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0月15日,321步兵團二營排成單列進入五團三營防區,與他們進行換防。換防時,斯萊奇所在的k連原有235人,隻有85人還沒有負傷,7名軍官僅剩2名,傷亡率達到64%。
在貝裏琉島,對陣雙方就像瓶子裏的兩隻蠍子,一隻受了重創,另一隻也差不多了。11月24日,在對峙70天後,日軍總算被熬到了油盡燈枯,連喝的淡水都沒有了。最高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向大本營發出標題為“櫻”的絕命電:“貝裏琉島上一切都完了。”隨後,他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剖腹自盡,一道魂歸西天的還有岩洞中60名無法行動的傷兵。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說,中川絕對是夠本了,在他守衛貝裏琉島的過程中,大本營共向他發來11道慰問狀,死後還將他連升兩級,追任其為陸軍中將。
1944年11月25日,日軍終於停止抵抗,至少有10900名日軍死亡,僅在一個大山洞裏,美軍就發現了1000多具死屍,另有302人被俘虜,這些日俘除少數士兵外,絕大多數是勞工。
在美國戰史上,貝裏琉島戰役是傷亡率最高的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共傷亡6526人,第81步兵師也傷亡了3278人,合計傷亡9804人,已接近日軍的陣亡人數,這在過去的歷次戰役中都是罕見的。物資和彈藥損耗更是驚人,據統計,每消滅島上的一個日軍,平均就需耗費1589發彈藥。
在離開貝裏琉島的那一刻,斯萊奇問一名曾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對貝裏琉島有何看法?
麵對新兵的叫苦,老兵們通常都會不屑一顧,說上些“如果你認為這很糟,就應該去老陸戰隊試試”這樣的話,然而這名老兵的回答出乎斯萊奇的意料:“孩子,真是糟透了!我從來也沒見過這樣的地方。我準備回美國了,經過這次戰鬥,我已經受夠了。”
第二十七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美軍在貝裏琉島付出的空前傷亡代價,給尼米茲的“僵持行動”引來了極大爭議。包括哈爾西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僵持行動”沒有必要,正如一位負責火力支援的海軍少將所說:“如果軍事領導人的預見同他們的事後聰明一樣準確,那麽毫無疑問,根本就不用去進攻並占領帛琉群島。”
真正讓“僵持行動”顯得多餘的,卻是它本來要支援的對象——麥克阿瑟指揮的菲律賓登陸行動。
日軍大本營事先並不知道美軍要先登陸哪裏。馬裏亞納戰役結束後,菲律賓群島、中國台灣島、日本本土各島嶼都有可能成為美軍下一步要獵取的目標,而對日本人來說,守住菲律賓群島、中國台灣島,基本上與守住日本本土各島同等重要,因為隻有守住這些外圍島鏈,才能把至關重要的石油從東南亞運往日本本土。
為此,大本營製訂了一項名為“捷代號作戰”的防禦計劃。該計劃包含四種作戰方案,守菲律賓群島的叫“捷1號”,守中國台灣島、琉球群島、日本本土南部各島的叫“捷2號”,守日本本土中部的叫“捷3號”,守日本本土北部的叫“捷4號”。
1944年10月6日,蘇聯外交部告訴日本駐蘇大使,說他們通過外交途徑,得知當時駐中國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已經奉命出擊,準備孤立菲律賓群島。在莫斯科的暗示下,日軍大本營逐漸確信美軍會首先登陸菲律賓,遂向設於馬尼拉的南方軍總司令部下達指令,要求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做好準備。
★早幹什麽去了
“捷代號作戰”本質上雖為防禦計劃,但從日軍大本營到南方軍,所持的仍是要一口咬死美軍,從而將菲律賓變成“最後決戰”戰場的想法。寺內甚至認為,光憑菲律賓的陸基飛機,就能在美軍登岸前擊沉大部分美艦。
當然也有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比如第14軍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將就主張實施縱深布防,他還曾多次告誡寺內:“說空話並不能擊沉美國軍艦,把我們的飛機與他們的相比,這點更是明顯。”
寺內哪能聽得進半點兒逆耳之言,他當即削了黑田的職務,給出的表麵理由是黑田“花在打高爾夫球、看書和私事上的時間,比履行公職的時間還多”。
從這時候起,山下奉文大將奉命接替黑田,指揮菲律賓各島地麵部隊。
兩年前,山下在馬來新加坡一役中聲名大震,但這位“馬來之虎”隻是被調到中國東北,擔任了滿洲第一方麵軍司令官。有功不得封賞,對山下而言自然是個不小的打擊。官方的說法,是山下口無遮攔惹了禍,他居然在一次集會上公開聲稱,被日軍占領的馬來亞及蘇門答臘等地都已是日本的領土。
有些話,自己知道是一回事,說出來是另一回事。那時,日本政府正到處宣傳,說在把英美逐出東亞後,他們要支援和協助東南亞各國獨立,以步入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山下的講話等於承認了日本是在發動侵略戰爭。
然而,事情的真相又往往遠比表象要複雜得多。按照山下的戰功,要麽不升,要升就得擔任陸相或至少與之相等的職位,而東條當時正集首相、陸相於一身,此君的氣量跟寺內差不多,都隻有芝麻綠豆大小,如何肯輕易讓賢?
