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在老大夫那裏補充了一波營養就回去安安心心的工作了。
還念叨蔡姑父怎麽沒來, 她有事情要報告呢。
她還不知道今天蔡姑父在開一個重要會議,至少對四大隊的未來影響深遠。
蔡姑父那邊會議還在繼續,他先扭轉了一些老人的思維誤區。
認為一家子必須抱團才能不挨欺負。
蔡姑父用事實講話, 告訴他們四大隊是個和諧有愛的大家庭, 有他看著, 誰也不會被欺負。
而且還用房基地做餌。
隻有同意分家的才能得到,而且數量有限, 手慢可能就申請不上。
這還不算完,蔡姑父又將磚瓦可以賒賬說了出來。
也就是說明年可以大麵積蓋磚瓦房了。
雖然沒說答應分家的可以優先。
但是大家心裏都有數。
最後蔡姑父將那套養老法祭了出來。
所謂養老法就是讓老年人自動領取兒女工分的一成到一成半。
這樣老年人就不用看兒女的臉色。
他們會活的更自在。
果然這個法子一出來, 幾位叔爺再不反對了。
這法子就是給了他們保障啊。
二叔爺當場給幾個孫子、孫女申請房基地。
蔡姑父給記錄上了。
還念叨著房基地不夠的話。
不少人開始跟風。
蔡姑父卻不肯再記錄,隻讓他們回家商量好再說。
這天四大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分家大作戰。
有些誇張了, 還是挺和諧的。
畢竟之前就有分家的說法了, 這次隻是更徹底一些罷了。
大部分小輩都是願意分家的, 所以並不算多生枝節,這樣自然就和諧了。
這事成了村子裏最熱的話題。
連專心上工和上學的蔡丹、蔡四哥、蔡五哥也都知道了。
晚飯的時候一家人是一邊吃飯一邊討論。
“哈哈…以後再分肉,咱家絕對排前頭。”蔡五哥樂的不行。
他家雖然隻有兩個人掙工分,但是今年工分總合卻不低。
三妹一天十二個工分, 算是最高的了。
還有娘每天六個工分。
她們冬天也是有的, 比別人多掙好幾個月, 加起來不少了。
他和四哥小升初考的好, 姑父還獎勵了那麽多工分。
還有平時養豬的、撿柴的,零零總總加起來要比往年多不少。
之前分糧食的時候,他就發現他家位置移前了。
如果其他人家再分家,他家絕對會再次前進一大步。
喲嗬!他家居然也有領先的一天, 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啊。
蔡丹立馬領會了蔡五哥的意思,“那必須的!”
都是小家庭比拚,她家不虛。
蔡四哥也揚起了嘴角, 很是高興。
蔡母也被感染了,“今年咱家工分不少。丹丫頭,賬上有多少錢?”
蔡丹搖頭,“不能說,姑父讓我保密的。”
蔡五哥不放棄,“我們又不是外人,說說。”
蔡丹繼續搖頭,“這叫職業操守,我一天十二個工分不是白來的。”
蔡母趕緊攔著,“不問了,不問了,反正年前要分紅的,多少到時候就知道了。”
蔡五哥撅嘴,“我想知道今年一個工分到底值不值三分錢啊。”
蔡母三人又不自覺的看向蔡丹。
蔡丹捂著耳朵,“不許問我,我不知道。”
她怎麽能不知道呢,最近她就在做總賬。
自從姑父發現她賬做的好之後,差不多將全大隊的賬本都交給她做了。
所以她一天拿十二個工分一點不虛的。
今年賬上有錢,但是債也不少。
主要是一百多頭羊的欠款。
總賬還沒做完,但是她心裏有數的,今年夠嗆能達到一個工分三分了。
畢竟之前又蓋了一個中窯。
又打了三口公共井。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支出,看一樣是不多,加起來也很可觀。
不過她覺得今年蔡姑父會分紅,因為去年沒分。
而且明年要大麵積的蓋房,還都分家了,需要蓋房的人更多了,雖然可以賒欠磚瓦,但是手裏也得有點錢啊,要不然也不敢蓋房啊。
蔡姑父鼓勵他們分家,就不會想不到這點。
所以這分紅肯定會有的。
她甚至覺得,蔡姑父不會著急還債。
會先把錢分了。
那樣的話,一個工分差不多就夠三分錢了。
至於債務,大可以明年再還。
不過這些都是要蔡姑父做決定的,她不會往外亂說的。
她能做四大隊的會計兼職小秘書,還不是因為她懂事,知道啥能說啥不能說。
蔡五哥眼珠一轉,“三妹,如果…我是說如果分紅,得哪天啊?”
