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莫名的悲傷突然湧上朱友珪的心頭,他看著被自己親手殺死的父親,淚流滿麵。
後梁幹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被刺身亡,時年六十一歲。次年,朱友珪為禁軍所殺,朱友貞繼位,是為梁末帝。顧名思義,朱友貞將成為後梁王朝最後的皇帝。十年之後,李存勖率軍攻陷汴州,朱友貞自殺,後梁滅亡。五代進入了第二個王朝——後唐。
當人們跪倒在地,對著中原的新主人山呼萬歲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記得那個發跡於唐末亂世的渾小子。
六十多年前,那個年輕人正在蕭縣的田間飛奔。藍天、白雲、金黃色的麥浪翻騰,溫柔的風拂過他年輕而狂亂的臉龐,一位紅衣女子正遠遠地望著他,露出嫵媚的微笑。
再殘酷的歷史背後,也有純真的情懷,或者說,曾經有過。
(第一卷完)
五代刀鋒2李存勖:王者的迷失
序
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短暫、混亂,而又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終結了中國古代史上最輝煌最驕傲的唐王朝,卻無法終結晚唐藩鎮割據留下的戰火與殺戮;這個時代崇尚武力與強權,文官政治遭清洗,儒家傳統被拋棄,卻開啟了一個重文輕武、提倡儒學、文化繁榮、文官製度幾近巔峰的宋王朝。同樣是亂世,但這個時代似乎沒有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直至三足鼎立的精彩與權謀,也缺乏南北朝的歷史舞台上那股直衝霄漢的蒼莽英雄之氣,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印象,好像隻有連綿不絕的戰爭與無處不在的陰謀和背叛。
但我們站在時間的高地,回頭俯瞰那段五十餘年的歷史,在漆黑一片的混亂與血腥中,仍然可以窺見那個年代人們內心閃耀著的星星點點。在一個極端的時代裏,我們往往會看到最醜惡的人心,然而也能發現最美好的人性。而在身居皇位的那些歷史人物身上,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被放大了,他們的行為將與那個時代發生共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
這些人當中,不能不提到代表那個時代的三位主角:梁太祖朱溫、唐莊宗李存勖、周世宗柴榮。五代史中的這三位皇帝,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與特質,卻同樣書寫了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同樣做到了君臨天下,卻同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劇結束。他們身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問號。
朱溫以白手起家,成功演繹草根逆襲。他削平諸藩,結束了中原的混亂局麵,曾是眾望所歸重塑大唐盛世的第一人選,他在軍事與政治上的才幹讓眾多帝王自嘆弗如,他和張惠的愛情與婚姻更成為一段佳話;但他的後半生卻陷入瘋狂的欲望而無力自拔,他的行為一次次挑戰道德與倫理的底線。為什麽他能戰勝眾多的對手,能成就強悍的敵國,卻最終敵不過自己的心魔?
李存勖,似乎具備了一切天才的特質。少年成名,勇於決斷,用兵如神,智勇雙全,他甚至還精通音律,雅好辭賦,文采昭然。但在他終於完成父親託付的重任,掃滅強敵稱帝建國之後,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迷失在自己的世界裏,最終身敗名裂身首異處。到底是什麽,讓少年天才在一飛沖天後驟然墜落,成為史學家們扼腕嘆息的“半截英雄”?
柴榮,棄商從戎,勤於政事,不愛其身而愛民;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被後人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但當他正要洗雪燕雲十六州的畢生之恨時,卻突然英年早逝。他的理想主義情懷與完美主義精神令他像古希臘悲劇裏的英雄,千百年來令無數讀史者神傷感懷。這位曾經豪言“以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一代英主,為何在位僅短短五年便倒在了萬眾矚目的北伐之路上?
歷史總是有很多種讀法,有人讀出了兵法權謀,有人讀出了社會變遷,有人讀出了家族興亡,而我,卻更想去讀一讀他們的內心。這三位對那個時代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麽?他們身上那些不協調甚至相互矛盾的特質糅雜而成的性格,又對他們的命運和那個時代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卷講到朱溫與死對頭李克用的纏鬥,但最終毀掉朱溫一手建立的後梁王朝的人並不是李克用,而是他的兒子李存勖。這位頂著父親李克用的王者光環入世的年輕人,一戰成名,驚艷天下。更厲害的是,他如“戰神”般愈戰愈強,在其巔峰之時,“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在五代歷史上,他是最接近於統一天下的那個人。但這樣一位戰爭天才,最愛的卻不是戰場,而是詩詞歌賦,是狩獵聽曲,他的生花妙筆下甚至創造了著名的詞牌“如夢令”。他的性格宛如硬幣的兩麵,一麵豪氣雲天,一麵風花雪月。而這樣一個豪氣與才情並存的天才卻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親手建立的後唐帝國不僅沒能再現大唐盛世,反而在登基僅僅三年之後便“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李存勖的人生是悲劇,更是誤會。在父親李克用病死之前,他從未真正擁有過自己的人生,他就像被精心打造的模板,隻為了做一個合格的統帥。李克用臨死前交給他的三支箭更如沉重的十字架,令他不得不壓抑另一個自己,負重前行。而當他卸下父親留給他的沉重負擔,企圖做回自己的時候,卻驟然迷失在他所期待的人生裏。李存勖從未真正關心過天下,他關心的隻有自己。命運把他放到了那個時代的中央,不過是歷史的誤會而已。
