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日本飛機輪番俯衝轟炸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麵上的美國炮艇“帕奈”號,最後“帕奈”號被擊沉。日軍明目張膽的挑釁,激起了美國人的震驚與憤怒,羅斯福向東京發出了抗議照會。然而,美國國內的公眾輿論在最初的激動過後,立即恢復了慣有的冷漠。羅斯福認為,軍國主義日本與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同屬一丘之貉,不久就會犯下滔天罪行。因此,美國應該有所準備。
轉變態度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血腥屠城6個星期,造成了34萬無辜平民和戰俘被殺。羅斯福依照慣性思維而做出的中國將要落入日本之手的預計。羅斯福意識到,日本的最終目標是要獨霸整個亞洲和太平洋,並直接危害到美國的利益。同時,納粹德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的重新崛起,已經使歐洲危機四伏。因此,羅斯福對中國的抗戰採取了更為積極的態度。
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得到了西方盟國的支持。國民政府先向美國貸款,然後用貸款購買美國先進的武器和裝備。20萬中國人用鐵鍬和鎬頭修建完成了滇緬公路。美國人提供的軍事物資源源不斷的通過滇緬公路輸送到中國。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大東亞共榮圈”計劃
1940年7月,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日本試圖將自己變為一個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國家,而目標是立足中國大陸,進而在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擠走英、法、荷蘭與美國的勢力,建立新帝國。日本首先從軟弱的法國維希政府手中獲得了軍事基地。
1941年7月,日本入侵併占領了整個法屬印度支那。日本的行動影響到英美荷等國的利益。英美荷等國實施經濟製裁,凍結了日本大部分的海外資產,讓日本的進口猛然削減了90%。製裁沒有讓日本收斂,反而讓日本認為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大東亞共榮圈”才是日本的出路。
因此,日本拋出了“abcd包圍圈”理論(a美國,b英國,c中國,d荷蘭),為進行下一步的戰爭尋求藉口。日本認為美英中荷四國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麵對日本形成了包圍,限製了日本的發展,因此,日本迫不得已發動戰爭,突破包圍。
南下戰略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與蘇聯紅軍在外蒙的諾門坎展開激戰,關東軍的兩個整編師團約5萬人全部被殲,日軍最精銳的,也是唯一的一個裝甲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這讓日本在進入20世紀後,第一次嚐到了戰爭失敗的滋味。
1941年,日本認為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大東亞共榮圈”才是日本的出路。因此,僅對中國發動戰爭是不夠的,日本決定繼續擴大戰爭。但是,在向何處進攻的問題上,軍國主義分子分成了兩派。以關東軍為代表的北進派,主張立足於中國的東北地區,趁著蘇聯國內實行肅反,軍隊力量被削弱的時候,入侵西伯利亞。但是,1939年諾門罕戰役的失敗使日軍失去了北進的信心。南下派的觀點逐漸占據了上風。
日本本來想能夠同美國達成妥協,但美國堅持日本必須從中國全麵撤軍的立場成為了雙方無法逾越的障礙。
1941年10月,日本頭號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上台。東條英機認為日本必須成為一個原材料能自給的國家。因此,東條英機答應美國可以從印度支那和中國的部分地區撤軍,但美國必須取消對日貿易禁運,而且要幫助日本獲得石油、煤炭和橡膠資源豐富的荷屬東印度。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東條英機認為戰爭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山本五十六
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兵力是海軍,要想徹底打敗美軍,日本勢必要在海上與美國進行決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對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產生了興趣。
山本五十六曾數次赴美,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都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因此,山本五十六最初竭力反對與美國開戰,成為日本海軍中堅定的反戰派人士,甚至幾乎遭到激進少壯派的暗算。山本五十六絕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隻不過是反對與強大的英美開戰。
當日本大本營確立與英美開戰的方針後,山本五十六便一改初衷,竭盡全力策劃對美國的作戰方案。山本五十六提出:以突襲手段力求在開戰初期就一舉全殲美國在遠東的唯一海上力量——太平洋艦隊,以確立起日本的軍事優勢,在隨後的戰役中日軍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使它無法積蓄起足夠與日本對抗的力量,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山本五十六是著名的賭徒,曾被賭場以賭技高超為由拒接接待。山本五十六好賭的性格是他製定偷襲珍珠港計劃的重要因素。
借刀殺人
英法對希特勒採用綏靖政策是想把禍水引向蘇聯。美英對日本採用綏靖政策也是想把禍水引向蘇聯。英法美想借德國和日本之手殺蘇聯。英法美借刀殺人的如意算盤換來的是法國滅亡和偷襲珍珠港。德國最終還是對蘇聯下手了,但英法美卻不得不幫助蘇聯抵抗德軍。日本始終沒有對蘇聯下手,而是侵占了英法美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
現在美國又在搞借刀殺人。美國縱容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發展壯大。美國讓日本重新武裝起來,其真實意圖是希望中國和日本再打一仗,達到削弱中國和繼續控製日本的目的。美國又開始武裝印度了,中國和印度再打一仗,是美國非常樂於看到的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借刀殺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借來的刀總是先害己後殺人。日本重新武裝起來後,其第一目標是成為政治大國擺脫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奴才形象,而不是去替美國人送死,和中國打代理人戰爭。印度武裝起來後,其第一目標是稱霸南亞,建立地區霸權,而不是進攻中國。日本要政治獨立與美國繼續控製日本相矛盾。印度要建立地區霸權與美國稱霸全球相矛盾。所以借刀殺人這一招真的不好掌握。“刀”必須鋒利和強大才能殺人,鋒利和強大“刀”豈能甘願受人利用?希特勒強大了先滅了法國,再打蘇聯。日本強大了先偷襲珍珠港,再打東南亞。綏靖政策從來都達不到借刀殺人的目的。
