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姑父說的很是詳細,“哪有不明白的,現在就問。”
蔡丹在翻看,裏麵記錄的很簡單,沒有表格,沒有大小寫、合計。
一目了然,她有啥不明白的。
就是覺得以後攏賬會有些亂。
蔡丹皺著眉頭,“姑父,我能不能不這麽記錄,以後合每個人工分很麻煩啊。”
年底肯定要匯總工分的。
蔡姑父沒一下子拒絕,“那你想怎麽記錄?”
“我見過白老師有個本子,上麵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也可以按照人來啊。”蔡丹鋪墊一下。
“那人可不少,現在還收柴火,還有很多孩子的工分。”蔡姑父覺得有些麻煩。
蔡丹摸著下巴,“要不這樣,我把他們按照大家族來分,一個大家子幾張紙,這幾張紙都是他們家的工分。”
她的意思是包括爺爺、兒子、孫子這種,即使他們分家了,仍然放在一起。
蔡姑父一聽就明白了,“這主意不錯啊,那你試試,我看幾天。”
就是允許了。
蔡丹恨不得拍胸口表示,她保證好好弄。
她這也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
“那也先弄著,我出去看看。”蔡姑父出去了。
蔡丹翻看著賬本,在心裏計劃著怎麽改。
她要當日事當日畢。
也就是說要弄個日合計。
還有什麽呢?
蔡丹一點點的在完善、補充。
她不會會計,但是基本的表格統計還是學過的。
很快初步表格已經有模有樣了。
她幹脆拿起鋼筆,emmm……沒有格尺,她手也沒那麽穩當,表格畫的七扭八扭的,可真難看。
後來她幹脆拿別的本子做“格尺”才勉強將表格畫出來。
然後進行謄寫。
她沒想過一天就謄寫完畢。
畢竟磚瓦廠也開了不短時間了。
她準備先弄出個樣子,讓姑父看看,沒有問題她再繼續。
畢竟這活她是新手。
還是要聽老人的。
聽人勸,吃飽飯!
蔡姑父在外邊晃悠了一圈,看到磚廠秩序井然,很是滿意。
主要是很多崗位都是按件計工分,根本不用人看著。
至於燒窯,有老師傅有窯把頭,他也不是太懂。
等丹丫頭正式上手了,他就不總過來了。
馬上要秋收了。
他得看著田地那邊。
別管雞、豬、磚瓦多掙錢,田地糧食才是根本。
秋收是重中之重。
到時候除了燒窯的,其他的人都必須下地收糧食。
蔡姑父和老師傅說了幾句話,還一起抽了煙。
“你們四大隊就是不一樣。”老師傅吐出一口煙圈。
“咋不一樣了,都是農村,可沒市裏好。”蔡姑父謙虛道。
老師傅擺擺手,“市裏好啥啊,一大家子就屁大點房子,糧食就那麽多,想多吃一口都沒有。要我咋不願意回去呢,我自己住這麽個大房子多舒坦。”
“那市裏有自來水有電燈有電話有車,還有大醫院,還是不一樣的。”蔡姑父知道城市和農村還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我們普通人能享受幾樣,也就自來水吧,電燈不舍得開,電費太貴了,我家還用煤油燈呢。你們大隊有錢,以後多打幾口井,和自來水不差啥。”老師傅都有在這邊養老的心,不過也知道不可能,人家磚瓦廠不可能讓他指導幾年的,“那個小丫頭是你侄女?”
叫姑父麽。
蔡姑父點頭,“嗯,二哥家的閨女。”
“這麽小會記賬,這是小天才啊,以後錯不了。”老師傅誇讚道。
“是挺聰明的,我二哥家仨孩子學習都不錯。”蔡姑父一副身有榮焉的表情。
老師傅將最後兩口煙一口氣抽了,“行了,我去看看花垛。”
蔡姑父趕緊說,“您慢點,不著急。”
老爺子六十多歲了,他也怕出事。
可是磚瓦廠太需要他的技術了。
這位老人在磚瓦廠幹了小四十年,磚瓦廠的每步都門清。
之所以會這樣式因為他們最開始是從學徒開始的,就是供飯不給工錢免費給人做活兒那種。
這麽一做就是三四年,之後給的工錢也不多。
他們每樣都要學,跟著師傅十來年才出師。
隻有出師了,證明手藝學到家了,工錢才會多一些。
這麽練出來的手藝不紮實才奇怪呢。
蔡姑父在心裏感歎一番,又去了辦公室,看丹丫頭在幹嘛。
“姑父,您看看成不成?”蔡丹將表格遞了過去。
蔡姑父接過,一目了然,“這表弄的真好,真好!你咋想的?”他決定回頭隊裏的工分也這麽弄。
“我看白老師弄過。”蔡丹早有借口。
她也沒說謊,白老師可愛記賬了,就是畫表格。
蔡丹還在一邊給解釋,“姑父,我留有空白,每日工分記錄都讓他們自己簽名,不懂簽名的畫個圈或者畫個三角都行,自己能看懂就行。”
其實應該摁手印,但尷尬的是沒有印泥。
蔡姑父點頭,“這麽做雖然費事,但省得以後出麻煩。行!你就按照這個做,把以前的都弄成這樣,回頭年底可輕鬆了。你算賬用算盤不?”
