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奪取迪戈加西亞的戰鬥可以說是一次大規模利用空降部隊進行戰鬥的典範。在這之前,也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空降兵奪取克裏特島的戰鬥與其相似。但是兩次戰役得到的教訓卻是不一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幾乎所有的傘兵精銳都拿到了奪取克裏特島的戰鬥中,遭受了慘重的犧牲。本來德國的意願是想通過這次戰役,訓練自己的傘兵部隊,為最後空降英國做好準備。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相當的糟糕,大量的傘兵傷亡,讓德國的傘兵部隊幾乎喪失了戰鬥力。而且德國人也錯誤的認為傘兵並不適合奪取島嶼的戰鬥,並且開始懷疑自己傘兵部隊的戰鬥力。而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必然會大規模的使用傘兵。這樣德國幾乎是因為克裏特島的失敗放棄了對英國的作戰計劃(當然,另外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希特勒錯誤的指揮,讓德國空軍在遭受了大量損失後仍然沒有奪取英國上空的製空權,所以無法保證隨後登陸與空降行動的安全。)。
這次戰役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空降部隊在行動中的優秀表現(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空軍以及特種部隊在戰鬥中起到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攻擊任務都是由空降部隊來完成的,空軍與特種部隊的行動隻是一種配合,是能讓空降部隊的行動更順利,受到的損失更小而已。)。以及在新技術,新戰術的支持下,傘兵已經具備了攻堅的能力。這點給世界各列強帶來了對傘兵新的認識。正是由於這次成功的空降作戰,直接影響到了後麵幾次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歐洲解放大不列顛群島的戰役。歐洲吸取了中國空降部隊的經驗,以及改進了所暴露出來的缺點,在中國空降部隊以及特種部隊的幫助下,對大不列顛群島的成功進攻,再次證明,在新技術以及裝備的支持下,空降部隊又恢復了活力。
當然,這場戰爭帶來的思考不僅僅隻有這些方麵的。在空軍的戰術以及技術方麵,遠距離的空戰模式已經確定。但是這並不是說戰鬥機可以不要機動能力了,變成飛彈運輸機。在戰鬥機規避飛彈的攻擊的時候,機動能力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而且無人戰鬥機再次被貶得一文不值了。而且空軍戰略轟炸機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戰略轟炸機其強大的彈藥投送能力是沒有別的飛機能夠取代的,戰略轟炸機已經成了戰爭中最重要的打擊手段。
另外一點啟示就是被動的防空是非常脆弱的,在強大的防空壓製力麵前,任何被動的防空係統所取得餓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想提高戰場的防空能力,那麽最重要的辦法還是控製戰場的製空權,失去了製空權,就算有再先進的防空係統,都絕對不能阻止對方的打擊行動,而且防空係統本身的生存能力就是個極大的問題。在提高防空係統的防禦能力時候,還必須要大力提高防空係統的生存能力。
由於中國與歐洲在戰場上占據了主動。現在中國占領迪戈加西亞的任務雖然已經完成,但是中國的進攻卻還沒結束。而且還有那麽多的國家沒有參戰,戰爭還沒進入高潮。
第三篇 戰爭風雲 走向統一 第六十八章 小亞細亞攻防戰(一)
2041年5月20日,中國在成功奪取了迪戈加西亞三天後,在土耳其的大規模進攻行動正式開始。中國的這次行動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但是在介紹這次戰役前,還是非常有必要將中國向土耳其宣戰後到正式大規模進攻之間這段時間內的變化好好介紹下,不然大家會不明白戰場的進展。
中國向土耳其開刀,其目的當然是為了拖美國下水,讓美國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加入戰爭,並且直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土耳其這個砝碼並不重,美國還沒必要為了土耳其的利益直接與中國交戰。因此中國製造了海灣封鎖事件,這才逼美國人下水,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雖然土耳其失去了引發戰爭的作用。但是正是因為中國向土耳其開刀,才會去進行封鎖海灣的行動,因此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從意義上來說,土耳其才是真正的戰爭導火索。即使土耳其在美國心中的地位並不重要。但是土耳其的戰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歐洲,中國還是大俄羅斯,都想控製土耳其,可以說土耳其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了。因此中國並沒有因為與美國的海戰而耽誤在土耳其的軍事行動。但是中國與美國間的海戰卻極大的影響了中國在土耳其的戰爭行動。
此時,中國的戰爭準備還沒完成,雖然全國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但是要想發揮出最大的戰爭力量的話,至少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準備工作。所以中國大量的戰爭實力都被拖在了與美國的海戰上,因為中國也知道,如果輸掉了海戰的話,那麽中國在戰爭初期的行動絕對不會順利,甚至會因此將自己的主動權讓給美國,從戰爭一開始就被動挨打。因此,很多原本用於對土耳其攻擊的空軍戰鬥機都集中到了攻擊美國艦隊上。在中國與美國海戰的這段時間,以及隨後奪取迪戈加西亞的戰役中,中國空軍的主力都離開了土耳其的周圍。出了保持一支足以壓製住土耳其那支弱小空軍的戰鬥機外,中國暫時停止了對土耳其的空中打擊行動。
