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仔細檢查,美軍在遺屍中找到了40把軍刀,說明許多日軍軍官都參加了偷襲戰,但沒有一具死屍是栗林。後來證實,栗林帶傷和他的參謀中根兼次大佐一起逃回了岩洞。
完成了最後一搏,栗林認為自己死期已至。當天清晨,他麵向北,朝天皇皇宮方向跪了下來,叩拜三次後,他用刀刺進了自己的腹部。中根見栗林的頭垂了下來,便舉起軍刀朝他的脖子砍了下去。
中根掩埋了栗林的屍體,把事情告知栗林的參謀長高石正大佐。高石與中根一起回到栗林的切腹地點,雙雙開槍自殺。
市丸也得知了栗林的死訊,當晚他帶著十個日本兵衝出岩洞,向美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被美軍機槍打得稀爛。
由於島上日軍分布非常散亂,第26坦克聯隊的西竹一中佐從未接到栗林的反擊命令,對襲擊一無所知。他自己選定了一個襲擊目標,率領著包括大曲在內的200名日本兵獨自實施了夜襲。
夜襲時,西中佐手持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使用過的馬鞭,胸前口袋裏放了一撮賽馬的鬃毛,向美軍發起了衝鋒。結果是他們捅了“馬蜂窩”,被襲擊的目標不是美軍後方單位,而是一線戰鬥單位。從晚上起,他們就一直被猛烈的火力壓製,動彈不得,天亮後,美軍的手雷更是雨點般地飛來。
西中佐隻得重新選擇岩洞躲避。這位奧運冠軍後來的命運無從得知,原因是和大部分日軍軍官一樣,所部無人倖存。
至此,硫黃島之戰才算真正結束。小磯在廣播裏稱:“硫黃島的失陷是整個戰局中最為不幸的事件。”但是,他很快又補充了一句,“這個民族將會戰鬥到最後一人,粉碎敵人的野心。”
栗林的結局,用美軍陸戰隊一位軍官的話來說,是“他對他的國家已盡到了職責”。這位身後極盡哀榮,被奉為日本戰爭英雄的將領,雖然沒有真的能夠以一個日本兵換取十個美國兵的生命,但他也應該感到滿意了:在太平洋戰爭中,硫黃島之戰是唯一攻方傷亡大於守方傷亡的兩棲登陸戰。
在這場殘酷的防禦戰中,日軍陣亡2.2萬人,美軍傷亡2.8萬,美日雙方傷亡比率達到了1.23:1。美軍平均每天傷亡高達800人,其中陸戰三師傷亡60%,陸戰四師、五師傷亡75%,史密斯的第五兩棲軍幾乎因此失去了戰鬥力。
海軍陸戰隊在硫黃島上建造的陣亡士兵墓地。密密麻麻的墓穴,向人們展示著戰鬥的殘酷和士兵們的犧牲
美軍在血戰中也充分發揮了英勇精神。硫黃島戰役一下子產生了27位榮譽勳章獲得者,尼米茲稱讚說:“在硫黃島上打仗的美國人中,非凡的英勇是他們共同的美德。”
第三十三章
銀色魔彈
占領硫黃島之前,美國的對日轟炸行動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既不足以炸得對方跳起腳來,與美國人想要達到的戰略目標也相去甚遠。就連李梅都對他的轟炸機部隊很不滿意:“這支部隊被吹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取得多大的轟炸效果。”
如果李梅繼續放任這種狀態,不光重用他的陸軍航空兵總司令阿諾德會大失所望,整個戰略轟炸方案也將被徹底拋棄。再延伸開去,陸軍還會失去對b-29的掌控,這種二戰中最昂貴的武器非常有可能落入海軍之手,從而使得陸軍建立獨立空軍的夢想化為泡影。
他必須得多動動腦子了。
因為患有輕微的麵癱症,李梅似乎永遠都緊鎖著眉頭,在思考著什麽,而在旁人的眼中,這位高大健壯的空軍將領也確實就是一個思想者。一位部下說起李梅:“他好像沒有太拚命工作,但他比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善於思考。”
就轟炸機的性能而言,b-29是無可挑剔的,它擁有飛機發展史上的許多個“最”,即機體最大、最長、最寬、最重、最快,飛行距離也最長。阿諾德因此視之為結束戰爭的銀色魔彈,他把愛將李梅從歐洲調來太平洋戰場,為的就是要證明b-29有打勝仗的能力,以及美國耗費在b-29製造上的巨額投資能夠見到成效。
那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來自於西伯利亞的妖風
戰術恰當與否,引起了李梅的反思。當時,美國空軍採用的是高空精確轟炸戰術,這種轟炸戰術在歐洲戰場被證明是成功的,由於裝上了新的高科技瞄準器——諾登轟炸瞄準器,轟炸機可以精確鎖定目標,從五英裏的高空一溜煙投下炸彈。李梅曾參與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對此有切身體會。
可是當高空精確轟炸移至日本時,卻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的現象。b-29的飛行員常常會被一種神秘風暴襲擊,變得無所適從:如果b-29與風向垂直飛行,飛機就會向兩邊“滑動”,脫離原有的攻擊區域;如果逆風飛行,飛機就成了不會移動的靶子,非常容易被防空炮火擊中;如果順風而飛,速度又太快,根本沒法使用諾登瞄準器進行瞄準。
這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妖風有一個學術名詞,叫氣流風。日本自恃有神風護佑,氣流風發作時,真像有眾神發威在保護著這個“日出之國”。
怪力亂神那一套,不是李梅需要考慮的,他所想到的,隻是如何避開不利條件——既然氣流風在高空才會出現,那我們就到低空去!
