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玻軍坦克,巴軍組織了一些專門的反坦克分隊,準備一勞永逸地解決玻軍坦克的威脅。在1933年12月的薩維德拉戰鬥中,玻軍的這3輛輕型坦克有1輛被擊毀,2輛被俘。


    從模糊的戰場照片判斷,被擊毀的那輛mk.a坦克應該是在被擊傷後為了防止落入敵人手中而被玻軍自己炸毀的。被俘的2輛輕型坦克的下落則成了謎團。其中一輛mk.a(暱稱“ina”號)在戰後被陳列在巴拉圭首都亞鬆森,在20世紀70年代被交還給玻利維亞,隨後下落不明。那輛mk.b在1937年被賣給了西班牙共和國的一個軍火採購人,至於其最終下落則無人知曉。


    玻軍的兩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也在查科的戰鬥中損失,但是在玻利維亞的檔案中找不到詳細的記錄。


    巴軍坦克部隊的情況不比玻軍同行強多少。巴軍的cv-33也遇到了燃料不足、坦克在叢林灌木地區通行能力弱等問題。而且由於cv-33的封閉設計,內部空間不足導致乘員活動空間小,車內溫度高,嚴重影響了乘員的戰鬥力。由於這一堆問題,巴軍的cv-33很少出動,在雙方的檔案中也沒有它參加大規模戰鬥的記載。


    草原絞肉機 附錄:查科戰爭若隱若現的幕後黑手(1)


    附錄:查科戰爭若隱若現的幕後黑手


    查科戰爭並不是一場很引人注目的戰爭,在戰爭形式上也沒有新的突破,甚至有些倒退。但是,這場戰爭卻留下一個難解之謎,那就是這場戰爭爆發的背後隱藏的到底是什麽?


    長久以來,對於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一般認為有兩點:1、玻利維亞為了尋找一個出海口;2、英國和美國的兩大石油公司認為,查科地區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為了贏得先機而鼓動了戰爭。


    這兩個理由看似合理,然而,一條又一條的線索似乎又暗示著事情絕非這麽簡單。


    先說第一個問題。一般認為,作為一個傳統的海權國,玻利維亞在太平洋戰爭後喪失了出海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這點已經無法改變,玻利維亞淪為徹底的內陸國。對於內陸國來說,必須找一條安全的貿易通道來維持國家貿易的需要,尤其是對玻利維亞這種小國來說,對外貿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個視海權為國之命脈的時代,即使不能獲得一個傳統的出海口,通過巴拉圭河出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當時的玻利維亞對貿易通道真的有如此迫切的需求嗎?


    當時玻利維亞與外界聯繫的通道有以下幾條:拉巴斯到阿裏卡的鐵路,阿裏卡和安托法加斯塔自由港,通過馬莫雷河的貨物聯運,以及穿越阿根廷的鐵路。1904年,經過多年的爭吵後,智利與玻利維亞達成協議,從拉巴斯到阿裏卡修建一條鐵路。智利基本履行了承諾,1912年鐵路建成。1929年,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簽署條約,在阿裏卡和安托法加斯塔建立自由港,玻利維亞通過該港獲得了進入太平洋的通道。


    草原絞肉機 附錄:查科戰爭若隱若現的幕後黑手(2)


    馬莫雷河的貨物聯運是1903年玻利維亞與巴西簽訂的皮特羅普利斯條約的產物。玻利維亞通過割讓領土獲得了在巴西馬代臘河激流區修建鐵路的權利。通過這條鐵路建立起馬莫雷河的貨物聯運,玻利維亞通過聯運就可以連通亞馬孫河,並由此進入大西洋。玻利維亞和阿根廷關係正常化後,通過協商,1925年,阿根廷同意玻利維亞修建一條穿越阿根廷的鐵路。這樣看來,雖然有不穩定的因素,但是對於玻利維亞來說,貿易通道是有保障的,巴拉圭河上的港口對玻利維亞來說頂多是錦上添花。


    有人認為,當時玻利維亞石油輸出使用的是通過阿根廷的管道,為了擺脫阿根廷的盤剝,玻利維亞急需通過巴拉圭河將石油運出去。這個說法也頗令人起疑。玻利維亞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方式將石油運輸出去。事實上玻利維亞最終選擇了巴西,通過穿越巴西的石油管道,玻利維亞將石油源源不斷地運輸出去。


    再說第二個問題。有人認為,戰爭的原因在於美英爭奪石油。1922年,美孚石油公司在玻利維亞南部獲得了石油租讓地,1928年又向北查科地區發展,它想獨占查科的石油,不讓英國資本染指。英國則支持巴拉圭,對通過巴拉圭河外運的美孚石油徵收高額過境關稅,導致矛盾激化。實際上,查科戰爭乃是英美分別支持巴拉圭和玻利維亞進行的“英鎊和美元武裝鬥爭的一種形式”。


    草原絞肉機 附錄:查科戰爭若隱若現的幕後黑手(3)


    還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孚石油公司在北查科地區隻獲得了3萬多公頃的租讓地,鑽了幾口油井,建了兩個小煉油廠。查科戰爭開始時,日產石油不過300桶,因此很難據此得出結論說,美國為了這點利益而支持玻利維亞進行一場戰爭。況且,當時正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期,油價暴跌,石油資本家曾削減石油生產量。顯然,英美爭奪石油不是查科戰爭的主要原因。此外還必須指出,玻利維亞的主要武器來源並不是美國,而是英國的維克斯公司。


    現在看來,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了歐洲的一家軍火商。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當時歐洲各大軍火商的支持,這兩個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如何進行這麽一場殘酷的戰爭。在歐洲軍火商中,被認為最應該對查科戰爭負責的,就是維克斯軍火公司的代理商巴西爾-紮哈羅夫。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在其作品《丁丁歷險記》裏的《破耳朵的故事》中,以查科戰爭為原型,虛構了兩個南美洲共和國為了爭奪“格蘭-查博地區”的“石油”而引發的戰爭。在這部漫畫裏,穿梭於兩國首都之間出售軍火、挑唆戰爭的軍火商“巴西爾-巴紮羅夫”就是影射紮哈羅夫,甚至連兩人的容貌都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閻京生/劉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閻京生/劉怡並收藏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