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參戰給大俄羅斯帶來的影響也很不小。如果歐洲能穩住,暫時不行動的話,那麽大俄羅斯很有可能及時參戰。因為歐洲隻要沒參戰,那麽大俄羅斯就不會在陸地上兩麵作戰,可以專心的對付中國,用一次快速的勝利來奠定自己的陸地上的地位。但是現在歐洲已經參戰,如果大俄羅斯加入的話,不管是向東進攻中國,還是向西進攻歐洲,都必然會是兩麵作戰,而以大俄羅斯的軍力,要想兩麵作戰,並且保持勝利,至少是不敗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別是當他們的兵力被牽製在歐洲部分,而以中國陸軍強大的進攻能力,以及在世界上無人能戰勝的地位來說,大俄羅斯就危險了。因此當歐洲一表明自己的態度,大俄羅斯馬上就降低了自己參戰的積極性。雖然仍然在緊張的做著戰爭準備,但這絕對不會個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即使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個月內做好戰爭準備,到那時候,戰爭的形勢已經大變了,誰也不能預測激烈的戰爭中,一個月後的事情。
歐洲參戰後,出了歐洲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外,獲利最大的就是中國了。正式因為歐洲的參戰,才緩解了中國海軍受到的壓力,才成功的發動了後麵幾次戰役,並且為中國贏得了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中國已經做好了全麵戰爭的準備(與大俄羅斯一樣,雖然中國已經宣布進入了全麵戰爭時期,但是要真正的完成戰爭準備的話,那沒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中國是沒辦法發動起自己最大的戰爭潛力的。)。並且利用美國獨立作戰的這段時間,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好處,將戰爭發展到了一個對自己非常有利的地步,即使在大俄羅斯參戰後,中國也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兩線戰爭了,而且可以憑藉先期取得的優勢,在自己優勢人力資源的幫助下,穩步的進行戰爭了。
當然,歐洲的參戰也是擴大戰爭的行動。正是因為歐洲正式參戰了,才為後麵那些比較弱小的國家加入戰爭創造了條件,第三次世界大戰才正式推向了全世界。而且中國與歐洲在聯合後,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因此,為了加快戰爭進程,並且為了趕在大俄羅斯參戰前,取得更多的優勢,因此中國與歐洲的初期戰爭行動可以說是在擴大戰爭,希望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兵力,能拖垮美國,並且將戰爭發展到地麵上,發揮自己地麵部隊的優勢。也正是由於中國與歐洲的這種擴大戰爭的行動,使得後麵許多國家都直接參與了戰爭。可以說,歐洲的參戰,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擴大化的開始。
在歐洲正式宣布參戰後,其軍事行動,特別是海軍的行動也快速的進行了。歐洲人以自己的行動來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益的趨勢。
此時在海灣地區的列強海軍,中國隻有一艘航母組成的艦隊還能進行作戰行動,而美國的艦隊已經完全撤出了海灣地區,大俄羅斯的兩支航母艦隊正在行動,爭取能控製這一海域,但是大俄羅斯由於還沒參戰,所以其艦隊不敢明著與中國海軍對抗。大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空軍實力也沒中國強大,美國強大的海軍艦隊都被中國人解決掉了,如果大俄羅斯敢於亂來的,他那兩支艦隊絕對是保不住的。而這時候,在海灣地區,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歐洲了。歐洲有四艘航母在這一海域活動。雖然這四艘航母的實力並不強大,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區,這四艘航母卻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與美國的海軍已經在世界各大海洋上展開了鬥爭,雙方都在防禦著對方可能發動的進攻,並且準備著自己的進攻,已經抽調不出多的艦隊前來。而歐洲在大西洋地區,特別是北大西洋上,海軍已經形成了對美國的優勢,所以歐洲的這四艘航母一直可以在這一海域活動。在三個月內,也就是說,中國受創的航母恢復戰鬥力前,歐洲這四艘航母絕對是該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是沒誰能頂替的。
歐洲參戰後首先的行動就是幫助中國海軍進行對海灣地區的封鎖。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由中國的這次封鎖引發的(但是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中國對土耳其的戰爭,如果中國不對土耳其發動戰爭的話,也就不存在中國對海灣地區的封鎖行動了。),當中國失去了製海權後,歐洲就理所當然的承擔起了這一義務。中國與歐洲在之後的三個月內,一直在海灣地區保留了五艘航母的作戰力量。當然,在這五艘航母的組成上還是有變化的,開始的時候,是歐洲的占四艘,到最後的時候,已經是中國派遣了四艘航母,而歐洲隻出了一艘,因為歐洲已經有自己的戰爭行動,急需航母回去了。正是這五艘航母徹底的控製了海灣地區,所以一直保持了中國與歐洲戰爭燃料的供給,石油,永遠是列強爭奪的重點。
關於石油的重要性,就算我不說,大家也應該能理解。雖然在很多方麵,太陽能,核能(核聚合反應堆已經開始了最後階段的實驗,這將是人類之後最為主要的能源。),風能,水能等已經在很多方麵取代了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的地位,煤炭的液化也突破了成本的問題。但是這些能源要麽沒辦法很好的儲藏(儲存電能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這些能源主要是用來發電。)或者是工藝複雜,成本並不低,因此,石油還是人類手中最重要的能源,特別是在軍事方麵,石油的地位是沒有別的能源能取代的。可以說這場戰爭正是一場對石油資源爭奪所引發的戰爭。當中國對土耳其宣戰後,美國的反應並不激烈,而且還是非常能忍讓的。但是當中國一控製了海灣地區,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地(此時,中亞裏海附近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了中東地區,但是裏海地區已經被中國與大俄羅斯所控製,該地區所生產的石油都被中國與大俄羅斯所瓜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並不對外輸出。),美國就急了,美國知道,當中國牢牢的控製住海灣地區後,美國的什麽行動都會受到中國的製肘,那時候美國不是在戰場上被打敗,而是在能源與經濟上被打敗了。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才正式參戰。