完成了最後一搏,栗林認為自己死期已至。當天清晨,他麵向北,朝天皇皇宮方向跪了下來,叩拜三次後,他用刀刺進了自己的腹部。中根見栗林的頭垂了下來,便舉起軍刀朝他的脖子砍了下去。
中根掩埋了栗林的屍體,把事情告知栗林的參謀長高石正大佐。高石與中根一起回到栗林的切腹地點,雙雙開槍自殺。
市丸也得知了栗林的死訊,當晚他帶著十個日本兵衝出岩洞,向美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被美軍機槍打得稀爛。
由於島上日軍分布非常散亂,第26坦克聯隊的西竹一中佐從未接到栗林的反擊命令,對襲擊一無所知。他自己選定了一個襲擊目標,率領著包括大曲在內的200名日本兵獨自實施了夜襲。
夜襲時,西中佐手持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使用過的馬鞭,胸前口袋裏放了一撮賽馬的鬃毛,向美軍發起了衝鋒。結果是他們捅了“馬蜂窩”,被襲擊的目標不是美軍後方單位,而是一線戰鬥單位。從晚上起,他們就一直被猛烈的火力壓製,動彈不得,天亮後,美軍的手雷更是雨點般地飛來。
西中佐隻得重新選擇岩洞躲避。這位奧運冠軍後來的命運無從得知,原因是和大部分日軍軍官一樣,所部無人倖存。
至此,硫黃島之戰才算真正結束。小磯在廣播裏稱:“硫黃島的失陷是整個戰局中最為不幸的事件。”但是,他很快又補充了一句,“這個民族將會戰鬥到最後一人,粉碎敵人的野心。”
栗林的結局,用美軍陸戰隊一位軍官的話來說,是“他對他的國家已盡到了職責”。這位身後極盡哀榮,被奉為日本戰爭英雄的將領,雖然沒有真的能夠以一個日本兵換取十個美國兵的生命,但他也應該感到滿意了:在太平洋戰爭中,硫黃島之戰是唯一攻方傷亡大於守方傷亡的兩棲登陸戰。
在這場殘酷的防禦戰中,日軍陣亡2.2萬人,美軍傷亡2.8萬,美日雙方傷亡比率達到了1.23:1。美軍平均每天傷亡高達800人,其中陸戰三師傷亡60%,陸戰四師、五師傷亡75%,史密斯的第五兩棲軍幾乎因此失去了戰鬥力。
海軍陸戰隊在硫黃島上建造的陣亡士兵墓地。密密麻麻的墓穴,向人們展示著戰鬥的殘酷和士兵們的犧牲
美軍在血戰中也充分發揮了英勇精神。硫黃島戰役一下子產生了27位榮譽勳章獲得者,尼米茲稱讚說:“在硫黃島上打仗的美國人中,非凡的英勇是他們共同的美德。”
第三十三章
銀色魔彈
占領硫黃島之前,美國的對日轟炸行動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既不足以炸得對方跳起腳來,與美國人想要達到的戰略目標也相去甚遠。就連李梅都對他的轟炸機部隊很不滿意:“這支部隊被吹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取得多大的轟炸效果。”
如果李梅繼續放任這種狀態,不光重用他的陸軍航空兵總司令阿諾德會大失所望,整個戰略轟炸方案也將被徹底拋棄。再延伸開去,陸軍還會失去對b-29的掌控,這種二戰中最昂貴的武器非常有可能落入海軍之手,從而使得陸軍建立獨立空軍的夢想化為泡影。
他必須得多動動腦子了。
因為患有輕微的麵癱症,李梅似乎永遠都緊鎖著眉頭,在思考著什麽,而在旁人的眼中,這位高大健壯的空軍將領也確實就是一個思想者。一位部下說起李梅:“他好像沒有太拚命工作,但他比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善於思考。”
就轟炸機的性能而言,b-29是無可挑剔的,它擁有飛機發展史上的許多個“最”,即機體最大、最長、最寬、最重、最快,飛行距離也最長。阿諾德因此視之為結束戰爭的銀色魔彈,他把愛將李梅從歐洲調來太平洋戰場,為的就是要證明b-29有打勝仗的能力,以及美國耗費在b-29製造上的巨額投資能夠見到成效。
那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來自於西伯利亞的妖風
戰術恰當與否,引起了李梅的反思。當時,美國空軍採用的是高空精確轟炸戰術,這種轟炸戰術在歐洲戰場被證明是成功的,由於裝上了新的高科技瞄準器——諾登轟炸瞄準器,轟炸機可以精確鎖定目標,從五英裏的高空一溜煙投下炸彈。李梅曾參與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對此有切身體會。
可是當高空精確轟炸移至日本時,卻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的現象。b-29的飛行員常常會被一種神秘風暴襲擊,變得無所適從:如果b-29與風向垂直飛行,飛機就會向兩邊“滑動”,脫離原有的攻擊區域;如果逆風飛行,飛機就成了不會移動的靶子,非常容易被防空炮火擊中;如果順風而飛,速度又太快,根本沒法使用諾登瞄準器進行瞄準。
這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妖風有一個學術名詞,叫氣流風。日本自恃有神風護佑,氣流風發作時,真像有眾神發威在保護著這個“日出之國”。
怪力亂神那一套,不是李梅需要考慮的,他所想到的,隻是如何避開不利條件——既然氣流風在高空才會出現,那我們就到低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