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節


    紮木多手中緊握著他那柄賴以成名的亮銀半月彎刀,這是一把特製的兵器,刀體沉重、鋒利無比,曾經有無數宋遼的將士和百姓死在這柄刀下,現在這柄刀的對麵是一個矮壯如磨盤,兇狠的小眼睛散發出凜凜殺氣的契丹漢子,手裏的狼牙錘高高舉起,倒立尖鋒的錘刺如噬血的狼牙陰森恐怖。


    可惜了一條好漢,紮木多心中暗自感嘆,如此猛士若能收為已用,便如虎添翼矣。腦海念頭電光火石般閃過,雙方的馬頭已經接近,紮木多以泰山壓頂之勢狠狠地把刀劈向對手頭顱,動作迅猛,力道十足,那壯漢反應迅速,左手一翻,鐵錘正迎著彎刀擋過來,一聲巨響,紮木多的虎口震的發麻,鋼刀差點脫手,他一擊不中,轉腕換式,然而這一刀未及出手之刻,那漢子的釘錘竟先一步反掃了過來,正中紮木多右肩,頓時護肩甲破損,鐵葉片支離破碎,劇痛傳來,鋼刀隨之脫手,巨大的錘頭砸碎了他的肩胛骨,尖銳的鋼釘穿過甲葉紮在肉中,剜出幾個深深的血洞,紅光陡濺。


    紮木多險險未被砸落馬下,他沒料到以自已慣戰之身,竟然非是來將的一合之敵,心頭大駭,哪裏還敢再戰,連忙將身子一低,雙腿猛夾馬腹,奪路而逃,才躲過隨之而來的下一式狠錘,保全下一條性命。


    耶律餘睹餘光中瞥見,心頭血熱,斜執兵刃大喊一聲:“跟我上!”帶領手下親兵就衝到了混戰之中,如同虎入狼群,一把刀耍的當真如白練一般,金兵們碰著就死,沾著就亡,一時間帶動得麾下兵勇士氣更盛,以命匹敵。


    金軍作戰,全靠弓馬嫻熟,士氣高昂,以往南征北戰,一個百人隊就能追的成幹上萬敵人亡命的逃竄,然而現在不比當年,幾年的安逸生活已經將他們的悍勇之氣磨損得十成剩了五成,陡遇到這些置與死地而求生的叛兵們拚命反抗,不由有一絲膽怯漸漸浮上心頭。


    耶律餘睹非常明了已方境況,看周圍,還在堅持戰鬥的士兵隻剩下一兩千人,被敵人三兩分割包圍住廝殺,這樣下去不消片刻就要全軍覆沒了。不行,絕對不能把全體兄弟的命都留在這裏,這是他翻身的唯一本錢了,耶律餘睹不想再拚,不敢再拚,他實在是拚不起呀!


    終究是百戰之將,雖然此時身在劣勢,但依舊能夠冷靜地眼觀六路,分析戰情,見此時敵人士氣有降,包圍圈出現了可乘之隙,不趁此機會突圍更待何時?耶律餘睹虎目圓瞪,大喊一聲“撤!”命令一出,叛兵們毫不戀戰,轉身便走,迅速脫離戰場。紮木多有心追趕,卻是重傷之後力不從心,而且此戰也是慘勝,金兵的傷亡人數並不在少,隻得下令命弓箭手向逃敵密集攢射,以期對敵人做最後的打擊。


    ——————


    就在耶律餘睹率領著一萬餘殘兵呈浩蕩之勢奔九百奚營而來之時。九百奚營在李新的著力整冶之下才初有成效,雖然軍防整齊,但因為入手得較晚,終究非是金兵的對手,隻得忙忙發出救急文書,請韓大人趕快派兵來援,以拊危背。


    九百奚營雖小,但具有很大戰略意義,它與鹹平、海龍呈三足鼎立之態勢,正好拱衛通州。韓可孤那能容有失,趕緊調兵遣將。此戰用別人他不放心,正擬派李長風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襄助,恰在此時有細作來報,說是金軍宗翰聽聞耶律餘睹與可敦城下一敗而叛,一怒之下派出出萬人隊快馬攔截住這批殘兵,就在距離九百奚營不足百裏之地進行了好一場廝殺,把個耶律餘睹打得隻帶出不足千人亡命往西逃竄。


    這可真是一驚復又一喜,大起大落之間讓韓可孤頗有些頭腦眩暈心跳加速的感覺,但這些年的戰爭經歷使他敏銳地感知到敵人內訌,即是自己化被動為主動的機會。立即招集手下人等,相詢有可乘之機,我們計將安出?


    蔡高嶺略一思忖道:"此番宗瀚出兵,旨在破那耶律餘睹,與之交手後,所派人馬必有損失,我等隻從速殺出,見機行事即可,總之不讓自己吃了虧便是。"韓可孤點頭不語,耶律沖不耐煩算計,隻直衝沖請戰:“末將願領本營人馬去會那金賊,隻請大人下令便是。”?????


    正討論時,親兵來報,有海龍、鹹平、九百奚營的驛信一起到了,接進來展開一看,原來都是常氏兄弟等人的請戰之書,說是賊方內亂,正是乘機之時,而且賊兵戰後不退,似有覬覦我方城池之企圖,必以打擊之。不過金賊據與東南一線,攸忽不定,所以非一地之力可以為功,務乞克日出發大軍,以便多方夾攻方能得手。


    見韓大人看罷了來信,邢之民道:“敵人如今正在勢孤之時,末將以為,我方應該分路而出,以包抄之勢並進,以求一戰全功。不知大人以為如何?”


    關東點頭附議道:“我方之兵多是未經大戰之勇,恐臨陣之期有所失措,所以末將認為不可合兵而多。若做成一處出去,一旦有警,一處亂則百處亂,便至不可收拾,方才邢將軍所言,可見英雄所見略同。末將願領本營人馬做一部先鋒。”


    韓可孤坐在案後聽講,點頭道:“分而出之,圍而殲之,確是不錯的主意,也與常將軍幾人的意見相合,隻是如此一來,兵力上便有些不敷分配,如之奈何?”


    李長風接口道:“一軍之眾,重在將帥,此番出戰,有海龍、鹹平和九百奚營方麵策應,我們這裏至多也不過分出幾路,依長風看來,人馬是足夠了的。為軍之道,變化無窮,不可拘執一端,誠如蔡大人所言,隻臨陣見機而動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遼末悲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驀並收藏遼末悲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