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情況表明,地空飛彈的效能也比預計的要低。
即使在美國熟悉蘇製sa-2地空飛彈並學會用電子對抗來對付它之前,其最佳效果也隻是每發射55枚才擊落一架美國飛機。飛行員認為,隻要能及時發現地空飛彈或空空飛彈,便可擺脫它。
防空作戰的任務是摧毀敵戰鬥機或攻擊機,而空中進攻飛機的目的則通常是將武器投向目標。過去幾十年裏,有許多國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更精確地投擲武器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近距防空火力和地空飛彈殺傷範圍之外精確地投擲這些武器的方法。研製精確的和生存力強的武器投放係統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研製精確製導武器;另一條是研製尖端的機載武器投放係統。
精確製導武器的歷史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直至60年代製導技術出世以後,這種武器才呈現出廣闊的前景。美國海軍在越南使用的“白星眼”式滑翔炸彈便是首批高效能的對地攻擊武器之一。在越南戰爭以及以後的幾次戰爭中,盡管雷射和電視製導的炸彈以及自由落體炸彈在使用時並非沒有局限性,但它們摧毀目標的概率極高。
高性能的炸彈和飛彈(如“戰斧”巡航飛彈、飛魚反艦飛彈和gbu-15遠程滑翔炸彈)已經研製出來並大量裝備部隊。它們具有從高空、低空以及從對方火力殺傷範圍之外摧毀目標的能力。
盡管空空飛彈和地空飛彈均有缺陷,但它們的出現卻使戰場上的戰術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戰中,美國飛行員為了規避北越發射的sa-2飛彈而向低空俯衝時,常常進入猛烈的防空炮火之中,因而有幾百架飛機被擊落。為了對付sa-2飛彈和防空炮火,飛機上安裝了雷達接收機、箔條、照明彈投放器和電子幹擾裝置,以探測並幹擾飛彈和炮瞄雷達製導係統。另外,還組織了“野鼬鼠”特別小組,它們的任務是用炸彈、火箭和“百舌鳥”反雷達飛彈摧毀地麵防空兵器。
攜帶飛彈的北越截擊機,在地麵雷達操縱員的引導下,能夠出其不意地迅速攻擊美國飛機,並能在美護航戰鬥機攔截擊落它們之前逃脫。
飛彈和與之相配合的雷達所造成的威脅,使作戰飛行員和軍事任務的計劃人員的任務變得錯綜複雜。現在,飛行員除了領航、駕駛飛機、搜索、突擊地麵目標或敵機外,還耍監管雷達跟蹤預警裝置,監聽艦船或機上雷達係統對來襲米格飛機的警告信號、操縱電子幹擾設備並用肉眼搜尋未被雷達發現的sa-2飛彈或偷襲的米格機。
越南北方嚴密的對空防禦係統曾擊落擊傷了許多飛機,而且,它們還使飛行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分散精力,雖然飛機未被擊中,但作戰效果卻大大降低。在規避地空飛彈、防空高炮和米格飛機時,飛行員會驚慌失措,被迫投掉炸彈或副油箱,轟炸精度比演習時要低得多。
為了保障轟炸機安全抵達目標,輔助係統的需要量急劇增加,諸如電子幹擾吊艙和設備、護航戰鬥機、雷達幹擾機以及艦載和空中的早期預警係統等。空中加油機的使用減少了飛機總數中載彈飛機的數量,使任務計劃的製定和保養人員的任務更加複雜,提高了投向目標的每一枚炸彈的價格。總之,飛彈的出現使空戰戲劇性地變得更加複雜,費用也變得更高。
正如人們所料,由於早期飛彈的局限性已變得十分明顯,於是大家都採取措施彌補這些缺陷。80年代最新一代戰術飛彈的性能已遠遠超過了早期的“響尾蛇”、“麻雀”、“獵鷹”、“環礁”和sa-2等在越南戰爭初期戰績平平的飛彈。在1982年的福克蘭(馬爾維納斯)群島衝突和中東戰爭中使用的更先進飛彈,比60年代戰爭中老一代的飛彈顯示出更優良的性能。
飛彈的研究和發展仍在繼續,其精度和通用性有了極大提高。它們能從多種狀態下發射,並保持了很高的摧毀目標的能力。美國陸軍的“愛國者”地空飛彈係統和美國空軍(海軍)的aim-120、amr、aam空空飛彈是現代尖端高性能殺傷飛彈係統的樣板,它們已接近實用階段。但必須指出,戰術、電子幹擾、飛行人員、武器操縱者的訓練水平和政治因素等依然極大地影響著武器係統在戰爭中效能的發揮。如果缺乏訓練的武器操縱員不正確地使用這些新式武器,便會造成代價巨大的失敗。
撇開飛機和武器的工藝水平不談,任何國家飛行員的法寶是熟練的駕駛術和戰術。憑藉這些,他們可以實施機動,並使用機上武器係統去打擊敵人。經進訓練,飛行員如能與飛機融合,實現人機一體化,其作戰能力通過合理地運用戰術將日臻完善。因而,訓練和戰術是相輔相成的:訓練促進了戰術上的成熟,而戰術本身通常又通過高強度的訓練得以發展完善。
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訓練,實質上包括從操縱飛機及其武器係統到戰術上的人與飛機的最終結合等內容。一名飛行員,雷達操縱員,或是武器係統操縱員,一旦掌握了各自基本的操縱技巧和戰術知識,為了保持技術水平,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演練。
另一個因素是飛機及其武器係統日益複雜化,這不但使得飛行員或武器操縱員達到基本技術要求的周期延長了,而且由於飛機必須執行多種任務和運用各種戰術,飛行員連續訓練的必要性也有所增加。
沒有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現代技術的奇蹟(飛機)也隻能是堆在停機坪上的一堆廢鐵。
