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的奮發圖強並沒影響他對手們的心情。當柴榮以隻爭朝夕的決心和速度在朝野上下推動全麵革新之時,他的對手卻無一人有他那樣的憂患意識,更無一人有他那樣的歷史大局觀。十餘年之後,當宋軍摧枯拉朽,橫掃江南之時,人們才驚覺,原來在他們夜夜笙歌,觥籌交錯之時,中原早已煥然一新。
當然,天下人卻並不都那麽糊塗。柴榮的勵精圖治很快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注意。不久,一封密報交到了柴榮手上。這是樞密使魏仁浦遞交的一份報告。報告中說,最近有自稱不少來自秦州(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的百姓,請求後周早日發兵,攻滅後蜀。密報中還說,後蜀政權橫徵暴斂,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而高官們卻富得流油,奢侈無度,老百姓們都盼望後蜀政權早日滅亡。魏仁浦還特意強調了一個細節:據說後蜀皇宮中,連溺器也鑲滿了名貴的寶玉,可見王公貴族們奢侈到了何種程度。這樣的國家,焉有不滅之理?
但柴榮卻並不這麽想。
他拿著那份密報,沉思著,不經意間已踱到了殿庭之中。一個奇怪的事物忽然跳入了他的眼簾。這是一個木雕,刻畫的是一男一女。男人手持木鋤,埋頭俯身,顯然是一個農夫。女人站立一側,正伸手採桑,這是一個蠶婦。農夫與蠶婦,這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而他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最低層。但正是千千萬萬的農夫與蠶婦,撐起了天下的興衰。不錯,這組木雕正是自己下令雕刻,安置於大殿中庭的。為的是讓自己和文武百官時刻都不要忘記關心農事,愛惜民力。
攻伐北漢之時,河東百姓之苦曾令柴榮久久難以釋懷。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老百姓們蜂擁到後周軍隊身邊,拿出自己僅有的那點東西,欣喜若狂地歡迎這支異國的軍隊。可以想像,他們經歷了多麽痛苦和漫長的等待。
柴榮知道,自晚唐以來,各路軍閥大肆斂財,強取豪奪,老百姓們任人魚肉,苦不堪言。除了加在他們頭上的繁重賦稅和勞役,軍閥們還發明了“拔丁錢”、“渠伊錢”、“捋須錢”等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唯恐不能榨幹老百姓們最後一點油水。而曾經繁華的中原,無疑是重災區。從唐末戰亂到契丹南侵,中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片曾經廣闊富饒的土地,如今逃戶荒田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甚至赤地千裏,渺無人煙。
這是他想要看到的場景嗎?顯然不是。
王樸在《平邊策》中說要“愛惜民力,減少賦稅,讓百姓富足”,柴榮深以為然。百姓富,則國強,如果自己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算權傾天下又有何意義?
郭威登基以來,已經著手安民減賦,撤銷了讓百姓們恨之入骨的“營田”,把荒田無償贈給無地流民。但老天沒有給郭威更多的時間。現在,這件事關天下興衰的大事需要他來繼續完成。在柴榮看來,重組軍隊,招賢納士,這是王朝復興的兩翼。而興農重商,強盛國力才是根本。
他又低頭看看手中的那封密報。三年前,一封來自契丹內部的密報也曾經交到郭威的手上。當時在遼國當學士的漢人李浣密報郭威,歷數契丹內部的種種亂象,建議朝廷盡快起兵,掃滅邊患。想必那時的父親也和自己一樣,沒有一天不想著光復燕雲十六州,但王朝的復興之路才剛剛起步,在夢想和現實間,父親最終選擇了暫時放下復仇的念頭。那時的柴榮還隻是外鎮一方的大將,曾經對父親的選擇困惑而失望。但等他登上皇位,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苦衷。和封疆擴土相比,還有更多緊要的事需要去做。沒有強大的實力,談何恢復故土。如若強行開戰,就像上次與北漢的大戰一樣,即使僥倖成功,最終也會功虧一簣。
這個世界上的事,從來都沒有偶然。要想真正具備平定天下的實力,首先要放下僥倖成功的念頭。柴榮笑了笑,輕輕將手中的信函撕得粉碎。雪白的紙片在風中飛舞,就像他心中繽紛的夢想。
第二天,王樸、魏仁浦、王溥等人被柴榮叫到了麵前。“如今中原疲敝,民間窮苦。民不富,則國難強。你們都是我最信任的有識之士,說說,千條萬緒,到底應該從何做起?”柴榮沒有客套話,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短暫的沉默後,王樸說話了。“中原立國,素來以農為根本。而今之中原多遭戰亂,仍有大量荒田無人耕作,而各地還有大量逃戶流民。臣以為,應想辦法,鼓勵這些逃戶農民盡快回鄉定居,重拾農事,如此於國於民都是大好事!”
柴榮點了點頭,“此事我已經想了很久。農田之事,事關天下興亡。此事我已有通盤考慮。不過王愛卿說得對,逃戶莊田一事可速處置。你回去馬上擬詔!”
魏仁浦想了想,接著王樸的話說:“解決逃戶荒田,安撫流民確實是當務之急。但還有一件事,也不可不做!”
“什麽事?”柴榮急切地追問。他知道,魏仁浦生於貧寒之家,從小務農,對民間的疾苦更有切身體會。
魏仁浦正色道:“百餘年來,黃河水患都是難以根除的頑疾。雖然歷朝歷代都在治理,但時斷時續,難見成效。目前水患最嚴重的是澶州以下的河段,特別是下遊的楊劉至博州段。我曾在博州黃河邊親眼見過,那裏的堤防陳舊不堪,連年遭到沖潰,河水泛濫之時瀰漫數百裏。河水又向東北沖毀古堤而流出,灌淹齊、棣、淄各州,直至海邊,淹沒百姓田地房屋不可勝計,流民遍地,極為悲慘!在臣看來,黃河水患不除,中原難以安定!”
