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美菲軍外,還有許多難民逃入巴丹。本間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一個使巴丹糧食儲存大為減少的機會,便有意將巴丹北麵的居民,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趕進美菲軍防線。因為他很清楚,麥克阿瑟不可能聽任這些難民餓死。
巴丹難民一下子達到了2.6萬人,加上8萬美菲軍,總計有10萬之眾。正如本間預計的那樣,麥克阿瑟不得不在美菲軍的陣地後麵,為這些可憐的人建立難民營,並被迫將士兵的糧食配給減少一半,後來又降到四分之一。即使這樣,仍然是僧多粥少。
麥克阿瑟用悲觀的口吻向華盛頓報告了美菲軍現狀:損失超過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有的部隊甚至已接近三分之二。
以如此沮喪的語調來敘述事實,當然是為了能盡快從上司那裏要到援助。本質上,這位驕傲的將軍是從不肯向任何困難和挫折低頭的。
在整個巴丹防禦戰中,麥克阿瑟隻到納堤防線去過一次。有人免不了說三道四,背地裏罵麥克阿瑟是膽小鬼,但這些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他。
一戰時,麥克阿瑟曾和巴頓一起征戰歐洲戰場。兩人在高地上進行指揮時,一發炮彈在身邊爆炸,塵土迎麵撲來,巴頓筆直地站著,然而還是向後退了一步。
麥克阿瑟紋絲不動,並且幽了巴頓一默:“別害怕,上校,你是聽不到打中你的那發炮彈的。”
巴頓由此對麥克阿瑟非常佩服,他告訴家人:“麥克阿瑟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
麥克阿瑟不會捨棄他的士兵,他說過的一句話曾在士兵中廣為流傳:“如果是活,我與大家一塊兒活;如果是死,我也與大家一塊兒死。”
麥克阿瑟不去第一線,是因為承諾中的援軍和物資盼星星盼月亮,總也盼不到。他無法對一線官兵兌現自己的諾言,特別是聽到饑寒交迫中的士兵哼哼著“今天請賜予我們麵包”時,他更是感到無地自容。
事實上,麥克阿瑟所在的科雷希多島和巴丹一樣危險。由於掌握著製空權,日軍轟炸機編隊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小島進行空襲。起先,美菲軍還可以用高射炮還擊,後來炮彈越打越少,隻得任由對方轟炸。
盡管隨時有可能報銷掉,麥克阿瑟仍堅持把他的司令部設在小島的最高點,這樣既便於觀察敵情,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心安。
麥克阿瑟信奉一個觀點,即“作為指揮官,必須使士兵們時常能夠看到他”。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告訴正在受苦受難的軍民,自己並沒有拋棄他們。
司令部在幾分鍾內就被炸光了。站在司令部外麵的麥克阿瑟,親眼看到房屋像玻璃匣子一樣破裂,並成為碎片,然後如同紙屑一般在空中迴旋,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新的司令部建在了一條地下隧道裏,但麥克阿瑟仍然不會安坐在裏麵。空襲警報一響,他就趕緊跑到戶外,與隱蔽的士兵們蹲坐在一起。
麥克阿瑟這麽做,一方麵是要觀察日機編隊隊形和空襲方式,向對手學上幾招兒,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安定軍心、民心。
如果是在和平時期,他可以掰開一塊麵包,或是跟大家一起抽兩袋煙,以示友誼和親和,但在戰爭時,麥克阿瑟隻能用這種分擔死亡風險的方式,來加深他與士兵們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
菲律賓人曾按照拿破崙所處時代的風格,為麥克阿瑟定製了一套製服,其中有一頂金光閃閃的帽子,麥克阿瑟愛不釋手。美國國內一些不喜歡麥克阿瑟的人則對之冷嘲熱諷,說他是“呂宋的拿破崙”,帽子是“炒蛋式軍帽”。
在戰火硝煙中,麥克阿瑟的軍帽已經又破又舊,但隻要士兵們看到這頂軍帽,一定會眼睛發亮並大聲歡呼。他們聚集在麥克阿瑟周圍,親熱地拍打著他的脊背,叫他“麥克阿薩”。
從納堤防線撤下的部隊擔任正麵防務,麥克阿瑟將那些拍他脊背的士兵組織起來,用以防守側麵的西海岸。
這些士兵主要來自菲律賓警察隊和擔任地麵勤務的海軍大隊,並非正規野戰步兵。要上戰場了,臨時連件軍裝都找不出來。海軍大隊試圖把他們藍色的海軍製服染成卡其色,結果沒有成功,藍色變成了不倫不類的芥末色。兩支部隊擁有數挺一戰時用過的機關槍,也有各種小口徑火器,但戰前多數人連步槍都沒使用過。士兵們上陣肉搏拿的不是刺刀,而是一種長長的大砍刀。
這是一群穿著古裏古怪,看上去說話也非常粗野的戰士。他們喜歡大聲地說話,互相之間常開各種下流玩笑,有人甚至還能即興搞搞戰場惡作劇,點上一支香菸,為的隻是引誘敵人開炮。
臨時組織起來的士兵並不正規,但麥克阿瑟對他們充滿了信心。站在第二道防線薩馬特的山腳下,麥帥對參謀長薩特蘭說:“我親自選定和準備了這個陣地,它將固若金湯。”爾後,他向馬歇爾做出保證:“我打算血戰到底,與陣地共存亡。”
麥克阿瑟再次給本間出了一道難題,不過,這時候本間感到頭疼的,主要還是前麵一輪已把他的部隊傷得不行。
