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徐偏已從鄰村趕來,同晨曦見了麵。接著就舉行會議。周天虹首先通報了敵情,說敵人在滹沱河上修的“興亞”大橋將於近日竣工,還準備舉行通車典禮,大大地慶祝一番。如果讓敵人的計劃實現,滹沱河北岸的糧食、棉花等農產品,就會受到更嚴重的掠奪。敵人還將加強作戰的機動能力,使我方受到更大威脅。因此,決不能使敵人的計劃得逞。周天虹還強調說,把這座大橋破壞,比打下一座炮樓影響要大,至少對本縣群眾將大大振奮他們的鬥爭精神,有利於打開局麵。晨曦、徐偏、牛犇聽了,都欣然同意。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周天虹說:
“既然決定了,明天我們就得去實地勘查一下,才能走出一個方案。老徐你看怎麽搞法?”
徐偏還沒說話,牛犇就興沖沖地插進來說:
“這個好說。那裏離我家南蘇村不遠,今天晚上你們就到那裏隱蔽集結。明天上午我帶你們到橋上去看。”
“大牛,你倒說得輕巧,”周天虹笑著說,“那是你修的橋嗎?”
“是這樣,現在敵人正在趕掃尾工程,每天都有幾百人在橋上幹活兒,混進去幾個人那是很容易的。”
徐偏是在敵人叢中活動慣了的,立刻點頭說行。晨曦也高興地說:“我這人就是走運,一來就趕上打仗。等完成這個任務,再去見老書記更好。”
計劃一定,當晚部隊就轉移到南蘇村。
次日一早,周天虹和徐偏就開始化裝。他們本來穿的就是便衣,頭上紮著羊肚手巾,跟農民無甚差別;但仔細看,畢竟衣服新些,上衣也長一些。為了做到天衣無縫,又從老百姓那裏借了兩身破舊衣服換上。後麵跟著的兩個通訊員穿得更破,肩上挎著柴草筐子,柴草下藏著二十響駁殼槍。由牛犇領著,混在修橋的民伕裏,擠擠擁擁地上了大橋。
這天,天色陰沉,還刮著小風,冷嗖嗖的。在長長的大木橋上,二三百民伕在忙碌著煞尾工程。站在一旁的日本監工,像紅了眼的野獸,拎著皮鞭子,在叱罵著眾人。他們一看見誰略有怠慢,就惡狠狠地趕上去,揚起皮鞭子就打。橋上這裏那裏不時發出民伕的尖叫聲。
大牛扛著木料在前麵走,周天虹、徐偏混在人群裏,也裝出做活的樣子,在橋上溜達,兩個眼不停地觀察著大橋本身和周圍的地形。滹沱河是河北省一條較大的河流,雨季洶湧澎湃,水麵相當寬闊。枯水季節又成為一條很不起眼的可以徒步涉過的淺流。今年幹旱得厲害,水勢顯得特別瘦弱。橫在它身上的大木橋倒不小,足有三百米,橋身堅固,可以行駛汽車和坦克。橋板距地麵約有四五米高。橋的兩端都聳立著高大的炮樓。北端的炮樓距橋頭稍遠,約有千把米,南端的炮樓則緊靠橋頭。兩端各駐有一個小隊的兵力,拱衛著大橋的安全。周天虹和徐偏在橋上走了一個來回,這座橋及周圍的地形便像一幅畫印到胸中。
回到南蘇村,幾個人立即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當前條件下,既沒有大炮,又沒有炸藥,隻有用火燒一法。然而從哪裏著手呢?牛犇主張從橋的北頭接近,理由是北頭的炮樓距橋頭遠,約有千米左右。還是周天虹有點軍事眼光,他說,表麵看,從北頭下手比較容易;可是北麵地形開闊,沒有隱蔽,且容易被南麵炮樓的火力控製。而南端雖然距炮樓很近,可是南端的橋頭緊靠村莊的護村墊,還有一段高粱地,向橋頭接近就方便得多了。徐偏對這一方案立刻表示贊同。牛犇也表示同意,並說,隻要你們看好炮樓,不要讓敵人出來,剩下的問題就由我包了,我去找本村的遊擊組研究燒橋的辦法。
接著,牛犇把遊擊組找到一處,還特意邀請了本村的賽諸葛牛大爺。牛大爺是個織銅籮的老工匠,以足智多謀著稱,故得了這個渾號。一接觸到燒橋的辦法,就遇上了難題:橋離地麵有四五米高,如何將引為之物送上橋板?如果堆集柴草,怎麽能堆得這樣高,又如何運去這麽多的柴草呢?將近七十歲的牛大爺,隻是一個勁兒巴嗒巴嗒地抽菸,笑眯眯地不說話。牛犇說:“大爺,該你說話了,你說吧!”牛大爺這才從嘴裏拔出煙管,抹了抹鬍子說:
“我看,你們就搞個大取燈兒吧!”
“什麽大取燈兒呀?”
當時鄉村火柴缺乏,人們就用薄木片蘸上硫磺權作引火之物,名叫“取燈兒”;然而牛大爺這裏說的“大取燈兒”是什麽呢?
“你們先找幾根丈把長的長杆子,總還找得到吧?”牛大爺說。
“這個,當然能找得到。”大家紛紛說。
“然後,你們在杆子頭上綁上幹草,再澆上煤油。”
“這個也好辦。”
“再唇,你們把幹草上頭捆上幾捆線香,線香下麵捆上十幾盒火柴,這不就成了大取燈兒了嗎?下麵的話就不必說了,要用的時候,你把它往橋樁上一靠,劃一根火柴就行。”
大家一聽,都樂嗬嗬地拍起巴掌來。
接著,大家分頭找材料,做成了十幾根“大取燈兒”。
晚飯後,周天虹和徐偏帶領部隊出發,很快將大橋兩端的炮樓分別封鎖,包圍。徐偏指揮北岸。周天虹指揮南岸。周天虹的指揮位置設在南岸的河堤上。晨曦跟他在一起。
“既然決定了,明天我們就得去實地勘查一下,才能走出一個方案。老徐你看怎麽搞法?”
