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宗永泰年間開始,朝廷設置樞密院,讓宦官負責,主要是接受各地表奏並代皇帝宣達詔令,類似於宮廷機要室。到了僖宗、昭宗時期,宦官集團由於掌握了神策軍,更加不可一世。樞密院的宦官有了神策軍撐腰,一手遮天,竟然架空了皇帝和宰相,把樞密院生生變成了那個偌大帝國的權力中樞。
痛恨宦官的朱溫早已把朝中的閹黨勢力殺個淨絕,當然不會讓樞密院再成為禍根。很快,朱溫宣布廢除樞密院,設立崇政院。
新的崇政院除了繼承原先樞密院的機要秘書職能外,還強化了參謀作用,成為朱溫的智囊團。崇政院不僅要參與朝廷軍政大事的討論,還要接受皇帝旨意,轉告宰相實施。朝廷官員有什麽奏章、請示,統統送請崇政院轉奏。
一個小小的崇政院,成為新帝國權力運行的樞紐。這樣的機構,當然隻有對他忠心不二,同時又才華出眾的人才能勝任。他最信賴的心腹謀臣敬翔當仁不讓地成為負責人。
朱溫雖然從骨子裏看不起那些表裏不一,酸不溜秋的文人,但沒有這些文人打理政務還真不行。於是,除了任命敬翔為崇政使以外,又設副使、判官、學士等職,全由士人擔任。唐中期以來長期被宦官把持的宮廷機要事務再度回到了讀書人手中。
敬翔的出色表現很快就理清了一直混亂不堪的政務運行機製,從決策者(當然是朱溫)到轉運樞紐(崇政院)再到各個執行者(宰相),各安其職,明確順暢。
理清了最為繁瑣的朝廷事務,朱溫又開始強化他一向重視的後勤軍需。朱溫從一線指揮官一步步打上來,深知後勤軍需對於戰爭的巨大作用。當年他任節度使時,特意設立了“建昌院”,負責後勤軍需事務,而且由自己親自兼任。現在當了皇帝,當然不可能事必躬親,於是任命他的義子朱友文負責此事。不久,又將建昌院升格為建昌宮,負責統籌全國的後勤。
對後勤的極端重視體現了朱溫對戰爭規律的深刻認識。可惜這一點,他並沒有好好地教育給自己的兒子們。
朱溫死後,他的兒子朱友貞即位(梁末帝)。當時後梁名將劉鄩正在魏州與晉軍激戰。戰事吃緊之時,劉鄩請求朱友貞支援糧草,“隻需要陛下給士兵們每人發十斛糧,臣就能率軍破賊。”朱友貞聽了竟然惱怒地反問:“你開口要糧,閉口還是要糧。你的人到底是用來打仗的,還是填肚皮的?”
兩相對照,朱溫與他的兒子,高下立現。
不僅如此,朱溫還非常重視農耕。登基之後,他再次下令減輕租賦,禁止各地官吏給農民額外派遣差役,同時採取措施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和關中地區出現了難得的安定局麵。
在地方官員的任用上,他也尤其看重善於治理政務的人。
洛陽尹張全義經營洛陽多年,“無嚴刑,無租稅,民歸之者如市”,不到數年,曾經因為戰亂而殘破不堪的洛陽“都城坊曲,漸復舊製。諸縣戶口,率皆歸復,桑麻蔚然,野無曠土”,成為關中地區最為富庶的都市之一。
當時荊南一帶剛剛經歷戰亂,街市破敗,人口稀少。朱溫任命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到任之後,高季昌安撫百姓,聚集難民,開荒整市,讓奄奄一息的江陵城又恢復了生氣。
做了皇帝,要當整個國家的大當家,朱溫開始越發留意財政情況。縮減開支,杜絕浪費成為他關心的大事。
經過調查,朱溫發現,那些朝廷派到各個地方出使的官員,因為貪圖安逸,都在出使地長期停駐,長年累月不回京城,各地州郡苦於接待,耗費了大量錢財。於是他下令,出使到兩浙、閩南等地的官員最多準許在出使地停留一個月,出使兩湖、黔、桂等地的官員隻許停留二十天,出使荊、襄、同、雍、鎮、定、青、滄等州的官員隻許停留十天,其餘出使附近的三五天不等。而且規定,官員出使,路上每天必須走兩所驛站。
不久,他又頒發詔令,要求崇尚儉樸,杜絕浮華浪費,各地向朝廷進獻貢物,不準用金銀寶物裝飾。官員如果接受這樣的貢物,嚴懲不貸。
時任宋州節度使的朱友諒為了獻殷勤,不知從哪裏搜羅到幾株一莖三穗的麥子,立即派人千裏迢迢去汴州給朱溫進獻,號稱“瑞麥”。當時宋州剛剛遭遇水災,朱溫見了大發雷霆,把使者罵了個狗血淋頭:“豐年才上瑞,今年宋州大水,安用此為!”