在這段時間內,中國在土耳其最主要的軍事行動就是使用特種兵進行敵後破壞活動,雖然有大量的精銳特種部隊使用到了進攻迪戈加西亞的行動中,但是中國的特種部隊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不要說同時應付兩個地區的戰爭,就算再加上一個地區的戰爭行動都是足夠支配的。另外,中國還開始在占領的土耳其地區以及臨近土耳其的伊斯蘭人民共和國的境內集結兵力,為後麵的大規模進攻做著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幾乎所有的傘兵精銳都拿到了奪取克裏特島的戰鬥中,遭受了慘重的犧牲。本來德國的意願是想通過這次戰役,訓練自己的傘兵部隊,為最後空降英國做好準備。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相當的糟糕,大量的傘兵傷亡,讓德國的傘兵部隊幾乎喪失了戰鬥力。而且德國人也錯誤的認為傘兵並不適合奪取島嶼的戰鬥,並且開始懷疑自己傘兵部隊的戰鬥力。而在進攻英國的時候,必然會大規模的使用傘兵。這樣德國幾乎是因為克裏特島的失敗放棄了對英國的作戰計劃(當然,另外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希特勒錯誤的指揮,讓德國空軍在遭受了大量損失後仍然沒有奪取英國上空的製空權,所以無法保證隨後登陸與空降行動的安全。)。
這次戰役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空降部隊在行動中的優秀表現(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空軍以及特種部隊在戰鬥中起到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攻擊任務都是由空降部隊來完成的,空軍與特種部隊的行動隻是一種配合,是能讓空降部隊的行動更順利,受到的損失更小而已。)。以及在新技術,新戰術的支持下,傘兵已經具備了攻堅的能力。這點給世界各列強帶來了對傘兵新的認識。正是由於這次成功的空降作戰,直接影響到了後麵幾次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歐洲解放大不列顛群島的戰役。歐洲吸取了中國空降部隊的經驗,以及改進了所暴露出來的缺點,在中國空降部隊以及特種部隊的幫助下,對大不列顛群島的成功進攻,再次證明,在新技術以及裝備的支持下,空降部隊又恢復了活力。
當然,這場戰爭帶來的思考不僅僅隻有這些方麵的。在空軍的戰術以及技術方麵,遠距離的空戰模式已經確定。但是這並不是說戰鬥機可以不要機動能力了,變成飛彈運輸機。在戰鬥機規避飛彈的攻擊的時候,機動能力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而且無人戰鬥機再次被貶得一文不值了。而且空軍戰略轟炸機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戰略轟炸機其強大的彈藥投送能力是沒有別的飛機能夠取代的,戰略轟炸機已經成了戰爭中最重要的打擊手段。
另外一點啟示就是被動的防空是非常脆弱的,在強大的防空壓製力麵前,任何被動的防空係統所取得餓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想提高戰場的防空能力,那麽最重要的辦法還是控製戰場的製空權,失去了製空權,就算有再先進的防空係統,都絕對不能阻止對方的打擊行動,而且防空係統本身的生存能力就是個極大的問題。在提高防空係統的防禦能力時候,還必須要大力提高防空係統的生存能力。
由於中國與歐洲在戰場上占據了主動。現在中國占領迪戈加西亞的任務雖然已經完成,但是中國的進攻卻還沒結束。而且還有那麽多的國家沒有參戰,戰爭還沒進入高潮。
第三篇 戰爭風雲 走向統一 第六十八章 小亞細亞攻防戰(一)
2041年5月20日,中國在成功奪取了迪戈加西亞三天後,在土耳其的大規模進攻行動正式開始。中國的這次行動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但是在介紹這次戰役前,還是非常有必要將中國向土耳其宣戰後到正式大規模進攻之間這段時間內的變化好好介紹下,不然大家會不明白戰場的進展。
中國向土耳其開刀,其目的當然是為了拖美國下水,讓美國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加入戰爭,並且直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土耳其這個砝碼並不重,美國還沒必要為了土耳其的利益直接與中國交戰。因此中國製造了海灣封鎖事件,這才逼美國人下水,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雖然土耳其失去了引發戰爭的作用。但是正是因為中國向土耳其開刀,才會去進行封鎖海灣的行動,因此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從意義上來說,土耳其才是真正的戰爭導火索。即使土耳其在美國心中的地位並不重要。但是土耳其的戰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歐洲,中國還是大俄羅斯,都想控製土耳其,可以說土耳其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了。因此中國並沒有因為與美國的海戰而耽誤在土耳其的軍事行動。但是中國與美國間的海戰卻極大的影響了中國在土耳其的戰爭行動。
此時,中國的戰爭準備還沒完成,雖然全國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但是要想發揮出最大的戰爭力量的話,至少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準備工作。所以中國大量的戰爭實力都被拖在了與美國的海戰上,因為中國也知道,如果輸掉了海戰的話,那麽中國在戰爭初期的行動絕對不會順利,甚至會因此將自己的主動權讓給美國,從戰爭一開始就被動挨打。因此,很多原本用於對土耳其攻擊的空軍戰鬥機都集中到了攻擊美國艦隊上。在中國與美國海戰的這段時間,以及隨後奪取迪戈加西亞的戰役中,中國空軍的主力都離開了土耳其的周圍。出了保持一支足以壓製住土耳其那支弱小空軍的戰鬥機外,中國暫時停止了對土耳其的空中打擊行動。
在這段時間內,中國在土耳其最主要的軍事行動就是使用特種兵進行敵後破壞活動,雖然有大量的精銳特種部隊使用到了進攻迪戈加西亞的行動中,但是中國的特種部隊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不要說同時應付兩個地區的戰爭,就算再加上一個地區的戰爭行動都是足夠支配的。另外,中國還開始在占領的土耳其地區以及臨近土耳其的伊斯蘭人民共和國的境內集結兵力,為後麵的大規模進攻做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