轉變態度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血腥屠城6個星期,造成了34萬無辜平民和戰俘被殺。羅斯福依照慣性思維而做出的中國將要落入日本之手的預計。羅斯福意識到,日本的最終目標是要獨霸整個亞洲和太平洋,並直接危害到美國的利益。同時,納粹德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的重新崛起,已經使歐洲危機四伏。因此,羅斯福對中國的抗戰採取了更為積極的態度。
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得到了西方盟國的支持。國民政府先向美國貸款,然後用貸款購買美國先進的武器和裝備。20萬中國人用鐵鍬和鎬頭修建完成了滇緬公路。美國人提供的軍事物資源源不斷的通過滇緬公路輸送到中國。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大東亞共榮圈”計劃
1940年7月,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日本試圖將自己變為一個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國家,而目標是立足中國大陸,進而在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擠走英、法、荷蘭與美國的勢力,建立新帝國。日本首先從軟弱的法國維希政府手中獲得了軍事基地。
1941年7月,日本入侵併占領了整個法屬印度支那。日本的行動影響到英美荷等國的利益。英美荷等國實施經濟製裁,凍結了日本大部分的海外資產,讓日本的進口猛然削減了90%。製裁沒有讓日本收斂,反而讓日本認為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大東亞共榮圈”才是日本的出路。
因此,日本拋出了“abcd包圍圈”理論(a美國,b英國,c中國,d荷蘭),為進行下一步的戰爭尋求藉口。日本認為美英中荷四國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麵對日本形成了包圍,限製了日本的發展,因此,日本迫不得已發動戰爭,突破包圍。
南下戰略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與蘇聯紅軍在外蒙的諾門坎展開激戰,關東軍的兩個整編師團約5萬人全部被殲,日軍最精銳的,也是唯一的一個裝甲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這讓日本在進入20世紀後,第一次嚐到了戰爭失敗的滋味。
1941年,日本認為不依賴於西方進口、在經濟上完全獨立的“大東亞共榮圈”才是日本的出路。因此,僅對中國發動戰爭是不夠的,日本決定繼續擴大戰爭。但是,在向何處進攻的問題上,軍國主義分子分成了兩派。以關東軍為代表的北進派,主張立足於中國的東北地區,趁著蘇聯國內實行肅反,軍隊力量被削弱的時候,入侵西伯利亞。但是,1939年諾門罕戰役的失敗使日軍失去了北進的信心。南下派的觀點逐漸占據了上風。
日本本來想能夠同美國達成妥協,但美國堅持日本必須從中國全麵撤軍的立場成為了雙方無法逾越的障礙。
1941年10月,日本頭號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上台。東條英機認為日本必須成為一個原材料能自給的國家。因此,東條英機答應美國可以從印度支那和中國的部分地區撤軍,但美國必須取消對日貿易禁運,而且要幫助日本獲得石油、煤炭和橡膠資源豐富的荷屬東印度。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東條英機認為戰爭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山本五十六
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兵力是海軍,要想徹底打敗美軍,日本勢必要在海上與美國進行決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對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產生了興趣。
山本五十六曾數次赴美,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都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因此,山本五十六最初竭力反對與美國開戰,成為日本海軍中堅定的反戰派人士,甚至幾乎遭到激進少壯派的暗算。山本五十六絕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隻不過是反對與強大的英美開戰。
當日本大本營確立與英美開戰的方針後,山本五十六便一改初衷,竭盡全力策劃對美國的作戰方案。山本五十六提出:以突襲手段力求在開戰初期就一舉全殲美國在遠東的唯一海上力量——太平洋艦隊,以確立起日本的軍事優勢,在隨後的戰役中日軍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使它無法積蓄起足夠與日本對抗的力量,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山本五十六是著名的賭徒,曾被賭場以賭技高超為由拒接接待。山本五十六好賭的性格是他製定偷襲珍珠港計劃的重要因素。
借刀殺人
英法對希特勒採用綏靖政策是想把禍水引向蘇聯。美英對日本採用綏靖政策也是想把禍水引向蘇聯。英法美想借德國和日本之手殺蘇聯。英法美借刀殺人的如意算盤換來的是法國滅亡和偷襲珍珠港。德國最終還是對蘇聯下手了,但英法美卻不得不幫助蘇聯抵抗德軍。日本始終沒有對蘇聯下手,而是侵占了英法美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
現在美國又在搞借刀殺人。美國縱容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發展壯大。美國讓日本重新武裝起來,其真實意圖是希望中國和日本再打一仗,達到削弱中國和繼續控製日本的目的。美國又開始武裝印度了,中國和印度再打一仗,是美國非常樂於看到的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借刀殺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借來的刀總是先害己後殺人。日本重新武裝起來後,其第一目標是成為政治大國擺脫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奴才形象,而不是去替美國人送死,和中國打代理人戰爭。印度武裝起來後,其第一目標是稱霸南亞,建立地區霸權,而不是進攻中國。日本要政治獨立與美國繼續控製日本相矛盾。印度要建立地區霸權與美國稱霸全球相矛盾。所以借刀殺人這一招真的不好掌握。“刀”必須鋒利和強大才能殺人,鋒利和強大“刀”豈能甘願受人利用?希特勒強大了先滅了法國,再打蘇聯。日本強大了先偷襲珍珠港,再打東南亞。綏靖政策從來都達不到借刀殺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