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貪婪的朱溫看上的遠不止一個小小的魏博,他的胃口比這要大得多。緊挨著魏博地區有一個趙王國,國王叫王鎔。朱溫稱帝之後,王鎔果斷地抱上了這個大腿,宣布效忠後梁,被朱溫冊封了個趙王。但現在風雲突變,河東在李存勖的率領下隱然有崛起之勢,還幹淨利落地在潞州痛擊梁軍。覺察到風頭不對的王鎔立即轉向,派人跟河東暗通款曲,準備為自己留下退路。朱溫大為震怒,王鎔如此朝秦暮楚,給其他諸侯樹立了一個惡劣的榜樣,不收拾他後患無窮。不如藉口抵抗燕軍,以“假途伐虢”之計先滅了王鎔再說。
按照朱溫的安排,供奉官杜廷隱等人率軍三千奔赴深州(今河北深縣),宣稱燕軍即將大舉南下,特意趕來救援。守將稀裏糊塗打開城門,梁軍入城之後,當即血洗深州,將守軍殺了個盡絕。接著,梁軍又如法炮製,拿下了冀州(今河北冀縣)。
王鎔得到消息,大驚失色,立即向李存勖和劉守光求救。
劉守光不假思索地否決了救趙的請求。這個靠李克用的傾囊相助才得以上位的幽州軍閥貪婪而又短視。他從來不願做利人不利己的事,在他看來,等雙方鬥得兩敗俱傷之時再趁火打劫才是更劃算的買賣。
李存勖卻不這樣想。他久久地注視著河北地圖,陷入了沉思。燕山之南,太行之東,黃河之北,這片土地平坦而豐饒。當年大禹把天下分九州,這裏稱“冀州”。冀州,顧名思義,是寄予希望之地。占有了這裏,就能截斷後梁集團的側翼,把刀尖穩穩頂住朱溫的肋下。向東,可橫掃齊魯,往西,可逐鹿中原,如果北進,還可以平定幽燕。奪得河北,就能跳出朱溫苦心經營的封鎖線,變內線防禦為外線作戰,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他隱隱地感到,也許,未來晉粱之間的決定命運的搏殺,不在荒涼偏遠的河西,也不在雙方激烈爭奪的潞州,而在這片天高地遠的燕趙之地。
晉王府內,連夜召開軍事會議。做如此重大的決策之前,李存勖還想聽聽眾將的意見。“王鎔此人,向來朝三暮四,兩麵三刀。他先前與我們結盟,後來又倒向朱全忠,還結成兒女親家,現在突然求救,恐怕有詐。”一向穩重的周德威眉頭緊皺。在他看來,現在河東剛剛有所起色,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牆頭草輕易搭上自己的家底。
李存勖笑了笑,沒有說話。
“如今李茂貞、劉知俊頻頻出兵倒粱,屢次威脅長安。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關中或者河西,總之先打通和鳳翔的聯繫,然後聯絡岐軍,一鼓作氣,拿下長安,直逼洛陽。這才是釜底抽薪的戰法!”李嗣昭站起來,大聲說。
李存勖哈哈大笑。李嗣昭這傢夥,打仗勇猛不假,想法實在天真。李茂貞、劉知俊之流不過是偏居一隅,隻求自保的地方軍閥,難成大器。利用他們騷擾一下朱全忠可以,要把擊敗後梁的希望寄托在這幫人身上無疑於癡人說夢。
他抬起頭,看了看沉默不語的李嗣源,笑道:“橫衝兄,你怎麽看?”“李橫衝”是李嗣源的外號。幹寧三年,他隨李存信一起救援兗州,李存信被魏博軍擊敗,隻有李嗣源所部五百騎兵完軍而還,李克用對李嗣源的表現大為欣賞,將其五百鐵騎號為“橫衝都”。後來青山口一戰,李嗣昭遭遇後梁名將葛從周,大敗而逃,梁軍緊追不放。李嗣源帶著“橫衝都”趕來,大喊“看我為公殺葛從周!”說罷縱馬揮槊馳入敵陣,擊退追兵。李橫衝的大名從此威震四方。