另外,山下本身還有把柄被人抓在手裏,那就是他有年輕時參加過“皇道派”的“劣跡”。東條當政期間,日軍大本營“統製派”當道,東條本身就是“統製派”骨幹,而“統製派”與“皇道派”過去曾是對立的兩個軍閥派係,山下一旦回東京出任要職,就會被認為代表了“皇道派”的東山再起。
在貝裏琉島,對陣雙方就像瓶子裏的兩隻蠍子,一隻受了重創,另一隻也差不多了。11月24日,在對峙70天後,日軍總算被熬到了油盡燈枯,連喝的淡水都沒有了。最高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向大本營發出標題為“櫻”的絕命電:“貝裏琉島上一切都完了。”隨後,他燒掉軍旗和機密文件,剖腹自盡,一道魂歸西天的還有岩洞中60名無法行動的傷兵。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說,中川絕對是夠本了,在他守衛貝裏琉島的過程中,大本營共向他發來11道慰問狀,死後還將他連升兩級,追任其為陸軍中將。
1944年11月25日,日軍終於停止抵抗,至少有10900名日軍死亡,僅在一個大山洞裏,美軍就發現了1000多具死屍,另有302人被俘虜,這些日俘除少數士兵外,絕大多數是勞工。
在美國戰史上,貝裏琉島戰役是傷亡率最高的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共傷亡6526人,第81步兵師也傷亡了3278人,合計傷亡9804人,已接近日軍的陣亡人數,這在過去的歷次戰役中都是罕見的。物資和彈藥損耗更是驚人,據統計,每消滅島上的一個日軍,平均就需耗費1589發彈藥。
在離開貝裏琉島的那一刻,斯萊奇問一名曾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對貝裏琉島有何看法?
麵對新兵的叫苦,老兵們通常都會不屑一顧,說上些“如果你認為這很糟,就應該去老陸戰隊試試”這樣的話,然而這名老兵的回答出乎斯萊奇的意料:“孩子,真是糟透了!我從來也沒見過這樣的地方。我準備回美國了,經過這次戰鬥,我已經受夠了。”
第二十七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
美軍在貝裏琉島付出的空前傷亡代價,給尼米茲的“僵持行動”引來了極大爭議。包括哈爾西在內的很多人都覺得“僵持行動”沒有必要,正如一位負責火力支援的海軍少將所說:“如果軍事領導人的預見同他們的事後聰明一樣準確,那麽毫無疑問,根本就不用去進攻並占領帛琉群島。”
真正讓“僵持行動”顯得多餘的,卻是它本來要支援的對象——麥克阿瑟指揮的菲律賓登陸行動。
日軍大本營事先並不知道美軍要先登陸哪裏。馬裏亞納戰役結束後,菲律賓群島、中國台灣島、日本本土各島嶼都有可能成為美軍下一步要獵取的目標,而對日本人來說,守住菲律賓群島、中國台灣島,基本上與守住日本本土各島同等重要,因為隻有守住這些外圍島鏈,才能把至關重要的石油從東南亞運往日本本土。
為此,大本營製訂了一項名為“捷代號作戰”的防禦計劃。該計劃包含四種作戰方案,守菲律賓群島的叫“捷1號”,守中國台灣島、琉球群島、日本本土南部各島的叫“捷2號”,守日本本土中部的叫“捷3號”,守日本本土北部的叫“捷4號”。
1944年10月6日,蘇聯外交部告訴日本駐蘇大使,說他們通過外交途徑,得知當時駐中國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已經奉命出擊,準備孤立菲律賓群島。在莫斯科的暗示下,日軍大本營逐漸確信美軍會首先登陸菲律賓,遂向設於馬尼拉的南方軍總司令部下達指令,要求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做好準備。
★早幹什麽去了
“捷代號作戰”本質上雖為防禦計劃,但從日軍大本營到南方軍,所持的仍是要一口咬死美軍,從而將菲律賓變成“最後決戰”戰場的想法。寺內甚至認為,光憑菲律賓的陸基飛機,就能在美軍登岸前擊沉大部分美艦。
當然也有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比如第14軍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將就主張實施縱深布防,他還曾多次告誡寺內:“說空話並不能擊沉美國軍艦,把我們的飛機與他們的相比,這點更是明顯。”
寺內哪能聽得進半點兒逆耳之言,他當即削了黑田的職務,給出的表麵理由是黑田“花在打高爾夫球、看書和私事上的時間,比履行公職的時間還多”。
從這時候起,山下奉文大將奉命接替黑田,指揮菲律賓各島地麵部隊。
兩年前,山下在馬來新加坡一役中聲名大震,但這位“馬來之虎”隻是被調到中國東北,擔任了滿洲第一方麵軍司令官。有功不得封賞,對山下而言自然是個不小的打擊。官方的說法,是山下口無遮攔惹了禍,他居然在一次集會上公開聲稱,被日軍占領的馬來亞及蘇門答臘等地都已是日本的領土。
有些話,自己知道是一回事,說出來是另一回事。那時,日本政府正到處宣傳,說在把英美逐出東亞後,他們要支援和協助東南亞各國獨立,以步入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而山下的講話等於承認了日本是在發動侵略戰爭。
然而,事情的真相又往往遠比表象要複雜得多。按照山下的戰功,要麽不升,要升就得擔任陸相或至少與之相等的職位,而東條當時正集首相、陸相於一身,此君的氣量跟寺內差不多,都隻有芝麻綠豆大小,如何肯輕易讓賢?
另外,山下本身還有把柄被人抓在手裏,那就是他有年輕時參加過“皇道派”的“劣跡”。東條當政期間,日軍大本營“統製派”當道,東條本身就是“統製派”骨幹,而“統製派”與“皇道派”過去曾是對立的兩個軍閥派係,山下一旦回東京出任要職,就會被認為代表了“皇道派”的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