顯然,朱溫的這些做法和措施具有強烈的目的性。身經百戰的他深知沒有強大的農業生產和經濟實力無法支撐起一個強大的軍事機器。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政權的穩定,滿足他繼續爭霸天下的野心。但至少,他愛惜農力,重視生產的做法給了亂世中的老百姓們一個難得的過安穩日子的機會。這一點,與他對軍隊近乎殘酷的管理和對敵人毫不留情的殺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即使是對士兵,他也開始懂得採取懷柔手段。
他剛剛帶兵起家之時,以鐵血治軍著稱,軍法極其嚴厲。他的將領如果在戰場陣亡,所屬士兵,一律全部誅殺,以此激勵普通士兵跟隨將領拚死作戰。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又在士兵臉上刺字,標出軍隊番號。一旦發現逃兵,立即逮捕處死。為了求生,許多逃兵不得不逃進深山老林,做強盜為生。梁軍的戰鬥力固然令人生畏,但地方州縣卻大多受強盜之苦,疲於應對。
痛恨宦官的朱溫早已把朝中的閹黨勢力殺個淨絕,當然不會讓樞密院再成為禍根。很快,朱溫宣布廢除樞密院,設立崇政院。
新的崇政院除了繼承原先樞密院的機要秘書職能外,還強化了參謀作用,成為朱溫的智囊團。崇政院不僅要參與朝廷軍政大事的討論,還要接受皇帝旨意,轉告宰相實施。朝廷官員有什麽奏章、請示,統統送請崇政院轉奏。
一個小小的崇政院,成為新帝國權力運行的樞紐。這樣的機構,當然隻有對他忠心不二,同時又才華出眾的人才能勝任。他最信賴的心腹謀臣敬翔當仁不讓地成為負責人。
朱溫雖然從骨子裏看不起那些表裏不一,酸不溜秋的文人,但沒有這些文人打理政務還真不行。於是,除了任命敬翔為崇政使以外,又設副使、判官、學士等職,全由士人擔任。唐中期以來長期被宦官把持的宮廷機要事務再度回到了讀書人手中。
敬翔的出色表現很快就理清了一直混亂不堪的政務運行機製,從決策者(當然是朱溫)到轉運樞紐(崇政院)再到各個執行者(宰相),各安其職,明確順暢。
理清了最為繁瑣的朝廷事務,朱溫又開始強化他一向重視的後勤軍需。朱溫從一線指揮官一步步打上來,深知後勤軍需對於戰爭的巨大作用。當年他任節度使時,特意設立了“建昌院”,負責後勤軍需事務,而且由自己親自兼任。現在當了皇帝,當然不可能事必躬親,於是任命他的義子朱友文負責此事。不久,又將建昌院升格為建昌宮,負責統籌全國的後勤。
對後勤的極端重視體現了朱溫對戰爭規律的深刻認識。可惜這一點,他並沒有好好地教育給自己的兒子們。
朱溫死後,他的兒子朱友貞即位(梁末帝)。當時後梁名將劉鄩正在魏州與晉軍激戰。戰事吃緊之時,劉鄩請求朱友貞支援糧草,“隻需要陛下給士兵們每人發十斛糧,臣就能率軍破賊。”朱友貞聽了竟然惱怒地反問:“你開口要糧,閉口還是要糧。你的人到底是用來打仗的,還是填肚皮的?”
兩相對照,朱溫與他的兒子,高下立現。
不僅如此,朱溫還非常重視農耕。登基之後,他再次下令減輕租賦,禁止各地官吏給農民額外派遣差役,同時採取措施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飽受戰亂之苦的中原和關中地區出現了難得的安定局麵。
在地方官員的任用上,他也尤其看重善於治理政務的人。
洛陽尹張全義經營洛陽多年,“無嚴刑,無租稅,民歸之者如市”,不到數年,曾經因為戰亂而殘破不堪的洛陽“都城坊曲,漸復舊製。諸縣戶口,率皆歸復,桑麻蔚然,野無曠土”,成為關中地區最為富庶的都市之一。
當時荊南一帶剛剛經歷戰亂,街市破敗,人口稀少。朱溫任命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到任之後,高季昌安撫百姓,聚集難民,開荒整市,讓奄奄一息的江陵城又恢復了生氣。
做了皇帝,要當整個國家的大當家,朱溫開始越發留意財政情況。縮減開支,杜絕浪費成為他關心的大事。
經過調查,朱溫發現,那些朝廷派到各個地方出使的官員,因為貪圖安逸,都在出使地長期停駐,長年累月不回京城,各地州郡苦於接待,耗費了大量錢財。於是他下令,出使到兩浙、閩南等地的官員最多準許在出使地停留一個月,出使兩湖、黔、桂等地的官員隻許停留二十天,出使荊、襄、同、雍、鎮、定、青、滄等州的官員隻許停留十天,其餘出使附近的三五天不等。而且規定,官員出使,路上每天必須走兩所驛站。
不久,他又頒發詔令,要求崇尚儉樸,杜絕浮華浪費,各地向朝廷進獻貢物,不準用金銀寶物裝飾。官員如果接受這樣的貢物,嚴懲不貸。
時任宋州節度使的朱友諒為了獻殷勤,不知從哪裏搜羅到幾株一莖三穗的麥子,立即派人千裏迢迢去汴州給朱溫進獻,號稱“瑞麥”。當時宋州剛剛遭遇水災,朱溫見了大發雷霆,把使者罵了個狗血淋頭:“豐年才上瑞,今年宋州大水,安用此為!”
顯然,朱溫的這些做法和措施具有強烈的目的性。身經百戰的他深知沒有強大的農業生產和經濟實力無法支撐起一個強大的軍事機器。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政權的穩定,滿足他繼續爭霸天下的野心。但至少,他愛惜農力,重視生產的做法給了亂世中的老百姓們一個難得的過安穩日子的機會。這一點,與他對軍隊近乎殘酷的管理和對敵人毫不留情的殺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即使是對士兵,他也開始懂得採取懷柔手段。
他剛剛帶兵起家之時,以鐵血治軍著稱,軍法極其嚴厲。他的將領如果在戰場陣亡,所屬士兵,一律全部誅殺,以此激勵普通士兵跟隨將領拚死作戰。為了防止士兵逃跑,又在士兵臉上刺字,標出軍隊番號。一旦發現逃兵,立即逮捕處死。為了求生,許多逃兵不得不逃進深山老林,做強盜為生。梁軍的戰鬥力固然令人生畏,但地方州縣卻大多受強盜之苦,疲於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