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9月,德國正式加入了國際聯盟。不久,德國成為國際聯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國。
替罪羊
戰敗後的第一屆政府或臨時政府往往成為替罪羊,他們承認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難逃傀儡政府和出賣國家利益的惡名。敵人扶持起來的政府是沒有多少公信力的。魏瑪政府是按照戰勝國的要求組建的。一個國家的政權豈能按照另一個或幾個國家的要求組建?有識之士大多會避免在這樣的政府中扮演任何角色。一個缺少有識之士的政府註定是軟弱無能的。現在的阿富汗政府和伊拉克政府就是這樣的政府,他們是按照侵略者的要求組建起來的政府。與魏瑪政府一樣,阿富汗政府和伊拉克政府是軟弱無能的。美英軍隊稍有鬆懈,阿富汗的局勢就會變化,一個靠外國軍隊維持局麵的政府有什麽尊嚴可言。美國不斷增兵,伊拉克局勢也未見好轉,薩達姆的伊拉克是監獄,美國的伊拉克是地獄,現在的伊拉克政府不過是地獄裏的一條狗,連傀儡政府都算不上。傀儡政府在敵人的幫助下還能勉強維持局麵,例如阿富汗政府。在侵略者不斷增兵的情況下,伊拉克仍然像地獄一樣恐怖,地獄是沒有政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精要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讓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協約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在巴爾幹地區你爭我奪,利益衝突日益加劇。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波士尼亞的首府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暗殺。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全麵動員,德國隨即向俄國宣戰。8月1日,法國開始動員。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軍進入了中立的比利時。8月4日午夜,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
德軍採用“施利芬計劃”,在左翼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牽製法軍,用強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進而一舉拿下巴黎。但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加強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防守。
1914年8月4日早晨,德軍突入比利時。8月12日,德軍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攻克列日要塞。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隻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德軍很快就打到了法國邊境。與此同時,法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隻得撤退。
1914年9月3日,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沒有按“施利芬計劃”的要求乘勢攻入巴黎,而是調轉方向去追擊向巴黎東南方退卻的法軍,將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軍麵前。9月6日,英法聯軍在馬恩河發動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英法聯軍的六個集團軍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總共200多萬人投入戰役,600多門重炮和6000多門迫擊炮震撼著馬恩河兩岸。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德軍因兵力不足,不得不全麵向北撤退。法國取得了馬恩河戰役的戰略性勝利,導致了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小鎮伊普雷使用了氯氣。伊普雷上空升起的這種黃綠色氣體宣告了人類又一種殘酷戰爭方式——化學毒氣戰的誕生。
1916年2月21日清晨,德軍炮群以每小時十萬發的速度,把炮彈射到了凡爾登。德軍攻勢如潮,凡爾登岌岌可危。2月25日,60歲的貝當臨危受命。12月18日,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結束。整個戰役中,法國傷亡55萬多人,德國的損失也超過了45萬。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德軍從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折點,是聯軍從被動轉為主動的轉折點。
1916年6月24日,英法聯軍對德軍在索姆河的防禦工事發動猛烈的炮轟。索姆河戰役打響。11月中旬,交戰雙方都衰弱得無以為繼,持續四個月的索姆河戰役黯然收場。英軍損失了42萬人,法國損失了20多萬人,德軍的損失了65萬人。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國宣戰。
1917年9月,法比邊境麵臨德軍強大的壓力。英國第三集團軍司令賓爵士奉命發動一次進攻,把德軍從法比邊境引開。1917年11月20日早晨6點20分,378輛坦克和5個軍的英國士兵,在1000門大炮的支持下,對在康布雷的不到兩個團的德軍發動了進攻。英軍坦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但不久德國援軍趕到,德軍發起猛烈反攻收復了英軍占領的所有土地。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
1917年12月15日,蘇維埃政府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簽訂了停戰條例——《布列斯特和約》。至此,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沉寂了下來。由於俄國退出戰爭,德國因此能夠集中主要兵力在西線作戰。
1918年上半年,德國計劃並實施了幾次進攻,協約國損失非常慘重。協約國傷亡和被俘總人數達到八十萬,同時他們幾乎失去了所有在1916到1917年間漫長、血腥的進攻中所拿下的土地。但是協約國還沒有潰不成軍。
1918年7月18日,協約國總司令的費迪南多·福煦元帥決定發動反擊。此時,已經有30萬美國軍隊駐紮在法國。反攻的矛頭指向德國在協約國戰線上楔入的突出部:馬恩河、亞眠、聖米耶爾和伊普雷。協約國的戰略是進行不間斷的打擊,讓德軍沒有喘息的機會。
