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在列舉了大量事實後明確指出:


    戰俘在表達願望時所必須採取的這種不正常方式,


    使人很自然地懷疑到全體戰俘都不是自由的人。


    中朝方理所當然地要求商定解釋期限應予補足。


    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也認為中朝方這是合理要求, 表示同意。


    然而美國人不同意。


    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夾在中間實在為難, 印度、瑞典、瑞士等國


    就想出了一個左右逢源的主意: 一方麵於1954 年1 月20 日8 時


    50 分, 將“南營”重新移交給“ 聯合國軍”看管, 一方麵通過了一個


    “ 最後報告”, 確認了美軍蓄意扣留戰俘的事實, 並於2 月21 日宣布


    解散中立國遣返委員會。


    真是難為了這些騎兩頭馬的和事佬了。


    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 最後報告”指出,“ 臨時報告”中所申述


    過的“ 那些結論和事實不僅未為‘最後報告’所敘述的任何事物所


    損害, 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確證。軍事法庭的審判經過及提起公訴


    一方辯護一方證人的證詞, 都明白無誤地說明戰俘組織的存在, 並


    暴露了戰俘組織的基本性質與目的。”


    反正說完就散夥, 他們最後總算還是把話說了個透:


    南營戰俘組織及主持這些組織的“領袖”否定了關於


    第五十四章


    當和事佬


    尼赫魯玲瓏兩顧


    迎子弟兵


    周恩來酣暢一醉


    自由選擇的一切假設或妄言。?? 本委員會必須坦白陳


    述其以自己經驗為基礎的信念, 即若不更充分與進一步


    地執行職權範圍而認為這些戰俘已自願選擇了不遣返的


    說法, 都是毫無證據作支持的妄言。


    ??


    本委員會已經決定: 宣布解除戰俘身份使之成為平


    民所必需的法律上的先決條件並不存在, 因而這種“ 解


    除”是不合法的。


    話一說完, 中立國立馬就撒腿走人。


    於是,“ 南營”中的7064 名朝鮮人民軍戰俘被“ 就地釋放”, 補


    入韓國軍隊; 14235 名誌願軍戰俘被裝船運往台灣, 補入兵員匱乏


    的國民黨軍隊。


    然而遣返完畢了, 他們的價值也就完了。


    蔣介石先生一直有個很固執的政治操守觀念: 所有從共產黨


    那邊叛變過來的人最不可靠———他既然能叛變共產黨, 那也一定


    能叛變國民黨。這樣一些人, 隻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所以中共叛徒很少有人能長期在蔣先生帳下混上安穩飯吃。


    包括張國燾這樣的“ 大人物”。


    被強迫送到台灣的誌願軍戰俘當然不是什麽“ 叛徒”, 但在蔣


    公眼裏仍屬“ 不可靠”一類人等, 他們編入國民黨軍後一般都成了


    勞役隊, 後來又被趕到阿裏山中修公路, 嚐盡了人間的悲涼悽苦辛


    酸曲折, 許多人到了40 歲上還無力娶親。直到蔣經國時代台灣經


    濟起飛, 他們算是好歹分到了一杯羹, 日子才有了起色。


    然而隔海相望的不斷思鄉情呢?


    80 年代後, 他們中許多人懷揣著血汗錢, 回到家鄉定居。


    筆者鍵擊至此不禁扼腕長嘆。


    “ 拒絕”遣返, 是對新中國軍隊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一次挑戰。


    勿庸置疑, 麵對這種挑戰, 我們並沒有成為圓滿的勝利者。


    誌願軍戰俘們大都沒有踏上回歸祖國之途, 固然是在戰場上


    吃了苦頭的美國人想用“美式人權”對掃了自己臉麵的中國人還以


    顏色, 處心積慮地在這個原本沒有任何含糊的問題上做出了許許


    多多讓人不齒卑鄙無恥的小動作, 以從政治上來詆毀新中國的惡


    行所致。然而誌願軍戰俘中的大多數人最終屈服於敵人的淫威和


    高壓, 帶著故土情結桑麻襟懷, 帶著一腔悲涼滿腹怨恨, 把農家子


    弟對土地的嚮往扔在身後, 踏上了一條不回家的路, 則的的確確是


    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


    要知道, 在戰場上, 他們曾經是多麽英勇多麽無畏。


    要知道, 除了家鄉的父老親情, 待耕的土地也在召喚著主人。


    然而這些昔日的勇士們, 為什麽在戰俘營中卻表現出我們國


    民性中的那些長期泯滅個性帶來的心理盲目、逆來順受等等弱點?


    為什麽萬餘人的思鄉人群竟被數百名特務叛徒所挾製所牽引? 難


    道他們就不能像他們在戰場上經常做的那樣, 萬眾一心地把這個


    被顛倒了的形勢再顛倒過來?


    有人說, 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痛, 那是在敵人的血腥恐怖中啊!


    的確如此。


    但為什麽處在同樣的環境之中, 朝鮮人民軍的大多數戰俘們


    卻能始終把握戰俘營鬥爭的主動權, 最後絕大部分都爭取到回歸


    自己隊伍的權利呢?


    這實在是一個不容我們這一代軍人迴避的問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在其專著《第一次較


    量———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回顧與反思》中, 曾有一段震聾發饋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雙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雙石並收藏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