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映得山穀中一片暗紅,天邊雲彩也似乎被染成了紫色,顯得極是艷麗。秀山中的景色,果然絕美。
張奇也坐在溪邊,雙腳泡在溪中,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忽然,他無意中一瞟,卻見那個名叫嶽舉的中年難民此刻也脫了衣服,身上卻顯出十幾處傷痕。這些傷痕或深或淺,長短不一。而且還有幾個是圓形的,似乎被什麽細小的物體射穿過,而且傷口還像是被燒糊了一樣。
張奇一怔,一時之間,感到這個嶽舉似乎不像是普通農夫。因為這些傷痕可不是平常的小傷。
雖然張奇不懂這些,但在後世見過的影視作品中看得多了,這些傷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刀傷和槍傷!
“你當過兵?”張奇決定先詐一詐這人,於是忽然開口問道。
“啊?”嶽舉一怔,沒想到莊主竟然一眼看出自己的來歷,不過這事也用不著隱瞞,於是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小人年輕時當過邊軍。後來,打仗負了傷,傷得有點重,就退回家裏養傷了。”
“你當過邊軍,還打過仗?”張奇不禁有些驚訝了,他知道在古代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邊軍了。而這個嶽舉年輕時居然當過邊軍打過仗,想必也知道軍中之事。看來以後可以多問問嶽舉,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軍情。
“你能說說以前打仗的事麽?”張奇問道。
“唉,一提起當年的那場大仗,我就會做惡夢啊。”嶽舉眼神凝重,看向遠方,雙手不禁捏成了拳頭:“我能在那場大仗中活下來,也算是百戰餘生啊!當年成千上萬的好男兒,出了邊關,就再也沒回來!我……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呀……”
張奇看著這個老兵,其實年級也並不是很老,但雙鬢卻已有些花白。他的眼神,竟然帶有幾些驚悚,似乎又回到了那屍山血海的大淩河畔。
崇禎四年,黃台吉率兵五萬,進攻大淩河。大明錦州總兵官祖大壽倉促應戰,大淩河城之前被敵搗毀,如今重新修築不足半月,尚未完備,便已被滿人兵臨城下。
而嶽舉當時便是祖大壽麾下一名小旗,手下有十名士卒。
黃台吉兵分兩路,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托、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繫。黃台吉親自率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麵壓向大淩河城。
城牆雉堞還沒修完,黃台吉大兵已到,祖大壽隻好關閉城門,倉促應戰。城中有副將七員、遊擊、參將約二十名,騎兵七千人,步兵七千餘人。再加上築城夫役等也有七、八千人。
祖大壽所率邊軍,以騎兵為主,號稱關寧鐵騎。史載:明之精兵盡在此,可見其算是明軍最有戰鬥力的精銳了。
雖說城裏也有兩萬餘人,但能戰之兵不過一萬四千。而黃台吉卻有三萬大軍,而後金軍的戰鬥力,本來就比明軍要強。因此祖大壽不敢出戰,隻能困守。
黃台吉命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而且後金居然有紅衣大炮,威力巨大,嚴重威脅著大淩河城的守軍。
明軍萬萬沒料到金兵會出此狠招,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已斷糧。
城中士氣衰落,祖大壽發兵做試探突圍,都被金兵殺了回去,死傷慘重。無奈之下,隻好據城困守待援。
黃台吉為了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設下一計,假扮明軍增援,祖大壽中計,率軍出城相迎,結果上了大當,被殺得大敗,損失十分慘重。
黃台吉圍城之後,不斷勸降祖大壽。但祖大壽不為所動。
祖大壽因城中糧草不足,不能坐以待斃,不斷派遣小股部隊出城試探。先是派出百餘騎出城,很快被殲滅。又派馬步兵五百餘人出城,被後金固山額真額駙達爾哈率軍擊敗,追至城壕,傷亡過半。
一連試了許多次,知道事不可為,於是城中不再出戰。
皇太極對大淩河城圍而不攻,反倒分兵擊潰援軍。先後殲滅援兵六七萬人,身為遼東經略的孫承宗也束手無策地返回山海關,隻好任憑被困大淩河城的祖大壽自生自滅了。
最終,絕望的祖大壽隻好向黃台吉投降。
嶽舉和許多軍卒不願投降,於是設法逃走。雖然有很多人被後金蠻兵抓住處死,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的明軍逃了回來。
嶽舉就是其中之一,他隱姓埋名,務農為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提起這場戰事,沒想到遇到張奇,猜出他曾經當兵的身份。於是又不得不提起這不堪回首的往事。
張奇聽了,不由得默然半晌。
雖然,他對歷史課沒多大興趣,很多事記不很清楚。不過,他也知道,明清的大淩河之戰,可以算是一個分水嶺。此戰之後,後金的國勢蒸蒸日上,而大明朝卻是每況愈下,從此軍力再也不能與後金相抗了。
張奇是個理想主義者,在他的心中,中原文化也包括華服之美。而滿清入關之後,對中原百姓的兇殘殺戮,與及剃髮令的血腥推行,讓衣冠之美秀於天下的中華,變成豬尾巴橫行的蠻荒世界。這一點,張奇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
現在,張奇也置身其中,假如有一天,那些骯髒暴牙的清兵,逼著他剃髮結辮,留一根豬尾巴在腦後,那還不如去死呢。
張奇也坐在溪邊,雙腳泡在溪中,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忽然,他無意中一瞟,卻見那個名叫嶽舉的中年難民此刻也脫了衣服,身上卻顯出十幾處傷痕。這些傷痕或深或淺,長短不一。而且還有幾個是圓形的,似乎被什麽細小的物體射穿過,而且傷口還像是被燒糊了一樣。
張奇一怔,一時之間,感到這個嶽舉似乎不像是普通農夫。因為這些傷痕可不是平常的小傷。
雖然張奇不懂這些,但在後世見過的影視作品中看得多了,這些傷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刀傷和槍傷!
