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計劃首先是對戰爭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的預測,其次才是讓戰爭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如果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情況製定作戰計劃,那不是作戰計劃而是作戰理想。
中東戰爭 黎巴嫩戰爭:袖珍超級大國的崛起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勒斯坦人為了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而成立的遊擊隊。巴解遊擊隊從成立開始就展開了同以色列的戰爭。巴解遊擊隊的基地設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主要設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
1970年,巴解組織不聽警告在約旦劫持並炸毀了四架西方客機。約旦海珊國王決定動用武力把巴解組織驅逐出境。
1970年9月,巴解總部所領導的遊擊隊主力1萬餘人從約旦轉移到黎巴嫩境內。後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直接介入黎巴嫩國內鬥爭,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親以的基督教勢力,逐步控製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貝魯特地區,成為“國中之國”。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構築軍事設施,不時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區出擊和炮轟。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巴解遊擊隊協助埃及、敘利亞部隊,展開遊擊戰,襲擊以軍基地、倉庫和雷達站等軍事設施,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0年1月,埃以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在埃以建立外交關係後,阿拉伯國家逐步了承認了以色列。這樣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支持越來越少。巴勒斯坦問題已不再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問題,而變成了單純巴勒斯坦人自己的問題。
1982年,以色列覺得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擠走敘利亞在黎巴嫩的駐軍的時機成熟了。首先,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其次,兩伊戰爭繼續進行,兩國無暇他顧,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國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內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戰爭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敘利亞國內形勢不穩定,且巴、敘間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內的親以勢力——基督教武裝;第五,歸還西奈半島後,埃、以已達成和解,埃及不會介入戰爭。
軍事力量對比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的巴解遊擊隊,共約2.5萬人,其中野戰部隊6000人,編為50個營,擁有坦克300輛,裝甲車300輛和各種火炮1100門。巴解遊擊隊在貝魯特西區有6000人,在南部各據點共約8000人,貝卡穀地約5000人,其餘部署在黎巴嫩北部。巴解遊擊隊在黎南部有400餘座倉庫,儲備了大量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物資。
駐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有2個裝甲旅、2個機械化步兵旅和1個突擊營及防空部隊,共計30000人。戰爭爆發後,敘利亞又投入4個旅,使總兵力達到46000人,坦克900輛,裝甲車600輛,飛機350架。敘利亞軍隊主力部屬在貝卡穀地、傑津地區和舒夫山區,部分兵力在貝魯特西區、特裏波利和貝魯特至大馬士革戰略公路沿線主要城鎮。
由法國、荷蘭、挪威、斐濟和尼泊爾軍隊組成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共7000人,駐守在黎以共同邊界。
黎政府軍共23700多人,編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武裝偵察營、9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各種裝甲車輛200餘輛、火炮230門。黎政府軍還裝備有“米蘭”和“陶”式反坦克飛彈。黎政府軍主要駐守在貝魯特東區和黎西北部的部分地區。
黎國內除上述武裝力量外,還有40餘支武裝力量。穆斯林什葉派、德魯茲派和遜尼派共有脫產武裝人員20000人左右。穆斯林武裝與基督教長槍黨對立。哈達德民兵是一支親以力量,約有36000人,配置在黎以邊界的黎方8—10公裏地帶。由貝希爾·傑馬耶勒領導的基督教長槍黨民兵有40000餘人,駐守在貝魯特東區,貝魯特至大馬士革公路以北和黎巴嫩西北部地區。
以色列參戰部隊有15個旅,10萬餘人,坦克1500輛,裝甲車1500輛,飛機400架,艦船20餘艘。
突然襲擊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出動飛機空襲貝魯特和黎南部巴解遊擊隊基地。
1982年6月6日11時,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遊擊隊刺殺,出動4個旅約2萬餘人,經過長達5小時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後,在武裝直升機和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寬達53公裏的正麵上,分西、中、東三路向巴解遊擊隊發動突然進攻。
西路
以軍先後投入了5個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隊以軍兩個裝甲旅,有坦克和裝甲車各200輛,從納哈裏亞、魯什哈尼克拉地區出發,在納庫臘、賓特朱拜勒通過哈達德民兵和聯合國部隊控製區。6日下午,以軍包圍了蘇爾,在空降兵和登陸部隊協同和黎巴嫩哈達德民兵配合下發起攻城戰鬥。6日夜,雙方進行巷戰,遭到巴解遊擊隊的頑強抵抗。
第二梯隊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械化旅於6日18時投入戰鬥。一個旅向東開進,配合中路行動;一個旅向北開進,圍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遊擊隊。