李存勖知道,在猛將如雲的河東,李嗣源真正可怕的地方並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的頭腦。有一次,眾將都爭先恐後地誇誇其談,炫耀自己如何勇猛善戰,如何大出風頭。在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嗣源實在聽不下去,淡淡說了一句話:“公輩以口擊賊,吾以手擊賊。”此言一出,眾將都羞愧不已。有時候,一群人中最沉默的那個人,往往卻是最有想法的。這樣一個人,不如聽聽看他會怎麽說。
聽到李存勖點名,李嗣源慢悠悠地說:“王鎔兩麵三刀,朱全忠狡詐多疑,這樣兩個人怎麽可能結成牢固的同盟?我覺得有詐的可能性不大。”
李存勖在心裏哼了一聲。隻說王鎔求救之事是真,不說出兵也不說不出兵。這個人看似低調愚直,實則心思縝密。但不管怎麽樣,他分析得很有道理。王鎔與朱全忠,這兩個人翻臉是遲早的事。周德威懷疑這事有詐,實在是有些多疑。再說,這是千載難逢的衝出後梁封鎖,染指河北的大好機會,就算有風險,也值得一試。
任何事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該下決斷之時就必須決斷!閃念之間,李存勖決心已下。
“不用再議了!非常之事,當斷則斷!我意已決,即刻發兵援趙。河北兵家必爭之地,若得河北,如斷朱全忠一臂,這等機會,斷斷不可失去!”李存勖拍案而起。雖然沒有一個人贊同出兵,但李存勖還是決定獨斷專行。
縱觀歷史,很多人能夠被人們記住,往往因為他們做出了最明智或最糟糕的決斷。他們和他們代表的那個團體的命運,很多時候卻繫於這一念之間。
一個領導者要帶領他的部下們在強敵眾多,風雲詭譎的亂世中脫穎而出,需要很多品質。而決斷力,顯然是這其中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呂氏春秋·決勝》中說:“勇則能決斷。”但要在錯綜複雜的情勢中做出正確的決斷需要的顯然不僅僅是勇氣,還需要慎密的分析,冷靜的判斷,高遠的眼光與強大的自信。在這場與後梁集團決定命運的大決戰打響的前夜,李存勖力排眾議,做出了一個讓後人讚嘆不已的決定。
按照朱溫的安排,供奉官杜廷隱等人率軍三千奔赴深州(今河北深縣),宣稱燕軍即將大舉南下,特意趕來救援。守將稀裏糊塗打開城門,梁軍入城之後,當即血洗深州,將守軍殺了個盡絕。接著,梁軍又如法炮製,拿下了冀州(今河北冀縣)。
王鎔得到消息,大驚失色,立即向李存勖和劉守光求救。
劉守光不假思索地否決了救趙的請求。這個靠李克用的傾囊相助才得以上位的幽州軍閥貪婪而又短視。他從來不願做利人不利己的事,在他看來,等雙方鬥得兩敗俱傷之時再趁火打劫才是更劃算的買賣。
李存勖卻不這樣想。他久久地注視著河北地圖,陷入了沉思。燕山之南,太行之東,黃河之北,這片土地平坦而豐饒。當年大禹把天下分九州,這裏稱“冀州”。冀州,顧名思義,是寄予希望之地。占有了這裏,就能截斷後梁集團的側翼,把刀尖穩穩頂住朱溫的肋下。向東,可橫掃齊魯,往西,可逐鹿中原,如果北進,還可以平定幽燕。奪得河北,就能跳出朱溫苦心經營的封鎖線,變內線防禦為外線作戰,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他隱隱地感到,也許,未來晉粱之間的決定命運的搏殺,不在荒涼偏遠的河西,也不在雙方激烈爭奪的潞州,而在這片天高地遠的燕趙之地。
晉王府內,連夜召開軍事會議。做如此重大的決策之前,李存勖還想聽聽眾將的意見。“王鎔此人,向來朝三暮四,兩麵三刀。他先前與我們結盟,後來又倒向朱全忠,還結成兒女親家,現在突然求救,恐怕有詐。”一向穩重的周德威眉頭緊皺。在他看來,現在河東剛剛有所起色,沒有必要為了一個牆頭草輕易搭上自己的家底。