蔡丹搖頭,“我不需要,我筆算就挺準的。姑父下次去縣城、市裏,給我買個格尺吧。”
她太需要了。
蔡姑父哈哈笑,“行,我記下了。外邊有人送柴火我喊你,你弄著吧。”
蔡丹乖巧點頭。
中午蔡姑父進來喊人,“丹丫頭,你先回去吧。”
“姑父,不會有人來送木柴麽?”蔡丹問道,她不得不認真,畢竟第一天上班。
蔡姑父安撫道,“沒事,磚瓦廠一直有人,會幫著記一下的,不會出岔子。”
蔡丹看了看太陽,時間是不早了,“姑父你不回麽?”
今天上午她隻顧著重新謄寫表格了,外頭的木柴蔡姑父就喊她兩次。
其餘的都是蔡姑父單獨記錄的。
她明白他的苦心,他的意思是讓她知道大概多少柴火是一工分。
做到心裏有數。
蔡姑父擺手,“我晚點,我們吃飯晚。”
蔡丹沒再說,和眾人一一打了招呼,趕緊向家裏跑去。
蔡丹一路跑著回家,體質真好,臉不紅氣不喘的,開門居然看到蔡母在做飯,“娘,你回來的挺早的。”
“嗯,豬場沒啥事,就早回來會。你上班有不懂的不?”蔡母很是關心。
“有我姑父呢。”蔡丹知道這麽說,她才能放心。
果然蔡母不再追問,轉而說到,“我燉的豆角,你還想吃啥?”
“在上麵給我烀倆茄子。”她想吃拌茄子。
蔡母讓她自己去,“那你去園子揪吧。”
蔡丹準備洗洗手就去,“娘,四哥、五哥呢?”
蔡母很是肯定,“肯定是割豬草、撿木柴了。”
蔡丹拿著小土筐去了園子。
揪可兩個大茄子,又摘了黃瓜和西紅柿。
茄子自然是烀著吃。
黃瓜拍碎做涼菜。
西紅柿當水果吃。
主要是家裏白糖蔡母看的嚴實,要不然白糖西紅柿也挺不賴。
蔡丹摘了通紅發軟的西紅柿,隨手一擦,直接揪吃了起來。
邊吃邊往屋裏走,“娘,給你吃西紅柿。”
蔡丹在翻看,裏麵記錄的很簡單,沒有表格,沒有大小寫、合計。
一目了然,她有啥不明白的。
就是覺得以後攏賬會有些亂。
蔡丹皺著眉頭,“姑父,我能不能不這麽記錄,以後合每個人工分很麻煩啊。”
年底肯定要匯總工分的。
蔡姑父沒一下子拒絕,“那你想怎麽記錄?”
“我見過白老師有個本子,上麵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我也可以按照人來啊。”蔡丹鋪墊一下。
“那人可不少,現在還收柴火,還有很多孩子的工分。”蔡姑父覺得有些麻煩。
蔡丹摸著下巴,“要不這樣,我把他們按照大家族來分,一個大家子幾張紙,這幾張紙都是他們家的工分。”
她的意思是包括爺爺、兒子、孫子這種,即使他們分家了,仍然放在一起。
蔡姑父一聽就明白了,“這主意不錯啊,那你試試,我看幾天。”
就是允許了。
蔡丹恨不得拍胸口表示,她保證好好弄。
她這也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
“那也先弄著,我出去看看。”蔡姑父出去了。
蔡丹翻看著賬本,在心裏計劃著怎麽改。
她要當日事當日畢。
也就是說要弄個日合計。
還有什麽呢?
蔡丹一點點的在完善、補充。
她不會會計,但是基本的表格統計還是學過的。
很快初步表格已經有模有樣了。
她幹脆拿起鋼筆,emmm……沒有格尺,她手也沒那麽穩當,表格畫的七扭八扭的,可真難看。
後來她幹脆拿別的本子做“格尺”才勉強將表格畫出來。
然後進行謄寫。
她沒想過一天就謄寫完畢。
畢竟磚瓦廠也開了不短時間了。
她準備先弄出個樣子,讓姑父看看,沒有問題她再繼續。
畢竟這活她是新手。
還是要聽老人的。
聽人勸,吃飽飯!