即使在美國熟悉蘇製sa-2地空飛彈並學會用電子對抗來對付它之前,其最佳效果也隻是每發射55枚才擊落一架美國飛機。飛行員認為,隻要能及時發現地空飛彈或空空飛彈,便可擺脫它。
防空作戰的任務是摧毀敵戰鬥機或攻擊機,而空中進攻飛機的目的則通常是將武器投向目標。過去幾十年裏,有許多國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更精確地投擲武器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近距防空火力和地空飛彈殺傷範圍之外精確地投擲這些武器的方法。研製精確的和生存力強的武器投放係統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研製精確製導武器;另一條是研製尖端的機載武器投放係統。
精確製導武器的歷史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直至60年代製導技術出世以後,這種武器才呈現出廣闊的前景。美國海軍在越南使用的“白星眼”式滑翔炸彈便是首批高效能的對地攻擊武器之一。在越南戰爭以及以後的幾次戰爭中,盡管雷射和電視製導的炸彈以及自由落體炸彈在使用時並非沒有局限性,但它們摧毀目標的概率極高。
高性能的炸彈和飛彈(如“戰斧”巡航飛彈、飛魚反艦飛彈和gbu-15遠程滑翔炸彈)已經研製出來並大量裝備部隊。它們具有從高空、低空以及從對方火力殺傷範圍之外摧毀目標的能力。
盡管空空飛彈和地空飛彈均有缺陷,但它們的出現卻使戰場上的戰術發生了重大變化。越戰中,美國飛行員為了規避北越發射的sa-2飛彈而向低空俯衝時,常常進入猛烈的防空炮火之中,因而有幾百架飛機被擊落。為了對付sa-2飛彈和防空炮火,飛機上安裝了雷達接收機、箔條、照明彈投放器和電子幹擾裝置,以探測並幹擾飛彈和炮瞄雷達製導係統。另外,還組織了“野鼬鼠”特別小組,它們的任務是用炸彈、火箭和“百舌鳥”反雷達飛彈摧毀地麵防空兵器。
攜帶飛彈的北越截擊機,在地麵雷達操縱員的引導下,能夠出其不意地迅速攻擊美國飛機,並能在美護航戰鬥機攔截擊落它們之前逃脫。
飛彈和與之相配合的雷達所造成的威脅,使作戰飛行員和軍事任務的計劃人員的任務變得錯綜複雜。現在,飛行員除了領航、駕駛飛機、搜索、突擊地麵目標或敵機外,還耍監管雷達跟蹤預警裝置,監聽艦船或機上雷達係統對來襲米格飛機的警告信號、操縱電子幹擾設備並用肉眼搜尋未被雷達發現的sa-2飛彈或偷襲的米格機。
越南北方嚴密的對空防禦係統曾擊落擊傷了許多飛機,而且,它們還使飛行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分散精力,雖然飛機未被擊中,但作戰效果卻大大降低。在規避地空飛彈、防空高炮和米格飛機時,飛行員會驚慌失措,被迫投掉炸彈或副油箱,轟炸精度比演習時要低得多。
為了保障轟炸機安全抵達目標,輔助係統的需要量急劇增加,諸如電子幹擾吊艙和設備、護航戰鬥機、雷達幹擾機以及艦載和空中的早期預警係統等。空中加油機的使用減少了飛機總數中載彈飛機的數量,使任務計劃的製定和保養人員的任務更加複雜,提高了投向目標的每一枚炸彈的價格。總之,飛彈的出現使空戰戲劇性地變得更加複雜,費用也變得更高。
正如人們所料,由於早期飛彈的局限性已變得十分明顯,於是大家都採取措施彌補這些缺陷。80年代最新一代戰術飛彈的性能已遠遠超過了早期的“響尾蛇”、“麻雀”、“獵鷹”、“環礁”和sa-2等在越南戰爭初期戰績平平的飛彈。在1982年的福克蘭(馬爾維納斯)群島衝突和中東戰爭中使用的更先進飛彈,比60年代戰爭中老一代的飛彈顯示出更優良的性能。
飛彈的研究和發展仍在繼續,其精度和通用性有了極大提高。它們能從多種狀態下發射,並保持了很高的摧毀目標的能力。美國陸軍的“愛國者”地空飛彈係統和美國空軍(海軍)的aim-120、amr、aam空空飛彈是現代尖端高性能殺傷飛彈係統的樣板,它們已接近實用階段。但必須指出,戰術、電子幹擾、飛行人員、武器操縱者的訓練水平和政治因素等依然極大地影響著武器係統在戰爭中效能的發揮。如果缺乏訓練的武器操縱員不正確地使用這些新式武器,便會造成代價巨大的失敗。
撇開飛機和武器的工藝水平不談,任何國家飛行員的法寶是熟練的駕駛術和戰術。憑藉這些,他們可以實施機動,並使用機上武器係統去打擊敵人。經進訓練,飛行員如能與飛機融合,實現人機一體化,其作戰能力通過合理地運用戰術將日臻完善。因而,訓練和戰術是相輔相成的:訓練促進了戰術上的成熟,而戰術本身通常又通過高強度的訓練得以發展完善。
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訓練,實質上包括從操縱飛機及其武器係統到戰術上的人與飛機的最終結合等內容。一名飛行員,雷達操縱員,或是武器係統操縱員,一旦掌握了各自基本的操縱技巧和戰術知識,為了保持技術水平,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演練。
另一個因素是飛機及其武器係統日益複雜化,這不但使得飛行員或武器操縱員達到基本技術要求的周期延長了,而且由於飛機必須執行多種任務和運用各種戰術,飛行員連續訓練的必要性也有所增加。
沒有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現代技術的奇蹟(飛機)也隻能是堆在停機坪上的一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