在納堤防線的交戰中,日軍付出了很大代價,第65旅團的一個主力聯隊,原有3000人,到1月24日已死傷了1400多人,喪失了近一半的戰鬥力。此外,其他特種配屬部隊也損失了差不多相同數字的兵員。
巴丹難民一下子達到了2.6萬人,加上8萬美菲軍,總計有10萬之眾。正如本間預計的那樣,麥克阿瑟不得不在美菲軍的陣地後麵,為這些可憐的人建立難民營,並被迫將士兵的糧食配給減少一半,後來又降到四分之一。即使這樣,仍然是僧多粥少。
麥克阿瑟用悲觀的口吻向華盛頓報告了美菲軍現狀:損失超過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有的部隊甚至已接近三分之二。
以如此沮喪的語調來敘述事實,當然是為了能盡快從上司那裏要到援助。本質上,這位驕傲的將軍是從不肯向任何困難和挫折低頭的。
在整個巴丹防禦戰中,麥克阿瑟隻到納堤防線去過一次。有人免不了說三道四,背地裏罵麥克阿瑟是膽小鬼,但這些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他。
一戰時,麥克阿瑟曾和巴頓一起征戰歐洲戰場。兩人在高地上進行指揮時,一發炮彈在身邊爆炸,塵土迎麵撲來,巴頓筆直地站著,然而還是向後退了一步。
麥克阿瑟紋絲不動,並且幽了巴頓一默:“別害怕,上校,你是聽不到打中你的那發炮彈的。”
巴頓由此對麥克阿瑟非常佩服,他告訴家人:“麥克阿瑟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
麥克阿瑟不會捨棄他的士兵,他說過的一句話曾在士兵中廣為流傳:“如果是活,我與大家一塊兒活;如果是死,我也與大家一塊兒死。”
麥克阿瑟不去第一線,是因為承諾中的援軍和物資盼星星盼月亮,總也盼不到。他無法對一線官兵兌現自己的諾言,特別是聽到饑寒交迫中的士兵哼哼著“今天請賜予我們麵包”時,他更是感到無地自容。
事實上,麥克阿瑟所在的科雷希多島和巴丹一樣危險。由於掌握著製空權,日軍轟炸機編隊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小島進行空襲。起先,美菲軍還可以用高射炮還擊,後來炮彈越打越少,隻得任由對方轟炸。
盡管隨時有可能報銷掉,麥克阿瑟仍堅持把他的司令部設在小島的最高點,這樣既便於觀察敵情,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心安。
麥克阿瑟信奉一個觀點,即“作為指揮官,必須使士兵們時常能夠看到他”。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告訴正在受苦受難的軍民,自己並沒有拋棄他們。
司令部在幾分鍾內就被炸光了。站在司令部外麵的麥克阿瑟,親眼看到房屋像玻璃匣子一樣破裂,並成為碎片,然後如同紙屑一般在空中迴旋,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新的司令部建在了一條地下隧道裏,但麥克阿瑟仍然不會安坐在裏麵。空襲警報一響,他就趕緊跑到戶外,與隱蔽的士兵們蹲坐在一起。
麥克阿瑟這麽做,一方麵是要觀察日機編隊隊形和空襲方式,向對手學上幾招兒,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安定軍心、民心。
如果是在和平時期,他可以掰開一塊麵包,或是跟大家一起抽兩袋煙,以示友誼和親和,但在戰爭時,麥克阿瑟隻能用這種分擔死亡風險的方式,來加深他與士兵們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
菲律賓人曾按照拿破崙所處時代的風格,為麥克阿瑟定製了一套製服,其中有一頂金光閃閃的帽子,麥克阿瑟愛不釋手。美國國內一些不喜歡麥克阿瑟的人則對之冷嘲熱諷,說他是“呂宋的拿破崙”,帽子是“炒蛋式軍帽”。
在戰火硝煙中,麥克阿瑟的軍帽已經又破又舊,但隻要士兵們看到這頂軍帽,一定會眼睛發亮並大聲歡呼。他們聚集在麥克阿瑟周圍,親熱地拍打著他的脊背,叫他“麥克阿薩”。
從納堤防線撤下的部隊擔任正麵防務,麥克阿瑟將那些拍他脊背的士兵組織起來,用以防守側麵的西海岸。
這些士兵主要來自菲律賓警察隊和擔任地麵勤務的海軍大隊,並非正規野戰步兵。要上戰場了,臨時連件軍裝都找不出來。海軍大隊試圖把他們藍色的海軍製服染成卡其色,結果沒有成功,藍色變成了不倫不類的芥末色。兩支部隊擁有數挺一戰時用過的機關槍,也有各種小口徑火器,但戰前多數人連步槍都沒使用過。士兵們上陣肉搏拿的不是刺刀,而是一種長長的大砍刀。
這是一群穿著古裏古怪,看上去說話也非常粗野的戰士。他們喜歡大聲地說話,互相之間常開各種下流玩笑,有人甚至還能即興搞搞戰場惡作劇,點上一支香菸,為的隻是引誘敵人開炮。
臨時組織起來的士兵並不正規,但麥克阿瑟對他們充滿了信心。站在第二道防線薩馬特的山腳下,麥帥對參謀長薩特蘭說:“我親自選定和準備了這個陣地,它將固若金湯。”爾後,他向馬歇爾做出保證:“我打算血戰到底,與陣地共存亡。”
麥克阿瑟再次給本間出了一道難題,不過,這時候本間感到頭疼的,主要還是前麵一輪已把他的部隊傷得不行。
在納堤防線的交戰中,日軍付出了很大代價,第65旅團的一個主力聯隊,原有3000人,到1月24日已死傷了1400多人,喪失了近一半的戰鬥力。此外,其他特種配屬部隊也損失了差不多相同數字的兵員。