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本百姓的懵懂和忍耐力也讓西方為之咂舌:“民眾沒有明確的態度,他們對身體上遭受的痛苦逆來順受,精神上對領袖充滿信心。”
在否決中國和中立國的調停後,海相米內提議請蘇聯出麵調停,他認為以蘇聯在二戰中的力量和威望,應該能夠保證日本體麵地結束戰爭。
米內此議一出,立刻得到了陸相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的隨聲附和,但是外相東鄉茂德表示反對。
東鄉在日本政壇屬於親蘇派,不過隻是表麵親蘇,實際上他一直認為“蘇聯不可信”,而且他知道當年2月上旬,美英蘇已在雅爾達召開了首腦會議,關於日本的問題必然已在這次會議上討論過了,因此米內等人的想法非常不切實際。
東鄉直言不諱地說:“現在要把蘇聯拉到我們一邊來,很可能沒有希望。從俄國過去的作為來看,我認為,要使它不參戰恐怕都難辦到。我看,最好還是與美國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會議形成了僵局,軍隊方麵已經明顯地表明他們的態度,即談判可以,但隻可以通過蘇聯進行談判,而東鄉又認為蘇聯不可靠,請蘇聯人幫忙等於與虎謀皮。
這時候,首相鈴木發話了。
★要割這麽多的肉
鈴木上台後,一直在玩“腹功”,實際上就是在軍方容忍的範圍內打“和談”的擦邊球。現在眼看軍隊首腦已經同意讓蘇聯調停,那就是好事啊,你東鄉難道天真到以為軍人會願意低下頭來和自己的敵人談判,接受那些屈辱的條件?
他立即插話:“史達林有點兒像西鄉,如果我們請他,相信他會代表日本做出一切努力的。”
鈴木說的西鄉是指日本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西鄉隆盛。他曾是幕府將軍帳下的武士,後來倒戈相向,協助討幕軍向幕府提出投降條件,使當時已被包圍的東京城得以和平移交,史稱“江戶無血開城”。鈴木的意思大概是說史達林會像西鄉一樣,幫助日本脫離這場劫難,但史達林既非日本人,跟西鄉相比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隻能說老頭子一著急,連邏輯都混亂了。
方案就這樣初步定了下來。鈴木讓外務省去探一探蘇聯人的口風,他叮囑東鄉,一定要跟蘇聯講清楚,若不是日本保持中立,蘇聯要想戰勝德國絕對沒有那麽容易。再者,蘇聯若是能在這時候拉上日本一把,幫助日本在戰敗的情況下保持其國際地位,對蘇聯本身也是有利的,因為“在將來,美國可能變成蘇聯的敵人”。
鈴木的預計是不差,可如果光靠這一套來忽悠人家,連他自己都知道不靠譜。畢竟日蘇不是第一天打交道,蘇聯的脾性和胃口,可不是那些中介小國能比的。
鈴木讓東鄉草擬了一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警告說,蘇聯提出的價碼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高得多”,日本必須準備把中國的旅順、大連、南滿鐵路以及千島群島北半部拿出來,作為交換條件。
一聽要割這麽多的肉,東鄉預料“六巨頭”裏的幾個軍方首腦一定會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沒想到這些人竟然一致同意,並指示東鄉立即展開交涉。
東鄉暗中派人與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進行了接觸,馬立克對這樁交易很感興趣,說讓他考慮幾天後再答覆。
其實,早在雅爾達會議上,蘇聯已答應英美,會在德國投降後的兩到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所得到的好處是將庫頁島南半部以及千島群島據為己有。馬立克說考慮考慮,不過是為宣戰製造煙幕彈罷了。
讓東鄉措手不及的是,與馬立克接觸的第二天,軍方就改變了態度。6月6日,“六巨頭”再次開會,軍隊首腦提出一份文件,正式確認要把戰爭進行到底。
敢情是這幫人回過味來了,幾塊準備割給蘇聯人的地方,挑哪一塊都讓他們心疼到發抖。反正好也是個過,歹也是個過,不如破罐子破摔,繼續打下去吧。
東鄉痛苦地站起來表示抗議:“我看不出有什麽理由要繼續進行戰爭,如果負擔極重的國民不願意那又該怎麽辦?”
國民?國民算個屁啊!豐田聽了一躍而起:“即使日本國民厭戰,我們也要打到最後一兵一卒!”
阿南更是勃然大怒:“如果我們不能盡輔佐天皇之職,我們就應切腹,真誠謝罪!”
軍人裏麵,米內算是唯一的溫和派,但這時也隻能保持沉默。在打到底的決議通過後,東鄉失望地走到他麵前:“今天我原指望得到你的支持,可我卻什麽也沒有得到。”
6月8日,“六巨頭”將決議呈交天皇裁決。天皇板著個臉,默默地聽完了決議內容。在走出會議室後,他臉上不安的表情,連內大臣木戶看到後都大吃一驚。
李梅發動的火攻戰把皇宮都給燒了,天皇對於這份打到底的決議還能有多少信心呢?
如果說昭和時代的日本,有一個誰也不能反對的人,那就是天皇,即便是在打到底的決議已經被批準的前提下。6月22日,在木戶的鼓動下,天皇將“六巨頭”召集起來開了一個非正式會議,提出要採取“和平行動”,他當眾問鈴木:“什麽時候把使者派到蘇聯去?有沒有成功的可能?”
