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平皇後,小字月裏朵,十四歲時嫁耶律阿保機為妻,梁貞明二年大業初成,太祖即位,群臣上尊號“地皇後”,神冊元年,加稱“應天大明地皇後”。其間充分運用自已的韜略智慧和遠見卓識,給了丈夫無人可及的幫助。讓常自詡是漢高祖劉邦一般人物的阿保機稱讚妻子“簡重果斷,有雄略”,才華甚過漢相蕭何。


    在阿保機就任契丹八部聯盟可漢之時,各部貴族因不滿他試圖採用漢人的‘‘世襲法”取代契丹的“世選法”分解、壓縮眾人的權力,便武裝迫使阿保機退位,他隻好帶領本部退居灤河。述律平極力建議效仿漢製,建設城郭,發展經濟,使部落在短期內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後審時度勢,看出丈夫東山再起的時機到了,便積極出謀劃策,設定“鴻門宴”計,邀請諸部大人到鹽池居地赴宴,待酒到酣處,令事先布置的伏兵四起,盡殺來賓,重新了奪回了契丹軍政大權。


    不僅果敢決斷,長與計謀,述律平更獨具慧眼,知人善任,擅見才與隱處。從言談舉止的細節之中判斷出人的能力。但凡發現傑出的文武人才,無論貴賤出身,一視同仁都向太祖推薦,這對丈夫事業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天佑四年,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黔兵黷武致實力迅衰,遂派韓延徽到遼求援,阿保機蔑視他的主子有求與自己,態度傲慢粗暴,全不顧忌其使節身份。韓延徽剛烈,一氣之下不肯跪拜。太祖爺怒其不尊,罰他野外牧馬,不放回幽州。


    述律平通過觀察,發現韓延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向阿得機進諫:"韓延徽守節不屈,是為賢人,如何能侮其牧馬?宜禮用之。”太祖餘怒未平,不予理會。述律平婉轉講了《戰國策》中“千金買馬骨”的故事,阿保機一代聖主,自然明白妻子的深意。仔細回味之後,覺得述律平言之有理,便召見了韓延徽,與他論道軍政之事。韓延徽正如述律平判斷,侃侃而談,說的頭頭是道。太祖相見恨晚,即時任命韓延徽為軍事參謀,參贊軍機大事。


    而後,阿保機“攻黨項、室韋,服諸部落,延徽之籌居多”。又幫助太祖正君臣的名分,製法度,建城郭,安置歸降漢人,將中原漢地文明與大遼的發展建設結合起來,堪稱安邦定國之能臣。果然沒辜負述律平娘娘的愛才知遇之恩。


    ☆、第四十八節


    相對地皇後娘娘的果敢雄才、知人善任,韓可孤更佩服她的遠見卓識。述律平歷太祖、太宗兩朝,以其如炬的眼光和無上的智慧,成功地擔當了父子皇帝的賢助與靠山。


    阿保機稱帝之初,垂涎漢地之富饒,欲起兵幽州而掠之。吳王李升即獻火油,稱該油燃火遇水更旺,攻城陷陣最是無敵。阿保機得計大喜,遂點三萬精騎兵準備攻打幽州,以試火油之猛。述律平聞知後,著眼與長遠,極力反對。諫道:“豈有試油而攻人國者?”又道“妾習漢人兵書,知烈火漫城,不避婦孺,是為不仁;出無名師,擅動兵刀,是為不義。而如今幽州實力雄厚,我國初建,正需養精蓄銳,此時出征,是為不智。如此不仁、不義、不智之仗,焉能不敗!若敗,則受漢人恥笑,國人喪氣,恐動搖民心,危及國本。”隨後,她又提出解決幽州之策:“用幾千騎兵攻略幽州四周,用不幾年,城內百姓就會因糧食匱乏而主動投歸契丹,不戰而屈人之兵,何樂而不為?”述律平言之有理,阿保機深以為然,立即便決定停止這次輕率的軍事行動。


    述律平暫時不出兵漢地,是她審時度勢,從自家的現狀出發做出的抉擇。以後,阿保機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不顧述律平百般勸阻,二次興兵,結果遭晉王李存勖重創,又遇到大風雪,死傷無數,大敗逃歸。經此一役,阿保機對述律平更加信服。


    天顯元年,耶律阿保機吞滅渤海,七月二十日班師南歸至扶餘城,聖體感不豫,當夜,有“大星隕於幄前”。七月二十七日晨,有體長裏餘許的黃龍盤旋繚繞於扶餘子城之上,“光耀奪目,直入於行宮”,相伴“黑紫氣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機駕崩賓天。


    太祖死,太宗即位,尊述律平為皇太後。她憑著多年輔佐太祖的實踐經驗,繼續扶助太宗,在關鍵時刻把握航向,給朝政施加重大影響。


    太宗與後晉帝石敬瑭攻伐不斷,損耗國力巨大。述律平看到大遼中人畜死傷過多,致百姓怨聲載道,十分憂慮。力勸太宗結束這場戰爭,以"蕃和漢"來換取和平,鞏固和發展遼王朝。她進言太宗:"讓漢人作我遼主,行否?"太宗斷然說:"不行。"她又問:"那麽你為何啟武力征漢地,欲取漢主位呢?"太宗憤憤不平地說:"晉石氏忘恩負義,我豈能容他!"她繼續語重心長地開導:"你即使得漢人土地,也難能久駐,若如現在這樣執意打下去,難得休養生息,實在得不償失。萬一失敗,悔之晚矣。依我所見,如漢人也有修好之意,我們不妨蕃和漢,以贏得壯大之期。"如此政治遠見,令太宗汗顏。


    然而幾年後的太宗德光皇帝也犯了他老爹同樣的毛病,隨著實力的壯大,野心膨脹起來,沒有按捺得住貪婪之心,將述律平所言忘之腦後,悍然發起侵略,太宗入主中原,但雖然暫時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大片富饒土地,但也不幸被母皇太後言中,還沒坐穩龍椅,就被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逼得倉皇北顧。途中,耶律德光身染急屙,高燒而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遼末悲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驀並收藏遼末悲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