8日,以軍第三梯隊投入戰鬥,繼續向北進攻,包圍達穆爾。以軍在達穆爾以南,距離貝魯特僅19公裏的薩阿迪亞地區遭到巴解遊擊隊的頑強抵抗,北進受阻。
9日,西路以軍占領西頓和達穆爾,並以一個營的兵力在哈爾達登陸。巴解武裝在從達穆爾撤退時炸毀了橋樑。
中東戰爭 黎巴嫩戰爭:袖珍超級大國的崛起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勒斯坦人為了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而成立的遊擊隊。巴解遊擊隊從成立開始就展開了同以色列的戰爭。巴解遊擊隊的基地設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主要設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
1970年,巴解組織不聽警告在約旦劫持並炸毀了四架西方客機。約旦海珊國王決定動用武力把巴解組織驅逐出境。
1970年9月,巴解總部所領導的遊擊隊主力1萬餘人從約旦轉移到黎巴嫩境內。後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直接介入黎巴嫩國內鬥爭,扶植和武裝伊斯蘭勢力,打擊親以的基督教勢力,逐步控製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貝魯特地區,成為“國中之國”。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構築軍事設施,不時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區出擊和炮轟。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巴解遊擊隊協助埃及、敘利亞部隊,展開遊擊戰,襲擊以軍基地、倉庫和雷達站等軍事設施,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0年1月,埃以雙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在埃以建立外交關係後,阿拉伯國家逐步了承認了以色列。這樣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支持越來越少。巴勒斯坦問題已不再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問題,而變成了單純巴勒斯坦人自己的問題。
1982年,以色列覺得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擠走敘利亞在黎巴嫩的駐軍的時機成熟了。首先,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成為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其次,兩伊戰爭繼續進行,兩國無暇他顧,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國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內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戰爭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敘利亞國內形勢不穩定,且巴、敘間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內的親以勢力——基督教武裝;第五,歸還西奈半島後,埃、以已達成和解,埃及不會介入戰爭。
軍事力量對比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的巴解遊擊隊,共約2.5萬人,其中野戰部隊6000人,編為50個營,擁有坦克300輛,裝甲車300輛和各種火炮1100門。巴解遊擊隊在貝魯特西區有6000人,在南部各據點共約8000人,貝卡穀地約5000人,其餘部署在黎巴嫩北部。巴解遊擊隊在黎南部有400餘座倉庫,儲備了大量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物資。
駐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有2個裝甲旅、2個機械化步兵旅和1個突擊營及防空部隊,共計30000人。戰爭爆發後,敘利亞又投入4個旅,使總兵力達到46000人,坦克900輛,裝甲車600輛,飛機350架。敘利亞軍隊主力部屬在貝卡穀地、傑津地區和舒夫山區,部分兵力在貝魯特西區、特裏波利和貝魯特至大馬士革戰略公路沿線主要城鎮。
由法國、荷蘭、挪威、斐濟和尼泊爾軍隊組成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共7000人,駐守在黎以共同邊界。
黎政府軍共23700多人,編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武裝偵察營、9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各種裝甲車輛200餘輛、火炮230門。黎政府軍還裝備有“米蘭”和“陶”式反坦克飛彈。黎政府軍主要駐守在貝魯特東區和黎西北部的部分地區。
黎國內除上述武裝力量外,還有40餘支武裝力量。穆斯林什葉派、德魯茲派和遜尼派共有脫產武裝人員20000人左右。穆斯林武裝與基督教長槍黨對立。哈達德民兵是一支親以力量,約有36000人,配置在黎以邊界的黎方8—10公裏地帶。由貝希爾·傑馬耶勒領導的基督教長槍黨民兵有40000餘人,駐守在貝魯特東區,貝魯特至大馬士革公路以北和黎巴嫩西北部地區。
以色列參戰部隊有15個旅,10萬餘人,坦克1500輛,裝甲車1500輛,飛機400架,艦船20餘艘。
突然襲擊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出動飛機空襲貝魯特和黎南部巴解遊擊隊基地。
1982年6月6日11時,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遊擊隊刺殺,出動4個旅約2萬餘人,經過長達5小時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準備後,在武裝直升機和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寬達53公裏的正麵上,分西、中、東三路向巴解遊擊隊發動突然進攻。
西路
以軍先後投入了5個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隊以軍兩個裝甲旅,有坦克和裝甲車各200輛,從納哈裏亞、魯什哈尼克拉地區出發,在納庫臘、賓特朱拜勒通過哈達德民兵和聯合國部隊控製區。6日下午,以軍包圍了蘇爾,在空降兵和登陸部隊協同和黎巴嫩哈達德民兵配合下發起攻城戰鬥。6日夜,雙方進行巷戰,遭到巴解遊擊隊的頑強抵抗。
第二梯隊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械化旅於6日18時投入戰鬥。一個旅向東開進,配合中路行動;一個旅向北開進,圍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遊擊隊。
8日,以軍第三梯隊投入戰鬥,繼續向北進攻,包圍達穆爾。以軍在達穆爾以南,距離貝魯特僅19公裏的薩阿迪亞地區遭到巴解遊擊隊的頑強抵抗,北進受阻。
9日,西路以軍占領西頓和達穆爾,並以一個營的兵力在哈爾達登陸。巴解武裝在從達穆爾撤退時炸毀了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