蔡姑父在外邊晃悠了一圈,看到磚廠秩序井然,很是滿意。
主要是很多崗位都是按件計工分,根本不用人看著。
至於燒窯,有老師傅有窯把頭,他也不是太懂。
等丹丫頭正式上手了,他就不總過來了。
馬上要秋收了。
他得看著田地那邊。
別管雞、豬、磚瓦多掙錢,田地糧食才是根本。
秋收是重中之重。
到時候除了燒窯的,其他的人都必須下地收糧食。
蔡姑父和老師傅說了幾句話,還一起抽了煙。
“你們四大隊就是不一樣。”老師傅吐出一口煙圈。
“咋不一樣了,都是農村,可沒市裏好。”蔡姑父謙虛道。
老師傅擺擺手,“市裏好啥啊,一大家子就屁大點房子,糧食就那麽多,想多吃一口都沒有。要我咋不願意回去呢,我自己住這麽個大房子多舒坦。”
“那市裏有自來水有電燈有電話有車,還有大醫院,還是不一樣的。”蔡姑父知道城市和農村還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我們普通人能享受幾樣,也就自來水吧,電燈不舍得開,電費太貴了,我家還用煤油燈呢。你們大隊有錢,以後多打幾口井,和自來水不差啥。”老師傅都有在這邊養老的心,不過也知道不可能,人家磚瓦廠不可能讓他指導幾年的,“那個小丫頭是你侄女?”
叫姑父麽。
蔡姑父點頭,“嗯,二哥家的閨女。”
“這麽小會記賬,這是小天才啊,以後錯不了。”老師傅誇讚道。
“是挺聰明的,我二哥家仨孩子學習都不錯。”蔡姑父一副身有榮焉的表情。
老師傅將最後兩口煙一口氣抽了,“行了,我去看看花垛。”
蔡姑父趕緊說,“您慢點,不著急。”
老爺子六十多歲了,他也怕出事。
可是磚瓦廠太需要他的技術了。
這位老人在磚瓦廠幹了小四十年,磚瓦廠的每步都門清。
之所以會這樣式因為他們最開始是從學徒開始的,就是供飯不給工錢免費給人做活兒那種。
這麽一做就是三四年,之後給的工錢也不多。
他們每樣都要學,跟著師傅十來年才出師。
隻有出師了,證明手藝學到家了,工錢才會多一些。
這麽練出來的手藝不紮實才奇怪呢。
蔡姑父在心裏感歎一番,又去了辦公室,看丹丫頭在幹嘛。
“姑父,您看看成不成?”蔡丹將表格遞了過去。
蔡姑父接過,一目了然,“這表弄的真好,真好!你咋想的?”他決定回頭隊裏的工分也這麽弄。
“我看白老師弄過。”蔡丹早有借口。
她也沒說謊,白老師可愛記賬了,就是畫表格。
蔡丹還在一邊給解釋,“姑父,我留有空白,每日工分記錄都讓他們自己簽名,不懂簽名的畫個圈或者畫個三角都行,自己能看懂就行。”
其實應該摁手印,但尷尬的是沒有印泥。
蔡姑父點頭,“這麽做雖然費事,但省得以後出麻煩。行!你就按照這個做,把以前的都弄成這樣,回頭年底可輕鬆了。你算賬用算盤不?”
蔡丹搖頭,“我不需要,我筆算就挺準的。姑父下次去縣城、市裏,給我買個格尺吧。”
她太需要了。
蔡姑父哈哈笑,“行,我記下了。外邊有人送柴火我喊你,你弄著吧。”
蔡丹乖巧點頭。
中午蔡姑父進來喊人,“丹丫頭,你先回去吧。”
“姑父,不會有人來送木柴麽?”蔡丹問道,她不得不認真,畢竟第一天上班。
蔡姑父安撫道,“沒事,磚瓦廠一直有人,會幫著記一下的,不會出岔子。”
蔡丹看了看太陽,時間是不早了,“姑父你不回麽?”
今天上午她隻顧著重新謄寫表格了,外頭的木柴蔡姑父就喊她兩次。
其餘的都是蔡姑父單獨記錄的。
她明白他的苦心,他的意思是讓她知道大概多少柴火是一工分。
做到心裏有數。
蔡姑父擺手,“我晚點,我們吃飯晚。”
蔡丹沒再說,和眾人一一打了招呼,趕緊向家裏跑去。
蔡丹一路跑著回家,體質真好,臉不紅氣不喘的,開門居然看到蔡母在做飯,“娘,你回來的挺早的。”
“嗯,豬場沒啥事,就早回來會。你上班有不懂的不?”蔡母很是關心。
“有我姑父呢。”蔡丹知道這麽說,她才能放心。
果然蔡母不再追問,轉而說到,“我燉的豆角,你還想吃啥?”
“在上麵給我烀倆茄子。”她想吃拌茄子。
蔡母讓她自己去,“那你去園子揪吧。”
蔡丹準備洗洗手就去,“娘,四哥、五哥呢?”
蔡母很是肯定,“肯定是割豬草、撿木柴了。”
蔡丹拿著小土筐去了園子。
揪可兩個大茄子,又摘了黃瓜和西紅柿。
茄子自然是烀著吃。
黃瓜拍碎做涼菜。
西紅柿當水果吃。
主要是家裏白糖蔡母看的嚴實,要不然白糖西紅柿也挺不賴。
蔡丹摘了通紅發軟的西紅柿,隨手一擦,直接揪吃了起來。
邊吃邊往屋裏走,“娘,給你吃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