“年前的某一天。”她哪裏說得準。
蔡五哥哼了聲,這個答案顯然不是他想聽到的。
蔡丹也不願意他再刨根問底,趕緊轉移了話題,“我和你們講,姑父要將後街那個大水泡填起來,以後你們就沒法釣魚了。”
蔡母恍然,“早就聽說那邊要弄新房基地。之前把蘆葦蕩給割了,加上水泡子,那地方正經不小呢。”
蔡丹點頭,“姑父算過,差不多可以弄三排,每排七八戶,不少了。”
蔡母在心裏算了下,“還不夠吧?”
蔡四哥很是肯定的說道,“肯定不夠。”
蔡丹支著下巴歎氣,誰讓姑父太能忽悠了。
據說老人連大兒子都給分出去了。
因為可以領取兒女的工分讓老人們腰杆直,他們更願意自己過日子,而不是按照傳統和大兒子一起住。
不知道是做戲還是老人就這麽想的。
這樣的人家還不少。
就需要更多的房基地。
誰也不傻,都能看得出來,隨著四大隊人員增加,這房基地隻會越來越珍貴。
趁著有機會自然是趕緊占下來。
不能說他們做錯了。
隻是這樣房基地的壓力就大了。
主要是蔡姑父一直按照老規矩分房基地。
就是房子自留地一起分。
蓋房子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特別是很多家庭預算不多,打算就蓋一間房,這能占多少地方。
但是前後院加自留地一起,這地方就大了。
其實完全可以縮小麵積。
將自留地劃分到別處。
不過這樣自留地種菜就不方便了,人們肯定不願意。
她也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她家被這樣分,也要嘟囔的。
以前的人家都不是,為啥她們就是。
蔡姑父一碗水端不平要出問題的。
那麽問題來了,按照老規矩,這房基地從哪來。
還念叨蔡姑父怎麽沒來, 她有事情要報告呢。
她還不知道今天蔡姑父在開一個重要會議,至少對四大隊的未來影響深遠。
蔡姑父那邊會議還在繼續,他先扭轉了一些老人的思維誤區。
認為一家子必須抱團才能不挨欺負。
蔡姑父用事實講話, 告訴他們四大隊是個和諧有愛的大家庭, 有他看著, 誰也不會被欺負。
而且還用房基地做餌。
隻有同意分家的才能得到,而且數量有限, 手慢可能就申請不上。
這還不算完,蔡姑父又將磚瓦可以賒賬說了出來。
也就是說明年可以大麵積蓋磚瓦房了。
雖然沒說答應分家的可以優先。
但是大家心裏都有數。
最後蔡姑父將那套養老法祭了出來。
所謂養老法就是讓老年人自動領取兒女工分的一成到一成半。
這樣老年人就不用看兒女的臉色。
他們會活的更自在。
果然這個法子一出來, 幾位叔爺再不反對了。
這法子就是給了他們保障啊。
二叔爺當場給幾個孫子、孫女申請房基地。
蔡姑父給記錄上了。
還念叨著房基地不夠的話。
不少人開始跟風。
蔡姑父卻不肯再記錄,隻讓他們回家商量好再說。
這天四大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分家大作戰。
有些誇張了, 還是挺和諧的。
畢竟之前就有分家的說法了, 這次隻是更徹底一些罷了。
大部分小輩都是願意分家的, 所以並不算多生枝節,這樣自然就和諧了。
這事成了村子裏最熱的話題。
連專心上工和上學的蔡丹、蔡四哥、蔡五哥也都知道了。
晚飯的時候一家人是一邊吃飯一邊討論。
“哈哈…以後再分肉,咱家絕對排前頭。”蔡五哥樂的不行。
他家雖然隻有兩個人掙工分,但是今年工分總合卻不低。
三妹一天十二個工分, 算是最高的了。
還有娘每天六個工分。
她們冬天也是有的, 比別人多掙好幾個月, 加起來不少了。
他和四哥小升初考的好, 姑父還獎勵了那麽多工分。
還有平時養豬的、撿柴的,零零總總加起來要比往年多不少。
之前分糧食的時候,他就發現他家位置移前了。
如果其他人家再分家,他家絕對會再次前進一大步。
喲嗬!他家居然也有領先的一天, 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啊。
蔡丹立馬領會了蔡五哥的意思,“那必須的!”