天皇說要派使者訪蘇,是因為東鄉一直沒有從馬立克那裏得到任何答覆,就連用新約代替即將到期的中立條約的建議都被拒絕了。在此情況下,他決定以近衛為特使,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蘇聯。
在否決中國和中立國的調停後,海相米內提議請蘇聯出麵調停,他認為以蘇聯在二戰中的力量和威望,應該能夠保證日本體麵地結束戰爭。
米內此議一出,立刻得到了陸相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的隨聲附和,但是外相東鄉茂德表示反對。
東鄉在日本政壇屬於親蘇派,不過隻是表麵親蘇,實際上他一直認為“蘇聯不可信”,而且他知道當年2月上旬,美英蘇已在雅爾達召開了首腦會議,關於日本的問題必然已在這次會議上討論過了,因此米內等人的想法非常不切實際。
東鄉直言不諱地說:“現在要把蘇聯拉到我們一邊來,很可能沒有希望。從俄國過去的作為來看,我認為,要使它不參戰恐怕都難辦到。我看,最好還是與美國直接進行停火談判。”
會議形成了僵局,軍隊方麵已經明顯地表明他們的態度,即談判可以,但隻可以通過蘇聯進行談判,而東鄉又認為蘇聯不可靠,請蘇聯人幫忙等於與虎謀皮。
這時候,首相鈴木發話了。
★要割這麽多的肉
鈴木上台後,一直在玩“腹功”,實際上就是在軍方容忍的範圍內打“和談”的擦邊球。現在眼看軍隊首腦已經同意讓蘇聯調停,那就是好事啊,你東鄉難道天真到以為軍人會願意低下頭來和自己的敵人談判,接受那些屈辱的條件?
他立即插話:“史達林有點兒像西鄉,如果我們請他,相信他會代表日本做出一切努力的。”
鈴木說的西鄉是指日本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西鄉隆盛。他曾是幕府將軍帳下的武士,後來倒戈相向,協助討幕軍向幕府提出投降條件,使當時已被包圍的東京城得以和平移交,史稱“江戶無血開城”。鈴木的意思大概是說史達林會像西鄉一樣,幫助日本脫離這場劫難,但史達林既非日本人,跟西鄉相比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隻能說老頭子一著急,連邏輯都混亂了。
方案就這樣初步定了下來。鈴木讓外務省去探一探蘇聯人的口風,他叮囑東鄉,一定要跟蘇聯講清楚,若不是日本保持中立,蘇聯要想戰勝德國絕對沒有那麽容易。再者,蘇聯若是能在這時候拉上日本一把,幫助日本在戰敗的情況下保持其國際地位,對蘇聯本身也是有利的,因為“在將來,美國可能變成蘇聯的敵人”。
鈴木的預計是不差,可如果光靠這一套來忽悠人家,連他自己都知道不靠譜。畢竟日蘇不是第一天打交道,蘇聯的脾性和胃口,可不是那些中介小國能比的。
鈴木讓東鄉草擬了一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警告說,蘇聯提出的價碼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高得多”,日本必須準備把中國的旅順、大連、南滿鐵路以及千島群島北半部拿出來,作為交換條件。
一聽要割這麽多的肉,東鄉預料“六巨頭”裏的幾個軍方首腦一定會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沒想到這些人竟然一致同意,並指示東鄉立即展開交涉。
東鄉暗中派人與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進行了接觸,馬立克對這樁交易很感興趣,說讓他考慮幾天後再答覆。
其實,早在雅爾達會議上,蘇聯已答應英美,會在德國投降後的兩到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所得到的好處是將庫頁島南半部以及千島群島據為己有。馬立克說考慮考慮,不過是為宣戰製造煙幕彈罷了。
讓東鄉措手不及的是,與馬立克接觸的第二天,軍方就改變了態度。6月6日,“六巨頭”再次開會,軍隊首腦提出一份文件,正式確認要把戰爭進行到底。
敢情是這幫人回過味來了,幾塊準備割給蘇聯人的地方,挑哪一塊都讓他們心疼到發抖。反正好也是個過,歹也是個過,不如破罐子破摔,繼續打下去吧。
東鄉痛苦地站起來表示抗議:“我看不出有什麽理由要繼續進行戰爭,如果負擔極重的國民不願意那又該怎麽辦?”
國民?國民算個屁啊!豐田聽了一躍而起:“即使日本國民厭戰,我們也要打到最後一兵一卒!”
阿南更是勃然大怒:“如果我們不能盡輔佐天皇之職,我們就應切腹,真誠謝罪!”
軍人裏麵,米內算是唯一的溫和派,但這時也隻能保持沉默。在打到底的決議通過後,東鄉失望地走到他麵前:“今天我原指望得到你的支持,可我卻什麽也沒有得到。”
6月8日,“六巨頭”將決議呈交天皇裁決。天皇板著個臉,默默地聽完了決議內容。在走出會議室後,他臉上不安的表情,連內大臣木戶看到後都大吃一驚。
李梅發動的火攻戰把皇宮都給燒了,天皇對於這份打到底的決議還能有多少信心呢?
如果說昭和時代的日本,有一個誰也不能反對的人,那就是天皇,即便是在打到底的決議已經被批準的前提下。6月22日,在木戶的鼓動下,天皇將“六巨頭”召集起來開了一個非正式會議,提出要採取“和平行動”,他當眾問鈴木:“什麽時候把使者派到蘇聯去?有沒有成功的可能?”
天皇說要派使者訪蘇,是因為東鄉一直沒有從馬立克那裏得到任何答覆,就連用新約代替即將到期的中立條約的建議都被拒絕了。在此情況下,他決定以近衛為特使,攜帶他的親筆信前往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