“你當過兵?”張奇決定先詐一詐這人,於是忽然開口問道。
“啊?”嶽舉一怔,沒想到莊主竟然一眼看出自己的來歷,不過這事也用不著隱瞞,於是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小人年輕時當過邊軍。後來,打仗負了傷,傷得有點重,就退回家裏養傷了。”
“你當過邊軍,還打過仗?”張奇不禁有些驚訝了,他知道在古代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邊軍了。而這個嶽舉年輕時居然當過邊軍打過仗,想必也知道軍中之事。看來以後可以多問問嶽舉,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軍情。
“你能說說以前打仗的事麽?”張奇問道。
“唉,一提起當年的那場大仗,我就會做惡夢啊。”嶽舉眼神凝重,看向遠方,雙手不禁捏成了拳頭:“我能在那場大仗中活下來,也算是百戰餘生啊!當年成千上萬的好男兒,出了邊關,就再也沒回來!我……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呀……”
張奇看著這個老兵,其實年級也並不是很老,但雙鬢卻已有些花白。他的眼神,竟然帶有幾些驚悚,似乎又回到了那屍山血海的大淩河畔。
崇禎四年,黃台吉率兵五萬,進攻大淩河。大明錦州總兵官祖大壽倉促應戰,大淩河城之前被敵搗毀,如今重新修築不足半月,尚未完備,便已被滿人兵臨城下。
而嶽舉當時便是祖大壽麾下一名小旗,手下有十名士卒。
黃台吉兵分兩路,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托、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繫。黃台吉親自率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麵壓向大淩河城。
城牆雉堞還沒修完,黃台吉大兵已到,祖大壽隻好關閉城門,倉促應戰。城中有副將七員、遊擊、參將約二十名,騎兵七千人,步兵七千餘人。再加上築城夫役等也有七、八千人。
祖大壽所率邊軍,以騎兵為主,號稱關寧鐵騎。史載:明之精兵盡在此,可見其算是明軍最有戰鬥力的精銳了。
雖說城裏也有兩萬餘人,但能戰之兵不過一萬四千。而黃台吉卻有三萬大軍,而後金軍的戰鬥力,本來就比明軍要強。因此祖大壽不敢出戰,隻能困守。
黃台吉命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而且後金居然有紅衣大炮,威力巨大,嚴重威脅著大淩河城的守軍。
明軍萬萬沒料到金兵會出此狠招,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已斷糧。
城中士氣衰落,祖大壽發兵做試探突圍,都被金兵殺了回去,死傷慘重。無奈之下,隻好據城困守待援。
黃台吉為了消耗城中的有生力量,設下一計,假扮明軍增援,祖大壽中計,率軍出城相迎,結果上了大當,被殺得大敗,損失十分慘重。
黃台吉圍城之後,不斷勸降祖大壽。但祖大壽不為所動。
祖大壽因城中糧草不足,不能坐以待斃,不斷派遣小股部隊出城試探。先是派出百餘騎出城,很快被殲滅。又派馬步兵五百餘人出城,被後金固山額真額駙達爾哈率軍擊敗,追至城壕,傷亡過半。
一連試了許多次,知道事不可為,於是城中不再出戰。
皇太極對大淩河城圍而不攻,反倒分兵擊潰援軍。先後殲滅援兵六七萬人,身為遼東經略的孫承宗也束手無策地返回山海關,隻好任憑被困大淩河城的祖大壽自生自滅了。
最終,絕望的祖大壽隻好向黃台吉投降。
嶽舉和許多軍卒不願投降,於是設法逃走。雖然有很多人被後金蠻兵抓住處死,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的明軍逃了回來。
嶽舉就是其中之一,他隱姓埋名,務農為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提起這場戰事,沒想到遇到張奇,猜出他曾經當兵的身份。於是又不得不提起這不堪回首的往事。
張奇聽了,不由得默然半晌。
雖然,他對歷史課沒多大興趣,很多事記不很清楚。不過,他也知道,明清的大淩河之戰,可以算是一個分水嶺。此戰之後,後金的國勢蒸蒸日上,而大明朝卻是每況愈下,從此軍力再也不能與後金相抗了。
張奇是個理想主義者,在他的心中,中原文化也包括華服之美。而滿清入關之後,對中原百姓的兇殘殺戮,與及剃髮令的血腥推行,讓衣冠之美秀於天下的中華,變成豬尾巴橫行的蠻荒世界。這一點,張奇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
現在,張奇也置身其中,假如有一天,那些骯髒暴牙的清兵,逼著他剃髮結辮,留一根豬尾巴在腦後,那還不如去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