李存勖笑了笑,沒有說話。
“如今李茂貞、劉知俊頻頻出兵倒粱,屢次威脅長安。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關中或者河西,總之先打通和鳳翔的聯繫,然後聯絡岐軍,一鼓作氣,拿下長安,直逼洛陽。這才是釜底抽薪的戰法!”李嗣昭站起來,大聲說。
李存勖哈哈大笑。李嗣昭這傢夥,打仗勇猛不假,想法實在天真。李茂貞、劉知俊之流不過是偏居一隅,隻求自保的地方軍閥,難成大器。利用他們騷擾一下朱全忠可以,要把擊敗後梁的希望寄托在這幫人身上無疑於癡人說夢。
他抬起頭,看了看沉默不語的李嗣源,笑道:“橫衝兄,你怎麽看?”“李橫衝”是李嗣源的外號。幹寧三年,他隨李存信一起救援兗州,李存信被魏博軍擊敗,隻有李嗣源所部五百騎兵完軍而還,李克用對李嗣源的表現大為欣賞,將其五百鐵騎號為“橫衝都”。後來青山口一戰,李嗣昭遭遇後梁名將葛從周,大敗而逃,梁軍緊追不放。李嗣源帶著“橫衝都”趕來,大喊“看我為公殺葛從周!”說罷縱馬揮槊馳入敵陣,擊退追兵。李橫衝的大名從此威震四方。
李存勖知道,在猛將如雲的河東,李嗣源真正可怕的地方並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的頭腦。有一次,眾將都爭先恐後地誇誇其談,炫耀自己如何勇猛善戰,如何大出風頭。在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嗣源實在聽不下去,淡淡說了一句話:“公輩以口擊賊,吾以手擊賊。”此言一出,眾將都羞愧不已。有時候,一群人中最沉默的那個人,往往卻是最有想法的。這樣一個人,不如聽聽看他會怎麽說。
聽到李存勖點名,李嗣源慢悠悠地說:“王鎔兩麵三刀,朱全忠狡詐多疑,這樣兩個人怎麽可能結成牢固的同盟?我覺得有詐的可能性不大。”
李存勖在心裏哼了一聲。隻說王鎔求救之事是真,不說出兵也不說不出兵。這個人看似低調愚直,實則心思縝密。但不管怎麽樣,他分析得很有道理。王鎔與朱全忠,這兩個人翻臉是遲早的事。周德威懷疑這事有詐,實在是有些多疑。再說,這是千載難逢的衝出後梁封鎖,染指河北的大好機會,就算有風險,也值得一試。
任何事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該下決斷之時就必須決斷!閃念之間,李存勖決心已下。
“不用再議了!非常之事,當斷則斷!我意已決,即刻發兵援趙。河北兵家必爭之地,若得河北,如斷朱全忠一臂,這等機會,斷斷不可失去!”李存勖拍案而起。雖然沒有一個人贊同出兵,但李存勖還是決定獨斷專行。
縱觀歷史,很多人能夠被人們記住,往往因為他們做出了最明智或最糟糕的決斷。他們和他們代表的那個團體的命運,很多時候卻繫於這一念之間。
一個領導者要帶領他的部下們在強敵眾多,風雲詭譎的亂世中脫穎而出,需要很多品質。而決斷力,顯然是這其中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呂氏春秋·決勝》中說:“勇則能決斷。”但要在錯綜複雜的情勢中做出正確的決斷需要的顯然不僅僅是勇氣,還需要慎密的分析,冷靜的判斷,高遠的眼光與強大的自信。在這場與後梁集團決定命運的大決戰打響的前夜,李存勖力排眾議,做出了一個讓後人讚嘆不已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