當然,天下人卻並不都那麽糊塗。柴榮的勵精圖治很快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注意。不久,一封密報交到了柴榮手上。這是樞密使魏仁浦遞交的一份報告。報告中說,最近有自稱不少來自秦州(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的百姓,請求後周早日發兵,攻滅後蜀。密報中還說,後蜀政權橫徵暴斂,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而高官們卻富得流油,奢侈無度,老百姓們都盼望後蜀政權早日滅亡。魏仁浦還特意強調了一個細節:據說後蜀皇宮中,連溺器也鑲滿了名貴的寶玉,可見王公貴族們奢侈到了何種程度。這樣的國家,焉有不滅之理?
但柴榮卻並不這麽想。
他拿著那份密報,沉思著,不經意間已踱到了殿庭之中。一個奇怪的事物忽然跳入了他的眼簾。這是一個木雕,刻畫的是一男一女。男人手持木鋤,埋頭俯身,顯然是一個農夫。女人站立一側,正伸手採桑,這是一個蠶婦。農夫與蠶婦,這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而他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最低層。但正是千千萬萬的農夫與蠶婦,撐起了天下的興衰。不錯,這組木雕正是自己下令雕刻,安置於大殿中庭的。為的是讓自己和文武百官時刻都不要忘記關心農事,愛惜民力。
攻伐北漢之時,河東百姓之苦曾令柴榮久久難以釋懷。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老百姓們蜂擁到後周軍隊身邊,拿出自己僅有的那點東西,欣喜若狂地歡迎這支異國的軍隊。可以想像,他們經歷了多麽痛苦和漫長的等待。
柴榮知道,自晚唐以來,各路軍閥大肆斂財,強取豪奪,老百姓們任人魚肉,苦不堪言。除了加在他們頭上的繁重賦稅和勞役,軍閥們還發明了“拔丁錢”、“渠伊錢”、“捋須錢”等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唯恐不能榨幹老百姓們最後一點油水。而曾經繁華的中原,無疑是重災區。從唐末戰亂到契丹南侵,中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片曾經廣闊富饒的土地,如今逃戶荒田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甚至赤地千裏,渺無人煙。
這是他想要看到的場景嗎?顯然不是。
王樸在《平邊策》中說要“愛惜民力,減少賦稅,讓百姓富足”,柴榮深以為然。百姓富,則國強,如果自己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算權傾天下又有何意義?
郭威登基以來,已經著手安民減賦,撤銷了讓百姓們恨之入骨的“營田”,把荒田無償贈給無地流民。但老天沒有給郭威更多的時間。現在,這件事關天下興衰的大事需要他來繼續完成。在柴榮看來,重組軍隊,招賢納士,這是王朝復興的兩翼。而興農重商,強盛國力才是根本。
他又低頭看看手中的那封密報。三年前,一封來自契丹內部的密報也曾經交到郭威的手上。當時在遼國當學士的漢人李浣密報郭威,歷數契丹內部的種種亂象,建議朝廷盡快起兵,掃滅邊患。想必那時的父親也和自己一樣,沒有一天不想著光復燕雲十六州,但王朝的復興之路才剛剛起步,在夢想和現實間,父親最終選擇了暫時放下復仇的念頭。那時的柴榮還隻是外鎮一方的大將,曾經對父親的選擇困惑而失望。但等他登上皇位,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苦衷。和封疆擴土相比,還有更多緊要的事需要去做。沒有強大的實力,談何恢復故土。如若強行開戰,就像上次與北漢的大戰一樣,即使僥倖成功,最終也會功虧一簣。
這個世界上的事,從來都沒有偶然。要想真正具備平定天下的實力,首先要放下僥倖成功的念頭。柴榮笑了笑,輕輕將手中的信函撕得粉碎。雪白的紙片在風中飛舞,就像他心中繽紛的夢想。
第二天,王樸、魏仁浦、王溥等人被柴榮叫到了麵前。“如今中原疲敝,民間窮苦。民不富,則國難強。你們都是我最信任的有識之士,說說,千條萬緒,到底應該從何做起?”柴榮沒有客套話,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短暫的沉默後,王樸說話了。“中原立國,素來以農為根本。而今之中原多遭戰亂,仍有大量荒田無人耕作,而各地還有大量逃戶流民。臣以為,應想辦法,鼓勵這些逃戶農民盡快回鄉定居,重拾農事,如此於國於民都是大好事!”
柴榮點了點頭,“此事我已經想了很久。農田之事,事關天下興亡。此事我已有通盤考慮。不過王愛卿說得對,逃戶莊田一事可速處置。你回去馬上擬詔!”
魏仁浦想了想,接著王樸的話說:“解決逃戶荒田,安撫流民確實是當務之急。但還有一件事,也不可不做!”
“什麽事?”柴榮急切地追問。他知道,魏仁浦生於貧寒之家,從小務農,對民間的疾苦更有切身體會。
魏仁浦正色道:“百餘年來,黃河水患都是難以根除的頑疾。雖然歷朝歷代都在治理,但時斷時續,難見成效。目前水患最嚴重的是澶州以下的河段,特別是下遊的楊劉至博州段。我曾在博州黃河邊親眼見過,那裏的堤防陳舊不堪,連年遭到沖潰,河水泛濫之時瀰漫數百裏。河水又向東北沖毀古堤而流出,灌淹齊、棣、淄各州,直至海邊,淹沒百姓田地房屋不可勝計,流民遍地,極為悲慘!在臣看來,黃河水患不除,中原難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