後梁幹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被刺身亡,時年六十一歲。次年,朱友珪為禁軍所殺,朱友貞繼位,是為梁末帝。顧名思義,朱友貞將成為後梁王朝最後的皇帝。十年之後,李存勖率軍攻陷汴州,朱友貞自殺,後梁滅亡。五代進入了第二個王朝——後唐。
當人們跪倒在地,對著中原的新主人山呼萬歲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記得那個發跡於唐末亂世的渾小子。
六十多年前,那個年輕人正在蕭縣的田間飛奔。藍天、白雲、金黃色的麥浪翻騰,溫柔的風拂過他年輕而狂亂的臉龐,一位紅衣女子正遠遠地望著他,露出嫵媚的微笑。
再殘酷的歷史背後,也有純真的情懷,或者說,曾經有過。
(第一卷完)
五代刀鋒2李存勖:王者的迷失
序
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短暫、混亂,而又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終結了中國古代史上最輝煌最驕傲的唐王朝,卻無法終結晚唐藩鎮割據留下的戰火與殺戮;這個時代崇尚武力與強權,文官政治遭清洗,儒家傳統被拋棄,卻開啟了一個重文輕武、提倡儒學、文化繁榮、文官製度幾近巔峰的宋王朝。同樣是亂世,但這個時代似乎沒有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直至三足鼎立的精彩與權謀,也缺乏南北朝的歷史舞台上那股直衝霄漢的蒼莽英雄之氣,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印象,好像隻有連綿不絕的戰爭與無處不在的陰謀和背叛。
但我們站在時間的高地,回頭俯瞰那段五十餘年的歷史,在漆黑一片的混亂與血腥中,仍然可以窺見那個年代人們內心閃耀著的星星點點。在一個極端的時代裏,我們往往會看到最醜惡的人心,然而也能發現最美好的人性。而在身居皇位的那些歷史人物身上,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被放大了,他們的行為將與那個時代發生共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
這些人當中,不能不提到代表那個時代的三位主角:梁太祖朱溫、唐莊宗李存勖、周世宗柴榮。五代史中的這三位皇帝,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與特質,卻同樣書寫了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同樣做到了君臨天下,卻同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劇結束。他們身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問號。
朱溫以白手起家,成功演繹草根逆襲。他削平諸藩,結束了中原的混亂局麵,曾是眾望所歸重塑大唐盛世的第一人選,他在軍事與政治上的才幹讓眾多帝王自嘆弗如,他和張惠的愛情與婚姻更成為一段佳話;但他的後半生卻陷入瘋狂的欲望而無力自拔,他的行為一次次挑戰道德與倫理的底線。為什麽他能戰勝眾多的對手,能成就強悍的敵國,卻最終敵不過自己的心魔?
李存勖,似乎具備了一切天才的特質。少年成名,勇於決斷,用兵如神,智勇雙全,他甚至還精通音律,雅好辭賦,文采昭然。但在他終於完成父親託付的重任,掃滅強敵稱帝建國之後,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迷失在自己的世界裏,最終身敗名裂身首異處。到底是什麽,讓少年天才在一飛沖天後驟然墜落,成為史學家們扼腕嘆息的“半截英雄”?
柴榮,棄商從戎,勤於政事,不愛其身而愛民;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被後人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但當他正要洗雪燕雲十六州的畢生之恨時,卻突然英年早逝。他的理想主義情懷與完美主義精神令他像古希臘悲劇裏的英雄,千百年來令無數讀史者神傷感懷。這位曾經豪言“以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一代英主,為何在位僅短短五年便倒在了萬眾矚目的北伐之路上?
歷史總是有很多種讀法,有人讀出了兵法權謀,有人讀出了社會變遷,有人讀出了家族興亡,而我,卻更想去讀一讀他們的內心。這三位對那個時代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麽?他們身上那些不協調甚至相互矛盾的特質糅雜而成的性格,又對他們的命運和那個時代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卷講到朱溫與死對頭李克用的纏鬥,但最終毀掉朱溫一手建立的後梁王朝的人並不是李克用,而是他的兒子李存勖。這位頂著父親李克用的王者光環入世的年輕人,一戰成名,驚艷天下。更厲害的是,他如“戰神”般愈戰愈強,在其巔峰之時,“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在五代歷史上,他是最接近於統一天下的那個人。但這樣一位戰爭天才,最愛的卻不是戰場,而是詩詞歌賦,是狩獵聽曲,他的生花妙筆下甚至創造了著名的詞牌“如夢令”。他的性格宛如硬幣的兩麵,一麵豪氣雲天,一麵風花雪月。而這樣一個豪氣與才情並存的天才卻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親手建立的後唐帝國不僅沒能再現大唐盛世,反而在登基僅僅三年之後便“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李存勖的人生是悲劇,更是誤會。在父親李克用病死之前,他從未真正擁有過自己的人生,他就像被精心打造的模板,隻為了做一個合格的統帥。李克用臨死前交給他的三支箭更如沉重的十字架,令他不得不壓抑另一個自己,負重前行。而當他卸下父親留給他的沉重負擔,企圖做回自己的時候,卻驟然迷失在他所期待的人生裏。李存勖從未真正關心過天下,他關心的隻有自己。命運把他放到了那個時代的中央,不過是歷史的誤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