鏡頭中的影子
——決戰碧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照相槍的裝備尚不普遍。因此,判斷戰績也就成為比較困難的事情。中日兩國航空兵曾為了爭奪中國的製空權進行激烈的戰鬥,本國無法提供飛機的中國空軍一度損失殆盡。但到戰爭結束時,他們已經重新掌握了中國的製空權,曾參加開國大典的戰鬥機飛行員王延洲還記得1945年他們一直飛到偽滿洲國境內尋戰的經歷。
本專輯選擇的均為日本方麵拍攝的兩國空戰相關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是一些殘破的飛機,卻記錄了中日八年空中戰鬥的麵影,讓我們重溫那段中國飛將軍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入侵日軍的歷史。
外籍航空隊隊員作為中國空軍成員出擊,一架轟炸機帶傷返回機場(頭頂帶有×標誌的是死裏逃生的駕駛員)。
掛彈準備起飛的中國空軍飛機
中國空軍編隊出擊,攻擊虹口日軍陣地。
在上海空戰中墜落的中國空軍2503號戰鬥機
一架壯烈殉國的中國空軍轟炸機殘骸
軍事史研究中有一個通行的原則,即所謂的“知我莫如敵”,講究在研究國與國的軍事交爭時,除了大量掌握、分析己方的材料外,更需要了解對方的材料,將雙方史料、檔案互為映照、互作比對,最終得出建立於雙方史料基礎上的紮實的結論。
抗日戰爭涉及中日兩國,老薩恰屬於穿行在兩國之間的特殊人物。燕趙子弟的熱血、歷史癡狂者對史料的執著、老北京侃爺的三寸不爛之舌,在他身上渾然一體。又加上老薩居住日本,得近水之便,對異國資料的釆集有讓人望塵之感。得了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老薩,所寫出的抗戰書不同凡響,也就不奇怪了。
《退後一步是家園》中的題目涵蓋極廣泛:從白山黑水到鐵血淞滬,再到遙遠的南國;從裝甲列車,到飛虎雄鷹,再到埋地雷的土八路、搞除奸的軍統特務等等,共同形成了一幕抗戰群生像。
單就這些題目而言,似乎並不新鮮,但難得的是,老薩給這每一個老題目,都做出了新文章。
中國傳統的抗日戰爭史研究,和中國近代諸如鴉片戰爭、甲申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戰爭史研究一樣,長期以來都處在橫向的廣度上做文章的局麵,而缺少縱向深度切入的細節研究。
橫向、表層的歷史,呈現出的主要是枯燥的時間、人物、事件,缺乏歷史本應具有的感染力。縱向的研究則完全不同,我一直堅持,所謂的歷史其實就是故事,大歷史是由無數個活生生的過往的故事所組成的。如果能夠將某段歷史中最具價值、最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故事挖掘透徹,哪怕僅僅是一些在橫向歷史上根本留不下姓名的小人物的故事,假以時日,這些故事形成累積、量化,由它們所構成的大歷史,會更為紮實,更吸引人,更接近歷史研究的本意。
老薩在書中有一句自謙的話,大意是說淞滬戰爭是一部史詩,他沒有能力去譜寫整部史詩,隻能從中選擇一個短短的小節。
對這句話,我持不同意見。因為老薩選取的小節,是那樣的特別。
淞滬抗戰,他挖掘出了中日雙方同型裝甲車的對決,挖掘出了國軍中神秘的鐵甲列車部隊。
寫抗日空戰,一位為了保衛中國的天空而血灑蒼穹的俄國烈士,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張日軍拍攝的遺物照片,竟能引出如此多的故事。
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戰,誰能想到楊靖宇將軍曾與一批日本“肉彈”遭遇。
太行山上,日軍的掃蕩隊伍中,軍官在檢查士兵們的準備情況,一名小兵竟拿出了一張美國艷星照片……
凡此種種,都是書中娓娓道來的抗戰細節,也都是以往中國抗戰相關書籍中聞所未聞的事件。其中大部分都得益於老薩在日本的留意查考,從日方的檔案、書籍、影像資料中找到了這些在中國幾近湮滅的往事的線索,再加以中國檔案的佐證,這些故事便以鮮活的麵容展現了出來。
這些精彩的故事連綴到一起,恰恰就是一部史詩,一部表現抗戰中細節層麵的史詩。假以時日,這些來自於縱深細節的考證,必將影響到橫麵上大歷史的構成。
老薩的文字詼諧、輕鬆,使得這本書不像一般的抗戰書那樣讀起來令人感覺沉重壓抑,反而會覺得新奇、有趣。不過讀完全書之後,也就是在總攬了這眾多歷史中的小故事後,那個大的抗戰史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裏了。此時,再回想書中看似幽默的語言,將別生一分更具有厚度的歷史沉重感。
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寫抗戰歷史,讓人欽佩。
期待老薩挖掘出更多這樣有趣的抗戰故事。
陳 悅
2010年11月10日於山東威海
蒼穹之魂
——抗戰中的空戰
抗戰中國在敵國鏡頭中的影子
——決戰碧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照相槍的裝備尚不普遍。因此,判斷戰績也就成為比較困難的事情。中日兩國航空兵曾為了爭奪中國的製空權進行激烈的戰鬥,本國無法提供飛機的中國空軍一度損失殆盡。但到戰爭結束時,他們已經重新掌握了中國的製空權,曾參加開國大典的戰鬥機飛行員王延洲還記得1945年他們一直飛到偽滿洲國境內尋戰的經歷。
本專輯選擇的均為日本方麵拍攝的兩國空戰相關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是一些殘破的飛機,卻記錄了中日八年空中戰鬥的麵影,讓我們重溫那段中國飛將軍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入侵日軍的歷史。
外籍航空隊隊員作為中國空軍成員出擊,一架轟炸機帶傷返回機場(頭頂帶有×標誌的是死裏逃生的駕駛員)。
掛彈準備起飛的中國空軍飛機
中國空軍編隊出擊,攻擊虹口日軍陣地。
在上海空戰中墜落的中國空軍2503號戰鬥機
一架壯烈殉國的中國空軍轟炸機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