歐洲參戰後,出了歐洲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外,獲利最大的就是中國了。正式因為歐洲的參戰,才緩解了中國海軍受到的壓力,才成功的發動了後麵幾次戰役,並且為中國贏得了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中國已經做好了全麵戰爭的準備(與大俄羅斯一樣,雖然中國已經宣布進入了全麵戰爭時期,但是要真正的完成戰爭準備的話,那沒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中國是沒辦法發動起自己最大的戰爭潛力的。)。並且利用美國獨立作戰的這段時間,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好處,將戰爭發展到了一個對自己非常有利的地步,即使在大俄羅斯參戰後,中國也已經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兩線戰爭了,而且可以憑藉先期取得的優勢,在自己優勢人力資源的幫助下,穩步的進行戰爭了。
當然,歐洲的參戰也是擴大戰爭的行動。正是因為歐洲正式參戰了,才為後麵那些比較弱小的國家加入戰爭創造了條件,第三次世界大戰才正式推向了全世界。而且中國與歐洲在聯合後,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因此,為了加快戰爭進程,並且為了趕在大俄羅斯參戰前,取得更多的優勢,因此中國與歐洲的初期戰爭行動可以說是在擴大戰爭,希望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兵力,能拖垮美國,並且將戰爭發展到地麵上,發揮自己地麵部隊的優勢。也正是由於中國與歐洲的這種擴大戰爭的行動,使得後麵許多國家都直接參與了戰爭。可以說,歐洲的參戰,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擴大化的開始。
在歐洲正式宣布參戰後,其軍事行動,特別是海軍的行動也快速的進行了。歐洲人以自己的行動來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益的趨勢。
此時在海灣地區的列強海軍,中國隻有一艘航母組成的艦隊還能進行作戰行動,而美國的艦隊已經完全撤出了海灣地區,大俄羅斯的兩支航母艦隊正在行動,爭取能控製這一海域,但是大俄羅斯由於還沒參戰,所以其艦隊不敢明著與中國海軍對抗。大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空軍實力也沒中國強大,美國強大的海軍艦隊都被中國人解決掉了,如果大俄羅斯敢於亂來的,他那兩支艦隊絕對是保不住的。而這時候,在海灣地區,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歐洲了。歐洲有四艘航母在這一海域活動。雖然這四艘航母的實力並不強大,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區,這四艘航母卻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與美國的海軍已經在世界各大海洋上展開了鬥爭,雙方都在防禦著對方可能發動的進攻,並且準備著自己的進攻,已經抽調不出多的艦隊前來。而歐洲在大西洋地區,特別是北大西洋上,海軍已經形成了對美國的優勢,所以歐洲的這四艘航母一直可以在這一海域活動。在三個月內,也就是說,中國受創的航母恢復戰鬥力前,歐洲這四艘航母絕對是該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是沒誰能頂替的。
歐洲參戰後首先的行動就是幫助中國海軍進行對海灣地區的封鎖。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由中國的這次封鎖引發的(但是最直接的原因還是中國對土耳其的戰爭,如果中國不對土耳其發動戰爭的話,也就不存在中國對海灣地區的封鎖行動了。),當中國失去了製海權後,歐洲就理所當然的承擔起了這一義務。中國與歐洲在之後的三個月內,一直在海灣地區保留了五艘航母的作戰力量。當然,在這五艘航母的組成上還是有變化的,開始的時候,是歐洲的占四艘,到最後的時候,已經是中國派遣了四艘航母,而歐洲隻出了一艘,因為歐洲已經有自己的戰爭行動,急需航母回去了。正是這五艘航母徹底的控製了海灣地區,所以一直保持了中國與歐洲戰爭燃料的供給,石油,永遠是列強爭奪的重點。
關於石油的重要性,就算我不說,大家也應該能理解。雖然在很多方麵,太陽能,核能(核聚合反應堆已經開始了最後階段的實驗,這將是人類之後最為主要的能源。),風能,水能等已經在很多方麵取代了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的地位,煤炭的液化也突破了成本的問題。但是這些能源要麽沒辦法很好的儲藏(儲存電能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這些能源主要是用來發電。)或者是工藝複雜,成本並不低,因此,石油還是人類手中最重要的能源,特別是在軍事方麵,石油的地位是沒有別的能源能取代的。可以說這場戰爭正是一場對石油資源爭奪所引發的戰爭。當中國對土耳其宣戰後,美國的反應並不激烈,而且還是非常能忍讓的。但是當中國一控製了海灣地區,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地(此時,中亞裏海附近的石油產量已經超過了中東地區,但是裏海地區已經被中國與大俄羅斯所控製,該地區所生產的石油都被中國與大俄羅斯所瓜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並不對外輸出。),美國就急了,美國知道,當中國牢牢的控製住海灣地區後,美國的什麽行動都會受到中國的製肘,那時候美國不是在戰場上被打敗,而是在能源與經濟上被打敗了。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才正式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