都是小家庭比拚,她家不虛。
蔡四哥也揚起了嘴角, 很是高興。
蔡母也被感染了,“今年咱家工分不少。丹丫頭,賬上有多少錢?”
蔡丹搖頭,“不能說,姑父讓我保密的。”
蔡五哥不放棄,“我們又不是外人,說說。”
蔡丹繼續搖頭,“這叫職業操守,我一天十二個工分不是白來的。”
蔡母趕緊攔著,“不問了,不問了,反正年前要分紅的,多少到時候就知道了。”
蔡五哥撅嘴,“我想知道今年一個工分到底值不值三分錢啊。”
蔡母三人又不自覺的看向蔡丹。
蔡丹捂著耳朵,“不許問我,我不知道。”
她怎麽能不知道呢,最近她就在做總賬。
自從姑父發現她賬做的好之後,差不多將全大隊的賬本都交給她做了。
所以她一天拿十二個工分一點不虛的。
今年賬上有錢,但是債也不少。
主要是一百多頭羊的欠款。
總賬還沒做完,但是她心裏有數的,今年夠嗆能達到一個工分三分了。
畢竟之前又蓋了一個中窯。
又打了三口公共井。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支出,看一樣是不多,加起來也很可觀。
不過她覺得今年蔡姑父會分紅,因為去年沒分。
而且明年要大麵積的蓋房,還都分家了,需要蓋房的人更多了,雖然可以賒欠磚瓦,但是手裏也得有點錢啊,要不然也不敢蓋房啊。
蔡姑父鼓勵他們分家,就不會想不到這點。
所以這分紅肯定會有的。
她甚至覺得,蔡姑父不會著急還債。
會先把錢分了。
那樣的話,一個工分差不多就夠三分錢了。
至於債務,大可以明年再還。
不過這些都是要蔡姑父做決定的,她不會往外亂說的。
她能做四大隊的會計兼職小秘書,還不是因為她懂事,知道啥能說啥不能說。
蔡五哥眼珠一轉,“三妹,如果…我是說如果分紅,得哪天啊?”
“年前的某一天。”她哪裏說得準。
蔡五哥哼了聲,這個答案顯然不是他想聽到的。
蔡丹也不願意他再刨根問底,趕緊轉移了話題,“我和你們講,姑父要將後街那個大水泡填起來,以後你們就沒法釣魚了。”
蔡母恍然,“早就聽說那邊要弄新房基地。之前把蘆葦蕩給割了,加上水泡子,那地方正經不小呢。”
蔡丹點頭,“姑父算過,差不多可以弄三排,每排七八戶,不少了。”
蔡母在心裏算了下,“還不夠吧?”
蔡四哥很是肯定的說道,“肯定不夠。”
蔡丹支著下巴歎氣,誰讓姑父太能忽悠了。
據說老人連大兒子都給分出去了。
因為可以領取兒女的工分讓老人們腰杆直,他們更願意自己過日子,而不是按照傳統和大兒子一起住。
不知道是做戲還是老人就這麽想的。
這樣的人家還不少。
就需要更多的房基地。
誰也不傻,都能看得出來,隨著四大隊人員增加,這房基地隻會越來越珍貴。
趁著有機會自然是趕緊占下來。
不能說他們做錯了。
隻是這樣房基地的壓力就大了。
主要是蔡姑父一直按照老規矩分房基地。
就是房子自留地一起分。
蓋房子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特別是很多家庭預算不多,打算就蓋一間房,這能占多少地方。
但是前後院加自留地一起,這地方就大了。
其實完全可以縮小麵積。
將自留地劃分到別處。
不過這樣自留地種菜就不方便了,人們肯定不願意。
她也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她家被這樣分,也要嘟囔的。
以前的人家都不是,為啥她們就是。
蔡姑父一碗水端不平要出問題的。
那麽問題來了,按照老規矩,這房基地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