替罪羊
戰敗後的第一屆政府或臨時政府往往成為替罪羊,他們承認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難逃傀儡政府和出賣國家利益的惡名。敵人扶持起來的政府是沒有多少公信力的。魏瑪政府是按照戰勝國的要求組建的。一個國家的政權豈能按照另一個或幾個國家的要求組建?有識之士大多會避免在這樣的政府中扮演任何角色。一個缺少有識之士的政府註定是軟弱無能的。現在的阿富汗政府和伊拉克政府就是這樣的政府,他們是按照侵略者的要求組建起來的政府。與魏瑪政府一樣,阿富汗政府和伊拉克政府是軟弱無能的。美英軍隊稍有鬆懈,阿富汗的局勢就會變化,一個靠外國軍隊維持局麵的政府有什麽尊嚴可言。美國不斷增兵,伊拉克局勢也未見好轉,薩達姆的伊拉克是監獄,美國的伊拉克是地獄,現在的伊拉克政府不過是地獄裏的一條狗,連傀儡政府都算不上。傀儡政府在敵人的幫助下還能勉強維持局麵,例如阿富汗政府。在侵略者不斷增兵的情況下,伊拉克仍然像地獄一樣恐怖,地獄是沒有政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精要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讓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協約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在巴爾幹地區你爭我奪,利益衝突日益加劇。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波士尼亞的首府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暗殺。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全麵動員,德國隨即向俄國宣戰。8月1日,法國開始動員。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軍進入了中立的比利時。8月4日午夜,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
德軍採用“施利芬計劃”,在左翼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牽製法軍,用強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進而一舉拿下巴黎。但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加強了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防守。
1914年8月4日早晨,德軍突入比利時。8月12日,德軍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攻克列日要塞。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隻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德軍很快就打到了法國邊境。與此同時,法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隻得撤退。
1914年9月3日,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沒有按“施利芬計劃”的要求乘勢攻入巴黎,而是調轉方向去追擊向巴黎東南方退卻的法軍,將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軍麵前。9月6日,英法聯軍在馬恩河發動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英法聯軍的六個集團軍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總共200多萬人投入戰役,600多門重炮和6000多門迫擊炮震撼著馬恩河兩岸。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德軍因兵力不足,不得不全麵向北撤退。法國取得了馬恩河戰役的戰略性勝利,導致了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小鎮伊普雷使用了氯氣。伊普雷上空升起的這種黃綠色氣體宣告了人類又一種殘酷戰爭方式——化學毒氣戰的誕生。
1916年2月21日清晨,德軍炮群以每小時十萬發的速度,把炮彈射到了凡爾登。德軍攻勢如潮,凡爾登岌岌可危。2月25日,60歲的貝當臨危受命。12月18日,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結束。整個戰役中,法國傷亡55萬多人,德國的損失也超過了45萬。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德軍從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折點,是聯軍從被動轉為主動的轉折點。
1916年6月24日,英法聯軍對德軍在索姆河的防禦工事發動猛烈的炮轟。索姆河戰役打響。11月中旬,交戰雙方都衰弱得無以為繼,持續四個月的索姆河戰役黯然收場。英軍損失了42萬人,法國損失了20多萬人,德軍的損失了65萬人。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國宣戰。
1917年9月,法比邊境麵臨德軍強大的壓力。英國第三集團軍司令賓爵士奉命發動一次進攻,把德軍從法比邊境引開。1917年11月20日早晨6點20分,378輛坦克和5個軍的英國士兵,在1000門大炮的支持下,對在康布雷的不到兩個團的德軍發動了進攻。英軍坦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但不久德國援軍趕到,德軍發起猛烈反攻收復了英軍占領的所有土地。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
1917年12月15日,蘇維埃政府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簽訂了停戰條例——《布列斯特和約》。至此,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沉寂了下來。由於俄國退出戰爭,德國因此能夠集中主要兵力在西線作戰。
1918年上半年,德國計劃並實施了幾次進攻,協約國損失非常慘重。協約國傷亡和被俘總人數達到八十萬,同時他們幾乎失去了所有在1916到1917年間漫長、血腥的進攻中所拿下的土地。但是協約國還沒有潰不成軍。
1918年7月18日,協約國總司令的費迪南多·福煦元帥決定發動反擊。此時,已經有30萬美國軍隊駐紮在法國。反攻的矛頭指向德國在協約國戰線上楔入的突出部:馬恩河、亞眠、聖米耶爾和伊普雷。協約國的戰略是進行不間斷的打擊,讓德軍沒有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