徐偏還沒說話,牛犇就興沖沖地插進來說:
“這個好說。那裏離我家南蘇村不遠,今天晚上你們就到那裏隱蔽集結。明天上午我帶你們到橋上去看。”
“大牛,你倒說得輕巧,”周天虹笑著說,“那是你修的橋嗎?”
“是這樣,現在敵人正在趕掃尾工程,每天都有幾百人在橋上幹活兒,混進去幾個人那是很容易的。”
徐偏是在敵人叢中活動慣了的,立刻點頭說行。晨曦也高興地說:“我這人就是走運,一來就趕上打仗。等完成這個任務,再去見老書記更好。”
計劃一定,當晚部隊就轉移到南蘇村。
次日一早,周天虹和徐偏就開始化裝。他們本來穿的就是便衣,頭上紮著羊肚手巾,跟農民無甚差別;但仔細看,畢竟衣服新些,上衣也長一些。為了做到天衣無縫,又從老百姓那裏借了兩身破舊衣服換上。後麵跟著的兩個通訊員穿得更破,肩上挎著柴草筐子,柴草下藏著二十響駁殼槍。由牛犇領著,混在修橋的民伕裏,擠擠擁擁地上了大橋。
這天,天色陰沉,還刮著小風,冷嗖嗖的。在長長的大木橋上,二三百民伕在忙碌著煞尾工程。站在一旁的日本監工,像紅了眼的野獸,拎著皮鞭子,在叱罵著眾人。他們一看見誰略有怠慢,就惡狠狠地趕上去,揚起皮鞭子就打。橋上這裏那裏不時發出民伕的尖叫聲。
大牛扛著木料在前麵走,周天虹、徐偏混在人群裏,也裝出做活的樣子,在橋上溜達,兩個眼不停地觀察著大橋本身和周圍的地形。滹沱河是河北省一條較大的河流,雨季洶湧澎湃,水麵相當寬闊。枯水季節又成為一條很不起眼的可以徒步涉過的淺流。今年幹旱得厲害,水勢顯得特別瘦弱。橫在它身上的大木橋倒不小,足有三百米,橋身堅固,可以行駛汽車和坦克。橋板距地麵約有四五米高。橋的兩端都聳立著高大的炮樓。北端的炮樓距橋頭稍遠,約有千把米,南端的炮樓則緊靠橋頭。兩端各駐有一個小隊的兵力,拱衛著大橋的安全。周天虹和徐偏在橋上走了一個來回,這座橋及周圍的地形便像一幅畫印到胸中。
回到南蘇村,幾個人立即進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在當前條件下,既沒有大炮,又沒有炸藥,隻有用火燒一法。然而從哪裏著手呢?牛犇主張從橋的北頭接近,理由是北頭的炮樓距橋頭遠,約有千米左右。還是周天虹有點軍事眼光,他說,表麵看,從北頭下手比較容易;可是北麵地形開闊,沒有隱蔽,且容易被南麵炮樓的火力控製。而南端雖然距炮樓很近,可是南端的橋頭緊靠村莊的護村墊,還有一段高粱地,向橋頭接近就方便得多了。徐偏對這一方案立刻表示贊同。牛犇也表示同意,並說,隻要你們看好炮樓,不要讓敵人出來,剩下的問題就由我包了,我去找本村的遊擊組研究燒橋的辦法。
接著,牛犇把遊擊組找到一處,還特意邀請了本村的賽諸葛牛大爺。牛大爺是個織銅籮的老工匠,以足智多謀著稱,故得了這個渾號。一接觸到燒橋的辦法,就遇上了難題:橋離地麵有四五米高,如何將引為之物送上橋板?如果堆集柴草,怎麽能堆得這樣高,又如何運去這麽多的柴草呢?將近七十歲的牛大爺,隻是一個勁兒巴嗒巴嗒地抽菸,笑眯眯地不說話。牛犇說:“大爺,該你說話了,你說吧!”牛大爺這才從嘴裏拔出煙管,抹了抹鬍子說:
“我看,你們就搞個大取燈兒吧!”
“什麽大取燈兒呀?”
當時鄉村火柴缺乏,人們就用薄木片蘸上硫磺權作引火之物,名叫“取燈兒”;然而牛大爺這裏說的“大取燈兒”是什麽呢?
“你們先找幾根丈把長的長杆子,總還找得到吧?”牛大爺說。
“這個,當然能找得到。”大家紛紛說。
“然後,你們在杆子頭上綁上幹草,再澆上煤油。”
“這個也好辦。”
“再唇,你們把幹草上頭捆上幾捆線香,線香下麵捆上十幾盒火柴,這不就成了大取燈兒了嗎?下麵的話就不必說了,要用的時候,你把它往橋樁上一靠,劃一根火柴就行。”
大家一聽,都樂嗬嗬地拍起巴掌來。
接著,大家分頭找材料,做成了十幾根“大取燈兒”。
晚飯後,周天虹和徐偏帶領部隊出發,很快將大橋兩端的炮樓分別封鎖,包圍。徐偏指揮北岸。周天虹指揮南岸。周天虹的指揮位置設在南岸的河堤上。晨曦跟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